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肩峰-肱骨头关节表面置换假体

肩峰-肱骨头关节表面置换假体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肩峰‑肱骨头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包括:肩峰侧假体及肱骨头侧假体,肩峰侧假体适于插置于肩峰下间隙且其具有固定翼,固定翼适于经肩锁关节插置于锁骨远端上方并与锁骨固定连接;肱骨头侧假体被配置为适配肱骨顶部的弧形以对应肩峰固设于肱骨头顶部,肱骨头侧假体上表面与肩峰侧假体下表面相抵接而替代肩峰下骨面和肱骨头顶部的接触。本发明通过肩峰侧假体及肱骨头侧假体实现表面关节置换,替代RSA在较年轻的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损伤且Hamada≥3级的病人中的使用,解决RSA所致三角肌负荷重问题,由于采用表面置换的方式,能够保留肩盂和肱骨头的骨量,能够保留在后续治疗中实施RSA翻修的余地,适用于年轻(小于65岁)病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4737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310501650.3

  • 发明设计人 赵潇雄;温亮;

    申请日2023-05-06

  • 分类号A61F2/40(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谢斌

  • 地址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南路8号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17: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F 2/40 专利申请号:2023105016503 申请日:202305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7-25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肩袖(冈上肌及冈下肌)损伤治疗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肩峰-肱骨头关节表面置换假体。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巨大不可修复肩袖(冈上肌及冈下肌)损伤、且肱骨头上移与肩峰形成假关节(Hamada≥3级)的治疗,最常应用的是反式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ShoulderArthroplasty,RSA)。

RSA及其结构应用于巨大不可修复肩袖(冈上肌及冈下肌)损伤且Hamada≥3级的治疗,已经被许多研究证实其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方面的可靠性。其通过内移肱骨头的运动中心但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考虑到翻修手术非常困难,年轻(小于65岁)病人应限制应用。由于假体的设计,相较正常肩关节,进行RSA的肩关节会存在一定功能受限。无法过多负重,相比正常肩关节,做相同的肩关节动作时三角肌做功更多,且医疗花费较大(住院费用:平均11万)。

因此,对于较年轻的巨大不可修复肩袖(冈上肌及冈下肌)损伤且Hamada≥3级的病人,相关技术中缺乏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的RSA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肩峰-肱骨头关节表面置换假体,通过肩峰侧假体及肱骨头侧假体实现表面关节置换,替代RSA在较年轻的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损伤且Hamada≥3级的病人中的使用,解决RSA所致三角肌负荷重问题,由于采用表面置换的方式,能够保留肩盂和肱骨头的骨量,能够保留在后续治疗中实施RSA翻修的余地,适用于年轻(小于65岁)病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肩峰-肱骨头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包括:肩峰侧假体及肱骨头侧假体,肩峰侧假体适于插置于肩峰下间隙且其具有固定翼,所述固定翼适于经肩锁关节插置于锁骨远端上方并与锁骨固定连接;肱骨头侧假体被配置为适配肱骨顶部的弧形以对应肩峰固设于肱骨头顶部,所述肱骨头侧假体上表面与所述肩峰侧假体下表面相抵接而替代肩峰下骨面和肱骨头顶部的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翼被配置为通过螺钉与锁骨连接,所述固定翼间隔开设有多个过孔以供至少两个螺钉分别穿设而固定于锁骨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肩峰侧假体包括金属托及垫片,所述金属托适于插置于肩峰下间隙且具有所述固定翼,所述垫片被配置为超高分子聚乙烯材质且设于所述金属托下侧靠近所述肱骨头侧假体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金属托被配置为钴铬钼合金材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金属托厚度均匀,且所述固定翼所在一端高于所述垫片所连接一端而使其呈阶梯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金属托的上表面设置为粗糙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垫片下表面被配置为适配肱骨头顶部的微圆弧形,且所述垫片的厚度自前端至后端逐渐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肱骨头侧假体包括假体本体及固定柱,在肱骨头顶部打磨出安装位,所述假体本体设置于所述安装位并形成与所述肩峰侧假体接触的抵接面,所述固定柱固设于所述假体本体的下侧以固定穿设于肱骨头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假体本体被配置为适配肱骨头顶部的弧形结构,所述安装位深度与所述假体本体厚度一致以使所述抵接面与相邻骨面平滑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假体本体下侧的中间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柱及所述假体本体下表面采用羟基磷灰石喷涂覆盖,所述假体本体上表面抛光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安装所述肱骨头侧假体前,将肱骨大结节及周围骨赘切除,应用打磨器械将肱骨头顶部按照所述肱骨侧假体形状进行打磨,打磨至深度与所述假体本体厚度一致,并在肱骨头顶部钻设所述固定柱的固定孔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既往存在肩锁关节脱位但并未行喙锁韧带重建的病人,在安装所述肩峰侧假体及肱骨头侧假体时重建喙锁韧带。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一、下移肱骨头运动中心,相比RSA造成的运动中心内移而增加了三角肌的负荷,本发明能够更好地恢复原有肱骨头的运动模式,减轻三角肌负荷;

