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普洱茶模拟昆明气候条件的仓储控制方法

一种普洱茶模拟昆明气候条件的仓储控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普洱茶仓储控制方法,属于普洱茶仓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采集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历史气象资料,计算仓储地点历史最高转化强度;对仓储地点历史最高转化强度高于昆明历史最高转化强度的对应时期进行监控;实时采集普洱茶仓储地点的温度与湿度,然后计算日转化强度;对仓储地点的日转化强度进行监控;计算月均转化强度和日均转化强度;计算日转化强度与日均转化强度之间的方差;保持每日的方差在0.8以上,来保障转化强度有足够的涨落变化,以保障普洱茶的存放活性。本发明从科学上排除仓储中转化强度超标后杂菌的入侵,保障普洱茶存放后香气的完美,风味的纯正。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8941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宋慰鸿;

    申请/专利号CN202310734881.9

  • 发明设计人 宋慰鸿;

    申请日2023-06-20

  • 分类号G06F17/18(2006.01);G06Q50/02(2012.01);

  • 代理机构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于洪;金耀生

  • 地址 650051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王旗营静园小区2栋3单元701室

  • 入库时间 2024-04-18 19:44:2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普洱茶仓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种普洱茶模拟昆明气候条件的仓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普洱茶是云南省特产。普洱茶为大乔木,高达16米,胸径90厘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产云南西南部各地老林中。老树高17米,胸径逾1米,已广泛栽培,印度及缅甸栽培的茶树,是从云南引种或自然延伸生长的。普洱茶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是一款后发酵茶,是由一定的微生物群体所产生的生物酶将茶体内的多酚类和氨基酸等物质转化为对人体有益且有美妙滋味的芳香类和鲜爽类物质。长期以来人们对此类微生物过程了解不够,对什么样的微生物群落,在什么样的气候环境条件下是此类微生物的最佳工作环境,以及什么样的地点满足最佳存贮环境都知之甚少。

中国香港一直是普洱茶贸易转往世界各地的集散中心,多年来在科技还不是很发达时期,当地茶商就采用传统方法,如在湿气很高的情况下,用木炭吸湿等方法进行仓储。

现有之普洱茶仓储模式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经验来进行仓储,是非定量的。影响存储的多个元素(包括温度、湿度)间分别处理,无内在关联。而且由于没有一目了然的技术指标,无法知道存放条件是否超标,从而无法从科学上排除仓储中超标后杂菌的入侵,无法保障普洱茶存放后香气的完美,风味的纯正。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是目前普洱茶仓储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普洱茶仓储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普洱茶模拟昆明气候条件的仓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历史气象资料,获取温度最大值和湿度最大值;并基于温度最大值和湿度最大值逐日计算仓储地点历史最高转化强度;

对于当前普洱茶仓储时,对仓储地点历史时期中每日最高转化强度高于昆明历史最高转化强度的对应时期进行监控,并采用最低耗能方式对当前普洱茶仓储条件进行控制,保持当前普洱茶仓储的所述对应时期的每日最高转化强度低于昆明历史最高转化强度;

步骤(2),实时采集普洱茶仓储地点的温度与湿度,然后计算日转化强度;对仓储地点的日转化强度进行监控,并采用最低耗能方式对当前普洱茶仓储条件进行控制,保持仓储地点的日转化强度低于昆明历史最高转化强度;

步骤(3),根据步骤(1)采集的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历史气象资料,获取每小时的温度值和湿度值,然后计算日均转化强度;接着基于步骤(2)计算的日转化强度,计算日转化强度与日均转化强度之间的方差;保持每日的方差值SD在0.8以上,以保障普洱茶的存放活性;

步骤(4),根据步骤(3)得到的日均转化强度来计算普洱茶仓储地点的月均转化强度;

若普洱茶仓储地点不为昆明,则采用昆明春夏季的月均转化强度作为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夏冬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控制指标,以保持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夏冬季的月均转化强度不超过昆明春夏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上下3%范围内;

