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

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地类图斑层中,提取出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编码信息、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名称信息和目标缓冲区域的城镇村属性码信息;将三调水体数据信息、所述地类编码信息、所述地类名称信息和所述城镇村属性码信息进行融合,以获得融合数据;将所述融合数据与所述目标缓冲区域进行叠加分析,以确定出水域信息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对农村黑臭水体重点排查区域的高效、科学、快速、准确识别。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68064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2310419219.4

  • 申请日2023-04-18

  • 分类号G06F18/25(2023.01);G06F16/29(2019.01);G06Q50/26(2012.01);

  • 代理机构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王鸽

  •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中新广州知识城腾飞一街7号10层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27:3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8/25 专利申请号:2023104192194 申请日:202304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9-01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能够全面掌握全省农村黑臭水体现状,对污染水体开展动态监测尤为重要。在实践中发现,传统的污染水体摸查工作主要依靠地面人工现场调查,而相对城市污染水体集中连片的特点,农村黑臭水体分布比较分散,传统调查方式耗时费力。另外,目前关于污染水体识别的技术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通过水体影像和光谱特征进行识别判定,但判定的结果准确率受影像质量和局地环境影响较大,其普适性较差,对推动农村黑臭水体识别监测工作的全面铺开存在制约。并且,虽然有为提高识别准确率采用公众评议和水质检测结合的方法的研究工作,但在经济性和效率上优势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能够实现对农村黑臭水体重点排查区域的高效、科学、快速、准确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地类图斑层中,提取出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编码信息、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名称信息和目标缓冲区域的城镇村属性码信息;

将三调水体数据信息、所述地类编码信息、所述地类名称信息和所述城镇村属性码信息进行融合,以获得融合数据;

将所述融合数据与所述目标缓冲区域进行叠加分析,以确定出水域信息。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将所述融合数据与所述目标缓冲区域进行叠加分析,以确定出水域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水体代码数据,删除所述水域信息中的河流水域,以获得筛选后水域信息;

在将所述筛选后水域信息进行过图面处理之后,结合遥感监测影像地图,将所述筛选后水域信息中受村庄影响小于指定阈值的水域进行删除,以获得水体图斑信息。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结合遥感监测影像地图,将所述筛选后水域信息中受村庄影响小于指定阈值的水域进行删除,以获得水体图斑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水体图斑信息中,获取未治理水域水体图斑和排污口水域水体图斑;

将所述未治理水域水体图斑和所述排污口水域水体图斑进行合并去重的处理,以获得受影响水体图斑成果;

结合行政村级界限,确定出与所述受影响水体图斑成果相关的受影响村庄。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结合行政村级界限,确定出与所述受影响水体图斑成果相关的受影响村庄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受影响村庄的常住人口数和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受影响村庄的人口规模等级;

将所述人口规模等级赋值到与所述受影响村庄相应的水体图斑图层属性表中,以确定出受到常住人口规模影响的水体图斑分布情况。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从地类图斑层中,提取出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编码信息、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名称信息和目标缓冲区域的城镇村属性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村庄聚集区域所属的地理区域位置,确定出所述村庄聚集区域向外延伸的缓冲范围,以获得目标缓冲区域。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根据村庄聚集区域所属的地理区域位置,确定出所述村庄聚集区域向外延伸的缓冲范围,以获得目标缓冲区域之后,以及所述从地类图斑层中,提取出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编码信息、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名称信息和目标缓冲区域的城镇村属性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所述遥感监测影像地图之后,将所述遥感监测影像地图中城镇村庄面积小于第一指定阈值的城镇村庄区域进行删除,以获得第一筛选后影像地图;

将所述第一筛选后影像地图中独立偏僻、面积较小且房屋稀少的城镇村庄区域进行删除,以获得第二筛选后影像地图;

从所述第二筛选后影像地图中选择出城镇村范围面积大于第二指定阈值的城镇村庄区域作为所述村庄聚集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一种识别系统,所述识别系统包括:

提取单元,用于从地类图斑层中,提取出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编码信息、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名称信息和目标缓冲区域的城镇村属性码信息;

融合单元,用于将三调水体数据信息、所述地类编码信息、所述地类名称信息和所述城镇村属性码信息进行融合,以获得融合数据;

