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水安全型海绵城市雨水处理再利用方法

水安全型海绵城市雨水处理再利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安全型海绵城市雨水处理再利用方法,包括:收集地面与雨水管网的雨污水;根据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确定所述雨污水的处理模式;根据所述处理模式,将所述雨污水输送至净化单元进行相应模式下的净化并在净化后进行储存;在满足相应所述处理模式下的输出条件时,将储存的净化后的净水输送至对应的应用场景中。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雨水处理模式,在实现及时消纳低洼积水点的雨水径流,到达局地蓄水防涝之目的的同时,利用长期蓄水模式将夏季蓄存的雨水跨季节转移到旱季使用,实现雨水资源的时空转换,提高城市防旱抗旱能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42751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1656483.7

  • 发明设计人 秦升益;李决龙;李张飞;吴静;

    申请日2021-12-30

  • 分类号E03F1/00(2006.01);E03F5/10(2006.01);E03F5/14(2006.01);C02F9/00(2023.01);C02F1/00(2023.01);C02F7/00(2006.01);C02F3/00(2023.01);

  • 代理机构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吴大建;周鹏

  • 地址 100096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B座5层508室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15: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14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降雨防涝、治污、雨水再利用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水安全型海绵城市雨水处理再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水安全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也是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破解的主要难题,主要表现为暴雨内涝、干旱缺水、水体污染三大“城市病”。其中洪涝灾害是水安全的关键问题,特别是淮河以北的广大北方城市的水情特征是:雨热同季、降雨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内涝与干旱交替呈现,旱涝与污染同步共生,涝则顿成泽国、旱则赤地扬尘、污则有水皆浊。

目前,建设的海绵城市在减轻城市内涝、生态调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起到了良好作用。但是由于投资与技术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海绵城市的蓄水、调峰、净化、回用功能不完善,特别是在超过内涝防治标准的高强度降水背景下,因土壤饱和导致渗滞功能失效,管网满流导致排水功能受限,设施衰减导致减污功能下降,进而导致海绵城市失效。

因此,需要提出以防涝减灾为城市综合治水核心,建立水安全型海绵城市的理念,建设一种更为完善的水安全型海绵城市雨水处理再利用方法,在解决城市内涝的同时,实现雨水净化后的再利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海绵城市存在的雨水处理、防涝功能不完善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水安全型海绵城市雨水处理再利用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安全型海绵城市雨水处理再利用方法,包括:

收集地面与雨水管网的雨污水;

根据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确定所述雨污水的处理模式;

根据所述处理模式,将所述雨污水输送至净化单元进行相应模式下的净化并在净化后进行储存;

在满足相应所述处理模式下的输出条件时,将储存的净化后的净水输送至对应的应用场景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包括是否降雨以及降雨量大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确定所述雨污水的处理模式,包括:

根据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确定未来一定时间范围内是否有降雨以及降雨的规模;

若未来一定时间范围内有降雨且规模超过第一预设标准,则确定所述雨污水的处理模式为暂存模式;

若未来一定时间范围内没有降雨或有降雨但规模不超过第一预设标准,则确定所述雨污水的处理模式为长期蓄水模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处理模式,将所述雨污水输送至净化单元进行相应模式下的净化以及净化后的储存,包括:

对于所述暂存模式,所述雨污水在依次经过所述净化单元的预处理模块与微孔过滤模块后,以不停留或停留时间小于预定时长的方式经过自然净化模块后进入蓄水单元暂存;

对于所述长期蓄水模式,所述雨污水在依次经过所述净化单元的预处理模块与微孔过滤模块后,进入自然净化模块并在停留静置预定时长后进入蓄水单元长期储存。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对于所述长期蓄水模式,所述雨污水进入自然净化模块并在停留静置预定时长和/或到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后进入蓄水单元长期储存。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条件包括:

对于所述处理模式为暂存模式,所述输出条件包括下一场降雨来临前;

对于所述处理模式为长期蓄水模式,所述输出条件包括旱季用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将储存的净化后的净水输送至对应的应用场景中,还包括:

对于所述暂存模式,根据下一场降雨的规模,确定储存的所述净水的输送模式;

