首页> 中国专利> 斯科特变压器

斯科特变压器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斯科特变压器,包括:两个一次侧绕组呈T形联结的单相卷铁芯变压器以及两个变压器安装组件,一个变压器安装组件用于安装一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变压器安装组件形成有上安装空间和下安装空间,上安装空间和下安装空间沿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上铁轭安装于上安装空间内,且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下铁轭安装于下安装空间内,如此可以实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安装固定;其中,上夹件形成有上安装空间,下夹件形成有下安装空间,上夹件和下夹件通过拉紧件进行连接。本申请的变压器安装组件与卷铁芯变压器的结构形式相适配,结构合理,经济实用,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卷铁芯斯科特变压器的安装固定。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9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斯科特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斯科特变压器。

背景技术

斯科特(Scott)变压器是一种特种变压器,能将供电电源的三相电变成两相电,提供两相电源,保证供电的三相电源平衡。一般斯科特变压器是由两台单相变压器组成,将一台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末端联结到另一台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中央,便可组成T形联结的三相一次侧绕组,这样联结的两台单相变压器便可用作三相变两相的变压器,这两台变压器中的前者称为梯塞变压器(Teaser变压器),后者称为主变压器(Main变压器)。每个单相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组均是简单的单相绕组,两个单相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组之间没有电性联系。

传统的斯科特变压器中的单相变压器多为叠铁芯结构。由于卷铁芯具有节电效果显著、噪音低及过载能力更强等优点,越来越多的斯科特变压器采用卷铁芯结构。然而,在传统的叠铁芯斯科特变压器的安装结构不适用卷铁芯斯科特变压器的固定安装,具体而言,在叠铁芯斯科特变压器的安装结构中,为了安装固定硅钢片,需要在定子铁芯端部外叠装压紧装置,由此设置了叠装盘、压紧盘、垫板、碟形弹簧等夹紧结构,然而卷铁芯斯科特变压器中没有硅钢片这一类的片状结构,对片状结构夹紧的压紧装置不仅不适用于卷铁芯斯科特变压器的安装固定,还会阻碍对卷铁芯斯科特变压器的上铁轭、下铁轭的安装固定。因此,传统叠铁芯斯科特变压器的安装结构难以应用于对卷铁芯斯科特变压器的安装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为了解决当前传统叠铁芯斯科特变压器的安装结构难以应用于对卷铁芯斯科特变压器的安装固定这一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斯科特变压器。

本申请提供一种斯科特变压器,包括:

两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两个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呈T形联结,两个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间隔设置;

两个变压器安装组件,一个所述变压器安装组件用于安装一个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安装组件形成有上安装空间和下安装空间,所述上安装空间和所述下安装空间沿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上铁轭安装于所述上安装空间内,且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下铁轭安装于所述下安装空间内。

在该斯科特变压器中,通过将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上铁轭安装于变压器安装组件形成的上安装空间内,且将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下铁轭安装于变压器安装组件形成的下安装空间内,即可实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安装固定,再将一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末端电性连接于另一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中央,即可完成对卷铁芯斯科特变压器的内部接线以及对整个卷铁芯斯科特变压器的安装固定。本申请的变压器安装组件与卷铁芯变压器的结构形式相适配,结构合理,经济实用,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卷铁芯斯科特变压器的安装固定。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安装组件包括上夹件和下夹件,所述上夹件与所述下夹件沿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上夹件形成有所述上安装空间,所述下夹件形成有所述下安装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变压器安装组件还包括拉紧件,所述拉紧件用于连接所述上夹件和所述下夹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安装组件还包括上压板和上弹性件,所述上压板连接于所述上夹件远离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上铁轭的一端,所述上弹性件夹设于所述上压板与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上铁轭之间以固定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上铁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安装组件还包括垫脚和下弹性件,所述垫脚连接于所述下夹件远离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下铁轭的一端,所述垫脚包括有下保护板,所述下保护板用于设置于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下铁轭与地面之间以支撑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所述下弹性件夹设于所述下保护板与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下铁轭之间以固定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下铁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斯科特变压器还包括三相引线组件和两个单相引线组件,所述三相引线组件以及两个所述单相引线组件均互相间隔设置;

所述三相引线组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电性连接,所述三相引线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与三相电源电性连接;

