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数据的智能审核系统及方法

一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数据的智能审核系统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审核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数据的智能审核系统及方法,包括:数据库模块,用于获取并企业年度决算数据;数据审核模块,用于对企业的报表进行表内与表间的审核;横向对比模块,用于与上年本企业的期末数进行比对判断是否衔接;所述数据库模块与所述数据审核模块和所述横向对比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库模块与所述数据审核模块和所述横向对比模块直接还共同连接有户数核对模块、树形结构检查模块、枚举检查模块、数据一致性检查模块、汇总点标识检查模块、隶属关系检查模块、级次检查模块、报表完整性检查模块和节点数据检查模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48532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天臣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0191491.1

  • 发明设计人 王佳顺;蔡志明;倪晓萍;印灿怡;

    申请日2023-03-02

  • 分类号G06Q10/10(2023.01);G06Q40/12(2023.01);G06F16/22(2019.01);G06F16/2455(2019.01);

  • 代理机构上海秋冬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14;

  • 代理人张月

  • 地址 200040 上海市静安区武定路1088号14栋阳光科技大厦9楼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17: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10/10 专利申请号:2023101914911 申请日:202303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7-25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审核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数据的智能审核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企业财务决算报表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应交税金表等主表,其他副表根据主管上级部门的要求制表,其可以反映公司财务状况,是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重要途径。有效完整的年报数据是反映经济状况的重要信息。

目前年报审核主要依赖于人工检查,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效率低下:成本较高且容易漏查,传递信息困难等问题。需要大量专业人员,无法做得到全覆盖式检查。

报表数据质量差:由于人工审核的效率有限,总有部分单位会有漏审的情况,导致部分企业上报的数据质量非常差。

审核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要求和标准无法覆盖每个专业人员,标准会随着时间和要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传统手工方法无法做到及时更新审核标准。

能力参差不齐:参与人员数量大,无法保证其能力都在统一水平线上,同时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导致主观判断因素会占更大的比例。

格式输出不统一:参与人员数量大,虽然可以统一输出格式,但是全人工作业的时候,总难免会有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导致输出结果的格式总有差异。

过程无法流程化:手工审核会造成数据准确问题和情况说明的缺失,问题在于无流程化审核、无数据质检员,过程过于随意。

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数据的智能审核系统及方法,可快捷高效地审核上报的财务数据,为及时发现问题打下坚实基础,降低审核成本,提高审核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数据的智能审核系统及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数据的智能审核系统及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数据的智能审核系统,包括:

数据库模块,用于获取并企业年度决算数据;

数据审核模块,用于对企业的报表进行表内与表间的审核;

横向对比模块,用于与上年本企业的期末数进行比对判断是否衔接;

所述数据库模块与所述数据审核模块和所述横向对比模块连接;

所述数据库模块与所述数据审核模块和所述横向对比模块直接还共同连接有户数核对模块、树形结构检查模块、枚举检查模块、数据一致性检查模块、汇总点标识检查模块、隶属关系检查模块、级次检查模块、报表完整性检查模块和节点数据检查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树形结构检查模块用于核对集团企业架构情况,将今年上报集团的单位结构与上年数据库中的集团单位结构进行比对。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一致性检查模块所检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单位名称、企业负责人、会计工作负责人、填表人、邮政编码、注册地址、经营地址、电话号码。进一步的,所述汇总点标识检查模块、所述隶属关系检查模块和所述级次检查模块均设置有一键修改。

一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数据的智能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法:

S1:通过数据库模块获取企业的年度财务决算数据,将企业上报的数据从数据库中读取出来。

S2: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抽取其中树形结构信息,通过树形结构检查模块核对集团企业架构情况,将今年上报集团的单位结构与上年数据库中的集团单位结构进行比对,检查出2年结构变化单位,检查减少原因是否漏填,增加原因与封面信息是否匹配。

S3: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检查企业代码结构,根据企业统一信用代码18位代码编制准则,18位信用代码是否正确,将不正确的单位列出在结果中。

S4: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和年报填报准则,通过枚举检查模块对报表内所有枚举选项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存在漏填或未选择最明细选项,将存在漏填或不符合要求的单位列出在结果中。

S5: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抽取其中封面小信息,通过数据一致性检查模块核对节点企业的集团表、差额表和本部表内的“单位名称”、“企业负责人”、“会计工作负责人”、“填表人”、“邮政编码”、“注册地址”、“经营地址”、“电话号码”等内容是否填写一致。

S6: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取出所有单位信息中的“汇总点标识码”,通过汇总点标识检查模块以一级集团标识码为准,检查下级所有企业的标识码是否填写准确;将不准确的单位列出,提示修改。