若下一场降雨的规模超过第二预设标准,则确定输送模式为排空模式,将当前储存的所述净水全部输出;

若下一场降雨的降雨规模不超过第二预设标准,则确定输送模式为定量模式,根据当前储存的所述净水的储量,输出一定量的所述净水以腾出消纳下一场降雨雨水的储存空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所述应用场景包括:

对于所述处理模式为暂存模式,所述应用场景包括河流、湖泊等水体;

对于所述处理模式为长期蓄水模式,所述应用场景包括城市杂用水、城市景观环境用水和用于回灌地层的渗水井以及回补河流、湖泊与水库等水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获取所述净化单元中的微孔过滤模块自上一次清洁后的总运行时长;

在所述总运行时长满足预设时长时,利用储存的所述净水对所述微孔过滤模块进行反冲洗清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判断所述雨污水的污染程度;

根据所述污染程度,将所述雨污水输送至净化单元中对应的净化模块。

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安全型海绵城市雨水处理再利用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水安全型海绵城市雨水处理再利用方法,基于天气信息判断当前以及未来的降雨情况,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雨水处理模式。其中的暂存模式汛期基于雨水间歇地收集排空,能够实现雨水径流的迅速消化,及时消纳低洼积水点的雨水径流,实现局地蓄水防涝之目的,保证防汛安全;其中的长期蓄水模式可以经过较长时间的净化作用,使出水到达城市再生水相关回用标准,进而将夏季蓄存的雨水跨季节转移到旱季使用,实现雨水资源的时空转换,提高城市防旱抗旱能力,破解北方城市冬春季节干旱缺水的难题。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方法的主要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城市内涝表观上看都是“积水点”的问题,但本质上则是城市建设的系统性问题;单纯采用管渠排水措施,只求一排了之,难以达到综合防治目标。传统常孤立地看待城市水问题,治标不治本。

本申请的目标是在解决城市内涝的基础上,破解尤其是北方城市的水源安全、水质安全、排水安全三大问题。通过透水路面、导水路缘石、透气防渗砂(毯)、硅砂蜂巢结构等集水结构,并结合城区闲置地下空间(绿地、公园、道路、停车场、景观水体等),多点位、分布构建综合治水系统,形成星罗棋布的地下仿生水塘,局部恢复城区原有自然水系的蓄水、滞洪、净化等功能,化水害为水利,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种城市降雨内涝的防治方法。

下面将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主要阐述本发明的内涝防治方法在处理模式为暂存模式下的运作原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安全型海绵城市雨水处理再利用方法,包括:

步骤S10:收集地面与雨水管网的雨污水;

具体地,通过步骤S10,实现了对于雨水的收集消化,首先就解决了城市内涝的问题。雨污水的收集主要通过市政管网以及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些渗水设施,例如城市道路路面以及绿化景观的渗水设施。

步骤S20:根据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确定雨污水的处理模式,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包括是否降雨以及降雨量大小;

步骤S21:根据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确定未来一定时间范围内是否有降雨以及降雨的规模;

步骤S22:确定未来一定时间范围内有降雨且规模超过第一预设标准,确定雨污水的处理模式为暂存模式;

具体地,根据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可以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情况,根据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情况来决定当前雨污水的处理模式。

其中,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内有降雨(可以是一场降雨也可以是包含多场降雨的一轮降雨过程)且降雨的规模(表征为降雨量)超过第一预设标准,那么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有较高强度的降雨,因此在未来降雨的时间段内还需进行雨水的收集处理,因此当前时刻所收集的雨水到时候还需要提前排放,故确定当前雨污水的处理模式为暂存模式。顾名思义,暂存模式是对于雨水的暂时存储,其目的是迅速消化地面的雨水径流,但是消化后需要一定条件时排掉,以为汛期后续的集中降雨腾出消化空间,以便于就地消纳、迟滞下一场大雨的径流,从源头削减洪峰流量,实现防洪防涝目的。

