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岩土工程设计的边坡防渗水结构

一种岩土工程设计的边坡防渗水结构

摘要

一种岩土工程设计的边坡防渗水结构包括边坡、设置于边坡顶部的拦水渠和设置于边坡底部的排水渠及拦坝,所述边坡内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与第二排水管通过弯头连接;所述边坡表面铺设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表面设置有引水槽和连接槽;所述混凝土层设置有紧固连接件;所述拦水渠底部设置有限水阀,所述拦水渠侧壁设置有阀门;所述拦水渠与所述排水渠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管相连通。设置弯头,能改变排水管倾斜角度,弯头内设置螺旋凸条,有利于水流排出,弯头能连接不同粗细的管径,适用范围广;设置限水阀实现水资源多次利用;加设带有倒钩的紧固连接件,使混凝土层、碎砖层与坡体连接稳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920394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20746713.2

  • 发明设计人 刘东彦;陈京中;

    申请日2022-04-01

  • 分类号E02D17/20(2006.01);E03F3/04(2006.01);E03F5/00(2006.01);

  • 代理机构保定运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3;

  • 代理人李通

  • 地址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9号院1号楼2层商业-202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8:03: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防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岩土工程设计的边坡防渗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边坡的防护至关重要,其中水是导致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能导致以下不利影响:坡体内的水将导致坡体结构自重增加,边坡下滑力也相应增加;坡体内的水会降低坡体结构的物理力学性能,降低边坡稳定性;坡体内地下水产生静水压力、渗透力等影响边坡稳定性。故对于边坡工程而言,优先考虑的如何防止雨水及坡面水入渗。

为防止边坡渗水出现土壤流失、滑坡等的现象,一般都在边坡的表面浇筑混凝土层,以防止边坡土壤流失,并设置有拦水渠和排水渠,在坡体内设置排水管,通过排水管将拦水渠内水引入排水渠,但是排水管是由垂直管和水平管连接而成,水流量小时不能顺利排水,且容易造成堵塞;边坡上表面都是平整的,雨水在边坡上表面直接顺势下流,并未有任何缓流的设计,导致边坡表层在长期雨水的冲刷下会出现缝隙,出现边坡表层被水流冲走的现象,降低了边坡防护的安全性;边坡表层种植绿植,但遇到旱季,绿植不能得到水分补给容易出现缺水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岩土工程设计的边坡防渗水结构,通过设置弯头,能够改变排水管倾斜角度,弯头内设置有螺旋凸条,更有利于水流排出,且弯头能够连接不同粗细的管径,适用范围更广;采用绿化混凝土层,能够种植植被并通过植被根系起到固定边坡坡体的作用,拦水渠内设置限水阀及阀门,能够储存一定量的水资源,实现水源多次利用;同时加设带有倒钩的紧固连接件,使混凝土层、碎砖层与坡体连接更稳固。

一种岩土工程设计的边坡防渗水结构包括边坡、设置于边坡顶部的拦水渠和设置于边坡底部的排水渠及拦坝,所述边坡内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与第二排水管通过弯头连接;所述边坡表面铺设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表面设置有引水槽和连接槽;所述混凝土层设置有紧固连接件;所述拦水渠底部设置有限水阀,所述拦水渠侧壁设有阀门;所述拦水渠与所述排水渠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管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弯头包括设置于所述弯头两端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设置于所述弯头内部的螺旋凸条、第一橡胶圈和第二橡胶圈;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接口连接垂直设置的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二接口连接倾斜设置的第二排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口径大小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限水阀包括挡板、设置于挡板下方的伸缩件和安装于伸缩件内部的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层为绿化混凝土层。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连接件顶部为钢制方形板,底部设置有倒钩。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排水管贯穿于所述拦坝与所述排水渠上部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拦坝内部设置有多个倾斜设置的第三排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引水槽顶端与所述拦水渠相连通,所述引水槽底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引水槽通过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第三排水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引水槽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弯头,能够改变第二排水管的倾斜角度,有利于水流排出,弯头内设置有螺旋凸条,造成落差水流,不易造成堵塞,弯头两端能够设置成不同口径,能连接不同管径的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适用范围更广;设置有紧固连接件,紧固连接件底部设置有倒钩,能防止紧固连接件脱离坡体,能够使混凝土层、碎砖层与坡体连接更稳固;混凝土表面设置有引水槽和连接槽,能将雨水分流,减弱对混凝土层的冲刷;采用绿化混凝土有利于植被生长,能够通过植被根系固定坡体;拦水渠底部设置有限水阀,能够储存一定量水资源,遇到旱季通过打开阀门能够浇灌边坡表层绿植,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限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弯头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一中紧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二中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边坡、2-拦坝、3-拦水渠、4-排水渠、5-第一排水管、6-第二排水管、7-第三排水管、8-弯头、81-第一接口、82-第二接口、83-螺旋凸条、84-第一橡胶圈、85-第二橡胶圈、9-第一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1-阀门、12-限水阀、121-挡板、122-伸缩件、123-弹簧、13-碎砖层、14-混凝土层、15-引水槽、16-连接槽、17-紧固连接件、18- 第四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7所示,一种岩土工程设计的边坡防渗水结构包括边坡1、设置于边坡1顶部的拦水渠3和设置于边坡1底部的排水渠4及拦坝2。