S7: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去除所有单位信息中的“行政隶属关系代码”以一级集团的“行政隶属关系码”为准,通过隶属关系检查模块检查下级所有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码”是否填写准确。将不准确的单位列出,提示修改,或使用“一键修改”功能,将所有下级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码”修改与一级集团的一致。

S8: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取出企业级次信息,通过级次检查模块根据结构关系检查所有单位的级次信息是否正确,列出不正确的单位,提示修改,或使用“一键修改”功能,将所有单位的级次信息根据集团结构修改。

S9: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通过报表完整性检查模块检查所有报表是否都有填写,若存在空表,则列出存在空表的企业名称,要求其修改所有空表,若报表内的确没有数据,需填0后再次上报。

S10: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通过和节点数据检查模块检查节点单位的合并数据是否等于下级所有单位数据与差额表数据的和。若不一致,列出存在不一致的单位,要求其检查修改。

S11: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通过数据审核模块内设审核算法对所有单位的报表进行表内与表间的审核,对审核流程系统有全程操作记录,对数据的出处与溯源提供了依据。

S12: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取得企业部分报表中的“期初”数据,使用横向对比模块与上年本企业的期末数进行比对,若存在不衔接情况,分为两种:第一种情况“期初调整数情况表”不允许存在不衔接的情况,提醒企业需要修改数据;第二种情况,其余报表中的期初数存在不衔接的情况,可以允许企业对不衔接情况进行解释。审核人员对每条不衔接的解释进行检查,发现存在不合理的解释可以要求企业重新填写解释说明。在审核不衔接的解释说明时,审核人员分为初审和复审两类审核人员,对错误说明进行交叉审核,以降低对解释说明因偏向主观原因而导致的审核不正确。对审核流程系统有全程操作记录,对数据的出处与溯源提供了依据。

S13: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通过横向对比模块横向和两年综合对比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审核。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1包括以下子步骤:

进行“逻辑性审核”、“合理性审核”、“核实性审核”。“逻辑性审核”要求全部修改不能有错误,若存在则提示企业需要修改数据。“合理性审核”与“核实性审核”允许企业对错误进行解释,审核人员对每条错误解释进行检查,发现存在不合理的解释可以要求企业重新填写解释说明。在审核错误解释说明时,审核人员分为初审和复审两类审核人员,对错误说明进行交叉审核,以降低对解释说明因偏向主观原因而导致的审核不正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3包括以下子步骤:

S1:对差额表进行检查,若企业在人力资源信息,创新发展情况,上缴税费情况,这类指标报表中有数据填写在差额表中时,要求其对数据进行检查,此类数据不允许有抵差行为。

S2:对企业的审计单位的审计人员姓名、审计单位名称进行检查,内容中存在“*”或“先生”、“女士”等不规范的名称的要求其修改。对审计单位出示的审计意见进行检查,存在“未经审核”或审计意见类型不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企业,要求其检查并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3:对企业的“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注册地址”、“行业大类”等基本信息进行两年对比,若两年不一致则要求企业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4:对企业的人均保险上缴情况进行检查,若有人均保险不符合当期标准的企业,要求其进行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5:对企业的从业人员与职工人数配比进行审核,若有从业人员与职工人数配比不符合国家要求的企业进行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6:对企业的参与保险人数与职工人数进行对比,若存在保险人数与职工人数不一致情况的企业,要求进行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7:对企业的出资人进行审核,若存在漏填或出资股比存在问题的企业,要求进行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8: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情况进行审核,若固定资产折旧率不符合审核要求,要求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9:对企业法人资本进行审核,若法人资本填写有误,要求检查修改。

S10:对企业存货数据进行审核,若存货分布不符合规定,要求企业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11:对企业国内外的上缴税金、工业产值、功效挂钩人数、进行审核,若有漏填或填写有误的情况,要求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12:对企业的工资配比情况进行审核,若存在比例异常的情况,要求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13:对企业的企业资本保值率进行审核,若存在变动异常的情况,要求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14:对企业的年末从业人数进行审核,若年末从业人员与年初出现大量变动的情况,要求企业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15:对企业内的从业人员,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工资配比情况进行检查,若存在比例异常情况,要求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16:对企业的科技支出进行审核,若存在漏填或错填的情况,要求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17:对企业资不抵债情况进行审核,若存在资不抵债或资产/负债出现负数的情况,要求企业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18:对企业的土地情况进行审核,若存在土地单价存在过高或过低的情况,要求企业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19:对企业的资金账号情况进行审核,若存在资金信息填写不完整或漏填的情况,要求企业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20:对企业的专利情况、人员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行两年对比,若两年数据衔接或增减出现异常情况,要求企业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技术效果:

(1)经济效益上,本发明提到的方法主要将企业年度决算中繁杂的人工审核内容,整合至一个系统中,智能化的算法,快速标准的流程,在审核工作中可以降低人工投入,并大幅度提高审核频次,提升审核的可靠性。

(2)在执行效率上,相较于现有的人工审核方法,本发明依托高频次的审核次数及高精度的定位,实现精确审核,快速反馈,有助于企业合理安排修改作业,提升数据质量。另一方面,依托高频次的审核和具有全面数据的线上服务,可利用大数据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预测企业发展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数据库模块;2、数据审核模块;3、横向对比模块;4、户数核对模块;5、树形结构检查模块;6、枚举检查模块;7、数据一致性检查模块;8、汇总点标识检查模块;9、隶属关系检查模块;10、级次检查模块;11、报表完整性检查模块;12、节点数据检查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数据的智能审核系统,包括:

数据库模块1,用于获取并企业年度决算数据;

数据审核模块2,用于对企业的报表进行表内与表间的审核;

横向对比模块3,用于与上年本企业的期末数进行比对判断是否衔接;

数据库模块1与数据审核模块2和横向对比模块3连接;

数据库模块1与数据审核模块2和横向对比模块3直接还共同连接有户数核对模块4、树形结构检查模块5、枚举检查模块6、数据一致性检查模块7、汇总点标识检查模块8、隶属关系检查模块9、级次检查模块10、报表完整性检查模块11和节点数据检查模块12。树形结构检查模块5用于核对集团企业架构情况,将今年上报集团的单位结构与上年数据库中的集团单位结构进行比对。

数据一致性检查模块7所检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单位名称、企业负责人、会计工作负责人、填表人、邮政编码、注册地址、经营地址、电话号码。汇总点标识检查模块8、隶属关系检查模块9和级次检查模块10均设置有一键修改。

一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数据的智能审核方法,包括以下方法:

S1:通过数据库模块1获取企业的年度财务决算数据,将企业上报的数据从数据库中读取出来。

S2: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抽取其中树形结构信息,通过树形结构检查模块5核对集团企业架构情况,将今年上报集团的单位结构与上年数据库中的集团单位结构进行比对,检查出2年结构变化单位,检查减少原因是否漏填,增加原因与封面信息是否匹配。

S3: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检查企业代码结构,根据企业统一信用代码18位代码编制准则,18位信用代码是否正确,将不正确的单位列出在结果中。

S4: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和年报填报准则,通过枚举检查模块6对报表内所有枚举选项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存在漏填或未选择最明细选项,将存在漏填或不符合要求的单位列出在结果中。

S5: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抽取其中封面小信息,通过数据一致性检查模块7核对节点企业的集团表、差额表和本部表内的“单位名称”、“企业负责人”、“会计工作负责人”、“填表人”、“邮政编码”、“注册地址”、“经营地址”、“电话号码”等内容是否填写一致。

S6: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取出所有单位信息中的“汇总点标识码”,通过汇总点标识检查模块8以一级集团标识码为准,检查下级所有企业的标识码是否填写准确;将不准确的单位列出,提示修改。

S7: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去除所有单位信息中的“行政隶属关系代码”以一级集团的“行政隶属关系码”为准,通过隶属关系检查模块9检查下级所有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码”是否填写准确。将不准确的单位列出,提示修改,或使用“一键修改”功能,将所有下级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码”修改与一级集团的一致。

S8: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取出企业级次信息,通过级次检查模块10根据结构关系检查所有单位的级次信息是否正确,列出不正确的单位,提示修改,或使用“一键修改”功能,将所有单位的级次信息根据集团结构修改。

S9: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通过报表完整性检查模块11检查所有报表是否都有填写,若存在空表,则列出存在空表的企业名称,要求其修改所有空表,若报表内的确没有数据,需填0后再次上报。

S10: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通过和节点数据检查模块12检查节点单位的合并数据是否等于下级所有单位数据与差额表数据的和。若不一致,列出存在不一致的单位,要求其检查修改。

S11: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通过数据审核模块2内设审核算法对所有单位的报表进行表内与表间的审核,对审核流程系统有全程操作记录,对数据的出处与溯源提供了依据。