若普洱茶仓储地点是昆明,则采用昆明春夏季的月均转化强度作为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冬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控制指标,以保持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冬季的月均转化强度不超过昆明春夏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上下3%范围内。

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

(1.1)采集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历史气象资料,获取温度最大值Tmax和湿度最大值Hmax;

Tmax=max{t

t

Hmax=max{h 

h

(1.2)基于温度最大值和湿度最大值计算仓储地点历史最高转化强度CON VPmax;

仓储地点历史最高转化强度为:CONVPmax=Tmax×Hmax;

(1.3)对于当前普洱茶仓储时,对仓储地点历史时期中每日最高转化强度高于昆明历史最高转化强度的对应时期进行监控,并采用最低耗能方式对当前普洱茶仓储条件进行控制,保持当前普洱茶仓储的所述对应时期的每日最高转化强度低于昆明历史最高转化强度;每日最高转化强度为当日的最高温度与最高湿度的乘积。

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2)的具体方法为:

(2.1)实时采集普洱茶仓储地点的温度与湿度,然后计算日转化强度CON VPh;

CONVPh=t

t

(2.2)对仓储地点的日转化强度进行监控,并采用最低耗能方式对当前普洱茶仓储条件进行控制,保持仓储地点的日转化强度低于昆明历史最高转化强度。

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3)的具体方法为:

(3.1)根据步骤(1)采集的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历史气象资料,获取每小时的温度值和湿度抽样实测值,然后计算日均转化强度;

CONVPd=Σ(ti’”×hi””)/ch

ti”为仓储地点的历史气象资料中该天第i小时的抽样实测温度;

hi”为仓储地点的历史气象资料中该天第i小时的抽样实测湿度;ch为该天的总小时数,取值为24;i取1~24,Σ为对24h进行求和;

(3.2)接着基于步骤(2)计算的日最高转化强度CONVPh,计算日最高转化强度与日均转化强度之间的方差SD;保持每日的方差值SD在0.8以上,以保障普洱茶的存放活性;

SD=(CONVPh

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4)的具体方法为:

(4.1)根据步骤(3)得到的日均转化强度来计算普洱茶仓储地点的月均转化强度CONVPm;

CONVPm=ΣCONVPd/D

Σ为该月所有日的日均转化强度求和;D为该月的总天数;

(4.2)若普洱茶仓储地点不为昆明,则采用昆明春夏季的月均转化强度作为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夏冬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控制指标,以保持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夏冬季的月均转化强度不超过昆明春夏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上下3%范围内;

若普洱茶仓储地点是昆明,则采用昆明春夏季的月均转化强度作为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冬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控制指标,以保持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冬季的月均转化强度不超过昆明春夏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上下3%范围内。

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的仓储地点为任何地点的仓。利用步骤(1.1)和(1.2)计算昆明历史最高转化强度。昆明历史最高转化强度建议以昆明N年内的历史气象资料来一起计算,结果为一个值。优选,N为3。

例如,监控到普洱茶仓储地点历史时期中日最高转化强度高于昆明历史最高转化强度的时期为7月5日~7月15日。则对当前普洱茶仓储的该时期进行重点监控,并采用最低耗能方式对当前普洱茶仓储条件进行控制,确保当前普洱茶仓储7月5日~7月15日这一时期的实测日最高转化强度低于昆明历史最高转化强度。

采用最低耗能方式对当前普洱茶仓储条件进行控制的具体方法为:先降低湿度,再降低温度,以节能耗。其中,降低湿度可以采用除湿机、木炭等方式。

本发明步骤(1)对历史最高转化强度时期批量数据的处理及获取,相当于提前知道这是一段高危时期,有助于整体处理方式的优化,比起及时测值计算处理更优。

本发明步骤(3)中,保持每日的方差值SD有0.8以上,来保障转化强度的涨落变化(即SD>0.8),以保障普洱茶的存放活性,从而拥有最佳的风味。

本发明步骤(4)中,昆明的月均转化强度与普洱茶仓储地点的月均转化强度的计算方法相同。本发明步骤(4)的目的是在不损失香气成分的情况下增加转化速率。转化速率指茶多酚和氨基酸变化为鲜爽和芳香类物质的速率。