边坡1内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5和第二排水管6,第一排水管5和第二排水管6通过弯头8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弯头8包括第一接口81、第二接口82、螺旋凸条83和第一橡胶圈84及第二橡胶圈85,第一接口81和第二接口82内部均设置有内螺纹,第一排水管5底部设置有与第一接口81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第二排水管6顶部设置有与第二接口82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排水管与弯头8为螺纹连接,操作简单、便利,第一排水管5与第一接口81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圈84,第二排水管6与第二接口82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圈85,第一橡胶圈81和第二橡胶圈82的设置能够加强第一排水管5和第二排水管6与弯头8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接口处出现漏水、渗水,损坏坡体内部的现象;第一接口81螺纹连接垂直分布的第一排水管5,第一接口81与第二接口82之间设置有一定角度,角度有30°、45°,但不局限于上述角度,能够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设计,第二接口 82螺纹连接有倾斜分布的第二排水管6,第二排水管6倾斜设置于边坡1内部,有利于水流顺利流出,能够防止水流过慢造成杂质发生沉淀,堵塞排水管;弯头8内部设置有螺旋凸条83,螺旋凸条83具有一定的高度,有水流经弯头8时,经过螺旋凸条83水流能够形成旋流,加快流速同时能带动小颗粒形成旋流,防止进入排水管的砂土小颗粒发生堵塞。第一排水管5采用螺旋肋管,第一排水管5内部设置有多个突凸起的螺旋肋片,能提高第一排水管5的排水能力。

边坡1表面铺设有碎砖层13,碎砖层13表面铺设有混凝土层14,混凝土层14采用绿化混凝土,有利于植被生长,混凝土层14下方设置碎砖层13,能够稳固边坡1同时有利于植被扎根,便于植被生长,植被根系发达能够防止边坡1内部水土流失。混凝土层14 设置有多个紧固连接件17,如图5所示,紧固连接件17顶部为钢制方形板,顶部设置有倒钩,能够防止防止紧固连接件17被水流冲刷由边坡1内部脱离,能起到巩固坡体的作用。

混凝土层14表面设置有引水槽15,引水槽15顶端与拦水渠3相通,底端与第三排水管7连接,与排水渠4相通,引水槽15底部设置有第二过滤网10,第二滤网10由土工织物构成,能够阻挡植被枝叶及砂土颗粒,防止第三排水管7堵塞;引水槽15之间设置有连接槽16,连接槽16呈V字形分布,V字形尖头端位于拦水渠3方向,V字形连接槽16 有利于水流由边坡1顶部流向边坡1底部,连接槽16两个末端与引水槽15相通,连接槽 16和引水槽15能够将混凝土层14表面的雨水分流,减弱雨水对混凝土层14的冲刷,防止混凝土层14发生断裂。

