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间距变换光纤列阵的光纤变向控制系统

一种基于间距变换光纤列阵的光纤变向控制系统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间距变换光纤列阵的光纤变向控制系统,光纤变向控制系统包括服务器、V型槽部件、光纤包层、以及至少两个光纤纤维,光纤变向控制系统还包括检测模块、变向模块、供应模块、抽拉模块,变向模块用于对各个光纤的位置进行调整,供应模块用于对所述光纤包层进行供应,并将包层缠绕在分布排列的各个光纤纤维外周,形成光纤列阵主体,检测模块用于对卷绕的光纤列阵主体进行检测,抽拉模块用于对卷绕的光纤列阵主体进行抽拉。本发明通过检测单元和供应模块的相互配合,使得光纤列阵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加工的精度,保证整个光纤列阵的高合格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62680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山市美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0634396.4

  • 发明设计人 邱锦和;梁晓辉;黄芳;

    申请日2023-05-25

  • 分类号G02B6/04(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清控智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19;

  • 代理人段安婧

  • 地址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东区起湾北道132号四楼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23:5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2B 6/04 专利申请号:2023106343964 申请日:202305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8-22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若干束光导纤维形成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间距变换光纤列阵的光纤变向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光纤阵列是光纤传感和柔性照明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器件,主要应用在平面光波导器件、柔性照明显示、阵列波导光栅通信网、密集波分复用中。

如CN209327610U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间距可调的光纤阵列绕制装置,通常光纤阵列的精密排布都需要通过化学腐蚀或的方法或者数字加工技术制作出背板的V型槽然后将光纤置于V型槽中实现精确排布由粘合剂所粘制成的,此种光纤阵列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操作难度较高,不易制作。间距任意可调大面积光纤阵列的精密排布需要对光纤阵列上各个光纤进行精密排布和设计。要求在两个间距固定的水平面上平行排列上千根光纤。光纤自身尺寸较小,直径通常在0.25mm-1mm之间,且柔软易损。光纤通常由纤芯和包层构成,其中芯层是光纤的关键部分,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yl-Methacrylate)构成。光纤的包层通常由氟化物(Fluorinated Polymer)构成,该部分主要对芯层起保护作用,同时能够提高光纤的光传输效率。一般塑料光纤极易被损坏,在光纤阵列的排布过程中,要求不能损坏光纤的芯层和包层结构。

另一种典型的如CN1226642C的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光纤列阵元件制造方法,现有的光纤列阵元件制造技术的核心是采用V形槽工艺。其制造过程中,首先要制作精密的、具有确定通道数的V形槽部件,而后将单模裸光纤精密地装配在所对应的V形槽中。光纤列阵的位置排列精度,由V形槽的刻制精度和元件装配的精度决定。现有的光纤列阵元件制造工艺中,精密的V形槽部件,需要用高精度的制造设备;将单模裸光纤精密地装配在所对应的V形槽中,又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艺。由此其成品率很低,一般低于50%。因而,采用V形槽工艺制造光纤列阵元件,其工艺过程复杂,投资大,元件生产成品率低,生产成本高。

为了解决本领域普遍存在制作工艺复杂、成品率低、缠绕精度低、检测精度低、制造极易造成损坏、光纤排布无法动态调整和智能长度低等等问题,作出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间距变换光纤列阵的光纤变向控制系统。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间距变换光纤列阵的光纤变向控制系统,所述光纤变向控制系统包括服务器、V型槽部件、光纤包层、以及至少两个光纤纤维,所述光纤变向控制系统还包括检测模块、变向模块、供应模块、抽拉模块,所述服务器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所述变向模块、所述供应模块和所述抽拉模块连接,

所述变向模块用于对各个光纤纤维的分布间距进行调整,所述供应模块用于对所述光纤包层进行供应,并将所述光纤包层缠绕在分布排列的各个所述光纤纤维外周,形成光纤列阵主体,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对卷绕的光纤列阵主体进行检测,所述抽拉模块用于对卷绕的光纤列阵主体进行抽拉;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检测单元、以及评估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采集包层缠绕形成的所述光纤列阵主体的图像数据,所述评估单元根据所述检测单元的图像数据进行评估。