叠加分析单元,用于将所述融合数据与所述目标缓冲区域进行叠加分析,以确定出水域信息。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识别系统还包括:

第一删除单元,用于在所述叠加分析单元将所述融合数据与所述目标缓冲区域进行叠加分析,以确定出水域信息之后,根据水体代码数据,删除所述水域信息中的河流水域,以获得筛选后水域信息;

第二删除单元,用于在将所述筛选后水域信息进行过图面处理之后,结合遥感监测影像地图,将所述筛选后水域信息中受村庄影响小于指定阈值的水域进行删除,以获得水体图斑信息。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识别系统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删除单元结合遥感监测影像地图,将所述筛选后水域信息中受村庄影响小于指定阈值的水域进行删除,以获得水体图斑信息之后,从所述水体图斑信息中,获取未治理水域水体图斑和排污口水域水体图斑;

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未治理水域水体图斑和所述排污口水域水体图斑进行合并去重的处理,以获得受影响水体图斑成果;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结合行政村级界限,确定出与所述受影响水体图斑成果相关的受影响村庄。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一种识别系统,所述识别系统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公开一种应用发布平台,所述应用发布平台用于发布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识别系统可从地类图斑层中,提取出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编码信息、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名称信息和目标缓冲区域的城镇村属性码信息,并将三调水体数据信息、所述地类编码信息、所述地类名称信息和所述城镇村属性码信息进行融合,以获得融合数据,最后,识别可将所述融合数据与所述目标缓冲区域进行叠加分析,以确定出水域信息。可见,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对农村黑臭水体重点排查区域的高效、科学、快速、准确识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发明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能够实现对农村黑臭水体重点排查区域的高效、科学、快速、准确识别。

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识别系统从地类图斑层中,提取出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编码信息、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名称信息和目标缓冲区域的城镇村属性码信息。

102、识别系统将三调水体数据信息、地类编码信息、地类名称信息和城镇村属性码信息进行融合,以获得融合数据。

103、识别系统将融合数据与目标缓冲区域进行叠加分析,以确定出水域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可提取DLTB(地类图斑)层中DLBM(地类编码)为11开头的数据,即为所有水体数据。但因三调数据会根据权属性质(QSXZ)、权属单位名称(QSDWMC)等不同,同一个水体会被分为多块水体,故需对所提三调水体数据根据DLBM(地类编码)、地类名称(DLMC)和城镇村属性码(CZCSXM)进行融合,再将融合后数据与筛选缓冲后的村庄进行叠加分析,选出农村水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在执行步骤101之前,可先进行基础数据的获取和筛选、村庄聚集区域确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可使用广东省2019年土地矿产季度遥感监测影像来作为本申请的地图数据,该数据格式为img,现势性为2019年,坐标系为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地面分辨率为1米,作为参考底图。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可使用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二上”成果数据库数据来作为本申请的村庄及水系数据,该数据格式为gdb,坐标系为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现势性为2019年。用于提取农村集聚区域范围以及水体数据。其中CZCDYD(城镇村等用地)层中村庄(203)、村庄独立工业用地(203A)范围为农村区域;DLTB(地类图斑)层中DLBM(地类编码)为11开头的数据即为水体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可使用村级权属面数据来作为本申请的行政区划数据,该数据格式为shp,坐标系为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用于筛选农村集聚区域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一种利用空间信息分析技术识别农村黑臭水体重点排查区域的新型技术方法,在过程中有效减少人力物力成本,并实现对农村黑臭水体重点排查区域的高效、科学、快速、准确识别。针对背景技术提及的目前农村黑臭水体识别方法的不足,本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1)充分整合利用已有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入河排污口、人口规模等数据,减少重复工作,经济性较好。

(2)耦合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对生活污水未治理村庄、入河排污口与水体空间关系进行分析,重点排查区域识别科学性强,准确率高。

(3)本发明各步骤技术成熟、工艺简单,且无需进行遥感解译,避免了由于人员技术差异以及影像质量导致的人为和技术问题,降低了工作的难度并大大减少工作量,便于推广应用。

在图1的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中,以识别系统作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图1的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的执行主体还可以是与识别系统相关联的独立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见,实施图1所描述的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能够实现对农村黑臭水体重点排查区域的高效、科学、快速、准确识别。

