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临床针刺灸疗装置及方法

一种临床针刺灸疗装置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针刺灸疗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临床针刺灸疗装置,包括床板和支撑架,所述床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导向板,且支撑架与导向板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临床针刺灸疗的方法,S1:了解病情,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脸色,再进行触诊或诊脉,了解病人的身体状态;S2:定穴。本发明不仅能够使床板的高度得到调节和固定,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同时能够通过加热丝对床板进行加热,从而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感到舒适,且针刺灸疗法的操作严谨,没有副作用,安全可靠,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27010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310358166.X

  • 发明设计人 张程;田静;巩大双;

    申请日2023-04-06

  • 分类号A61G13/06(2006.01);A61G13/00(2006.01);A61G13/10(2006.01);A61G13/12(2006.01);A61H39/08(2006.01);

  • 代理机构安徽华晟智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93;

  • 代理人黄艳

  • 地址 563000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凤凰路98号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11: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G13/06 专利申请号:202310358166X 申请日:202304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6-23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刺灸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临床针刺灸疗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针刺疗法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广义的针刺疗法包括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针刺操作的全过程,其中,针刺进针是临床针刺论治疗的重要手段,更是施用补虚泻实手法的基础,总的来说,针刺操作需要做到快慢结合,即穿皮宜快、捻针宜慢,指力均匀,因此,针刺疗法是一门复杂的技术,需要更精确的操作。

针灸师对患者进行针刺灸疗时,需要患者趴在治疗床上,然而常用的治疗床高度是固定的,而患者由于行动不便,导致爬上治疗床较为费力,因此,提出一种临床针刺灸疗装置及方法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临床针刺灸疗装置及方法,主要为解决了常用的治疗床高度是固定的,而患者由于行动不便,导致爬上治疗床较为费力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临床针刺灸疗装置,包括床板和支撑架,所述床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导向板,且支撑架与导向板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一端穿过固定板与床板相固定,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磁块,所述床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定位板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卡槽,且卡槽可与滑块相卡接,所述卡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磁块,且第一磁块可与第二磁块相接触,所述定位板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床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臂,第一转动臂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软管,软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照明灯。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床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臂,第二转动臂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置物盒。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床板的内部开设有避位槽,所述床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软垫,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架,底盘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床板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两个防护罩,防护罩的内部设有加热丝。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临床针刺灸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了解病情,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脸色,再进行触诊或诊脉,了解病人的身体状态;

S2:定穴,用手按压要针灸的部位,以确定要针灸的穴位;

S3:消毒,将针灸所使用的针具器械和医生的手部进行消毒;

S4:针具选择,根据针灸部位的不同,选取相应的针具,对针具的基本要求是在针刺入人体之后,露在体外的针根以1-2cm为宜;

S5:进针,施针者进行针刺时,注意确定针刺的方向、角度及深度;

S6:行针,在针进入体内后,使用提插、捻转等操作方式的组合来达到不同的目的,同时还要结合患者的感受来采取不同的操作强度;

S7:留针,根据治疗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留针时间;

S8:出针,出针之前稍稍捻转针柄,待感觉针下有轻松、滑利的感觉时即可出针。

进一步的,所述S3中在针灸之前,医生的手指应使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使用75%的乙醇棉球擦拭,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手指直接接触到针身,另外,患者的针刺部位也应使用75%的乙醇棉球消毒。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7中一般体针的留置时间在30-40分钟,头皮针的留置时间可适当延长,大约在5.8-6.2h,同时可对患者进行间歇行针,并嘱咐患者在留针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施针的部位,不要随意挪动身体。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8中出针时应根据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的顺序进行,左手持消毒棉球将穴位按压住,右手持针柄捻针退出,动作要轻柔,在出针之后应按压针孔片刻,避免出血,特别是头部及面部等较易出血的部位,应按压较长时间。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临床针刺灸疗装置及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卡槽与滑块的配合使用,启动电动推杆,使床板向上移动到合适的高度,然后推动滑块,使其沿着滑槽向右移动,并插入到合适位置的卡槽内,此时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接触并相互吸引,从而使床板的高度得到调节和固定,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

2、通过在防护罩内安装加热丝的设置,加热丝产生热量对床板进行加热,从而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感到舒适,避免患者趴在冰凉的床板上,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3、通过照明灯与置物盒的配合使用,照明灯能够为医生在针灸的过程中提供照明,第一转动臂方便对照明灯的角度进行调节,软管方便对照明灯的照射角度进行二次调节,置物盒方便医生随时对针灸需要的物品进行放置和拿取,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