可选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三个检测探头、固定构件、以及数据存储器,各个所述检测探头用于采集包层缠绕形成的所述光纤列阵主体的图像数据,所述固定构件用于对所述检测探头的位置固定,所述数据存储器用于对所述检测探头所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存储;

其中,各个所述检测探头设置在所述固定构件上形成检测部,使所述检测部在所述光纤列阵主体的周侧呈60°的角度间距分布。

可选的,所述评估单元获取所述图像数据,并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所述处理包括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灰度化,以获取灰度曲线;

从所述灰度曲线图中获取所述光纤列阵主体上的第k个检测位置的相邻波峰和波谷区域的最大灰度值与最小灰度值的差值△R、以及第k个检测位置的平均灰度值Uniform

根据第k个检测位置的相邻波峰和波谷区域的最大灰度值与最小灰度值的差值△R、以及第k个检测位置的平均灰度值Uniform

式中,L为所述光纤列阵的检测位置的总数量;

若所述均匀指数Average超过设定的监控阈值Value,则触发所述抽拉模块对所述光纤列阵的抽拉。

可选的,所述变向模块包括支撑座、第一充气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的至少两个限位孔,所述第一充气构件用于对所述光纤纤维进行限制,

所述限位孔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的外周并等间距分布,所述第一充气构件设置在各个所述限位孔的两侧内壁,以对所述光纤纤维进行限制。

可选的,所述抽拉模块包括夹持单元和抽拉单元,所述夹持单元用于对所述光纤列阵进行夹持,所述抽拉单元用于对所述光纤列阵进行抽拉;

所述夹持单元包括第二充气构件、以及夹持座,所述夹持座用于对所述光纤列阵进行支撑,所述第二充气构件用于对所述光纤列阵进行夹持;

其中,所述夹持座的主体上设有嵌套腔,且在对所述光纤列阵进行夹持时,嵌套在所述光纤列阵的外周,所述第二充气构件设置在所述嵌套腔的内壁。

可选的,所述供应模块包括供应单元、以及卷绕单元,所述供应单元用于供应所述光纤包层,所述卷绕单元用于对所述光纤包层进行卷绕,使所述光纤包层能卷绕在所述变向模块聚合形成的多个所述光纤纤维的外周,形成光纤列阵主体;

其中,所述供应单元包括供应腔、供应构件、供应杆、以及供应驱动单元,所述供应腔用于存储所述光纤包层,所述供应杆设置在所述供应腔中并对所述光纤包层进行支撑,且所述供应杆的一端与所述供应驱动单元驱动连接形成供应部,所述供应部与所述供应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供应杆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供应腔的内壁垂直伸出,所述供应构件用于对所述光纤包层进行供应,使得所述光纤包层的头部能够抵靠在聚拢的多个光纤纤维外周,并配合所述卷绕单元进行光纤包层的缠绕。

可选的,所述卷绕单元包括卷绕构件、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用于对所述卷绕构件进行支撑,所述卷绕构件用于对供应单元供应的光纤包层进行卷绕,使所述光纤包层能够缠绕在聚拢的光纤纤维外周;

其中,所述卷绕构件包括卷绕环、卷绕杆、卷绕驱动机构、以及固定环,所述卷绕杆用于对所述光纤包层进行拨动,使所述光纤包层缠绕在聚拢的光纤纤维外周,所述卷绕环用于对所述卷绕杆和所述供应单元进行支撑,所述卷绕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卷绕环进行转动,所述固定环用于对所述卷绕驱动机构进行支撑,且所述固定环嵌套在所述卷绕环的外周,使所述固定环和所述卷绕环同轴设置。

可选的,所述支撑座的本体上设有供V型槽部件通行的通行腔,且所述通行腔的周径与生产的对应的V型槽部件型号适配。

可选的,所述供应单元设置在所述卷绕构件上,并跟随所述卷绕构件的转动而转动。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检测单元和供应模块的相互配合,使得光纤列阵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加工的精度,保证整个光纤列阵的高合格率;

