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中药

一种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中药

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中药,可有效解决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用药问题,该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蜜麻黄90‑110g,桂枝80‑100g,法半夏108‑132g,瓜蒌109‑132g,薤白90‑110g,白芍109‑132g,干姜80‑100g,紫苏子90‑110g,丹参135‑165g,细辛27‑33g,五味子54‑66g和炙甘草54‑66g制成,本发明原料丰富,君臣佐使配伍科学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易生产,服用方便,具有温肺散寒、宣降肺气、活血、化痰、祛瘀等功效,可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寒内饮证,症见咳喘气急难以平卧,咯痰色白质稀;面色青暗,身痛恶寒;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等,而且还可用于治疗慢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其他外寒内饮型肺疾病患者,疗效稳定可靠,且在用药期间未出现任何毒副作用,有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2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中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抽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呼吸系统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生活。慢阻肺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或抗生素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症状,但远期疗效欠佳,病情易反复,且存在耐药及不良反应等问题。而中医药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病症结合,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减少发作次数,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传统医学多将慢阻肺归于“肺胀”范畴,从中医理论来看,肺主气,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卫外,故最易受外感、内伤之邪,而肺又为娇脏,不耐邪侵,邪侵则肺气不清,失于肃降,导致肺气宣降不利,迫气上逆而作咳,升降失常则为喘。久咳、久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渐因肺虚不能布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则逐渐形成痰浊血瘀,阻塞气道,如内有停饮,又复感风寒,则可成为外寒内饮证。慢阻肺多因久病肺虚,痰瘀潴留,每因复感外邪诱使本病发作加剧,现虽有治疗慢阻肺的多种中药物,由于组分配伍上存在的问题,其疗效均不尽人意,因此,研制新的治疗慢阻肺的药物是需要认真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中药,可有效解决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用药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中药,该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蜜麻黄90-110g,桂枝80-100g,法半夏108-132g,瓜蒌109-132g,薤白90-110g,白芍109-132g,干姜80-100g,紫苏子90-110g,丹参135-165g,细辛27-33g,五味子54-66g和炙甘草54-66g制成,其中,将以上十二味药材,首次加10倍重量体积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备用;药渣加8倍重量体积的水煎煮1小时,重量体积是指固体以g计,液体以mL计(以下同),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不低于1.02,滤过,灌装,灭菌,即成。

本发明原料丰富,君臣佐使配伍科学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易生产,服用方便,具有温肺散寒、宣降肺气、活血、化痰、祛瘀等功效,可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寒内饮证,症见咳喘气急难以平卧,咯痰色白质稀;面色青暗,身痛恶寒;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等,而且还可用于治疗慢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其他外寒内饮型肺疾病患者,疗效稳定可靠,且在用药期间未出现任何毒副作用,有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

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可由以下实施例给出。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中药,该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蜜麻黄100g,桂枝90g,法半夏120g,瓜蒌120g,薤白100g,白芍120g,干姜90g,紫苏子100g,丹参150g,细辛30g,五味子60g和炙甘草60g制成,其中,将以上十二味药材,首次加10倍重量体积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备用;药渣加8倍重量体积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不低于1.02,滤过,灌装,灭菌,即成。

实施例2

本发明一种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中药,该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蜜麻黄93g,桂枝82g,法半夏110g,瓜蒌129g,薤白92g,白芍114g,干姜87g,紫苏子93g,丹参161g,细辛32g,五味子57g和炙甘草56g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发明一种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中药,该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蜜麻黄107g,桂枝98g,法半夏130g,瓜蒌112g,薤白108g,白芍127g,干姜103g,紫苏子107g,丹参139g,细辛28g,五味子63g和炙甘草64g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本发明一种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中药,该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蜜麻黄92g,桂枝87g,法半夏131g,瓜蒌111g,薤白91g,白芍112g,干姜82g,紫苏子92g,丹参137g,细辛28g,五味子55g和炙甘草58g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本发明一种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中药,该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蜜麻黄108g,桂枝93g,法半夏109g,瓜蒌129g,薤白109g,白芍129g,干姜108g,紫苏子108g,丹参163g,细辛32g,五味子65g和炙甘草62g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在上述药物中,其中:

蜜麻黄:辛、微苦,甘,温,入肺、膀胱经,润肺止咳。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肺、心、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法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

瓜蒌:性寒,味甘,微苦,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

薤白:辛、苦,温,归心、肺、胃、大肠经,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白芍:味辛、苦,归肝、脾经,具温阳祛湿、补体虚、健脾胃等功效。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肺、大肠经,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丹参:性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能