此外,由于城市降雨、内涝主要发生在集中降雨的汛期,目前的市政管网基本能够应对平时正常的降雨。因此,可以进一步结合所在地的气候、季节特征与规律以及当前的日期、时节,判断当前时刻是否处于汛期以及处于汛期的哪个阶段。处于汛期时,则表明会有多轮的强降雨过程,可以确定当前雨污水的处理模式为暂存模式。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北方或偏北的地区,汛期与非汛期可以比较清楚的区分;而对于南方或偏南的地区,降雨在不同时节比较均衡,基本没有降雨非常集中的汛期,此时采用实时天气信息与天气预报信息来确定当前雨污水的处理模式较好。

步骤S30:根据处理模式,将雨污水输送至净化单元进行相应模式下的净化并在净化后进行储存;

步骤S31:对于暂存模式,雨污水在依次经过净化单元的预处理模块与微孔过滤模块后,以不停留或停留时间小于预定时长的方式经过自然净化模块后进入蓄水单元暂存;

具体地,经过步骤S30与步骤S31,实现了对于所收集的雨污水的净化,实现了治涝的同时治污。所收集的雨污水一般会携带大颗粒垃圾物(塑料、树枝、叶片、果皮、泥沙等),尤其是降雨初期的雨水,一般污染较严重,为防止排入下水管与河湖造成管堵及垃圾污染,通过净化单元进行净化。其中,预处理模块主要用于去除大颗粒垃圾物;之后的微孔过滤模块主要用于去除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防止悬浮物进入后续的净化模块;最后的自然净化模块主要用于在长时间蓄水过程中,经过深度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透气复氧的综合作用,使出水水质可达到城市再生水回用(城市杂用水、景观环境用水等)相关标准。

对于暂存模式而言,由于其主要作用是迅速吸收雨水径流,且雨水只是暂存,所以其净化的程度要求不高,基本只需要预处理模块与微孔过滤模块去除颗粒物即可,在自然净化模块中直接通过不作自然净化或者稍作停留,视情况决定;例如,如果目前降雨的雨水量较大,则直接通过自然净化模块不作停留,以实现最迅速的消化地面雨水径流;如果目前降雨的雨水量较小,则可以稍作停留,进行一定程度的净化。

步骤S40:在满足相应处理模式下的输出条件时,将储存的净化后的净水输送至对应的应用场景中;

步骤S41:对于处理模式为暂存模式,输出条件包括下一场降雨来临前,应用场景包括河流、湖泊以及水库等水体;

具体地,通过步骤S40与步骤S41,实现了净化后的雨污水的再利用。由于暂存模式下的雨水的净化程度一般达不到再利用的标注,所以直接排入河流、湖泊以及水库等水体。排放时机主要考虑到对下一场雨的雨水的消化,或者当前的储存的雨水量超过容量阈值,即到达警戒线附近,这时候选择对储存的雨水进行排放。当前的储存的雨水量超过容量阈值时,可以主动排放,也可以利用溢流结构被动排放。

步骤S411:对于暂存模式,根据下一场降雨的规模,确定储存的净水的输送模式;

步骤S412:若下一场降雨的规模超过第二预设标准,则确定输送模式为排空模式,将当前储存的净水全部输出;

具体地,当下一场降雨的规模超过第二预设标准,则表面下一场降雨的规模(降雨量)较大,容易形成内涝洪峰,因此需要快速消化雨水的径流,因此排空当前存储的净水,以为下一场降雨提供最大程度的快速消化能力。

步骤S413:若下一场降雨的降雨规模不超过第二预设标准,则确定输送模式为定量模式,根据当前储存的净水的储量,输出一定量的净水以腾出消纳下一场降雨雨水的储存空间;

具体地,当下一场降雨的规模不超过第二预设标准,则表面下一场降雨的规模(降雨量)较小,基本不会形成内涝洪峰,因此对于雨水径流的快速消化要求不高,所以可以根据当前的净水储量来进行定量排放,只需腾出消纳下一场降雨雨水的储存空间即可,无需排空。

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基于暂存模式的防治方法,主要利用雨水的暂存并排放,即降雨的间歇收集排空,能够实现雨水径流的迅速消化,及时消纳低洼积水点的雨水径流,实现局地蓄水防涝之目的,保证防汛安全。并且暂存一段时间后满足一定条件再排放,这样能够减小雨水同时间对河流、湖泊以及水库等水体的压力,利用暂存错开降雨高峰后再行排放,避免河流、湖泊以及水库等水体形成洪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a:获取净化单元中的微孔过滤模块自上一次清洁后的总运行时长;