2.通过变向模块对多个光纤纤维进行聚拢后,在通过供应模块对聚拢的多个光纤纤维进行光纤包层进行缠绕,同时在缠绕的过程中,逐步抽拉使得光纤列阵主体能依次通过检测模块的位置,并通过检测模块对光纤列阵主体进行检测;

3.通过第一充气气囊对光纤纤维进行保护和位置调整,使得多条光纤纤维的位置能够被精准的调整,提升光纤纤维排布的精准程度,提升光纤列阵生产的成品率;

4.通过变向模块对光纤纤维进行位置的调整,以提升光纤纤维的加工精度,保证整个系统的精准控制能力,使得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成品率、光纤包层的缠绕精度高、光纤不易损坏的优点;

5.通过抽拉单元与夹持单元的相互配合,使得各个光纤列阵进行卷绕后,能逐步的向后抽拉拨动,提升整个光纤列阵的生产效率,保证整个系统的智能程度;

6.通过供应单元和卷绕单元的相互配合,使得供应单元供应的光纤包层能够卷绕在聚拢的各个光纤纤维的外周,以提升光纤列阵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的防止光纤列阵在加工时造成的损坏、以及引发产品率低下的缺陷;

7.通过抽拉分析子单元和卷绕单元的相互配合,使得光纤列阵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能与缠绕单元的缠绕速度相适配,以提升光纤列阵加工的精准程度和智能程度,保证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方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转向单元对多个光纤纤维进行调整的方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评估单元进行评估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夹持单元的方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V型槽部件的剖视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的变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V型槽部件和支撑座、第一充气气囊之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供应模块的侧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供应模块的主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抽取单元和夹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抽取单元和夹持单元的主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V型槽部件;2、卡接槽;3、支撑座;4、第一充气气囊;5、第一充气泵;6、限位孔;7、通行腔;8、光纤纤维;9、光纤列阵;10、供应单元;11、卷绕环;12、固定环;13、供应构件;14、光纤包层;15、供应杆;16、固定构件;17、检测探头;18、机架;19、滑动驱动机构;20、连接杆;21、抽拉轨道;22、滑动板;23、夹持座;24、第二充气气囊;25、第二充气泵;26、隐藏腔;27、卷绕杆;28、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根据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间距变换光纤列阵9的光纤变向控制系统,所述光纤变向控制系统包括服务器、V型槽部件1、光纤包层、以及至少两个光纤纤维8,所述光纤变向控制系统还包括检测模块、变向模块、供应模块、抽拉模块,所述服务器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所述变向模块、所述供应模块和所述抽拉模块连接,

所述变向模块用于对各个光纤纤维8的分布间距进行调整,所述供应模块用于对所述光纤包层14进行供应,并将所述光纤包层14缠绕在分布排列的各个所述光纤纤维8外周,形成光纤列阵9主体,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对卷绕的光纤列阵9主体进行检测,所述抽拉模块用于对卷绕的光纤列阵9主体进行抽拉;

所述光纤变向控制系统还包括机架18、中央处理器,所述机架18用于对所述检测模块、所述变向模块、所述供应模块和所述抽拉模块支撑,具体的,所述检测模块、所述变向模块、所述供应模块和所述抽拉模块均设置在所述机架18上,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服务器、所述检测模块、所述变向模块、所述供应模块和所述抽拉模块控制连接,并基于所述中央处理器对所述服务器、所述检测模块、所述变向模块、所述供应模块和所述抽拉模块进行集中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变向模块将多个所述光纤纤维8聚拢在所述V型槽部件1上,使得所述光纤纤维8的位置能够被变向,提升各个光纤纤维8的精准调校,满足加工的需求;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V型槽构件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手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查询相关的技术手册获知该技术,因而在本实施例中不再一一赘述;

通过所述变向模块对多个所述光纤纤维8进行聚拢后,并通过供应模块对聚拢的多个所述光纤纤维8进行所述光纤包层14进行缠绕,同时在缠绕的过程中,逐步抽拉使得所述光纤列阵主体能依次通过所述检测模块的位置,并通过所述检测模块对所述光纤列阵9主体进行检测;