所述单相引线组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组电性连接,所述单相引线组件的另一端用于输出单相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相引线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之间,一个所述单相引线组件设置于一个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远离所述三相引线组件的一端,一个所述单相引线组件设置于另一个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远离所述三相引线组件的一端,以使每个所述单相引线组件与所述三相引线组件之间均被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隔离,且两个所述单相引线组件之间也被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隔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相引线组件包括三个三相端子,所有所述三相端子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三相端子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首端和末端电性连接,一个所述三相端子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首端电性连接,三个所述三相端子的另一端均用于与所述三相电源电性连接;

所述单相引线组件包括两个单相端子,所有所述单相端子间隔设置,一个所述单相端子的一端与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组的首端电性连接,另一个所述单相端子的一端与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组的末端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单相端子的另一端均用于输出所述单相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为梯塞变压器,一个所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为主变压器,所述梯塞变压器包括第一芯柱、第二芯柱,所述梯塞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以及第四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三线圈卷绕于所述第一芯柱,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四线圈卷绕于所述第二芯柱,所述第一线圈的首端电性连接于所述主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中央,所述第四线圈的末端用于连接三相电源,所述第一线圈的末端、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以及所述第四线圈的首端跨芯柱地依次串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变压器包括第三芯柱、第四芯柱,所述主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包括第五线圈、第六线圈、第七线圈以及第八线圈,所述第五线圈、所述第七线圈卷绕于所述第三芯柱,所述第六线圈、所述第八线圈卷绕于所述第四芯柱,所述第五线圈的首端和所述第八线圈的末端均用于连接三相电源,所述第五线圈的末端、所述第六线圈、所述第七线圈以及所述第八线圈的首端跨芯柱地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首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六线圈与所述第七线圈之间。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斯科特变压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斯科特变压器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斯科特变压器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斯科特变压器的单相卷铁芯变压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斯科特变压器的梯塞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接线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斯科特变压器的梯塞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组的接线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斯科特变压器的主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接线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斯科特变压器的主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组的接线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梯塞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与主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之间的接线原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梯塞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组与主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组之间的接线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斯科特变压器;100、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10、第一芯柱;111、第一线圈;112、第三线圈;120、第二芯柱;121、第二线圈;122、第四线圈;130、第三芯柱;131、第五线圈;132、第七线圈;140、第四芯柱;141、第六线圈; 142、第八线圈;200、变压器安装组件;210、上夹件;211、上安装空间;220、下夹件;221、下安装空间;230、拉紧件;240、上压板;250、垫脚;251、下保护板;300、三相引线组件;310、三相端子;400、单相引线组件;410、单相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芯”、“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图1至图4,一实施例的斯科特变压器10,包括:两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以及两个变压器安装组件200,两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一次侧绕组呈T形联结,两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间隔设置;一个变压器安装组件 200用于安装一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变压器安装组件200形成有上安装空间211和下安装空间221,上安装空间211和下安装空间221沿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高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H方向)间隔设置,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 的上铁轭安装于上安装空间211内,且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下铁轭安装于下安装空间221内。

在该斯科特变压器10中,通过将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上铁轭安装于变压器安装组件200形成的上安装空间211内,且将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下铁轭安装于变压器安装组件200形成的下安装空间221内,即可实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安装固定,再将一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一次侧绕组的末端电性连接于另一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一次侧绕组的中央,即可完成对卷铁芯斯科特变压器的内部接线以及对整个卷铁芯斯科特变压器的安装固定。本申请的变压器安装组件200与卷铁芯变压器的结构形式相适配,结构合理,经济实用,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卷铁芯斯科特变压器的安装固定。

在实际施工时,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和变压器安装组件200可以独立生产,然后将一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与一个变压器安装组件200组装固定,再将组装好的两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放置于预定地点之后,完成两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之间的引线连接即可形成斯科特变压器,因此,本申请的斯科特变压器10具有生产效率高、现场安装效率高的优点。