4、本发明中的针刺灸疗法为一种纯绿色的疗法,操作严谨,通过穴位的选择,经络的调配,改善人体的循环环境,是种很好的治疗、调理、保健的作用,并且没有副作用,安全可靠,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临床针刺灸疗装置的前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临床针刺灸疗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临床针刺灸疗装置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临床针刺灸疗的方法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照明灯;2、软管;3、第一转动臂;5、置物盒;6、第二转动臂;7、万向轮;8、底盘架;9、支撑架;10、床板;11、避位槽;12、软垫;13、加热丝;14、防护罩;15、导向板;16、电动推杆;17、固定板;18、定位板;19、第一磁块;20、卡槽;21、斜面;22、滑槽;23、第二磁块;24、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4,一种临床针刺灸疗装置,包括床板10和支撑架9,床板10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导向板15,且支撑架9与导向板15滑动连接,支撑架9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板17,固定板17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电动推杆16,且电动推杆16的一端穿过固定板17与床板10相固定,支撑架9的一侧开设有滑槽22,滑槽22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4,滑块24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磁块23,床板10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定位板18,定位板18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卡槽20,且卡槽20可与滑块24相卡接,卡槽20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磁块19,且第一磁块19可与第二磁块23相接触,定位板18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斜面21,启动电动推杆16,使床板10向上移动到合适的高度,然后推动滑块24,使其沿着滑槽22向右移动,并插入到合适位置的卡槽20内,此时第一磁块19与第二磁块23接触并相互吸引,从而使床板10的高度得到调节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床板10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臂3,第一转动臂3的顶端粘接有软管2,软管2的顶端粘接有照明灯1,照明灯1能够为医生在针灸的过程中提供照明,床板10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臂6,第一转动臂3方便对照明灯1的角度进行调节,软管2方便对照明灯1的照射角度进行二次调节,第二转动臂6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置物盒5,置物盒5方便医生随时对针灸需要的物品进行放置和拿取,第二转动臂6方便医生对置物盒5的位置进行调节,床板10的内部开设有避位槽11,床板10的上表面粘接有软垫12,支撑架9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底盘架8,底盘架8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万向轮7,万向轮7方便医生对装置进行移动,节省体力,床板10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两个防护罩14,防护罩14的内部设有加热丝13,加热丝13产生热量对床板10进行加热,从而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感到舒适。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临床针刺灸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了解病情,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脸色,再进行触诊或诊脉,了解病人的身体状态;

S2:定穴,用手按压要针灸的部位,以确定要针灸的穴位;

S3:消毒,将针灸所使用的针具器械和医生的手部进行消毒;

S4:针具选择,根据针灸部位的不同,选取相应的针具,对针具的基本要求是在针刺入人体之后,露在体外的针根以1cm为宜;

S5:进针,施针者进行针刺时,注意确定针刺的方向、角度及深度;

S6:行针,在针进入体内后,使用提插、捻转等操作方式的组合来达到不同的目的,同时还要结合患者的感受来采取不同的操作强度;

S7:留针,根据治疗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留针时间;

S8:出针,出针之前稍稍捻转针柄,待感觉针下有轻松、滑利的感觉时即可出针。

尤其的,S3中在针灸之前,医生的手指应使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使用75%的乙醇棉球擦拭,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手指直接接触到针身,另外,患者的针刺部位也应使用75%的乙醇棉球消毒,对针具和医生的手部进行消毒,能够避免医生在针灸的过程的对患者造成感染,同时避免对不同患者针灸时存在交叉感染,更加的安全可靠,S7中一般体针的留置时间在35分钟,头皮针的留置时间可适当延长,大约在5.9h,同时可对患者进行间歇行针,并嘱咐患者在留针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施针的部位,不要随意挪动身体,S8中出针时应根据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的顺序进行,左手持消毒棉球将穴位按压住,右手持针柄捻针退出,动作要轻柔,在出针之后应按压针孔片刻,避免出血,特别是头部及面部等较易出血的部位,应按压较长时间,本发明中的针刺灸疗法为一种纯绿色的疗法,操作严谨,通过穴位的选择,经络的调配,改善人体的循环环境,是种很好的治疗、调理、保健的作用,并且没有副作用,安全可靠,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工作原理:首先患者趴在床板10上,使面部置于避位槽11内,然后启动电动推杆16,使床板10向上移动到合适的高度,然后推动滑块24,使其沿着滑槽22向右移动,并插入到合适位置的卡槽20内,此时第一磁块19与第二磁块23接触并相互吸引,从而使床板10的高度得到调节和固定,导向板15对床板10进行导向,使床板10稳定的进行上下移动,当需要对床板10进行加热时,启动加热丝13,加热丝13产生热量对床板10进行加热,从而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感到舒适,避免患者趴在冰凉的床板10上导致体验感较差。