其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检测单元、以及评估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采集包层缠绕形成的所述光纤列阵9主体的图像数据,所述评估单元根据所述检测单元的图像数据进行评估;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三个检测探头17、固定构件16、以及数据存储器,各个所述检测探头17用于采集包层缠绕形成的所述光纤列阵9主体的图像数据,所述固定构件16用于对所述检测探头17的位置固定,所述数据存储器用于对所述检测探头17所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存储;

其中,各个所述检测探头17设置在所述固定构件16上形成检测部,使所述检测部在所述光纤列阵9主体的周侧呈60°的角度间距分布;

所述固定构件16包括固定座、抬升杆、抬升驱动机构、高度检测件,所述高度检测件用于对所述抬升杆的抬升高度进行检测,所述抬升驱动机构与所述抬升杆驱动连接,使得所述抬升杆能够进行伸缩动作,所述固定座用于对至少三个检测探头17进行支撑;

其中,所述抬升杆设置在为可伸缩式,并基于所述抬升驱动机构对所述抬升杆进行伸缩控制,同时,所述抬升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抬升杆的另一端与机架18的上端面连接;

通过所述固定构件16对三个检测探头17的位置进行支撑,使得所述检测探头17的位置能够根据生产的光纤列阵9的类型调整所述检测探头17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固定座呈圆柱状,且所述固定座的主体上设有供至少三个所述检测探头17放置的圆形容纳腔,使得至少三个所述检测探头17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同时,至少三个所述检测探头17的采集方向均朝向所述固定座的轴线;

所述评估单元获取所述图像数据,并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所述处理包括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灰度化,以获取灰度曲线图;

从所述灰度曲线图中获取所述光纤列阵主体上的第k个检测位置的相邻波峰和波谷区域的最大灰度值与最小灰度值的差值△R、以及第k个检测位置的平均灰度值Uniform

根据第k个检测位置的相邻波峰和波谷区域的最大灰度值与最小灰度值的差值△R、以及第k个检测位置的平均灰度值Uniform

式中,L为所述光纤列阵的检测位置的总数量;

若所述均匀指数Average超过设定的监控阈值Value,则触发所述抽拉模块对所述光纤列阵的抽拉;

通过所述检测单元和所述供应模块的相互配合,使得所述光纤列阵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加工的精度,保证整个光纤列阵的高合格率;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的监控阈值Value是由操作者根据当前加工的光纤列阵的类型自行进行设定,这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手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查询该技术手册获知该技术,因而在本实施例中,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的,所述变向模块包括支撑座3、第一充气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座3上的至少两个限位孔6,所述第一充气构件用于对所述光纤纤维8进行限制,所述限位孔6设置在所述支撑座3上的外周,并等间距分布,所述第一充气构件设置在各个所述限位孔6的内壁,以对所述光纤纤维8进行限制;

同时,在各个所述限位孔6中设有供所述第一充气构件存储的放置腔,且在第一充气构件未触发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充气构件隐藏在所述放置腔中;

其中,所述第一充气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充气气囊4、第一充气泵5,所述第一充气气囊4用于对所述光纤纤维8的位置方向进行调整或转向,以达到转向的目的,所述第一充气泵5用于对所述第一充气气囊4进行充气,使得所述光纤纤维8能够进行方向的调整或转向;

通过所述第一充气气囊4对所述光纤纤维8进行保护和位置调整,使得多条光纤纤维8的位置能够被精准的调整,提升光纤纤维8排布的精准程度,提升光纤列阵9生产的成品率;

另外,所述支撑座3的本体上设有供V型槽部件1通行的通行腔7,且所述通行腔7的周径与生产的对应的V型槽部件1型号适配;同时,如图5所示,所述V型槽部件1上设有若干个卡接槽2,各个所述卡接槽2沿着周向等间距分布;