二、通过肱骨头侧假体上表面与所述肩峰侧假体下表面相抵接而替代肩峰下骨面和肱骨头顶部的接触,避免了因肱骨头上移造成的肩峰下骨面和肱骨头顶部区域骨及软骨磨损进一步加重,减缓肩袖关节病的进程;

三、由于采用了表面置换的方式,因此保留了肩盂和肱骨头的骨量,使得即便本技术最终失败也能够通过RSA进行翻修,给后续补救措施留有余地,从而适用于年轻(小于65岁)病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肩峰-肱骨头关节表面置换假体中的肩峰侧假体结构示意图(侧位观);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肩峰-肱骨头关节表面置换假体中的肩峰侧假体结构示意图(顶位观);

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肩峰-肱骨头关节表面置换假体中的肩峰侧假体结构示意图(正位观);

图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肩峰-肱骨头关节表面置换假体中的肱骨头侧假体结构示意图(侧位观);

图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肩峰-肱骨头关节表面置换假体中的肱骨头侧假体结构示意图(顶位观);

图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肩峰-肱骨头关节表面置换假体中的安装后示意图(正位观);

图7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肩峰-肱骨头关节表面置换假体中的安装后示意图(侧位观)。

附图中标记:

1为金属托;

2为垫片;

3为螺钉;

4为肩峰;

5为锁骨;

6为肩盂;

7为肱骨头;

8为假体本体;

101为金属托的上表面;

102为钉孔;

103为假体本体的上表面;

104为假体本体的下表面;

105为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相关技术中,对于巨大不可修复肩袖(冈上肌及冈下肌)损伤、且肱骨头上移与肩峰形成假关节(Hamada≥3级)的治疗,应用的是反式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ShoulderArthroplasty,RSA)。但是,RSA及实现其的结构会导致至少以下的技术问题:

RSA会导致肱骨头的运动中心内移,如此不能够很好地恢复肱骨头的原有运动模式,并且会增加三角肌的负荷;因其翻修手术非常困难,年轻(小于65岁)病人需要考虑限制应用;相较于正常肩关节,进行RSA的肩关节会存在功能缺陷,且病人后续生活中无法过多负重;进行RSA医疗花费大(住院费用:平均11万)。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肩峰-肱骨头关节表面置换假体,通过下移肱骨头的运动中心避免RSA导致的三角肌负荷重的弊端,通过在肩峰-肱骨头关节进行表面置换假体,能够保留肩盂和肱骨头的骨量,从而当后续必要时仍然可以过RSA进行翻修,从而适用于年轻(小于65岁)病人。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肩峰-肱骨头关节表面置换假体,顾及到肱骨头上移与肩峰形成假关节(Hamada≥3级),通过肩峰侧假体及肱骨头侧假体在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置入置换结构,以避免肱骨头上移导致形成假关节以及肩峰下骨面和肱骨头顶部区域骨及软骨之间的磨损,能够减缓肩袖关节病的进程。

因此,对于巨大不可修复肩袖(冈上肌及冈下肌)损伤、且肱骨头上移与肩峰形成假关节(Hamada≥3级)的较年轻病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肩峰-肱骨头关节表面置换假体相较于RSA能够有效替代并具有更多优势,能够填补目前治疗方式及装置的空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肩峰-肱骨头关节表面置换假体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7所示,肩峰-肱骨头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包括:肩峰侧假体及肱骨头侧假体,肩峰侧假体适于插置于肩峰下间隙且其具有固定翼,固定翼适于经肩锁关节插置于锁骨5远端上方并与锁骨5固定连接;肱骨头侧假体被配置为适配肱骨顶部的弧形以对应肩峰4固设于肱骨头7顶部,肱骨头侧假体上表面与肩峰侧假体下表面相抵接而替代肩峰4下骨面和肱骨头7顶部的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翼用于实现肩峰侧假体的固定,肩峰侧假体的一端为固定翼,另一端插置于肩峰下间隙,两端之间的假体部分可选地设置为适应肩峰4以及锁骨5所在位置的曲折形状。