实施例2

参照图1-图4,一种临床针刺灸疗装置,包括床板10和支撑架9,床板10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导向板15,且支撑架9与导向板15滑动连接,导向板15能够对床板10进行导向,使床板10稳定的进行上下移动,支撑架9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板17,固定板17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电动推杆16,且电动推杆16的一端穿过固定板17与床板10相固定,支撑架9的一侧开设有滑槽22,滑槽22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4,滑块24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磁块23,床板10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定位板18,定位板18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卡槽20,且卡槽20可与滑块24相卡接,卡槽20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磁块19,且第一磁块19可与第二磁块23相接触,启动电动推杆16,使床板10向上移动到合适的高度,然后推动滑块24,使其沿着滑槽22向右移动,并插入到合适位置的卡槽20内,此时第一磁块19与第二磁块23接触并相互吸引,从而使床板10的高度得到调节和固定,定位板18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斜面21。

需要说明的是,床板10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臂3,第一转动臂3的顶端粘接有软管2,软管2的顶端粘接有照明灯1,软管2方便对照明灯1的照射角度进行二次调节,床板10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臂6,照明灯1能够为医生在针灸的过程中提供照明,第一转动臂3方便对照明灯1的角度进行调节,第二转动臂6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置物盒5,床板10的内部开设有避位槽11,床板10的上表面粘接有软垫12,软垫12使患者躺在床板10上更加的舒适,避免床板10较硬长时间趴着容易引起不适,支撑架9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底盘架8,底盘架8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万向轮7,床板10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两个防护罩14,防护罩14的内部设有加热丝13,加热丝13产生热量对床板10进行加热,从而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感到舒适,避免患者趴在冰凉的床板10上,防护罩14能够对加热丝13进行防护,避免人们意外触碰到加热丝13导致烧伤。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临床针刺灸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了解病情,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脸色,再进行触诊或诊脉,了解病人的身体状态;

S2:定穴,用手按压要针灸的部位,以确定要针灸的穴位;

S3:消毒,将针灸所使用的针具器械和医生的手部进行消毒,对针具和医生的手部进行消毒,能够避免医生在针灸的过程的对患者造成感染,同时避免对不同患者针灸时存在交叉感染,从而更加的安全可靠;

S4:针具选择,根据针灸部位的不同,选取相应的针具,对针具的基本要求是在针刺入人体之后,露在体外的针根以2cm为宜;

S5:进针,施针者进行针刺时,注意确定针刺的方向、角度及深度;

S6:行针,在针进入体内后,使用提插、捻转等操作方式的组合来达到不同的目的,同时还要结合患者的感受来采取不同的操作强度;

S7:留针,根据治疗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留针时间;

S8:出针,出针之前稍稍捻转针柄,待感觉针下有轻松、滑利的感觉时即可出针。

尤其的,S3中在针灸之前,医生的手指应使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使用75%的乙醇棉球擦拭,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手指直接接触到针身,另外,患者的针刺部位也应使用75%的乙醇棉球消毒,S7中一般体针的留置时间在40分钟,头皮针的留置时间可适当延长,大约在6h,同时可对患者进行间歇行针,并嘱咐患者在留针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施针的部位,不要随意挪动身体,本发明中的针刺灸疗法为一种纯绿色的疗法,操作严谨,通过穴位的选择,经络的调配,改善人体的循环环境,是种很好的治疗、调理、保健的作用,并且没有副作用,安全可靠,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S8中出针时应根据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的顺序进行,左手持消毒棉球将穴位按压住,右手持针柄捻针退出,动作要轻柔,在出针之后应按压针孔片刻,避免出血,特别是头部及面部等较易出血的部位,应按压较长时间。

工作原理:首先患者趴在床板10上,使面部置于避位槽11内,然后启动电动推杆16,使床板10向上移动到合适的高度,然后推动滑块24,使其沿着滑槽22向右移动,并插入到合适位置的卡槽20内,此时第一磁块19与第二磁块23接触并相互吸引,从而使床板10的高度得到调节和固定,方便医生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导向板15对床板10进行导向,使床板10稳定的进行上下移动,当需要对床板10进行加热时,启动加热丝13,加热丝13产生热量对床板10进行加热,从而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感到舒适,避免患者趴在冰凉的床板10上导致体验感较差。

在该文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