容易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一次侧绕组为高压绕组,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二次侧绕组为低压绕组;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一次侧绕组可以为低压绕组,对应地,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二次侧绕组为高压绕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3,变压器安装组件200包括上夹件210 和下夹件220,上夹件210与下夹件220沿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上夹件210形成有上安装空间211,下夹件220形成有下安装空间221。通过将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上铁轭伸入并安装于上夹件210的上安装空间 211内,将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下铁轭伸入并安装于下夹件220的下安装空间221内,从而将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主体结构(例如绕组线圈、芯柱等结构)夹设于上夹件210与下夹件220之间,实现变压器安装组件200对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安装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3,变压器安装组件200还包括拉紧件 230,拉紧件230用于连接上夹件210和下夹件22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3,拉紧件230设有至少两个,所有拉紧件230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拉紧件230连接上夹件210和下夹件220,可以提高上夹件210与下夹件220之间的连接强度。优选地,拉紧件230设有四个,且拉紧件230两两间隔设置于上夹件210或者下夹件220的同一侧边。

优选地,拉紧件230为拉紧螺杆或者连接螺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3,变压器安装组件200还包括上压板 240和上弹性件(未示出),上压板240连接于上夹件210远离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上铁轭的一端,上弹性件夹设于上压板240与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 的上铁轭之间以固定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上铁轭。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上下震动,上弹性件和上压板240共同作用可以对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上铁轭起到限位作用,且上弹性件可以减缓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上下震动幅度,从而对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上铁轭进行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3,上夹件210为框架结构,上安装空间 211为通孔结构,上安装空间211的形状尺寸与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上铁轭的形状尺寸相适配,以使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上铁轭能安装于上安装空间 211内;“上弹性件夹设于上压板240与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上铁轭之间”可以理解为至少部分上弹性件伸出上安装空间211与上压板240抵接,且至少部分上弹性件在上安装空间211内与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上铁轭抵接,如此,上弹性件和上压板240的共同作用可以对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上铁轭起到限位固定作用。

可选地,请参照图1至图3,上压板240连接于上夹件210远离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一端,且上弹性件夹设于上压板240与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上铁轭之间。

可选地,上弹性件为胶垫。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3,变压器安装组件200还包括垫脚250 和下弹性件(未示出),垫脚250连接于下夹件210远离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 的下铁轭的一端,垫脚250包括有下保护板251,下保护板251用于设置于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下铁轭与地面之间以支撑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下弹性件夹设于下保护板251与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下铁轭之间以固定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下铁轭。一方面,垫脚250可以将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与地面隔离,同时对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上下震动,下弹性件和下保护板251共同作用可以对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下铁轭起到限位作用,且下弹性件可以减缓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上下震动幅度,从而对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下铁轭进行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3,下夹件210为框架结构,下安装空间 221为通孔结构,下安装空间221的形状尺寸与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下铁轭的形状尺寸相适配,以使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下铁轭能安装于下安装空间 221内;下保护板251用于设置于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下铁轭与地面之间以支撑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下弹性件夹设于下保护板251与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下铁轭之间”可以理解为至少部分下弹性件伸出下安装空间221与下保护板251抵接,且至少部分下弹性件在下安装空间221内与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下铁轭抵接,如此,下弹性件和下保护板251的共同作用可以对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下铁轭起到限位固定作用。