S12: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取得企业部分报表中的“期初”数据,使用横向对比模块3与上年本企业的期末数进行比对,若存在不衔接情况,分为两种:第一种情况“期初调整数情况表”不允许存在不衔接的情况,提醒企业需要修改数据;第二种情况,其余报表中的期初数存在不衔接的情况,可以允许企业对不衔接情况进行解释。审核人员对每条不衔接的解释进行检查,发现存在不合理的解释可以要求企业重新填写解释说明。在审核不衔接的解释说明时,审核人员分为初审和复审两类审核人员,对错误说明进行交叉审核,以降低对解释说明因偏向主观原因而导致的审核不正确。对审核流程系统有全程操作记录,对数据的出处与溯源提供了依据。

S13:根据步骤一所得数据通过横向对比模块3横向和两年综合对比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审核。

其中,步骤S11包括以下子步骤:

进行“逻辑性审核”、“合理性审核”、“核实性审核”。“逻辑性审核”要求全部修改不能有错误,若存在则提示企业需要修改数据。“合理性审核”与“核实性审核”允许企业对错误进行解释,审核人员对每条错误解释进行检查,发现存在不合理的解释可以要求企业重新填写解释说明。在审核错误解释说明时,审核人员分为初审和复审两类审核人员,对错误说明进行交叉审核,以降低对解释说明因偏向主观原因而导致的审核不正确。

其中,步骤S13包括以下子步骤:

S1:对差额表进行检查,若企业在人力资源信息,创新发展情况,上缴税费情况,这类指标报表中有数据填写在差额表中时,要求其对数据进行检查,此类数据不允许有抵差行为。

S2:对企业的审计单位的审计人员姓名、审计单位名称进行检查,内容中存在“*”或“先生”、“女士”等不规范的名称的要求其修改。对审计单位出示的审计意见进行检查,存在“未经审核”或审计意见类型不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企业,要求其检查并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3:对企业的“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注册地址”、“行业大类”等基本信息进行两年对比,若两年不一致则要求企业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4:对企业的人均保险上缴情况进行检查,若有人均保险不符合当期标准的企业,要求其进行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5:对企业的从业人员与职工人数配比进行审核,若有从业人员与职工人数配比不符合国家要求的企业进行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6:对企业的参与保险人数与职工人数进行对比,若存在保险人数与职工人数不一致情况的企业,要求进行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7:对企业的出资人进行审核,若存在漏填或出资股比存在问题的企业,要求进行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8: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情况进行审核,若固定资产折旧率不符合审核要求,要求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9:对企业法人资本进行审核,若法人资本填写有误,要求检查修改。

S10:对企业存货数据进行审核,若存货分布不符合规定,要求企业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11:对企业国内外的上缴税金、工业产值、功效挂钩人数、进行审核,若有漏填或填写有误的情况,要求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12:对企业的工资配比情况进行审核,若存在比例异常的情况,要求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13:对企业的企业资本保值率进行审核,若存在变动异常的情况,要求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14:对企业的年末从业人数进行审核,若年末从业人员与年初出现大量变动的情况,要求企业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15:对企业内的从业人员,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工资配比情况进行检查,若存在比例异常情况,要求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16:对企业的科技支出进行审核,若存在漏填或错填的情况,要求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17:对企业资不抵债情况进行审核,若存在资不抵债或资产/负债出现负数的情况,要求企业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18:对企业的土地情况进行审核,若存在土地单价存在过高或过低的情况,要求企业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19:对企业的资金账号情况进行审核,若存在资金信息填写不完整或漏填的情况,要求企业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S20:对企业的专利情况、人员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行两年对比,若两年数据衔接或增减出现异常情况,要求企业检查修改或给出合理解释。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数据的智能审核系统及方法的实施原理为:

本发明利用现有算法,将企业年度决算中繁杂的人工审核内容,整合至一个系统,基于快速标准化的审核流程,并将审核结果集中反馈到上报企业手中。本专利提到的方法,弥补了人工审核可能出现的误判、漏判,效率低下等情况,更为客观的有效地运用大范围,全级次的审核工作,在经济效益,执行效率和社会效益的有益效果有:

经济效益上,本发明提到的方法主要将企业年度决算中繁杂的人工审核内容,整合至一个系统中,智能化的算法,快速标准的流程,在审核工作中可以降低人工投入,并大幅度提高审核频次,提升审核的可靠性。

在执行效率上,相较于现有的人工审核方法,本发明依托高频次的审核次数及高精度的定位,实现精确审核,快速反馈,有助于企业合理安排修改作业,提升数据质量。另一方面,依托高频次的审核和具有全面数据的线上服务,可利用大数据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预测企业发展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在社会效益上,本专利提出的系统只需要一键就能得到上述所有的审核结果,审核人员只需要专注检查错误说明,这降低了审核人员的审核难度,和重复审核的工作。此外,该系统可让审核人员及时的、快速地进行交叉审核,对上报数据的质量进行快速评估,提高了审核结果的客观性和时效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