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辅助装置

一种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辅助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辅助装置,属于田径训练器材技术领域,有效解决了田径运动员在进行拉力带抗阻力训练时训练不便、训练难以规范化以及训练效果不佳的问题。该技术方案包括沿跑道两侧对称设置的且位于地面下方的轨道,轨道上方配合有配重箱,配重箱固定连接有拉杆,拉杆配合有拉力带,配重箱两侧对应轨道的位置分别对称设置有滑动板和第一阻尼滚轮以及第二阻尼滚轮,滑动板与第一阻尼滚轮以及第二阻尼滚轮之间通过转换机构分别与轨道配合,拉力带与辅助制动部件连接。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调节精准、适用范围广的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辅助装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67265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栩畅;

    申请/专利号CN202310712635.3

  • 发明设计人 张栩畅;

    申请日2022-08-31

  • 分类号A63B21/012(2006.01);

  • 代理机构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梁轶聪

  • 地址 276800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海曲东路33号21号楼2单元502室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28: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01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本案为分案申请,原申请的发明名称为:一种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装置,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22-08-31,原申请号为:202211052278.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田径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田径运动员日常进行的力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训练项目,其中赛跑项目的的运动员经常会通过拉力带进行抗阻力训练,以增加腿部及核心肌肉的力量,从而提高成绩,目前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将拉力带套在腰部,后面由教练员手用力拉住拉力带两头,运动员通过克服教练员的拉力向前做跑步行进,或者高抬腿行进以及侧向滑步等训练,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是非常辛苦的,而且由人工拉拽无法保持拉力的稳定输出,而且不同运动员的不同训练阶段对拉力的具体需求是有很大差别的,教练员很难用手的拉力来适用这种需求上的差别,训练细节无法做到精细化、数据化就会直接影响训练效果,目前有在腰间用拉力绳绑上轮胎进行训练的方式,但不同轮胎的重量也无法做到更细致的划分所提供阻力的区间范围,而且轮胎在跑道上不断磨损使用寿命短的同时对跑道也有一定破坏作用,另外轮胎在身后很难稳定的跟随行进中的运动员,摆动时会对运动员产生向两侧的分力,从而影响训练效果。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就成为本发明面临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调节精准、适用范围广的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辅助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辅助装置,包括沿跑道两侧对称设置的且位于地面下方的轨道,所述轨道上方配合有配重箱,所述配重箱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配合有拉力带;

所述配重箱两侧对应所述轨道的位置分别对称设置有滑动板和第一阻尼滚轮以及第二阻尼滚轮,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第一阻尼滚轮以及所述第二阻尼滚轮之间通过转换机构分别与所述轨道配合;

所述拉力带与辅助制动部件连接。

所述配重箱为矩形状结构,所述配重箱底部两侧设置有通长的与所述轨道滑动配合的所述滑动板,每个所述滑动板的两侧均由下至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配重箱底部的第一滑槽,每个所述第一滑槽内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阻尼滚轮;

位于同一个所述滑动板上的两个所述第一滑槽之间均由下至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配重箱底部的第二滑槽,每个所述第二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轮架,每个所述第一轮架底部均沿所述轨道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阻尼滚轮。

所述第一滑槽内壁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第二轮架两侧的滑条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轮架连接所述第一阻尼滚轮;

所述转换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轮架固定连接的升降组件;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所述第二轮架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且竖直朝上设置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上部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所述第一螺纹套顶部转动连接于第一安装板底部,所述第一螺纹套底部转动连接于第二安装板顶部,所述第二安装板两侧底部固定对称连接有竖直朝下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与所述配重箱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杆配合的第一通孔,两个所述支撑板内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槽连通的第四滑槽;

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套外侧均同轴套接有第一蜗轮,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蜗轮分别与一个第一蜗杆两侧啮合,两个所述第一蜗杆中心部均同轴套接有第二蜗轮,两个所述第二蜗轮分别与第二蜗杆的两侧啮合,所述第二蜗杆其中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配重箱外侧的摇把;

所述第一蜗杆和所述第二蜗杆两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配重箱内壁;

所述升降组件通过联动组件与所述滑动板连接。

所述联动组件包括每个所述滑动板两侧顶部均固定连接且竖直朝上设置的第二螺纹杆,每个所述第二螺纹杆上部外侧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二螺纹套底部转动连接于所述配重箱底部内壁,所述第二螺纹套顶部转动连接于第三安装板底部,所述配重箱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杆配合的第二通孔;

