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旅居客舱组合架构及其旅居客舱

一种旅居客舱组合架构及其旅居客舱

摘要

本发明涉及移动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旅居客舱组合架构及其旅居客舱。其包括底架和增高架,底架包括第一基础架、第二基础架,第一基础架、第二基础架叠加形成双层的底架,第一基础架、第二基础架包括主框架和边端框架,边端框架与主框架可拆卸式连接,底架通过连接架与增高架相连接。本发明的旅居客舱组合架构底架为双层结构,结构强度高,且旅居客舱组合架构整体包含主框架和边端框架,两者为可拆卸式连接,最大的运输框架为主框架结构,可将旅居客舱组合架构拆分为若干个主框架、边端框架、舱体框架。形成旅居客舱的架构框架拆分单元可多,方便将其放置在平板托车上,增加平板车装载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29039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筑可丽诗宿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0402283.1

  • 发明设计人 陈国辉;贝林;

    申请日2023-04-14

  • 分类号E04B1/343(2006.01);E04H1/02(2006.01);

  • 代理机构泉州劲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6;泉州劲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6;

  • 代理人王小明;林枫

  • 地址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万安街道汇鑫路46号

  • 入库时间 2023-07-13 06:30: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B 1/343 专利申请号:2023104022831 申请日:202304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6-23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旅居客舱组合架构及其旅居客舱。

背景技术

移动房屋是一种可以方便组装、移动的居室,如可拖在汽车后面行走的居室,它具有外观像拖车、内部是居室的功能。现如今,移动房屋在景区或露营地都较为常见,且这种移动房屋趋向大面积,来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旅居客舱为移动房屋中的概念名称,增加旅居客舱的室内面积,将会导致组合架构体积增大。以往运输组合架构时,通常采用成品运输或者加工成裸露骨架成品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再进行组装。且运输旅居客舱时通常采用数米长的平板托车进行运输,但装载成品旅居客舱或半成品的装载量通常为一辆车装两个旅居客舱,间接增加了运输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其他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旅居客舱组合架构及其旅居客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旅居客舱组合架构,包括底架和增高架,底架包括第一基础架、第二基础架,第一基础架、第二基础架叠加形成双层的底架,第一基础架、第二基础架包括主框架和边端框架,边端框架与主框架可拆卸式连接,底架通过连接架与增高架相连接。

传统旅居客舱架构的上底面、下底面为固定框架结构,导致平板车运载量有限,间接增加成本。本发明将旅居客舱的架构设计为主框架与边端框架可拆卸式连接,一方面结构简单,方便组装;另一方面方便平板车装载运输,间接降低成本。本发明中的旅居客舱组合架构还设计有双层的底架结构,边端结构稳定性强,在安装内吊顶的结构强度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增高架包括主框架和边端框架,不同架体间的边端框架上设置有立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架上设置若干个对接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增高架上穿插设置有加强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架、增高架由若干个横竖垂直交错的方管构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强筋为圆管或方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呈九十度夹角的方管间通过直角片锁固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增高架至少设置一层。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旅居客舱,其包括旅居客舱组合架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旅居客舱还包括舱底、舱体,舱体为夹层结构,夹层结构内设置有保温隔音层。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旅居客舱组合架构底架为双层结构,结构强度高,且旅居客舱组合架构整体包含主框架和边端框架,两者为可拆卸式连接,最大的运输框架为主框架结构,可将旅居客舱组合架构拆分为若干个主框架、边端框架、舱体框架。形成旅居客舱的架构框架拆分单元可多,方便将其放置在平板托车上,增加平板车装载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无疑的,本发明的此类目的与其他目的在下文以多种附图与绘图来描述的较佳实施例细节说明后将变为更加显见。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个或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或数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此类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旅居客舱组合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旅居客舱组合架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底架;2、增高架;3、第一基础架;4、第二基础架;5、主框架;6、边端框架;7、立架;8、对接脚;9、加强筋;10、方管;11、直角片;12、连接架;13、第一加强管;14、第二加强管;15、第三加强管;16、并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渡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参照图1、图2,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旅居客舱组合架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旅居客舱组合架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旅居客舱组合架构,包括底架1和增高架2,底架1包括第一基础架3、第二基础架4,第一基础架3、第二基础架4叠加形成双层的底架1,第一基础架3、第二基础架4包括主框架5和边端框架6,边端框架6与主框架5可拆卸式连接,采用螺丝锁固的方式进行连接,底架1通过连接架12与增高架2相连接。主框架5与边端框架6之间的拼接区域设置有加强区,加强区包括加强管和并列管16,加强区竖直并列设置有三根加强管,加强管分为第一加强管13、第二加强管14、第三加强管15,第一基础架3上的边端框架与第三加强管15锁固连接,增高架2上的边端框架与第一加强管13锁固连接,第二加强管14、第三加强管15两端均穿插于并列管16上。并列管16将第二加强管14、第三加强管15整合为一个相对整体,三根加强管和并列管16形成的加强区利于提升主框架5与边端框架6连接后的强度,可根据需求设置加强区的个数。

