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应对隧道系统性超挖的衬砌浇筑施工方法

一种应对隧道系统性超挖的衬砌浇筑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对隧道系统性超挖的衬砌浇筑施工方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当隧道出现半环或全环系统性超挖时,对隧道断面进行放样测量,确定系统性超挖的范围,拟定出可调整的轮廓线,按照调整后的轮廓线安装衬砌台车。衬砌台车可以实现单侧或全环外扩,直接在系统性超挖区域上进行衬砌浇筑,使衬砌厚度满足设计要求。该方法采用具有外扩功能的衬砌台车,直接对系统性超挖隧道区域的衬砌进行浇筑,既可以缩短工期,又减少了隧道系统性超挖后浇筑衬砌至原轮廓对混凝土的浪费,节约材料,满足当下绿色施工的要求。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21D11/10 专利申请号:2023108165069 申请日:202307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8-18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对隧道系统性超挖的衬砌浇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施工中,在采用矿山法爆破开挖后,由于炮孔数量、钻孔角度、填药量等原因,往往会出现超挖现象,其中,有大部分为系统性超挖。现有的施工方法主要是先对超挖部分进行喷混浇筑,将超挖部分处填充至原设计开挖轮廓线后,再利用衬砌台车进行衬砌浇筑。这种处理方式既耽误施工进度,又会消耗大量的混凝土,增加工程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应对隧道系统性超挖的衬砌浇筑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对隧道系统性超挖的衬砌浇筑施工方法,解决传统的应对隧道超挖的方法那样先采用喷射混凝土浇筑至设计轮廓线,再进行衬砌浇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对隧道系统性超挖的衬砌浇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隧道断面,采用全站仪或者其他测量仪器对隧道断面进行放样测量,确定出隧道在爆破后系统性超挖的范围;根据放样测量以及确定出的隧道系统性超挖的范围,调整隧道的衬砌设计轮廓线;

S2:根据S1调整后的轮廓线安装衬砌台车,衬砌台车自动扩展,使衬砌台车与隧道断面密贴;

S3:当S2中的衬砌台车安装完成后,进行衬砌浇筑。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当全环系统性超挖时,将设计开挖轮廓线全环外扩,当局部区域系统性超挖时,在超挖部分外扩,将设计开挖轮廓线逐步过渡到超挖区域。

优选的,所述步骤S3分三次浇筑,每次浇筑前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施工的规范、要求进行准确、规范的安装衬砌模板;

b:复核好衬砌施工的所有参数,并确保模板接头的部位平整;

c:对隧道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衬砌断面的实际特征进行分析与掌握后制作挡头板,挡头板与隧道紧密结合。

优选的,所述步骤S3进行衬砌浇筑包括以下步骤:

S3.1:从下到上浇筑混凝土,左右对称逐窗浇筑,逐窗振捣;

S3.2:混凝土使用附着式和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气泡,并开始泛浆为准;

S3.3:拱顶纵向注浆管注浆完成后,若不能满足拱顶密实度,进行拱顶带模注浆,拱顶注浆采用RPC带模注浆工艺,依次安装注浆口处的RPC注浆管,各孔依次注浆,全部注浆完成并端模出浆,结束注浆。

优选的,所述步骤S3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2m,台车前后混凝土高度差小于0.6m,左右两侧混凝土浇筑面高差控制在0.5m以下。

因此,本发明采用上述的一种应对隧道系统性超挖的衬砌浇筑施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应对隧道系统性超挖的衬砌浇筑施工方法,其操作便捷,采用特定性能的台车按照调整后的轮廓线直接对系统性超挖的隧道进行衬砌浇筑,不需要像传统的应对隧道超挖的方法那样先采用喷射混凝土浇筑至设计轮廓线,再进行衬砌浇筑,一方面缩短了施工工期,更便捷地应对隧道系统性超挖,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了混凝土用量,节约工程成本,同时符合当下绿色施工的要求。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应对隧道系统性超挖的衬砌浇筑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图;

图2为全环系统性超挖后隧道衬砌示意图,图2中a为传统衬砌施作示意图,图2中b为本发明衬砌施作示意图;