每个所述第二螺纹套外侧均同轴套接有第三蜗轮,每个所述第三蜗轮均与一个第三蜗杆啮合,所述第三蜗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配重箱内壁和第四安装板上,所述第三蜗杆外侧同轴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同轴套接于转杆外侧,所述转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配重箱内壁和所述第四安装板上,所述转杆外侧同轴套接有第三齿轮;

每个所述第二轮架一侧外壁均竖直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三齿轮活动配合。

所述配重箱四个角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拉杆包括竖直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三螺纹杆内侧中心部同轴设置有贯穿的穿孔,所述穿孔内穿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顶端位于所述固定杆顶部外侧且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牵引绳底端与所述辅助制动部件连接;

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连接环与所述拉力带两端设置的挂钩挂接配合。

所述辅助制动部件包括设固定连接于每个所述固定板下方的安装盒,每个所述安装盒内侧均竖向滑动连接有升降板,所述牵引绳底端穿设过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安装盒顶部与所述升降板顶部固定连接,位于所述安装盒内侧部分的所述牵引绳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盒顶部内壁和所述升降板顶部;

每个所述升降板底部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竖直朝下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穿设过所述安装盒底部后与水平设置的制动板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制动板地面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制动块;

所述立柱靠近顶部位置沿其径向开设有贯穿的插孔,对应所述插孔在所述安装盒两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插孔与其对应的所述固定孔之间插设有固定栓。

所述配重箱为金属材质,所述配重箱外壁设置有与所述摇把配合的U状固定磁铁。

所述配重箱内设置有若干与配重块配合的放置盒。

所述配重箱顶部活动配合有盖板。

本发明实际使用时:首先根据训练运动员身高情况和要运动行进的方向,选择一侧的拉杆并调整其高度,并将该侧的固定栓拔出,制动板会在弹簧的作用下与跑道贴合,再将拉力带两端通过挂钩与牵引绳上的连接环连接,运动员将拉力绳套在腰部位置,就可以沿跑道向前带动配重箱行进从而进行抗阻力训练,当运动员行进时就会通过拉力带拉拽牵引绳从而带动制动板上升离开跑道,运动员停止行进时,无论当时是滑动板与轨道滑动还是第一阻尼滚轮或是第二阻尼滚轮都会摩擦力或阻尼力的作用使配重箱尽快停止运动,不会因为惯性作用磕碰运动员,同时当运动员停止时,配重箱因惯性向前移动的很少距离,牵引绳此时就会在弹簧的作用下回缩,同时将制动板抵向跑道,从而进一步辅助配重箱整体制动。

不同运动员在不同训练时期对抗阻力训练所需求的力量大小是不尽相同的,即使同一次训练的不同时间点对阻力大小的需求都会存在差异,在调整配重箱提供的阻力时,首先是根据需要将不同重力的配重块放置于放置盒内,然后再通过摇把调整与轨道作用的是滑动板还是第一阻尼滚轮或是第二阻尼滚轮,调整行进方式与配重块的增减组合来共同实现提供不同阻力,其中行进方式调整过程是:初始状态为第一阻尼滚轮位于最下方,第二阻尼滑轮位于第一阻尼滑轮上方并且是在第二滑槽下方,先摇动摇把转动第二蜗杆,第二蜗杆带动第二蜗轮转动,第二蜗轮带动第一蜗杆转动,第一蜗杆带动第一蜗轮转动,第一蜗轮带动第一螺纹套转动,第一螺纹套带动第一螺杆上升使第一阻尼滚轮上升至第一滑槽内侧停止,此时第二阻尼滚轮与轨道底部接触并制成配重箱,还可以继续按原方向转动摇把第一轮架继续上升,并使齿条与第三齿轮啮合并带动其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三蜗杆转动,第三蜗杆带动第三蜗轮转动,第三蜗轮带动第二螺纹套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螺纹杆上升,第二螺纹杆将滑动板提升,直至第二阻尼滚轮完全收入第二滑槽内,滑动板6底部与轨道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无需教练员手持拉力带帮助运动员完成抗阻力训练,极大的减轻了教练人员的体能支出;

2、本发明拉杆高度可调使用不同身高的运动员;

3、本发明配合专用的地下式轨道,使用过程更加稳定;

4、本发明提供的阻力通过配重块的增减与切换第一阻尼滚轮和第二阻尼滚轮以及滑动板分别与轨道配合的组合形式来实现,可以稳定的提供不同的阻力,适用不同运动员的不同训练时间,适用性广泛;

5、本发明使用方便,训练过程一定范围内调整阻力大小时可直接选择摇把完成,而无需增减配重块,同时通过蜗轮蜗杆的自锁性保证行进方式切换后的稳定性,另外摇把也通过磁铁进行辅助固定;