细辛:辛,温,归心、肺、肾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能。

炙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

上述组分按中药独特的配伍原则,君臣佐使,科学合理配伍,麻黄、桂枝相须,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温阳以利内饮之化;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癥瘕积聚;此三味为君药。干姜性温有助于除表寒,细辛性善走窜、既走表又达里;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此四味为臣药。瓜蒌宽胸散结、清热涤痰,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共畅胸中之气;五味子、白芍与诸药配伍,散中有敛,刚柔并济,无耗气伤津之弊;此四味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共凑散寒化饮、宣降肺气、祛瘀化痰之功,可有效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用药。

本发明全方配方严谨,治则明晰,各味药物协同作用,具有散寒化饮,止咳平喘等功能,有效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用药,疗效好、安全性高,经实验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有关实验资料如下(以实施例1为例):

1.选择病例的标准

患者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基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用药者,通常在疾病过程中,出现急性炎症的反应,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表现的阶段。凡具有上述症状者,均可作为选择病例的标准。

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慢阻肺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指定的《慢阻肺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

主症:咳嗽,喘息气急,痰多,痰白稀薄、泡沫,胸闷,不能平卧,恶寒,舌苔白、滑,脉弦、紧。次症:痰易咯出,喉中痰鸣,无汗,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脉浮。

诊断:(1)咳嗽,喘息;(2)恶寒、无汗或肢体酸痛,或鼻塞、流清涕;(3)痰白稀薄或兼泡沫、痰易咳出;(4)喉中痰鸣;(5)胸闷甚至气逆不能平卧;(6)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具备(1)、(2)项,加(3)-(6)中的2项即可。

3.治疗方案

口服实施例1的中药制剂,一次30-50ml,一日2次,早晚各1次,7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统计疗效。

4.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肺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且<95%,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30%且<70%,肺功能各项指标有所好转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肺功能各项指标无变化。

5.统计学处理

10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后,治愈28人,占26.9%,显效22人,占21.2%人,有效51人,占49.0%,无效3人,占2.9%。总有效率占97.1%,并且在用药期间未发现有任何毒副作用,表明用药安全。

6.典型病例

病例1 李某某,男,43岁,不规律间歇发作咳嗽气喘5年余,遇冷加重,曾被诊断为慢阻肺。一周前受凉感冒鼻塞、流清涕,后出现频繁咳嗽、气喘加重,少量白痰,舌苔暗淡苔白滑。体温37.8℃,听诊呼吸音低,叩诊呈过清音,可闻及哮鸣音。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7天后,上述症状均明显减轻,体温36.6℃,继续服用至13天,治愈。

病例2 宋某某,女,65岁,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痰,量约5ml/日,无盗汗、胸痛、呼吸困难等其他症状,每于外感风寒后反复发作,秋冬季明显。2年前逐渐出现活动后气促,喘息,肺功能检查被确诊为“慢阻肺”。3天前,该患者因外受风寒后出现咳嗽、喘、胸闷、咳白痰、流清涕、舌体胖大质暗淡苔白滑。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可闻及散在哮鸣音及粗湿罗音,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6天,上述症状好转,继续服用至13天,治愈。

病例3 张某某,男,59岁,自诉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伴气促,无胸痛,无双下肢水肿。5天前劳累后再次咳嗽、咳痰(白色粘痰)、气促、发力、体温38.6℃。2天前出现气喘、呼吸困难,胸廓无畸形,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心率齐,双下肢无水肿,诊断为慢阻肺(外寒内饮型),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6天,上述症状好转,体温36.7℃,继续服用至14天,治愈。

病例4 杨某某,男,71岁,患者一周前出现流清涕、咳嗽、气喘、咳白痰、胸闷症状,3天前加重。自诉5年始,每遇天气转冷或冬季有类似发作,诊断为慢阻肺急性加重(外寒内饮型),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天后,上述症状好转,继续服用至12天,治愈。

对于其他符合外寒内饮型症候的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等肺疾病,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也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这里不再详细一一列举。

对实施例1实验的同时,还对其他实施例分别进行了实验,均取得了相同和相近似的结果,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7.结论

由以上可以清楚看出,本发明中药组分君臣佐使配伍科学合理,互相协同支持,用于风寒客表,肺失宣降,寒饮内停之外寒内饮症,具有散寒化饮,止咳平喘之功效,可改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而且还可有效用于治疗慢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其他外寒内饮型肺疾病患者,疗效稳定可靠,且在用药期间未出现任何毒副作用,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被广泛推广,发挥中医药优势,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