本发明步骤(4)中,优选,采若普洱茶仓储地点不为昆明,则采用昆明春季(优选为3月)的月均转化强度作为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夏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控制指标,以保持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夏冬季的月均转化强度不超过昆明春夏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上下3%范围内;采用昆明春季(优选为3月)或昆明夏季(优选为5月)的月均转化强度作为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冬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控制指标,以保持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夏冬季的月均转化强度不超过昆明春夏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上下3%范围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普洱茶仓储控制方法,从科学上排除仓储中转化强度超标后杂菌的入侵,在保障普洱茶存放后香气的完美,风味的纯正的同时,尽可能提高转化的效能和速率。转化强度这个算法的引入将对所有涉及微生物发酵和转化的行业提供一种定量监控管理的数理基础,对转化强度的时间积分∫convp(t)dt则将提供发酵和转化总量的精准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样本的中红外区域近红外谱图;4号样本为2005年的一老供销社当地的春茶,5号样本为此供销社干仓存放25年的当地同一品种老生茶;

图2为样本的近红外区域近红外谱图;4号样本为2005年的一老供销社当地的春茶,5号样本为此供销社干仓存放25年的当地同一品种老生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材料或设备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一种普洱茶模拟昆明气候条件的仓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历史气象资料,获取温度最大值和湿度最大值;并基于温度最大值和湿度最大值逐日计算仓储地点历史最高转化强度;

对于当前普洱茶仓储时,对仓储地点历史时期中每日最高转化强度高于昆明历史最高转化强度的对应时期进行监控,并采用最低耗能方式对当前普洱茶仓储条件进行控制,保持当前普洱茶仓储的所述对应时期的每日最高转化强度低于昆明历史最高转化强度;

步骤(2),实时采集普洱茶仓储地点的温度与湿度,然后计算日转化强度;对仓储地点的日转化强度进行监控,并采用最低耗能方式对当前普洱茶仓储条件进行控制,保持仓储地点的日转化强度低于昆明历史最高转化强度;

步骤(3),根据步骤(1)采集的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历史气象资料,获取每小时的温度值和湿度值,然后计算日均转化强度;接着基于步骤(2)计算的日转化强度,计算日转化强度与日均转化强度之间的方差;保持每日的方差值SD在0.8以上,以保障普洱茶的存放活性;

步骤(4),根据步骤(3)得到的日均转化强度来计算普洱茶仓储地点的月均转化强度;

若普洱茶仓储地点不为昆明,则采用昆明春夏季的月均转化强度作为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夏冬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控制指标,以保持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夏冬季的月均转化强度不超过昆明春夏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上下3%范围内;

若普洱茶仓储地点是昆明,则采用昆明春夏季的月均转化强度作为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冬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控制指标,以保持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冬季的月均转化强度不超过昆明春夏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上下3%范围内。

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

(1.1)采集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历史气象资料,获取温度最大值Tmax和湿度最大值Hmax;

Tmax=max{t

t

Hmax=max{h 

h

(1.2)基于温度最大值和湿度最大值计算仓储地点历史最高转化强度CON VPmax;

仓储地点历史最高转化强度为:CONVPmax=Tmax×Hmax;

(1.3)对于当前普洱茶仓储时,对仓储地点历史时期中每日最高转化强度高于昆明历史最高转化强度的对应时期进行监控,并采用最低耗能方式对当前普洱茶仓储条件进行控制,保持当前普洱茶仓储的所述对应时期的每日最高转化强度低于昆明历史最高转化强度;每日最高转化强度为当日的最高温度与最高湿度的乘积。