5、本发明通过运动员的行进和停止可以联动辅助制动部件,保证配重箱可以及时停住,不会与运动员发生碰撞;

6、本发明完全通过机械结构完成,结构更稳定,与电子产品比较更加经久耐用,更加适合田径训练的实际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去除跑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配重箱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区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辅助制动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配重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转换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A区放大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跑道;2、轨道;3、配重箱;301、固定板;302、放置盒;303、盖板;4、拉杆;401、固定杆;402、第三螺纹杆;5、拉力带;501、挂钩;6、滑动板;601、第一滑槽;602、第二滑槽;603、第三滑槽;7、第一阻尼滚轮;8、第二阻尼滚轮;9、转换机构;901、升降组件;9011、第一螺纹杆;9012、第一螺纹套;9013、第一安装板;9014、支撑板;9015、第四滑槽;9016、第一蜗轮;9017、第一蜗杆;9018、第二蜗轮;9019、第二蜗杆;9020、摇把;9021、第二安装板;9022、固定磁铁;903、联动组件;9031、第二螺纹杆;9032、第二螺纹套;9033、第三安装板;9034、第三蜗轮;9035、第三蜗杆;9036、四安装板;9037、第一齿轮;9038、第二齿轮;9039、转杆;9040、第三齿轮;9041、齿条;10、辅助制动部件;1001、安装盒;1002、升降板;1003、弹簧;1004、立柱;1005、制动板;1006、制动块;1007、插孔;1008、固定孔;1009、固定栓;11、第一轮架;12、第二轮架;1201、滑条;13、牵引绳;1301、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是一种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辅助装置,包括沿跑道1两侧对称设置的且位于地面下方的轨道2,轨道2上方配合有配重箱3,配重箱3固定连接有拉杆4,拉杆4配合有拉力带5,配重箱3两侧对应轨道2的位置分别对称设置有滑动板6和第一阻尼滚轮7以及第二阻尼滚轮8,滑动板6与第一阻尼滚轮7以及第二阻尼滚轮8之间通过转换机构9分别与轨道2配合,拉力带5与辅助制动部件10连接。配重箱3顶部活动配合有盖板303。

配重箱3为矩形状结构,配重箱3底部两侧设置有通长的与轨道2滑动配合的滑动板6,每个滑动板6的两侧均由下至上开设有贯穿配重箱3底部的第一滑槽601,每个第一滑槽601内均设置有一个第一阻尼滚轮7,位于同一个滑动板6上的两个第一滑槽601之间均由下至上开设有贯穿配重箱3底部的第二滑槽602,每个第二滑槽602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轮架11,每个第一轮架11底部均沿轨道2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阻尼滚轮8。配重箱3内设置有若干与配重块配合的放置盒302。第一滑槽601内壁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三滑槽603,第三滑槽603与第二轮架12两侧的滑条1201滑动连接,第二轮架12连接第一阻尼滚轮7,转换机构9包括与第二轮架12固定连接的升降组件901,升降组件901包括第二轮架12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且竖直朝上设置的第一螺纹杆9011,第一螺纹杆9011上部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9012,第一螺纹套9012顶部转动连接于第一安装板9013底部,第一螺纹套9012底部转动连接于第二安装板9021顶部,第二安装板9021两侧底部固定对称连接有竖直朝下设置的支撑板9014,支撑板9014底部与配重箱3底部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9021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杆9011配合的第一通孔,两个支撑板9014内侧开设有与第三滑槽603连通的第四滑槽9015,每个第一螺纹套9012外侧均同轴套接有第一蜗轮9016,位于同侧的两个第一蜗轮9016分别与一个第一蜗杆9017两侧啮合,两个第一蜗杆9017中心部均同轴套接有第二蜗轮9018,两个第二蜗轮9018分别与第二蜗杆9019的两侧啮合,第二蜗杆9019其中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延伸至配重箱3外侧的摇把9020,第一蜗杆9017和第二蜗杆9019两端均转动连接于配重箱3内壁,升降组件901通过联动组件903与滑动板6连接。联动组件903包括每个滑动板6两侧顶部均固定连接且竖直朝上设置的第二螺纹杆9031,每个第二螺纹杆9031上部外侧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9032,第二螺纹套9032底部转动连接于配重箱3底部内壁,第二螺纹套9032顶部转动连接于第三安装板9033底部,配重箱3底部设置有与第二螺纹杆9031配合的第二通孔,每个第二螺纹套9032外侧均同轴套接有第三蜗轮9034,每个第三蜗轮9034均与一个第三蜗杆9035啮合,第三蜗杆9035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配重箱3内壁和第四安装板9036上,第三蜗杆9035外侧同轴套接有第一齿轮9037,第一齿轮9037与第二齿轮9038啮合,第二齿轮9038同轴套接于转杆9039外侧,转杆9039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配重箱3内壁和第四安装板9036上,转杆9039外侧同轴套接有第三齿轮9040每个第二轮架12一侧外壁均竖直设置有齿条9041,齿条9041与第三齿轮9040活动配合。