此外,实施图1所描述的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能够快速的识别出农村水域信息,以减少重复工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该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识别系统在获取遥感监测影像地图之后,将遥感监测影像地图中城镇村庄面积小于第一指定阈值的城镇村庄区域进行删除,以获得第一筛选后影像地图。

202、识别系统将第一筛选后影像地图中独立偏僻、面积较小且房屋稀少的城镇村庄区域进行删除,以获得第二筛选后影像地图。

203、识别系统从第二筛选后影像地图中选择出城镇村范围面积大于第二指定阈值的城镇村庄区域作为村庄聚集区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因村庄(203)、村庄独立工业用地(203A)不是所有范围都属于农村集聚区范围,需对该范围进行筛选,删除城镇村面积小于2000㎡("CZCMJ"<2000),叠加农村地籍调查项目房屋数据和村级权属面,整体过图面,删除独立偏僻、面积较小且房屋稀少的村庄范围(非村庄集聚区域)。因每个行政村对应的村庄范围有多个,故仅对筛选后的城镇村范围面积大于等于10000㎡("CZCMJ"≥10000)进行缓冲,其他范围不缓冲。

204、识别系统根据村庄聚集区域所属的地理区域位置,确定出村庄聚集区域向外延伸的缓冲范围,以获得目标缓冲区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可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试行)要求,将识别范围为行政村内村民主要集聚区适当向外延伸,举例来说,若村庄聚集区域所属的地理区域位置为南方地段,那么可向外延伸200m-500m,若村庄聚集区域所属的地理区域位置为北方地段,那么可向外延伸500m-1000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可将筛选后的村庄(203)范围(南方)分别缓冲200m、300m、400m、500m,(北方)分别缓冲500m、600m、700m、800m、900m、1000m,通过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缓冲距离。

205、识别系统从地类图斑层中,提取出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编码信息、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名称信息和目标缓冲区域的城镇村属性码信息。

206、识别系统将三调水体数据信息、地类编码信息、地类名称信息和城镇村属性码信息进行融合,以获得融合数据。

207、识别系统将融合数据与目标缓冲区域进行叠加分析,以确定出水域信息。

208、识别系统根据水体代码数据,删除水域信息中的河流水域,以获得筛选后水域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可提取DLTB(地类图斑)层中DLBM(地类编码)为11开头的数据,即为所有水体数据。因三调数据会根据权属性质(QSXZ)、权属单位名称(QSDWMC)等不同,同一个水体会被分为多块水体,故需对所提三调水体数据根据DLBM(地类编码)、地类名称(DLMC)和城镇村属性码(CZCSXM)进行融合,再将融合后数据与筛选缓冲后的村庄进行叠加分析,选出农村水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通常农村黑臭水体以池塘、沟渠等类型为主,较少为规模略大的河流(一般可能为城镇黑臭水体)。因此本申请可根据水体代码将河流筛选出来,再统一过图面,结合影像,将受到农村影响较小的大河流进行剔除。最终形成水体图斑。

209、识别系统在将筛选后水域信息进行过图面处理之后,结合遥感监测影像地图,将筛选后水域信息中受村庄影响小于指定阈值的水域进行删除,以获得水体图斑信息。

210、识别系统从水体图斑信息中,获取未治理水域水体图斑和排污口水域水体图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可获取到数据格式为xlsx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数据,其主要内容可包含市、县镇、行政村、自然村、经度、纬度和已完成自然村数。其可用于判断是否完成污水治理,其中“已完成自然村数”值为“1”表示“已治理”,值为“0”表示“未治理”,根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数据的经度、纬度进行展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可获取到数据格式为xlsx的入河排污口排查名录,其主要可包含排污口名称、是否为排污口、城市、区县、所在乡镇(街道)、行政村、详细地址、地理位置信息等内容。本申请可根据入河排污口排查名录表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展点,用于辅助识别黑臭水体排查重点区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水体图斑信息中存在有未治理水域水体图斑和排污口水域水体图斑。本申请可从水体图斑信息中筛选出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数据”未治理点(“已完成自然村数”值为“0”)影响(缓冲范围内)的水体和受“入河排污口排查名录”点影响(缓冲范围内)的水体。