步骤(2)的具体方法为:

(2.1)实时采集普洱茶仓储地点的温度与湿度,然后计算日转化强度CON VPh;

CONVPh=t

t

(2.2)对仓储地点的日转化强度进行监控,并采用最低耗能方式对当前普洱茶仓储条件进行控制,保持仓储地点的日转化强度低于昆明历史最高转化强度。

步骤(3)的具体方法为:

(3.1)根据步骤(1)采集的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历史气象资料,获取每小时的温度值和湿度抽样实测值,然后计算日均转化强度;

CONVPd=Σ(ti’”×hi””)/ch

ti”为仓储地点的历史气象资料中该天第i小时的抽样实测温度;

hi”为仓储地点的历史气象资料中该天第i小时的抽样实测湿度;ch为该天的总小时数,取值为24;i取1~24,Σ为对24h进行求和;

(3.2)接着基于步骤(2)计算的日最高转化强度CONVPh,计算日最高转化强度与日均转化强度之间的方差SD;保持每日的方差值SD在0.8以上,以保障普洱茶的存放活性;

SD=(CONVPh

步骤(4)的具体方法为:

(4.1)根据步骤(3)得到的日均转化强度来计算普洱茶仓储地点的月均转化强度CONVPm;

CONVPm=ΣCONVPd/D

Σ为该月所有日的日均转化强度求和;D为该月的总天数;

(4.2)若普洱茶仓储地点不为昆明,则采用昆明春夏季的月均转化强度作为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夏冬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控制指标,以保持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夏冬季的月均转化强度不超过昆明春夏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上下3%范围内;

若普洱茶仓储地点是昆明,则采用昆明春夏季的月均转化强度作为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冬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控制指标,以保持该普洱茶仓储地点的冬季的月均转化强度不超过昆明春夏季的月均转化强度的上下3%范围内。

专利申请人在2002年中国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的亚洲最大的一次普洱茶博览会中了解到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说法后,即返回到故乡云南收集各个地方散落的茶样,因为云南虽然没有喝老茶的习惯,自然没有大规模、成建制的习惯,但由于云南是普洱茶原产地在生产和运输集散过程中的一些陈茶是有可能遗忘在某个角落。在老供销社及茶马古道沿途收集样本,经过仔细筛选,选择于2005年委托美国乔治亚大学进行了近红外谱的测试图1和图2。

基于专利申请人本身的研发水平(原子分子光谱专业毕业,且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获的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多通道滤光器太阳磁场望远镜做过综合谱线计算分析)以及对谱线的熟悉,通过图1和图2的分子,发现普洱茶干仓存放后与未存放新茶之间轮廓(profile)的主体一致性以及红外吸收率的变化。但要把这样的存放规律用数学定量表达出来,才能从宏观上去把握和掌控茶体的变化。而这就需要筛选仓储过程中的决定性变量,并找到相关的数学表达。在排除空气流动、空气纯净、异味干扰等元素后,认定湿度与温度才是最关键的两要素。

联想到照相过程中的光圈与快门的关系,可以知道总的胶片曝光度依赖于总的光通量,而光通量由快门时间与光圈口径的乘积决定。当时间很短增大光圈即可获得相同的曝光量。反之光圈口径很小时只有延长曝光时间才能获得相同曝光量。

类比中我们看到若把茶体放入冰箱湿度可高于95%,但由于温度接近0℃,几乎不发酵,另外若湿度接近0而温度很高若沙漠地带是茶叶只会像其它有机物一样干尸化而不发酵,因而两者呈典型的乘积关系;

因而描述发酵快慢的转化强度表达为:Convp=H·T;

