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摇把的防滑脱手柄

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摇把的防滑脱手柄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摇把的防滑脱手柄,包括设置于电动摇把主体(1)后端的主手柄(2)以及前端的副手柄(3),所述主手柄(2)上设有可供使用者抓握的凹槽(201),所述副手柄(3)上套设有防滑螺旋橡胶套(30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者握持住主手柄,手掌对主手柄存在多个施力点,掌心与手柄贴合,施加向前的推力,使得整个手掌牢牢固定住机器,防止脱手,保持机身作业平稳;通过套设有橡胶套的副手柄为电动摇把多提供了一个手持点,可以让电动摇把在使用时双手把握,增强使用时的摩擦力,提高电动摇把的稳定性,同时也达到支撑、减震、缓冲作用,进一步稳定了电动摇把。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柄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摇把的防滑脱手柄。

背景技术

手持式电动摇把在生产生活尤其是工业领域中有着较高的使用频率,工具的人机关系设计是否合理尤为重要。

为保证手持式电动摇把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设置了一个供握持的手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辅助手柄,用户使用时两只手分别持拿电动摇把本身的手柄和辅助手柄。但是在工件材料硬度较大或工件表面不平整的情况下,电动摇把抖动的幅度变大,将会造成脱把现象,仅依靠用户自身的抓握控制摇把的平稳运行,操作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摇把的防滑脱手柄,通过增大手掌与手柄间的摩擦力,有效减小电动工具在工作时抖动的幅度,从而提高了电动摇把在工作时的稳定性和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摇把的防滑脱手柄,包括设置于电动摇把主体后端的主手柄以及前端的副手柄,所述主手柄上设有可供使用者抓握的凹槽,所述副手柄上套设有防滑螺旋橡胶套。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摇把主体前端设有一圈齿槽,所述副手柄的上端设有与所述一圈齿槽相对应匹配的一圈齿轮块,所述副手柄的上端连接部内设有环形滑轨,环形滑轨内设有与一圈齿轮块相联动的一圈往复滑竿,每个所述往复滑竿的后端与环形滑轨内壁固定相连,每个往复滑竿的前端与对应的齿轮块的底部相连,每个所述往复滑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绳相联动,其中,一个所述往复滑竿通过第二连接绳连接旋钮,所述旋钮上设有缺口,当所述旋钮转到缺口处,旋钮通过第二连接绳带动第一连接绳使得一圈往复滑竿收缩控制对应的一圈齿轮块回收。

进一步的,所述主手柄上设有推钮以及扳机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为四个分别与使用者抓握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拇指相对应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摇把主体末端为圆弧状。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摇把主体为均匀的管状形。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动摇把主体的主手柄上设置凹槽并在副手柄套设了螺旋纹橡胶套,使用者握持住主手柄时,手掌对主体壳体存在多个施力点,掌心与手柄贴合,施加向前的推力,使得整个手掌牢牢固定住机器,防止脱手,保持机身作业平稳;套设有橡胶套的辅助手柄为电动摇把多提供了一个手持点,可以让电动摇把在使用时双手把握,增强使用时的摩擦力,提高电动摇把的稳定性,同时也达到支撑、减震、缓冲作用,进一步稳定电动摇把。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手持式电动摇把的防滑脱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手持式电动摇把的防滑脱手柄的副手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见图1-2: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摇把的防滑脱手柄,包括设置于电动摇把主体1后端的主手柄2以及前端的副手柄3,所述主手柄2上设有可供使用者抓握的凹槽201,所述副手柄3上套设有防滑螺旋橡胶套301。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者在握持住主手柄时,手掌对主手柄存在多个施力点,掌心与手柄贴合,施加向前的推力,使得整个手掌牢牢固定住机器,防止脱手,保持机身作业平稳;通过套设有橡胶套的副手柄为电动摇把多提供了一个手持点,可以让电动摇把在使用时双手把握,增强使用时的摩擦力,提高电动摇把的稳定性,同时也达到支撑、减震、缓冲作用,进一步稳定了电动摇把。

在一具体的实例中,所述电动摇把主体1前端设有一圈齿槽101,所述副手柄3的上端设有与所述一圈齿槽101相对应匹配的一圈齿轮块302,所述副手柄3的上端连接部303内设有环形滑轨304,环形滑轨304内设有与一圈齿轮块302相联动的一圈往复滑竿305,每个所述往复滑竿305的后端与环形滑轨304内壁固定相连每个往复滑竿305的前端与对应的齿轮块的底部相连,每个所述往复滑竿305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绳306相联动,其中,一个所述往复滑竿305通过第二连接绳307连接旋钮308,所述旋钮308上设有缺口309,当所述旋钮308转到缺口309处,旋钮308通过第二连接绳307带动第一连接绳306使得一圈往复滑竿305收缩控制对应的一圈齿轮块302回收。

本实施例通过旋钮、第一连接绳、第二连接绳以及往复滑竿以及齿轮块的联动配合,实现了齿轮块的同步回收以及释放,即,本实施例的副手柄通过旋钮控制齿轮块与对应的电动摇把主体前端的齿槽分离以及啮合,从而实现副手柄与电动摇把主体前端的可旋转、可拆卸调节安装,因此,主手柄与副手柄之间的方向角度可调,方便快捷,适用性更佳。

在一具体的实例中,所述主手柄2上设有推钮202以及扳机开关203。

本实施例通过推钮即可打开电动摇把的保险,再通过按压扳机开关即可控制电动摇把工作,安全性更高。

在一具体的实例中,所述凹槽201为四个分别与使用者抓握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拇指相对应匹配。

在抓握使用时,通过上述四个凹槽能够更好的便于使用者抓握,提高抓紧力。

在一具体的实例中,所述电动摇把主体1末端为圆弧状。

本实施例的电动摇把主体末端为圆弧状,在抓握时,电动摇把主体的末端可以抵住使用者的胸口,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从而使得工作时更加稳定。

在一具体的实例中,所述电动摇把主体1为均匀的管状形。

本实施例的电动摇把主体为均匀的管状形,从而方便副手柄的套接安装以及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