边坡1顶部设置有拦水渠3,拦水渠3内表面设置有防水层,能够防止雨水冲刷,导致拦水渠3内层受损,防止发生漏水、渗水现象。拦水渠3底部设置有限水阀12,限水阀 12包括挡板121、伸缩件122和弹簧123,挡板121固定于排水渠3内壁,距离排水渠3 底部设定有一定高度,伸缩件122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套筒顶部焊接有顶板,顶板与挡板121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垫,能够使顶板与挡板121密闭连接,第一套筒筒内径与第二套筒筒外径相适配,伸缩件122内设有弹簧123,弹簧123一端焊接于顶板另一端焊接于第二套筒底部。排水渠3靠近坡体1的一侧壁设置有阀门11,阀门11连接有第四排水管18,第四排水管18设置于排水渠3侧壁内部。限水阀12能受一定的水资源的重力,能在排水渠3内存储一定量的水资源,遇到旱季,打开阀门,排水渠3内存储的水资源能够通过第四排水管18浇灌坡体1表层绿植,实现水资源的再次利用,节约水资源。当排水渠3内水达到最高水位线时,水重力大于弹簧123弹力,弹簧123受力收缩,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套接,水进入排水渠3底部,经第一过滤网9排入第一排水管5;当水重力小于弹簧弹力时,弹簧123恢复至原位置,伸缩件122顶板与挡板121相接,起到密封作用,水储存于排水渠3。排水渠3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过滤网9,第一过滤网9采用土工织物制成,第一过滤网9底部连接有第一排水管5,防止杂物进入第一排水管5,造成第一排水管5堵塞。

边坡1底部设置有拦坝2,拦坝2高度高于边坡1底部,拦坝2下方连通有第二排水管6,拦坝2内部倾斜布置有多个第三排水管7,第三排水管7顶端连接于引水槽15,末端连通于排水渠4上部,第二排水管6和第三排水管7内的水排入排水渠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管5和第二排水管6连接处设置有弯头8,弯头8中第一接口81与第二接口82设置有一定角度,能够使第二排水管6倾斜设置于边坡1内部,第二排水管6倾斜设置,更有利于雨水排出,能够防止第二排水管6发生堵塞;弯头8内部设置有螺旋凸条83,螺旋凸条83具有一定高度,雨水通过弯头8时,在弯头8内形成旋流,加快流速,能够有效防止杂质沉淀造成排水管堵塞;第一排水管5内部设置有凸起的螺旋肋片,能够提高第一排水管5的排水能力;混凝土层14表面设置有紧固连接件17,紧固连接件17底部设置有倒钩,能够防止紧固连接件17脱离边坡1;混凝土层14表面设置有多个引水槽15和连接槽16,能够对混凝土层14表面的雨水进行分流,缓解雨水对混凝土层14的直接冲刷,起到缓流作用;混凝土层14采用绿化混凝土,便于植被生长,利用植被根系起到固定边坡1的作用,同时植被能够对混凝土层14表面的雨水起到缓流作用;拦水渠3底部设置有限水阀12,排水渠侧壁设置有阀门11,限水阀12顶部能够存储一定量的水资源,遇到旱季打开阀门11能够为绿植提供水源,当存储水量重力大于弹簧123 弹力时,弹簧123受力收缩,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套接,水源进入排水渠3底部,经第一过滤网9排入第一排水管5;当水量重力小于弹簧123弹力时,弹簧123恢复至原位置,伸缩件122顶板与挡板121接触,起到密封作用。

工作原理,雨水聚集于拦水渠3,水量重力小于弹簧123弹力时,水储存于限位阀12顶部,遇到旱季时,打开阀门11,水源经第四排水管18浇灌边坡1表层绿植;当储存的水源重力大于弹簧123弹力时,弹簧123收缩,伸缩件122收缩,水源进入排水渠3底部经第一过滤网9过滤,流至第一排水管5,经弯头8流至第二排水管6,最后经拦坝2流入排水渠4;边坡1表面的雨水经引水槽15和连接槽16流至第三排水管7,最后经拦坝2 汇入排水渠4。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弯头8中第一接口81与第二接口82口径大小不同,能够根据施工现场设计为不同大小的接口用于连接不同管径的第一排水管5和第二排水管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