H为湿度,T为温度。

而且也如同快门与光圈的关系,它们呈双曲线关系,且服从倒易律即在不偏离室温太远以及湿度不是太极端的情况下成立。而且转化强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因指标过高则意味着超出有益菌群的最佳工作及生存条件而别的杂菌的入侵。过低则意味着普洱茶转化速率过低。

有别与其它学科,茶叶的研究涉及实验,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与理解,最后还有品饮的判别。

现有之普洱茶仓储模式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经验来进行仓储,是非定量的。影响存储的元素如温度湿度分别处理无内在关联。而且由于没有一目了然的技术指标,无法知道仓储条件是否超标,从而无法从科学上排除仓储中超标后杂菌的入侵,无法科学上宏观定量调整单一指标保障普洱茶存放后香气的完美,风味的纯正。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是目前普洱茶仓储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本专利申请人引入转化强度这一单一指标后,诸多上述难点,问题都可克服解决。

2012年经对昆明、中国香港、吉隆坡、西双版纳河谷地带、元江仓储的普洱茶进行样本采集,之后进行测评,计算;其中,测评涉及叶底,汤色观察,香气比较,滋味品鉴,均按照现有常规方法进行测评。

分析后除昆明仓有所谓三香(也就是汤面香、汤中香、杯底香,分别对应高温、中温、低温时的香气)具备,滋味醇厚,层次丰富,可定位为保存所有普洱茶后发酵过程芳香及鲜爽类物质无损的标准仓。其余地区转化强度远高于昆明地区的茶样,汤面香和杯底香都消失,中国香港仓还带有特殊的霉味也即所谓的港仓味,吉隆坡仓有陈韵无香味也无霉味,元江仓无香味,汤薄。西双版纳河谷地带仓无香味,品味杂不纯正。采集的数据及计算结果如表1。

表1

注:温湿度数据来自BBC世界天气,元江网等,表格中缺失的数据部分意味在当时所有数据资料中无此项数据

2018年申请人则已走遍几乎所有的重要普洱茶茶山,收集了所走遍茶山的茶叶样本,完成了对特定山头如镇沅县九甲乡2700年茶树样本的理化指标的实验检测,经收集近年所有CNKI发表的文章中涉及的普洱茶发酵菌群数据,并经研究获得了涉及普洱茶发酵的主要菌群的最佳生长环境上限的转化强度如表2。

表2几种关键微生物的最佳生长环境上限与转化强度的关系

*具体数据综合自CNKI近年的农学及微生物期刊。此处以毒性最强的黄曲霉菌为有害菌代表。此表中转化强度计算Convp=H·T,此处的H为该菌种的最佳生存温度的上限,T为该菌种的最佳生存湿度度的上限。

通过分析各种主要参与普洱茶后发酵的微生物的生存和工作环境,对比昆明的最高温度、最高湿度以及对应的历史最高转化强度。终于发现用转化强度描述的昆明地区的仓储指标和主要微生物生存和工作环境一致,这是科学上首次用定量的方式来深刻揭示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中的气候环境与微生物菌群最佳工作环境的密切关联。也表明转化强度这个指标的科学性及准确性能直观有效地揭示这种关联。

在没有采用转化强度的指标来指导普洱茶仓储之前,无法对超过昆明历史最高转化强度的时段预警,从而在高转化强度条件下导致可能的杂菌入侵,以及不在优良菌群的最佳工作范围,导致滋味受损,如中国香港、元江、版纳河谷地带的情况。另外对于只用恒温恒湿的方法管理的仓(比如在恒定湿度80%,室温25℃条件下),滋味沉闷,活力不够。片面增大湿度(95%以上)以求提高转化速率,则香气消失,滋味薄淡都不可接受。

采用本发明方法则可完全克服前述各种仓储的不足,保持存放的普洱茶香气完美,滋味纯正。目前所保存的二十年内在申请人手中存放的样本,以及数十年(属云南干仓地区前人所藏,多年跑老供销社,走茶马古道收集)符合所计算指标的样本皆如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