配重箱3四个角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01,拉杆4包括竖直固定连接于固定板301顶部的固定杆401,固定杆401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杆402,固定杆401与第三螺纹杆402内侧中心部同轴设置有贯穿的穿孔,穿孔内穿设有牵引绳13,牵引绳13顶端位于固定杆401顶部外侧且固定连接有连接环1301,牵引绳13底端与辅助制动部件10连接,位于同侧的两个连接环1301与拉力带5两端设置的挂钩501挂接配合。配重箱3为金属材质,配重箱3外壁设置有与摇把9020配合的U状固定磁铁9022。辅助制动部件10包括设固定连接于每个固定板301下方的安装盒1001,每个安装盒1001内侧均竖向滑动连接有升降板1002,牵引绳13底端穿设过固定板301和安装盒1001顶部与升降板1002顶部固定连接,位于安装盒1001内侧部分的牵引绳13外侧套设有弹簧1003,弹簧100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安装盒1001顶部内壁和升降板1002顶部,每个升降板1002底部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竖直朝下设置的立柱1004,立柱1004穿设过安装盒1001底部后与水平设置的制动板1005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制动板1005地面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制动块1006,立柱1004靠近顶部位置沿其径向开设有贯穿的插孔1007,对应插孔1007在安装盒1001两侧开设有固定孔1008,插孔1007与其对应的固定孔1008之间插设有固定栓1009。

本发明实际使用时:首先根据训练运动员身高情况和要运动行进的方向,选择一侧的拉杆4并调整其高度,并将该侧的固定栓1009拔出,制动板1005会在弹簧1003的作用下与跑道1贴合,再将拉力带5两端通过挂钩501与牵引绳13上的连接环1301连接,运动员将拉力绳13套在腰部位置,就可以沿跑道1向前带动配重箱3行进从而进行抗阻力训练,当运动员行进时就会通过拉力带5拉拽牵引绳13从而带动制动板1005上升离开跑道1,运动员停止行进时,无论当时是滑动板6与轨道2滑动还是第一阻尼滚轮7或是第二阻尼滚轮8都会摩擦力或阻尼力的作用使配重箱3尽快停止运动,不会因为惯性作用磕碰运动员,同时当运动员停止时,配重箱因惯性向前移动的很少距离,牵引绳此时就会在弹簧1003的作用下回缩,同时将制动板1005抵向跑道1,从而进一步辅助配重箱3整体制动。

不同运动员在不同训练时期对抗阻力训练所需求的力量大小是不尽相同的,即使同一次训练的不同时间点对阻力大小的需求都会存在差异,在调整配重箱3提供的阻力时,首先是根据需要将不同重力的配重块放置于放置盒302内,然后再通过摇把9020调整与轨道1作用的是滑动板6还是第一阻尼滚轮7或是第二阻尼滚轮8,调整行进方式与配重块的增减组合来共同实现提供不同阻力,其中行进方式调整过程是:初始状态为第一阻尼滚轮7位于最下方,第二阻尼滑轮8位于第一阻尼滑轮7上方并且是在第二滑槽602下方,先摇动摇把9020转动第二蜗杆9019,第二蜗杆9019带动第二蜗轮9018转动,第二蜗轮9018带动第一蜗杆9017转动,第一蜗杆9017带动第一蜗轮9016转动,第一蜗轮9016带动第一螺纹套9012转动,第一螺纹套9012带动第一螺杆9011上升使第一阻尼滚轮7上升至第一滑槽601内侧停止,此时第二阻尼滚轮8与轨道2底部接触并制成配重箱3,还可以继续按原方向转动摇把9020第一轮架11继续上升,并使齿条9041与第三齿轮9040啮合并带动其转动,第三齿轮9040带动第二齿轮9038转动,第二齿轮9038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9037转动,第一齿轮9037带动第三蜗杆9035转动,第三蜗杆9035带动第三蜗轮9034转动,第三蜗轮9034带动第二螺纹套903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螺纹杆9031上升,第二螺纹杆9031将滑动板6提升,直至第二阻尼滚轮8完全收入第二滑槽602内,滑动板6底部与轨道2接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