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车载电动出风口上下导风结构

车载电动出风口上下导风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风口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电动出风口上下导风结构,其此导风机构实现电动风口上下导风结构简单化,降低单件成本,结构稳定,故障率低的效果,降低整车开发成本及售卖成本,提高实用性;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上下导风驱动电机、上下导风风筒、分隔箱、气流上通道、气流下通道、左右导风叶片组件、连接杆、左右导风驱动电机、连接机构和传动机构,下壳体内部设置有腔室,上壳体安装在下壳体上,上壳体内部设置有腔室,上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出风口,下壳体腔室与上壳体腔室连通,下壳体的底端设置有进风口,上下导风驱动电机安装在下壳体上,上下导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电机连接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861139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润弘非金属部件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23042566.5

  • 发明设计人 秦涛;王科乾;邹水松;

    申请日2021-12-06

  • 分类号B60H1/34(2006.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菀坪开发区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7:53: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1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风口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电动出风口上下导风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发展,乘客体验度提升,汽车电动出风口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所有电动出风口上下导风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量产不稳定,性价比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此导风机构实现电动风口上下导风结构简单化,降低单件成本,结构稳定,故障率低的效果,降低整车开发成本及售卖成本,提高实用性的车载电动出风口上下导风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电动出风口上下导风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上下导风驱动电机、上下导风风筒、分隔箱、气流上通道、气流下通道、左右导风叶片组件、连接杆、左右导风驱动电机、连接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下壳体内部设置有腔室,所述上壳体安装在下壳体上,所述上壳体内部设置有腔室,所述上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出风口,所述下壳体腔室与上壳体腔室连通,所述下壳体的底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上下导风驱动电机安装在下壳体上,所述上下导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电机连接件,电机连接件安装在下壳体上并相对转动,所述上下导风风筒安装在电机连接件上并位于下壳体腔室内,所述分隔箱安装在上壳体腔室内,所述分隔箱将上壳体腔室分割为气流上通道和气流下通道,若干组所述左右导风叶片组件分别位于气流上通道和气流下通道内部,所述气流上通道和气流下通道内部的左右导风叶片组件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分隔箱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杆贯穿分隔箱上的通孔,所述左右导风驱动电机安装在上壳体上,所述左右导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位于分隔箱内部,所述传动机构通过连接机构与连接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电动出风口上下导风结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立柱和第三连接板,若干组所述连接杆分别安装在若干组第二连接板上,若干组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安装在若干组立柱上,所述第三连接板安装在若干组立柱上并相对转动,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三连接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电动出风口上下导风结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轴、转盘、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滑块、滑轨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安装在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安装在滑块上,所述滑块安装在滑轨上并相对滑动,所述滑轨安装在分隔箱上,所述第二连杆安装在滑块上并相对转动,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安装在转盘上并相对转动,所述转盘安装在转轴上,所述转轴安装在左右导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电动出风口上下导风结构,还包括若干组导流板,若干组所述导流板安装在上下导风风筒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电动出风口上下导风结构,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滑槽,所述连接杆与滑槽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电动出风口上下导风结构,还包括若干组螺栓,若干组所述螺栓安装在上壳体上并与下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电动出风口上下导风结构,所述上下导风风筒采用PC或ABS注塑加工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电动出风口上下导风结构,所述电机连接件的材料采用POM注塑工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风经下壳体的进风口进入,打开上下导风驱动电机,上下导风驱动电机通过电机连接件带动上下导风风筒进行转动,上下导风风筒对风向进行导流,上下导风驱动电机带动上下导风风筒左旋转34°,使风流向气流上通道流出,上下导风驱动电机带动上下导风风筒右旋转34°,使风流向气流下通道流出,上下导风驱动电机带动上下导风风筒右旋转85°,上下导风风筒遮挡出风,实现风口关闭功能,初始风量最大,实现上下吹风的功能,打开左右导风驱动电机,左右导风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和连接机构带动连接杆左右摆动,连接杆带动若干组左右导风叶片组件左右摆动,对左右风向进行调节,此导风机构实现电动风口上下导风结构简单化,降低单件成本,结构稳定,故障率低的效果,降低整车开发成本及售卖成本,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