步骤b:在总运行时长满足预设时长时,利用储存的净水对微孔过滤模块进行反冲洗清洁;

具体地,步骤a与步骤b主要是微孔过滤模块的清洁过程,该过程与上述步骤10至步骤41之间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但是一般需要避开雨水的集中消纳、净化的时间段,可以在雨水的向外输送阶段同步进行。雨水输送的同时,一部分雨水送入反冲洗单元,对微孔过滤模块进行反冲洗。

此外,对于微孔过滤模块进行清洁的依据,本质上是由透水率的变化反映出的堵塞程度,但实际应用时,确定透水率较为麻烦,故简化为根据与透水率关联的运行时长来确定清洁时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主要阐述本发明的内涝防治方法在处理模式为长期蓄水模式下的运作原理。相同内容已经在实施例1中进行了阐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安全型海绵城市雨水处理再利用方法,包括:

步骤S10:收集地面与雨水管网的雨污水;

步骤S20:根据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确定雨水的处理模式,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包括是否降雨以及降雨量大小;

步骤S21:根据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确定未来一定时间范围内是否有降雨以及降雨的规模;

步骤S22:确定未来一定时间范围内没有降雨或有降雨但规模不超过第一预设标准,确定雨污水的处理模式为长期蓄水模式;

具体地,根据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可以确定当前时刻之后的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情况,根据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情况来决定当前雨污水的处理模式。

其中,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内没有降雨,那么未来相应时间段内也不会有对于雨水的收集、消纳需求,进而当前所收集的雨污水可以在净化后长期储存,以备后续的用水需求。如果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内有降雨(可以是一场降雨也可以是包含多场降雨的一轮降雨过程)且降雨的规模(表征为降雨量)不超过第一预设标准,那么那么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有小强度的降雨,而针对较小强度的降雨,原本的市政雨水管网基本就能够应对,因此未来相应的时间段内对于雨水的收集、消纳的要求以及压力的程度不高,当前收集的雨污水在未来的相应的时间段内也不用排放来腾出空间,因此可以确定当前雨污水的处理模式为长期蓄水模式。顾名思义,长期蓄水模式是对于雨水的长期存储,其目的是长期储存并在有用水需求时送出,以满足相应的用水需求。

步骤S30:根据处理模式,将雨污水输送至净化单元进行相应模式下的净化并在净化后进行储存;

步骤S31:对于长期蓄水模式,雨污水在依次经过净化单元的预处理模块与微孔过滤模块后,进入自然净化模块并在停留静置预定时长和/或到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后进入蓄水单元长期储存;

具体地,对于长期蓄水而言,由于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应对后续的用水,所以其净化的程度要求高,处理需要预处理模块与微孔过滤模块去除颗粒物,还需要在自然净化模块中停留预设时长的时间,可以根据情况设定预设时长的具体值,并且进一步还可以结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来综合决定是否净化完成。

步骤S40:在满足相应处理模式下的输出条件时,将储存的净化后的净水输送至对应的应用场景中;

步骤S41:对于处理模式为长期蓄水模式,输出条件包括旱季用水或储存的雨水超过了蓄水单元的容量阈值,应用场景包括城市杂用水、城市景观环境用水和用于回灌地层的渗水井以及回补河流、湖泊与水库等水体;

具体地,经过较长时间的物理过滤、化学反应、生物作用、透气复氧等自然净化作用,出水能够到达城市再生水相关回用标准,进而根据用水需求,在满足输出条件时将净水输出。例如,针对北方地区,将夏季汛期蓄存的雨水跨季节转移到旱季使用,则输出条件即为旱季用水,以此实现雨水资源的时空转换,提高城市防旱抗旱能力,破解北方城市冬春季节干旱缺水的难题。而针对不存在旱季的南方地区,则输出条件可以是城市需求用水。输送时,利用水泵将水抽出,应用于城市生态、环境、绿化、浇灌、洗车、降尘、景观、消防、施工等方面,同时,净化后的雨水可以通过渗水井回灌地层,以回补、涵养地下水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主要阐述本发明的内涝防治方法在一个完整的降雨过程中,通过多种模式的切换来实现防治内涝的原理。相同内容已经在实施例1与实施例2中进行了阐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安全型海绵城市雨水处理再利用方法,包括:

步骤S10:收集地面与雨水管网的雨污水;

步骤S20:根据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确定雨污水的处理模式,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包括是否降雨以及降雨量大小;

步骤S21:确定未来一定时间范围内有降雨且规模超过第一预设标准,确定雨污水的处理模式为暂存模式;

步骤S30:根据处理模式,将雨污水输送至净化单元进行相应模式下的净化并在净化后进行储存;

步骤S31:对于暂存模式,雨污水在依次经过净化单元的预处理模块与微孔过滤模块后,以不停留或停留时间小于预定时长的方式经过自然净化模块后进入蓄水单元暂存;

步骤S40:在满足相应处理模式下的输出条件时,将储存的净化后的净水输送至对应的应用场景中;

步骤S41:对于处理模式为暂存模式,输出条件包括下一场降雨来临前,应用场景包括河流、湖泊以及水库等水体;

步骤S50:当前时刻处于一轮降雨过程的尾声,确定未来一定时间范围内没有降雨或有降雨但规模不超过第一预设标准,确定雨污水的处理模式为长期蓄水模式;

步骤S60:根据处理模式,将雨污水输送至净化单元进行相应模式下的净化并在净化后进行储存;

步骤S61:对于长期蓄水模式,雨污水在依次经过净化单元的预处理模块与微孔过滤模块后,进入自然净化模块并在停留静置预定时长和/或到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后进入蓄水单元长期储存;

步骤S70:在满足相应处理模式下的输出条件时,将储存的净化后的净水输送至对应的应用场景中;

步骤S71:对于处理模式为长期蓄水模式,输出条件包括旱季用水或储存的雨水超过了蓄水单元的容量阈值,应用场景包括城市杂用水、城市景观环境用水和用于回灌地层的渗水井以及回补河流、湖泊与水库等水体。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主要阐述本发明的内涝防治方法在应对不同污染程度的雨水时,对净化单元的预先控制流程。相同内容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阐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安全型海绵城市雨水处理再利用方法,包括:

步骤S10:收集地面与雨水管网的雨污水;

步骤S20:根据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确定雨水的处理模式,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包括是否降雨以及降雨量大小;

步骤S30:确定所收集的雨污水的污染信息,判断雨污水的污染程度,污染信息至少包括所收集雨污水中的颗粒物浓度以及颗粒度值的主要集中范围;

步骤S31:根据所收集雨污水的污染信息所确定的污染程度,在净化单元的微孔过滤模块中确定出规格与之匹配的目标微孔过滤模块,微孔过滤模块的规格主要包括材质、滤孔大小以及滤层层数、总体厚度等;

具体地,微孔过滤模块的材质主要关联雨水的PH值、重金属离子类型与含量等参数,关系到过滤的正常运转以及微孔过滤模块本身的寿命。微孔过滤模块的滤孔大小主要需要匹配雨水的颗粒物浓度以及颗粒度主要集中范围,如果颗粒度主要集中范围的值较大,那么理论上目标微孔过滤模块的滤孔大小与之匹配或者更小都可以,这就要进一步参考颗粒物浓度;如果浓度较大,那么采用更小滤孔的目标微孔过滤模块,能够提高过滤效果,但是发生堵塞的可能性更高。因此,这需要进一步根据对于雨水净化程度的要求来决定。

此外,微孔过滤模块的滤层层数、总体厚度主要关联雨水的颗粒物浓度以及雨量大小。原则上,污染物浓度越高,其需要滤层层数多且厚度大的微孔过滤模块来保证过滤效果,但是滤层层数多、总体厚度大会加大雨水的流通阻力,降低瞬时流通量。因此,需要参考雨量大小、净化程度要求(处理模式)以及雨水的颗粒物浓度(雨水的污染信息)综合决定微孔过滤模块的滤层层数、总体厚度规格。

步骤S32:获取净化单元中的微孔过滤模块自上一次清洁后的总运行时长,根据获取的总运行时长确定微孔过滤模块的堵塞程度(透水率);