如图8所示,V型槽部件1穿过所述通行腔向着图示的左侧(图中的水平箭头所示)进行供应,此时,光纤纤维8贯穿所述第一充气气囊4,并通过所述第一充气气囊4的调整,使得所述光纤纤维8能恰好的落入所述卡接槽2中,从而通过如图8所示的配合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充气气囊4对所述光纤纤维8进行保护和位置调整,提升光纤纤维8排布的精准。

同时,在图8中,所述光纤纤维8沿着图中的箭头(图8中倾斜的箭头所示)进行供应,使得多束光纤能贯穿所述限位孔后,通过第一气囊的夹持和限位作用,使得所述光纤纤维能落入所述V型槽部件1上设有所述卡接槽2中;

另外,所述光纤纤维8的供应速度与所述抽拉模块的抽拉速度相适配,以保证所述光纤纤维能够正确且恰好落入所述V型槽部件1上设有所述卡接槽2中;

当所述光纤纤维能够正确落入所述V型槽部件1上设有所述卡接槽2后,则将在所述V型槽部件1外部缠绕光纤包层,形成光纤列阵主体。

在对所述光纤列阵9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所述V型槽构件、以及各个所述光纤纤维8分别贯穿所述通行腔7和所述限位孔6,使得所述V型槽构件的端部和光纤纤维8的端部延伸至所述抽拉模块上,并被所述抽拉模块进行夹持或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转向光模块与所述V型槽构件的相互配合,使得生产的各个所述光纤纤维8能够均匀的排列,提升所述光纤列阵9加工的成品率,也促使所述光纤列阵9的加工精度,也极大降低了所述光纤列阵9加工过程的复杂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称的所述V型槽构件可根据加工的所述光纤列阵9选用适配的型号,以使得各个所述光纤纤维8能够有效且精准的排列,以提升所述光纤列阵9生产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其中,通过变向模块对所述光纤纤维8进行位置的调整,以提升所述光纤纤维8的加工精度,保证整个系统的精准控制能力,使得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成品率、光纤包层14的缠绕精度高、光纤不易损坏的优点;

可选的,所述抽拉模块包括夹持单元和抽拉单元,所述夹持单元用于对所述光纤列阵9进行夹持,所述抽拉单元用于对所述光纤列阵9进行抽拉;

所述夹持单元包括第二充气构件、以及夹持座23,所述夹持座23用于对所述光纤列阵9进行支撑,所述第二充气构件用于对所述光纤列阵9进行夹持;

其中,所述夹持座23的主体上设有嵌套腔,且在对所述光纤列阵9进行夹持时,嵌套在所述光纤列阵9的外周,所述第二充气构件设置在所述嵌套腔的内壁;

同时,在对所述光纤列阵9进行夹持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充气构件充气后,膨出使得对所述光纤列阵9进行夹持,并配合所述抽拉单元将所述光纤列阵9进行运输,使所述光纤列阵9能向下一工序进行运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充气构件包括第二充气气囊24、第二充气泵25、以及第二压力检测件,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充气气囊24与所述光纤列阵9的接触位置,所述第二充气泵25用于对所述第二充气气囊24进行充气,使得所述充气气囊充气后鼓出,以对所述光纤列阵9进行夹持或夹持;

其中,所述第二充气气囊24设置为环形气囊,且隐藏设置在所述夹持座23的内壁的隐藏腔26中,当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充气气囊24隐藏在所述隐藏腔26;

所述抽拉单元包括抽拉轨道21、滑动板22、连接杆20、滑动驱动机构19、立座,所述立座用于对所述滑动驱动机构19支撑,且所述立座设置在所述抽拉轨道21的一侧,并对所述滑动驱动机构19进行支撑,所述连接杆20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板22铰接,所述连接杆20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驱动机构19的输出轴铰接形成抽拉部;

所述滑动板22与所述滑动轨道滑动连接,并在所述抽拉部的驱动下沿着所述滑动桂轨道的方向进行抽拉;

如图10、图12所示,所述抽拉轨道21与所述滑动板22滑动连接;