211、识别系统将未治理水域水体图斑和排污口水域水体图斑进行合并去重的处理,以获得受影响水体图斑成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可将两种因素提取的水体成果合并去重后,整合为最终的受影响水体图斑成果。结合行政村级界线,可以明显的发现受以上两个因素影响较大的村,进一步缩小了外业调查的范围。

212、识别系统结合行政村级界限,确定出与受影响水体图斑成果相关的受影响村庄。

213、识别系统根据受影响村庄的常住人口数和位置信息,确定出受影响村庄的人口规模等级。

214、识别系统将人口规模等级赋值到与受影响村庄相应的水体图斑图层属性表中,以确定出受到常住人口规模影响的水体图斑分布情况,结束本次流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可将农村生活污水未治理村庄的常住人口规模划分为四个等级(0-50、50-150、150-300、300及以上),人口规模越大则污水量越多,形成黑臭水体的潜在可能越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可基于农村生活污水未治理村的常住人口数和位置信息,对每个村庄的经纬度坐标点进行展点,采用就近原则将人口规模等级(1级,2级,3级,4级)赋值到相对应的水体图斑图层属性表中,则获得水体图斑受到常住人口规模影响的分布情况。

本发明为一种利用空间信息分析技术识别农村黑臭水体重点排查区域的新型技术方法,其优点是:

(1)充分整合利用了已有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入河排污口、人口规模等数据,减少数据收集处理的重复工作,经济性较好。

(2)耦合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对生活污水未治理村庄、入河排污口与水体空间关系进行分析,重点排查区域识别科学性强,准确率高。

(3)本发明各步骤技术成熟、工艺简单,且无需进行遥感解译,避免了由于人员技术差异以及影像质量导致的人为和技术问题,降低了工作的难度并大大减少工作量,便于推广应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可利用空间分析工具,结合遥感影像、三调数据、污水相关数据、人口数据等,研究一种农村黑臭水体重点排查区域识别技术方法和流程,无需实地走访调研即可实现大范围排查区域的提取,为农村黑臭水体的监测、治理提供基础性数据。

可见,实施图2所描述的另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对农村黑臭水体重点排查区域的高效、科学、快速、准确识别。

此外,实施图2所描述的另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具有重点排查区域识别科学性强,准确率高,减少数据收集处理的重复工作,经济性较好的优点。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该识别系统300可以包括提取单元301、融合单元302和叠加分析单元303,其中:

提取单元301,用于从地类图斑层中,提取出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编码信息、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名称信息和目标缓冲区域的城镇村属性码信息。

融合单元302,用于将三调水体数据信息、地类编码信息、地类名称信息和城镇村属性码信息进行融合,以获得融合数据。

叠加分析单元303,用于将融合数据与目标缓冲区域进行叠加分析,以确定出水域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取单元301可提取DLTB(地类图斑)层中DLBM(地类编码)为11开头的数据,即为所有水体数据。但因三调数据会根据权属性质(QSXZ)、权属单位名称(QSDWMC)等不同,同一个水体会被分为多块水体,故融合单元302需对所提三调水体数据根据DLBM(地类编码)、地类名称(DLMC)和城镇村属性码(CZCSXM)进行融合,叠加分析单元303再将融合后数据与筛选缓冲后的村庄进行叠加分析,选出农村水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取单元301在执行操作之前,可先进行基础数据的获取和筛选、村庄聚集区域确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可使用广东省2019年土地矿产季度遥感监测影像来作为本申请的地图数据,该数据格式为img,现势性为2019年,坐标系为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地面分辨率为1米,作为参考底图。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可使用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二上”成果数据库数据来作为本申请的村庄及水系数据,该数据格式为gdb,坐标系为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现势性为2019年。用于提取农村集聚区域范围以及水体数据。其中CZCDYD(城镇村等用地)层中村庄(203)、村庄独立工业用地(203A)范围为农村区域;DLTB(地类图斑)层中DLBM(地类编码)为11开头的数据即为水体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可使用村级权属面数据来作为本申请的行政区划数据,该数据格式为shp,坐标系为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用于筛选农村集聚区域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一种利用空间信息分析技术识别农村黑臭水体重点排查区域的新型技术方法,在过程中有效减少人力物力成本,并实现对农村黑臭水体重点排查区域的高效、科学、快速、准确识别。针对背景技术提及的目前农村黑臭水体识别方法的不足,本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1)充分整合利用已有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入河排污口、人口规模等数据,减少重复工作,经济性较好。