具体地,原则上,雨污水的污染信息关联微孔过滤模块的透水率(堵塞程度),而透水率与微孔过滤模块自上一次清洁后的总运行时长有关,运行总时长越大则透水率越小。

步骤S33:根据微孔过滤模块的堵塞程度与雨污水的污染信息,利用储存的净水对微孔过滤模块进行反冲洗清洁;

具体地,根据当前雨污水的污染信息结合微孔过滤模块自上一次清洁后的总运行时长,可以判断是否需要提前对微孔过滤模块进行清洁,来保证对具有相应染信息的雨污水进行处理时的处理效果。

在进行目标微孔过滤模块清洁时,可以将所收集的雨水输送至过渡暂存池暂存,在目标微孔过滤模块清洁完毕后,再将过渡暂存池中的雨水输送至目标微孔过滤模块。也可以在进行目标微孔过滤模块清洁时,将所收集的雨水输送至备用微孔过滤模块进行正常过滤作业,待目标微孔过滤模块清洁完毕后,再将雨污水切换至目标微孔过滤模块;可以根据由所在地的环境、气候决定的污染雨水的基本颗粒物浓度以及颗粒度主要集中范围,设置一个其规格适当且能够应对大部分情况的备用微孔过滤模块。

步骤S40:根据处理模式,将雨污水输送至净化单元进行相应模式下的净化并在净化后进行储存;

步骤S41:对于暂存模式,雨污水在依次经过净化单元的预处理模块与微孔过滤模块后,以不停留或停留时间小于预定时长的方式经过自然净化模块后进入蓄水单元暂存;

步骤S42:对于长期蓄水模式,雨污水在依次经过净化单元的预处理模块与微孔过滤模块后,进入自然净化模块并在停留静置预定时长和/或到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后进入蓄水单元长期储存;

步骤S50:在满足相应处理模式下的输出条件时,将储存的净化后的净水输送至对应的应用场景中。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主要阐述本发明的内涝防治方法在应对暴雨雨量激增时的具体应用。相同内容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阐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安全型海绵城市雨水处理再利用方法,包括:

步骤S10:收集地面与雨水管网的雨污水;

步骤S20:根据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确定雨污水的处理模式,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包括是否降雨以及降雨量大小;

步骤S21:根据当前天气信息以及天气预报信息,判断处于暴雨异常天气,确定雨水的处理模式为暂存模式;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提出的暴雨异常天气,即当前降雨的雨量超过常规值,预定暴雨天气下的雨污水处理模式,其本质上与未来是否有降雨以及降雨规模大小无关,可以直接确定为暂存模式。

步骤S30:根据处理模式,将雨污水输送至净化单元进行相应模式下的净化并在净化后进行储存;

步骤S31:对于暴雨异常天气下的暂存模式,雨水在经过净化单元的拦污预处理模块后分别输送至过渡暂存池与相应的微孔过滤模块,并控制输入微孔过滤模块的雨水流量不超过预设上限值,而后控制雨水以不停留的方式经过自然净化模块后进入蓄水单元暂存;

具体地,在暴雨异常天气下,雨水流量超过了微孔过滤模块的负载上限,此时可以将部分雨水输入过渡暂存池进行暂存,减小微孔过滤模块的压力。如果具有备用的微孔过滤模块,也可以额外开启备用的微孔过滤模块,分担雨水处理压力。

步骤S32:同步启动微孔过滤模块的表面刮污清洁,并保持在暴雨异常天气过程中持续运行;

步骤S40:在满足相应处理模式下的输出条件时,将储存的净化后的雨污水输送至对应的应用场景中;

步骤S41:对于暴雨异常天气下的暂存模式,输出条件为储存的雨水超过了蓄水单元的容量阈值,应用场景包括河流、湖泊以及水库等水体。

本发明提出的水安全型海绵城市雨水处理再利用方法,能够实现蓄水防涝、综合治污、保鲜回用。利用渗滞雨水、削减径流、调节洪峰,实现就地蓄水防涝;利用原位截污、高效过滤、自然净化,实现源头减排;利用透气复氧、保鲜储水、就地回用,实现开源节流。同时具有生态环保、节能低碳、运维简便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顶”、“前”、“后”、“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