导风风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初始出风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导风风筒左旋转34°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导风风筒右旋转34°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导风风筒右旋转85°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上壳体;2、下壳体;3、上下导风驱动电机;4、电机连接件;5、上下导风风筒;6、分隔箱;7、气流上通道;8、气流下通道;9、左右导风叶片组件;10、连接杆;11、左右导风驱动电机;12、转轴;13、转盘;14、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16、滑块;17、滑轨;18、第一连接板;19、第二连接板;20、立柱;21、第三连接板;22、螺栓;23、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电动出风口上下导风结构,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上下导风驱动电机3、上下导风风筒5、分隔箱6、气流上通道7、气流下通道8、左右导风叶片组件9、连接杆10、左右导风驱动电机11、连接机构和传动机构,下壳体2内部设置有腔室,上壳体1安装在下壳体2上,上壳体1内部设置有腔室,上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出风口,下壳体2腔室与上壳体1腔室连通,下壳体2的底端设置有进风口,上下导风驱动电机3安装在下壳体2上,上下导风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设置有电机连接件4,电机连接件4安装在下壳体2上并相对转动,上下导风风筒5安装在电机连接件4上并位于下壳体2腔室内,分隔箱6安装在上壳体1腔室内,分隔箱6将上壳体1腔室分割为气流上通道7和气流下通道8,若干组左右导风叶片组件9分别位于气流上通道7和气流下通道8内部,气流上通道7和气流下通道8内部的左右导风叶片组件9通过连接杆10连接,分隔箱6上设置有通孔,连接杆10贯穿分隔箱6上的通孔,左右导风驱动电机11安装在上壳体1上,左右导风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与传动机构的输入端连接,传动机构位于分隔箱6内部,传动机构通过连接机构与连接杆10连接;风经下壳体2的进风口进入,打开上下导风驱动电机3,上下导风驱动电机3通过电机连接件4带动上下导风风筒5进行转动,上下导风风筒5对风向进行导流,上下导风驱动电机3带动上下导风风筒5左旋转34°,使风流向气流上通道7流出,上下导风驱动电机3带动上下导风风筒5右旋转34°,使风流向气流下通道8流出,上下导风驱动电机3带动上下导风风筒5右旋转85°,上下导风风筒5遮挡出风,实现风口关闭功能,初始风量最大,实现上下吹风的功能,打开左右导风驱动电机11,左右导风驱动电机11通过传动机构和连接机构带动连接杆10左右摆动,连接杆10带动若干组左右导风叶片组件9左右摆动,对左右风向进行调节,此导风机构实现电动风口上下导风结构简单化,降低单件成本,结构稳定,故障率低的效果,降低整车开发成本及售卖成本,提高实用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连接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19、立柱20和第三连接板21,若干组连接杆10分别安装在若干组第二连接板19上,若干组第二连接板19分别安装在若干组立柱20上,第三连接板21安装在若干组立柱20上并相对转动,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三连接板21连接;左右导风驱动电机11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三连接板21左右摆动,第三连接板21通过立柱20和第二连接板19带动连接杆10左右摆动,连接杆10带动左右导风叶片组件9左右摆动,左右导风叶片组件9对风向进行导流,增加车载风口左右导风的效果,提高实用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传动机构包括转轴12、转盘13、第一连杆14、第二连杆15、滑块16、滑轨17和第一连接板18,第三连接板21安装在第一连接板18上,第一连接板18安装在滑块16上,滑块16安装在滑轨17上并相对滑动,滑轨17安装在分隔箱6上,第二连杆15安装在滑块16上并相对转动,第二连杆15与第一连杆14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4安装在转盘13上并相对转动,转盘13安装在转轴12上,转轴12安装在左右导风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打开左右导风驱动电机11,左右导风驱动电机11通过转轴12带动转盘13旋转,转盘13通过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15带动滑块16延滑轨17滑动,滑轨17通过第一连接板18带动第三连接板21左右摆动,第三连接板21通过立柱20和第二连接板19带动连接杆10左右摆动,连接杆10带动左右导风叶片组件9左右摆动,左右导风叶片组件9对风向进行导流,增加车载风口左右导风的效果,提高实用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还包括若干组导流板23,若干组导流板23安装在上下导风风筒5内部;通过以上设置,若干组导流板23对上下导风风筒5内部的风起导向作用,增加上下出风的效果,提高实用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上壳体1上设置有滑槽,连接杆10与滑槽滑动连接;通过以上设置,滑槽对连接杆10起限位和导向作用,增加左右导风叶片组件9左右摆动的效果,提高实用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还包括若干组螺栓22,若干组螺栓22安装在上壳体1上并与下壳体2连接;通过以上设置,增加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的连接效果,便于上壳体1的安装与拆卸,增加便利性,提高实用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上下导风风筒5采用PC或ABS注塑加工成型;通过以上设置,增加上下导风风筒5的使用效果,增加上下导风风筒5的使用寿命,提高实用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电机连接件4的材料采用POM注塑工艺;通过以上设置,增加电机连接件4的使用效果,增加电机连接件4的使用寿命,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电动出风口上下导风结构,其在工作时,风经下壳体2的进风口进入,打开上下导风驱动电机3,上下导风驱动电机3通过电机连接件4带动上下导风风筒5进行转动,上下导风风筒5对风向进行导流,上下导风驱动电机3带动上下导风风筒5左旋转34°,使风流向气流上通道7流出,上下导风驱动电机3带动上下导风风筒5右旋转34°,使风流向气流下通道8流出,上下导风驱动电机3带动上下导风风筒5右旋转85°,上下导风风筒5遮挡出风,实现风口关闭功能,初始风量最大,实现上下吹风的功能,打开左右导风驱动电机11,左右导风驱动电机11通过转轴12带动转盘13旋转,转盘13通过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15带动滑块16延滑轨17滑动,滑轨17通过第一连接板18带动第三连接板21左右摆动,第三连接板21通过立柱20和第二连接板19带动连接杆10左右摆动,连接杆10带动左右导风叶片组件9左右摆动,左右导风叶片组件9对风向进行导流,对左右风向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电动出风口上下导风结构,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电动出风口上下导风结构的上下导风驱动电机3、电机连接件4和左右导风驱动电机11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