(2)耦合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对生活污水未治理村庄、入河排污口与水体空间关系进行分析,重点排查区域识别科学性强,准确率高。

(3)本发明各步骤技术成熟、工艺简单,且无需进行遥感解译,避免了由于人员技术差异以及影像质量导致的人为和技术问题,降低了工作的难度并大大减少工作量,便于推广应用。

可见,实施图3所描述的识别系统,能够实现对农村黑臭水体重点排查区域的高效、科学、快速、准确识别。

此外,实施图3所描述的识别系统,能够快速的识别出农村水域信息,以减少重复工作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的识别系统是由图3的识别系统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3的识别系统相比较,图4的识别系统还包括:

第一删除单元304,用于在叠加分析单元303将融合数据与目标缓冲区域进行叠加分析,以确定出水域信息之后,根据水体代码数据,删除水域信息中的河流水域,以获得筛选后水域信息。

第二删除单元305,用于在将筛选后水域信息进行过图面处理之后,结合遥感监测影像地图,将筛选后水域信息中受村庄影响小于指定阈值的水域进行删除,以获得水体图斑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取单元301可提取DLTB(地类图斑)层中DLBM(地类编码)为11开头的数据,即为所有水体数据。但因三调数据会根据权属性质(QSXZ)、权属单位名称(QSDWMC)等不同,同一个水体会被分为多块水体,故融合单元302需对所提三调水体数据根据DLBM(地类编码)、地类名称(DLMC)和城镇村属性码(CZCSXM)进行融合,叠加分析单元303再将融合后数据与筛选缓冲后的村庄进行叠加分析,选出农村水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通常农村黑臭水体以池塘、沟渠等类型为主,较少为规模略大的河流(一般可能为城镇黑臭水体)。因此第一删除单元304可根据水体代码将河流筛选出来,第二删除单元305再统一过图面,结合影像,将受到农村影响较小的大河流进行剔除。最终形成水体图斑。

与图3的识别系统相比较,图4的识别系统还包括:

获取单元306,用于在第二删除单元305结合遥感监测影像地图,将筛选后水域信息中受村庄影响小于指定阈值的水域进行删除,以获得水体图斑信息之后,从水体图斑信息中,获取未治理水域水体图斑和排污口水域水体图斑。

处理单元307,用于将未治理水域水体图斑和排污口水域水体图斑进行合并去重的处理,以获得受影响水体图斑成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单元307可将两种因素提取的水体成果合并去重后,整合为最终的受影响水体图斑成果。第一确定单元308结合行政村级界线,可以明显的发现受以上两个因素影响较大的村,进一步缩小了外业调查的范围。

第一确定单元308,用于结合行政村级界限,确定出与受影响水体图斑成果相关的受影响村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单元306可获取到数据格式为xlsx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数据,其主要内容可包含市、县镇、行政村、自然村、经度、纬度和已完成自然村数。其可用于判断是否完成污水治理,其中“已完成自然村数”值为“1”表示“已治理”,值为“0”表示“未治理”,根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数据的经度、纬度进行展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单元306可获取到数据格式为xlsx的入河排污口排查名录,其主要可包含排污口名称、是否为排污口、城市、区县、所在乡镇(街道)、行政村、详细地址、地理位置信息等内容。本申请可根据入河排污口排查名录表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展点,用于辅助识别黑臭水体排查重点区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水体图斑信息中存在有未治理水域水体图斑和排污口水域水体图斑。获取单元306可从水体图斑信息中筛选出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数据”未治理点(“已完成自然村数”值为“0”)影响(缓冲范围内)的水体和受“入河排污口排查名录”点影响(缓冲范围内)的水体。

与图3的识别系统相比较,图4的识别系统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309,用于在第一确定单元308结合行政村级界限,确定出与受影响水体图斑成果相关的受影响村庄之后,根据受影响村庄的常住人口数和位置信息,确定出受影响村庄的人口规模等级。

