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蒸发结晶分离器使用的旋流板除沫器装置

蒸发结晶分离器使用的旋流板除沫器装置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蒸发结晶分离器使用的旋流板除沫器装置,包括罩筒和旋流叶片。罩筒为中空的环形桶状结构,且截面小于分离器,适用于放置在分离器内部,旋流叶片设置在罩筒内部,与罩筒固定,且罩筒底部向外弯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与分离器的内壁密封连接固定,形成受液槽。受液槽环绕在旋流叶片的外部,以便于从旋流叶片上甩出的液滴可以甩到分离器的外壁上,并流到受液槽内,便于收集,以达到除沫的目的。在受液槽的底部开设有与溢流管相连通的溢流口,且溢流管穿过受液槽的底部,并超过受液槽的底部一段距离,此外,溢流管的的底部为“U”型结构,便于液封,且有效液封长度,即竖直长度大于等于50mm,以更好的达到液封的目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855970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铭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23436227.5

  • 发明设计人 吉训胜;张健;

    申请日2021-12-31

  • 分类号B01D45/16(2006.01);B01D45/18(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市鼎立东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1;

  • 代理人陈佳妹

  • 地址 100055 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东路53号9层908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7:54: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1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除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发结晶分离器使用的旋流板除沫器装置。

背景技术

蒸发结晶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废水零排放治理方法,在蒸发结晶过程中,分离器产生的二次蒸汽夹带的液雾滴,如果不去除这些夹带的液雾滴,会对后面设备产生腐蚀及二次蒸汽冷凝水电导率增加,目前大部分蒸发结晶分离器使用丝网除沫器,丝网除沫器阻力大、清洗困难及容易出现阻塞。少部分采用旋流式挡板除沫器,而分离后的液滴难以收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蒸发结晶分离器使用的旋流板除沫器装置,可以有效的分离出二次蒸汽夹带液雾滴气体中的液滴,并收集到受液槽内,以达到除沫的目的。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发结晶分离器使用的旋流板除沫器装置,包括罩筒和旋流叶片;所述罩筒为中空的环形桶状结构,且截面小于分离器,适用于放置在所述分离器内部;所述旋流叶片设置在所述罩筒内部,与所述罩筒固定;且所述罩筒底部向外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分离器的内壁密封连接固定,形成受液槽。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受液槽的底部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沿所述受液槽的底部周向间隔设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固定至所述溢流口上,且所述溢流管的一端贯穿所述溢流口至所述受液槽的内部。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溢流管包括U型管和n型管;所述U型管的一端与所述n型管的一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溢流口相连通。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盲板;所述旋流叶片的端部与所述盲板焊接固定,根部与所述受液槽焊接固定;所述旋流叶片为多个,均设于所述分离器的内部,沿所述罩筒的外壁周向均匀分布。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旋流叶片的整体呈漏斗状结构。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旋流叶片的根部与所述受液槽的顶部相齐平。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每个所述旋流叶片的端部与所述盲板的边缘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旋流叶片分别与所述盲板、所述罩筒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溢流管的竖直区间在50mm-80mm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蒸发结晶分离器使用的旋流板除沫器装置的有益效果:在分离器中,通过结构上的措施使旋转向上的气流形成旋转和离心的效果,喷成细小液滴,甩向分离器的内壁上,液滴受重力作用集流到受液槽的内部达到分离目的。此外,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受液槽,能最大限度的阻止蒸发时产生的二次蒸汽夹带液滴进入后面设备,对分离液滴粒径大于16μm的雾沫时,除沫效率≥99.2%,除雾效果好。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蒸发结晶分离器使用的旋流板除沫器装置的主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蒸发结晶分离器使用的旋流板除沫器装置的主体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蒸发结晶分离器使用的旋流板除沫器装置包括罩筒200和旋流叶片500。罩筒200为中空的环形桶状结构,且截面小于分离器100,适用于放置在分离器100内部,旋流叶片600设置在罩筒200内部,与罩筒200固定,且罩筒200底部向外弯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与分离器100的内壁密封连接固定,形成受液槽300。如此设置,蒸发结晶分离器100在蒸发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蒸汽夹带液雾滴气体穿过旋流叶片500的间隙时,会产生旋转运动,二次蒸汽夹带液雾滴气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液滴甩至分离器100的内壁上(由于壁效应和重力作用沿壁),并汇集流到溢流槽300内,达到除沫目的。此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生产,且除沫效果较好。

本申请实施例的蒸发结晶分离器使用的旋流板除沫器装置中,在受液槽300的底部开设有溢流口310,溢流口310的数量为多个,并沿着受液槽300的底部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用于排放收集到的液滴。

进一步的,在受液槽300的底部上还设置有溢流管400,溢流管400的一端贯穿溢流口310至受液槽300的内部,且溢流管400的末端超出受液槽300底部一段距离,使受液槽300可以储存少量被甩出来的液滴。

更进一步的,溢流管400的数量为多个,沿受液槽300的底部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其中,溢流管400的数量与溢流口310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匹配。

优化的,本申请实施例的蒸发结晶分离器使用的旋流板除沫器装置中,溢流管400的底部为“U”型结构,可以更好的实现液封。

其中,溢流管400的有效液封度取值为≥50mm。即溢流管400的竖直高度需要≥50mm,以达到更好的液封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蒸发结晶分离器使用的旋流板除沫器装置中,旋流组件包括旋流叶片500、盲板600和罩筒200。其中,旋流叶片500的根部焊接在罩筒200的内壁上,旋流叶片500的端部焊接在盲板600的边缘位置。

进一步的,参阅图2,旋流叶片500的数量为多个,设置在分离器100的内部,沿着盲板600的外边缘和罩筒200的内壁均匀分布。

其中,旋流叶片500的端部与受液槽300的顶部相齐平,如此,从旋流叶片500的间隙中甩出的液滴,可以顺利甩进受液槽300内。从而避免出现液滴甩到受液槽300的外壁,再流入旋流叶片500中,造成二次污染。

本申请实施例的蒸发结晶分离器使用的旋流板除沫器装置中,旋流叶片500的个数为6片至24片,可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进行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的蒸发结晶分离器使用的旋流板除沫器装置中,罩筒200的内壁直径设为Dx,则分离器100的内壁直径设为Dn=(1.1~1.5)Dx,受液槽300的内壁直径设为B=(Dn-Dx)/2,已达到更好地除沫效果。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图1作为示例介绍了蒸发结晶分离器使用的旋流板除沫器装置,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应不限于此。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设定蒸发结晶分离器使用的旋流板除沫器装置的结构。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