可选地,下弹性件为胶垫。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3,上压板240、上弹性件、垫脚250以及下弹性件组合使用,如此,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设置于上压板240和上弹性件与垫脚250和下弹性件之间,上弹性件和上压板240共同对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上铁轭起到限位作用,下弹性件和垫脚250对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 的下铁轭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上压板240、上弹性件、垫脚250以及下弹性件共同对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进行安装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4,斯科特变压器10还包括三相引线组件300和两个单相引线组件400,三相引线组件300以及两个单相引线组件400 均互相间隔设置;三相引线组件300的一端用于与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一次侧绕组电性连接,三相引线组件300的另一端用于与三相电源电性连接;单相引线组件400的一端用于与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二次侧绕组电性连接,单相引线组件400的另一端用于输出单相电。如此,三相电源通过三相引线组件300电性连接于两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两个单相引线组件400各自输出单相电以组合成两相电,从而实现将供电电源的三相电变成两相电,提供两相电源,保证供电的三相电源平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4,三相引线组件300设置于两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之间,一个单相引线组件400设置于一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 远离三相引线组件300的一端,一个单相引线组件400设置于另一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远离三相引线组件300的一端,以使每个单相引线组件400与三相引线组件300之间均被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隔离,且两个单相引线组件400 之间也被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隔离。如此,可以使得三相引线组件300和两个单相引线组件400互相隔离,易于辨认,且三相引线组件300和两个单相引线组件400之间两两互不干扰接线,也不易接错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4,三相引线组件300包括三个三相端子 310,所有三相端子310沿同一方向(例如图1和图3所示的L方向)间隔设置,两个三相端子310的一端分别与一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一次侧绕组的首端和末端电性连接,一个三相端子310的一端与另一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 的一次侧绕组的首端电性连接,三个三相端子310的另一端均用于与三相电源电性连接;单相引线组件400包括两个单相端子410,所有单相端子410间隔设置,一个单相端子410的一端与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二次侧绕组的首端电性连接,另一个单相端子410的一端与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二次侧绕组的末端电性连接,两个单相端子410的另一端均用于输出单相电。如此,三相电源通过三个三相端子310电性连接于两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两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各自通过两个单相端子410输出单相电以组合成两相电,从而实现将供电电源的三相电变成两相电,提供两相电源,保证供电的三相电源平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至图10,一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为梯塞变压器,一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为主变压器,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一次侧绕组为高压绕组,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的二次侧绕组为低压绕组;梯塞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末端(标记为X3)联结到主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中央,三个三相端子310分别标记为A3端子、B3端子、C3端子,A3端子的一端与梯塞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首端电性连接,B3端子的一端与主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首端电性连接,C3端子的一端与主变压器的高压绕组的末端电性连接,A3端子、 B3端子、C3端子的另一端均用于与三相电源电性连接;

连接于梯塞变压器的两个单相端子410分别标记为a1端子、x1端子,a1 端子的一端与梯塞变压器的低压绕组的首端电性连接,x1端子的一端与梯塞变压器的低压绕组的末端电性连接,a1端子、x1端子的另一端均用于输出一个单相电;

连接于主变压器的两个第二单相端子410分别标记为b1端子、y1端子,b1 端子的一端与主变压器的低压绕组的首端电性连接,y1端子的一端与主变压器的低压绕组的末端电性连接,b1端子、y1端子的另一端均用于输出一个单相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至图10,一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为梯塞变压器,一个单相卷铁芯变压器100为主变压器,梯塞变压器包括第一芯柱110、第二芯柱120,梯塞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包括第一线圈111、第二线圈121、第三线圈112以及第四线圈122,第一线圈111、第三线圈112卷绕于第一芯柱110,第二线圈121、第四线圈122卷绕于第二芯柱120,第一线圈111的首端电性连接于主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中央,第四线圈122的末端用于连接三相电源,第一线圈111的末端、第二线圈121、第三线圈112以及第四线圈122的首端跨芯柱地依次串联连接。通过将梯塞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分为四个线圈,且将该四个线圈跨芯柱地串联联结起来,可以减少梯塞变压器的线圈电流流过主变压器的线圈时引起的漏电抗。

请参照图5至图6以及图9至图10,第一线圈111标记为X3X4,第二线圈 121标记为A1A2,第三线圈112标记为X1X2,第四线圈122标记为A3A4,其中,第一线圈111的首端标记为X3,第四线圈122的末端标记为A3。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至图10,主变压器包括第三芯柱130、第四芯柱140,主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包括第五线圈131、第六线圈141、第七线圈 132以及第八线圈142,第五线圈131、第七线圈132卷绕于第三芯柱130,第六线圈141、第八线圈142卷绕于第四芯柱140,第五线圈131的首端和第八线圈142的末端均用于连接三相电源,第五线圈131的末端、第六线圈141、第七线圈132以及第八线圈142的首端跨芯柱地依次串联连接,第一线圈111的首端电性连接于第六线圈141与第七线圈132之间。通过将主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分为四个线圈,且将该四个线圈跨芯柱地串联联结起来,可以减少梯塞变压器的线圈电流流过主变压器的线圈时引起的漏电抗。

请参照图7至图10,第五线圈131标记为C3C4,第六线圈141标记为B1B2,第七线圈132标记为C1C2,第八线圈142标记为B3B4,其中,第五线圈131的首端标记为C3,第八线圈142的末端标记为B3。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