赋值单元310,用于将人口规模等级赋值到与受影响村庄相应的水体图斑图层属性表中,以确定出受到常住人口规模影响的水体图斑分布情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可将农村生活污水未治理村庄的常住人口规模划分为四个等级(0-50、50-150、150-300、300及以上),人口规模越大则污水量越多,形成黑臭水体的潜在可能越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单元309可基于农村生活污水未治理村的常住人口数和位置信息,对每个村庄的经纬度坐标点进行展点,赋值单元310可采用就近原则将人口规模等级(1级,2级,3级,4级)赋值到相对应的水体图斑图层属性表中,则获得水体图斑受到常住人口规模影响的分布情况。

与图3的识别系统相比较,图4的识别系统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311,用于在提取单元301从地类图斑层中,提取出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编码信息、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名称信息和目标缓冲区域的城镇村属性码信息之前,根据村庄聚集区域所属的地理区域位置,确定出村庄聚集区域向外延伸的缓冲范围,以获得目标缓冲区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确定单元311可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试行)要求,将识别范围为行政村内村民主要集聚区适当向外延伸,举例来说,若村庄聚集区域所属的地理区域位置为南方地段,那么可向外延伸200m-500m,若村庄聚集区域所属的地理区域位置为北方地段,那么可向外延伸500m-1000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确定单元311可将筛选后的村庄(203)范围(南方)分别缓冲200m、300m、400m、500m,(北方)分别缓冲500m、600m、700m、800m、900m、1000m,通过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缓冲距离。

与图3的识别系统相比较,图4的识别系统还包括:

第三删除单元312,用于第三确定单元311根据村庄聚集区域所属的地理区域位置,确定出村庄聚集区域向外延伸的缓冲范围,以获得目标缓冲区域之后,以及提取单元301从地类图斑层中,提取出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编码信息、目标缓冲区域的地类名称信息和目标缓冲区域的城镇村属性码信息之前,在获取遥感监测影像地图之后,将遥感监测影像地图中城镇村庄面积小于第一指定阈值的城镇村庄区域进行删除,以获得第一筛选后影像地图。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删除单元312还用于将第一筛选后影像地图中独立偏僻、面积较小且房屋稀少的城镇村庄区域进行删除,以获得第二筛选后影像地图。

第四确定单元313,用于从第二筛选后影像地图中选择出城镇村范围面积大于第二指定阈值的城镇村庄区域作为村庄聚集区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因村庄(203)、村庄独立工业用地(203A)不是所有范围都属于农村集聚区范围,第三删除单元31需对该范围进行筛选,删除城镇村面积小于2000㎡("CZCMJ"<2000),叠加农村地籍调查项目房屋数据和村级权属面,整体过图面,删除独立偏僻、面积较小且房屋稀少的村庄范围(非村庄集聚区域)。因每个行政村对应的村庄范围有多个,故本申请可仅对筛选后的城镇村范围面积大于等于10000㎡("CZCMJ"≥10000)进行缓冲,其他范围不缓冲。

本发明为一种利用空间信息分析技术识别农村黑臭水体重点排查区域的新型技术方法,其优点是:

(1)充分整合利用了已有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入河排污口、人口规模等数据,减少数据收集处理的重复工作,经济性较好。

(2)耦合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对生活污水未治理村庄、入河排污口与水体空间关系进行分析,重点排查区域识别科学性强,准确率高。

(3)本发明各步骤技术成熟、工艺简单,且无需进行遥感解译,避免了由于人员技术差异以及影像质量导致的人为和技术问题,降低了工作的难度并大大减少工作量,便于推广应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申请可利用空间分析工具,结合遥感影像、三调数据、污水相关数据、人口数据等,研究一种农村黑臭水体重点排查区域识别技术方法和流程,无需实地走访调研即可实现大范围排查区域的提取,为农村黑臭水体的监测、治理提供基础性数据。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另一种识别系统,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对农村黑臭水体重点排查区域的高效、科学、快速、准确识别。

此外,实施图4所描述的另一种识别系统,具有重点排查区域识别科学性强,准确率高,减少数据收集处理的重复工作,经济性较好的优点。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该识别系统可以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501;

与存储器501耦合的处理器502;

其中,处理器502调用存储器5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图1~图2任意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图1~图2任意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以上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耦合空间信息技术的农村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识别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