图3为半环系统性超挖后隧道衬砌示意图,图3中c为传统衬砌施作示意图,图3中d为本发明衬砌施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

a1、超挖轮廓线;a2、设计开挖轮廓线;a3、设计衬砌;a4、超挖后浇筑衬砌;

b1、超挖轮廓线;b2、设计开挖轮廓线;b3、设计衬砌;b4、节约的混凝土;

c1、半环系统性超挖轮廓线;c2、设计开挖轮廓线;c3、设计衬砌;c4、超挖后浇筑衬砌;

d1、半环系统性超挖轮廓线;d2、设计开挖轮廓线;d3、设计衬砌;d4、节约的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如说明书附图1,一种应对隧道系统性超挖的衬砌浇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隧道断面,采用全站仪或者其他测量仪器对隧道断面进行放样测量,确定出隧道在爆破后系统性超挖的范围;根据放样测量以及确定出的隧道系统性超挖的范围,调整隧道的衬砌设计轮廓线;

S2:根据S1调整后的轮廓线安装衬砌台车,衬砌台车自动扩展,使衬砌台车与隧道断面密贴;

S3:当S2中的衬砌台车安装完成后,进行衬砌浇筑。

步骤S1中,当全环系统性超挖时,将设计开挖轮廓线全环外扩,当局部区域系统性超挖时,在超挖部分外扩,将设计开挖轮廓线逐步过渡到超挖区域。

步骤S3分三次浇筑,每次浇筑前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施工的规范、要求进行准确、规范的安装衬砌模板;

b:复核好衬砌施工的所有参数,并确保模板接头的部位平整;

c:对隧道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衬砌断面的实际特征进行分析与掌握后制作挡头板,挡头板与隧道紧密结合。

步骤S3进行衬砌浇筑包括以下步骤:

S3.1:从下到上浇筑混凝土,左右对称逐窗浇筑,逐窗振捣;

S3.2:混凝土使用附着式和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气泡,并开始泛浆为准;

S3.3:拱顶纵向注浆管注浆完成后,若不能满足拱顶密实度,进行拱顶带模注浆,拱顶注浆采用RPC带模注浆工艺,依次安装注浆口处的RPC注浆管,各孔依次注浆,全部注浆完成并端模出浆,结束注浆。

步骤S3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2m,台车前后混凝土高度差小于0.6m,左右两侧混凝土浇筑面高差控制在0.5m以下。

实施例一:

如附图2所示的全环系统性超挖后隧道衬砌示意图,图2中a为传统衬砌方法,根据全环系统性超挖轮廓线a1设计开挖轮廓线a2以及设计衬砌a3,对超挖部分进行喷混浇筑,将超挖部分处填充至设计开挖轮廓线a2后,再利用衬砌台车进行超挖后浇筑衬砌a4。

图2中b为本发明衬砌施作示意图,根据超挖轮廓线b1,将设计开挖轮廓线b2全环外扩,逐步过渡到超挖区域,根据调整后的设计开挖轮廓线b2设计衬砌b3,安装衬砌台车,衬砌台车实现单侧或全环外扩,使衬砌台车与隧道断面密贴;按照调整后的轮廓线直接对全环系统性超挖的隧道进行衬砌浇筑,与图2中a传统性的全环系统性超挖后的浇筑衬砌a4相比,本发明的浇筑衬砌节约混凝土b4如图所示。

实施例二:

如附图3所示的半环系统性超挖后隧道衬砌示意图,图3中c为传统衬砌方法,根据半环系统性超挖轮廓线c1设计开挖轮廓线c2,根据设计开挖轮廓线c2设计衬砌c3,对超挖部分进行喷混浇筑,将超挖部分处填充至设计开挖轮廓线c2后,再利用衬砌台车进行超挖后浇筑衬砌c4。

图3中d为本发明衬砌施作示意图,根据半环系统性超挖轮廓线d1,进行设计开挖轮廓线d2,将设计开挖轮廓线d2在超挖部分外扩,逐步过渡到超挖区域,根据调整后的轮廓线设计衬砌d3,安装衬砌台车,衬砌台车实现单侧或全环外扩,使衬砌台车与隧道断面密贴;按照调整后的轮廓线直接对系统性超挖的隧道进行衬砌浇筑,与图3中c传统性的半环系统性超挖后的浇筑衬砌c4相比,本发明的浇筑衬砌节约混凝土d4如图所示。

因此,本发明采用上述的一种应对隧道系统性超挖的衬砌浇筑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的应对隧道超挖的方法那样先采用喷射混凝土浇筑至设计轮廓线,再进行衬砌浇筑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