同时,所述夹持座23通过立杆与所述滑动板22进行连接,使得所述夹持座23能适配不同光纤列阵9的加工,其中,所述夹持座23设置在所述滑动板22远离所述滑动轨道的一侧,并通过立杆与所述滑动板2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单元夹持所述光纤列阵9后,所述抽拉单元将所述夹持单元连同所述光纤列阵9向前(下一工序)运输,使得所述光纤列阵9能够高效的生产;具体的,当所述夹持单元对所述光纤列阵进行夹持后,所述抽拉单元将所述夹持单元向前运输,且当所述夹持单元运输到抽拉轨道的尽头后,所述夹持单元松开所述光纤列阵9,并通过所述抽拉单元将所述夹持单元带回初始位置,并在初始位置对所述光纤列阵9进行夹持,并将所述夹持单元连同所述光纤列阵9向前(下一工序)运输,并多次重复上述步骤,进而实现所述光纤列阵9的运输;

通过所述抽拉单元与所述夹持单元的相互配合,使得各个所述光纤列阵9进行卷绕后,能逐步的向后抽拉拨动,提升整个光纤列阵9的生产效率,保证整个系统的智能程度;

可选的,所述供应模块包括供应单元10、以及卷绕单元,所述供应单元10用于供应所述光纤包层14,所述卷绕单元用于对所述光纤包层14进行卷绕,使所述光纤包层14能卷绕在所述变向模块聚合形成的多个所述光纤纤维8的外周,形成光纤列阵9主体;

其中,所述供应单元10包括供应腔、供应构件13、供应杆15、以及供应驱动单元,所述供应腔用于存储所述光纤包层14,所述供应杆15设置在所述供应腔中并对所述光纤包层14进行支撑,且所述供应杆15的一端与所述供应驱动单元驱动连接形成供应部,所述供应部与所述供应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供应杆15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供应腔的内壁垂直伸出,所述供应构件13用于对所述光纤包层14进行供应,使得所述光纤包层14的头部能够抵靠在聚拢的多个光纤纤维8外周,并配合所述卷绕单元进行光纤包层14的缠绕;

可选的,所述卷绕单元包括卷绕构件、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用于对所述卷绕构件进行支撑,所述卷绕构件用于对供应单元10供应的光纤包层14进行卷绕,使所述光纤包层14能够缠绕在聚拢的光纤纤维8外周;

其中,所述卷绕构件包括卷绕环11、卷绕杆27、卷绕驱动机构、以及固定环12,所述卷绕杆27用于对所述光纤包层14进行拨动,使所述光纤包层14缠绕在聚拢的光纤纤维8外周,所述卷绕环11用于对所述卷绕杆27和所述供应单元10进行支撑,所述卷绕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卷绕环11进行转动,所述固定环12用于对所述卷绕驱动机构进行支撑,且所述固定环12嵌套在所述卷绕环11的外周,使所述固定环12和所述卷绕环11同轴设置;

可选的,所述供应单元10设置在所述卷绕构件上,并跟随所述卷绕构件的转动而转动;

通过所述供应单元10和所述卷绕单元的相互配合,使得所述供应单元10供应的所述光纤包层14能够卷绕在聚拢的各个所述光纤纤维8的外周,以提升所述光纤列阵9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的防止所述光纤列阵9在加工时造成的损坏、以及引发产品率低下的缺陷。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应当理解为至少包含前述任一一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根据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和图14所示,还在于所述抽拉模块还包括抽拉分析子单元,所述抽拉分析子单元用于对所述抽拉单元的抽拉的速度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卷绕单元的卷绕速度与所述抽拉单元的抽拉速度相互匹配;

所述抽拉分析子单元获取所述卷绕单元的卷绕速度V

式中,d为所述光纤包层的宽度,n为所述卷绕单元卷绕的圈数,t为所述卷绕单元的卷绕时间,η为速度调整系数,取值范围满足:η∈[0.93,2.32];

所述抽拉分析子单元将计算得出的抽拉速度值传输至所述抽拉单元中,并由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所述抽拉单元的抽拉速度,使得所述光纤列阵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能与所述缠绕单元的缠绕速度相适配,以提升光纤列阵加工的精准程度和智能程度,保证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此外,随着技术发展其中的元素可以更新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