可选地,参照图1、图2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翼被配置为通过螺钉3与锁骨5连接,固定翼间隔开设有多个过孔以供至少两个螺钉3分别穿设而固定于锁骨5上。如此地,可以实现固定翼与锁骨5远端连接,可以理解地,螺钉3锁附的连接方式能够便于操作,且普遍适用。固定翼上设置的至少两个过孔根据锁骨5的延伸方向分布,例如图2及图6所示的方向,在锁骨5上钻设固定螺钉3的钉孔102,钉孔102的数量及位置均与固定翼上的过孔相对应。

优选地,固定翼上的过孔设置为两个,可以理解地,在两个相间隔的位置通过螺钉3将两物体锁附,即可达到足够的连接稳固程度,过多的螺钉3结构可能增加不必要的操作难度。

可选地,参照图1、图3、图6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肩峰侧假体包括金属托1及垫片2,金属托1适于插置于肩峰下间隙且具有固定翼,垫片2被配置为超高分子聚乙烯材质且设于金属托1下侧靠近肱骨头侧假体的位置。如此地,金属托1质硬,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而垫片2起到与肱骨头侧假体想抵接的作用,其被配置为超高分子聚乙烯材质至少具有耐磨、生物相容性和耐久性良好、稳定性高以及不会引起过敏等有益效果,且其相对于金属托1质轻。

然本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金属托1及垫片2也可以被替换为其他材质的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托1被配置为钴铬钼合金材质。钴铬钼合金至少具有耐磨、耐腐蚀、无刺激性、无毒性、无放射性、无致癌物和无诱变畸变性等优点。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2、图3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托1厚度均匀,且固定翼所在一端高于垫片2所连接一端而使其呈阶梯形。如此地,垫片2所连接一端的金属托1的上侧避让肩峰4,固定翼所在一端的金属托1的下侧避让锁骨5。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托1的上表面101设置为粗糙面。

可选地,参照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垫片2下表面被配置为适配肱骨头7顶部的微圆弧形,且垫片2的厚度自前端至后端逐渐减小。可以理解地,垫片2如此设置能够适应肩峰4下骨面与肱骨头7顶部以利于恢复原有肱骨头7的运动模式。需要指出的,当肱骨头7顶部设置肱骨头侧假体,垫片2下表面适配肱骨头7顶部应理解为与肱骨头侧假体适配。

进一步地,参照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肱骨头侧假体包括假体本体8及固定柱105,在肱骨头7顶部打磨出安装位,假体本体8设置于安装位并形成与肩峰侧假体接触的抵接面,固定柱105固设于假体本体8的下侧以固定穿设于肱骨头7上。在安装肱骨头侧假体前,先于肱骨头7顶部钻设固定孔道,固定柱105穿置固定于固定孔道后,假体本体8实现固定于肱骨头7顶部。

进一步地,参照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假体本体8被配置为适配肱骨头7顶部的弧形结构,安装位深度与假体本体8厚度一致以使抵接面与相邻骨面平滑连接,也即,假体本体8的形状及尺寸与安装位处被打磨掉的肱骨头7形状及尺寸相一致。如此地,能够适应肱骨头7顶部位置区域本身具有一定弧度的特点,能够使假体本体8安装后接近肱骨头7顶部的原本形状而能够更好地恢复原有肱骨头7的运动模式。

进一步地,参照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柱105位于假体本体8下侧的中间位置。然本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柱105也可以设置于假体本体8下侧靠近边缘的位置,可不作特别限定。

进一步地,参照图4至图7所示,固定柱105及假体本体8的下表面104采用羟基磷灰石喷涂覆盖,假体本体8的上表面103抛光处理。如此地,羟基磷灰石喷涂覆盖能够利于固定柱105及假体本体8固定于肱骨头7上,保持较好的固接效果,抛光处理能够利于假体本体8与垫片2下表面的抵接及相对活动。

不失一般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肱骨头侧假体前,将肱骨大结节及周围骨赘切除,应用打磨器械将肱骨头7顶部按照肱骨侧假体形状进行打磨,打磨至深度与假体本体8厚度一致,并在肱骨头7顶部钻设固定柱105的固定孔道。

不失一般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既往存在肩锁关节脱位但并未行喙锁韧带重建的病人,在安装肩峰侧假体及肱骨头侧假体时重建喙锁韧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实施例1所提供的肩峰-肱骨头关节表面置换假体的安装方法:

在常规进行肩峰4下表面骨面成形后,将金属托1插入肩峰下间隙,固定翼经肩锁关节插入锁骨5远端上方,并应用螺钉3固定。沿金属托1表面沟槽插入超高分子聚乙烯垫片2。

将肱骨大结节及周围骨赘切除,应用专用打磨器械将肱骨头7顶部按照肱骨侧假体的假体本体8弧度进行打磨,打磨深度与假体本体8厚度一致,并预先钻设固定柱105固定孔道,按照固定柱105延伸方向安装肱骨头侧假体。

需要说明的是,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