底架和增高架指旅居客舱组合架构不同的层体结构,本发明中的旅居客舱组合架构底端形成有双层的底架结构,即分为第一基础架、第二基础架两层。而第一基础架或第二基础架,可以进一步拆分为主框架和边端框架,主框架为结构稳定的组合框架结构,而边端框架是可以与主框架进行连接的结构,两者通过螺丝锁固连接后,形成旅居客舱的外框架结构。增高架实质上是架空形成的框架结构,其与底架之间形成夹层,夹层间可填充功能材料,如:阻燃材料、隔音棉等。增高架、底架组合形成的架构,在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传统旅居客舱架构的上底面、下底面为固定框架结构,导致平板车运载量有限,间接增加成本。本发明将旅居客舱的架构设计为主框架与边端框架可拆卸式连接,一方面结构简单,方便组装;另一方面方便平板车装载运输,间接降低成本。本发明中的旅居客舱组合架构还设计有双层的底架结构,边端结构稳定性强,在安装内吊顶的结构强度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的,增高架2包括主框架5和边端框架6,不同架体间的边端框架6上设置有立架7。边端框架与主框架是通过边端框架内侧的连接头进行连接,连接头位置设置有朝左、右侧展开的片状结构,单个片状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螺丝孔,其用于螺丝穿过锁固使用。将增高架、底架视为一个整体,不同层体间的边端框架间,在内侧位置存在高度差,此时通过立架架设于具有高度差的层体间。旅居客舱组合架构边缘较低,方便下雨天雨水沿边缘流动,因此,立架与不同层体的边端框架间构成三角结构,三角结构的角点位于旅居客舱架构的外侧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的,底架1上设置若干个对接脚8,旅居客舱组合架构还包括舱体墙面骨架结构,对接脚8与舱体墙面骨架结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的,增高架2上穿插设置有加强筋9。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的,底架1、增高架2由若干个横竖垂直交错的方管10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的,加强筋9为圆管或方管1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的,呈九十度夹角的方管10间通过直角片11锁固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的,增高架2至少设置一层。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旅居客舱,其包括旅居客舱组合架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的,旅居客舱还包括舱底、舱体,舱体为夹层结构,夹层结构内设置有保温隔音层。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旅居客舱组合架构,包括底架1和增高架2,底架1包括第一基础架3、第二基础架4,第一基础架3、第二基础架4叠加形成双层的底架1,第一基础架3、第二基础架4包括主框架5和边端框架6,边端框架6与主框架5可拆卸式连接,底架1通过连接架12与增高架2相连接。

增高架2包括主框架5和边端框架6,不同架体间的边端框架6上设置有立架7,底架1上设置若干个对接脚8,增高架2上穿插设置有加强筋9,底架1、增高架2由若干个横竖垂直交错的方管10构成,加强筋9为圆管或方管10,呈九十度夹角的方管10间通过直角片11锁固连接,增高架2至少设置一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旅居客舱组合架构,包括底架1和增高架2,底架1包括第一基础架3、第二基础架4,第一基础架3、第二基础架4叠加形成双层的底架1,第一基础架3、第二基础架4包括主框架5和边端框架6,边端框架6与主框架5可拆卸式连接,底架1通过连接架12与增高架2相连接。

增高架2包括主框架5和边端框架6,不同架体间的边端框架6上设置有立架7,底架1上设置若干个对接脚8,增高架2上穿插设置有加强筋9,底架1、增高架2由若干个横竖垂直交错的方管10构成,加强筋9为圆管或方管10,呈九十度夹角的方管10间通过直角片11锁固连接,增高架2设置两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旅居客舱,其包括实施例1中的旅居客舱组合架构。

旅居客舱还包括舱底、舱体,舱体为夹层结构,夹层结构内设置有保温隔音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旅居客舱,其包括实施例2中的旅居客舱组合架构。

旅居客舱还包括舱底、舱体,舱体为夹层结构,夹层结构内设置有保温隔音层。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处理步骤或材料,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此类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说明书中提到的“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或特性可以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结合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一些具体的细节,例如厚度、数量等,以提供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本发明无需上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细节便可实现或者也可采用其他方法、组件、材料等实现。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