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家用血常规自动分析仪

一种家用血常规自动分析仪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用血常规自动分析仪,包括:分析仪本体,分析仪本体的内部设有血样检测机构;取样组件,包括取样基体,设有取样套、穿刺针、血样收集通道和血样试管;取样套侧壁上设有采样通孔,穿刺针能够在采样通孔内上下移动,血样收集通道设于穿刺针的侧方,血样试管与血样收集通道相连通,用于收集血样;分离混合组件,设于分析仪本体的内部,分离混合组件配置有用于与血样试管相配合的固定槽,分离混合组件能够带动血样试管振动或转动。本发明采血便捷性高、安全性好、稳定性强、噪声低,特别适合家庭使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24299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11576825.9

  • 发明设计人 陈瑜;杨艳;陈文;韩彦博;赵恬静;

    申请日2022-12-09

  • 分类号G01N33/50(2006.01);A61B5/151(2006.01);B04B5/10(2006.01);B01F31/20(2022.01);B01F29/321(2022.01);B01F101/23(2022.01);

  • 代理机构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肖志远

  • 地址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黑山扈路甲1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28 06:30: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6-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33/50 专利申请号:2022115768259 申请日:20221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6-0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用血常规自动分析仪。

背景技术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随着检验现代化、自动化的发展,现在的血常规检验是由机器检测完成的。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此外,血常规检查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传统的血液分析需要先进行采血,将血样进行详细分析后,再出报告,这在中间过程就消耗了许多时间。并且,现有的血常规检测仪器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占用空间大,非常不适合患者在家里自主使用。

授权号为US10730043B2的专利提供了一种即使在提取微量的试样的情况下,也不需要使用吸收体、药液,即可在适用于随后的检查的状态下对微量的试样进行提取的器具;提供一种即使在以代替手臂静脉血的微量末梢血为试样的情况下,也能够提取适用于随后的血液检查的血液的器具;还提供一种用于以微量末梢血为试样,利用现有的试剂、分析仪器进行精度良好的测定的微量试样提取分离器。该发明提供一种试样提取分离器,具备:试样提取器,其具备利用毛细管现象的试样提取部;以及检体保管器,其具有能够供试样提取器嵌入的收纳机构,通过使提取了试样的试样提取器嵌入检体保管器而成为一体,从而能够进行离心分离以及保存或运输,并且能够在离心分离后回收目标试样。

授权号为US10758652B2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用于收集血浆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用于从受试者抽吸全血以及使血液成分返回至受试者的静脉通路装置;用于将所抽吸的血液分离成血浆成分和第二血液成分的血液成分分离装置,血液成分分离装置具有出口并且被构造成将血浆成分传送至血浆容器;液抽吸管线,该血液抽吸管线流体地连接至静脉通路装置并且被构造成将所抽吸的全血输送至血液成分分离装置,由血液抽吸泵控制通过血液抽吸管线的流动;连接至抗凝剂源的抗凝剂管线,抗凝剂管线被构造成将抗凝剂引入至所抽吸的全血中;以及被构造成控制离心机转鼓和血液抽吸泵的操作的控制器。

通过分析上述现有技术,现有的血液分析仪结构复杂,采样操作复杂,对专业性要求较高,血样分析耗时较长、设备复杂、操作困难,不适于家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血便捷性高的、安全性好、稳定性强、噪声低的家用血常规自动分析仪。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家用血常规自动分析仪,包括:

分析仪本体,分析仪本体的内部设有血样检测机构;

取样组件,包括取样基体,取样基体可拆卸的设于分析仪本体的顶部,取样基体设有用于与手指配合的取样套、穿刺针、血样收集通道和血样试管;取样套水平设置,其侧壁上设有采样通孔,穿刺针能够在采样通孔内上下移动,血样收集通道设于穿刺针的侧方,并且血样收集通道的顶部开口与采样通孔相连通;血样试管的顶部与血样收集通道相连通,用于收集血样;

分离混合组件,设于分析仪本体的内部,分离混合组件配置有用于与血样试管相配合的固定槽,分离混合组件能够带动血样试管振动或转动。

进一步的,取样基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能够与分离混合组件可拆卸配合。

进一步的,血样试管设于固定槽内,取样基体通过连接件与分离混合组件连接后,血样收集通道的底部与血样试管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血样检测机构设置有血液传感装置、中央处理器、数据传送模块和显示屏,中央处理器分别连接血液传感装置、数据传送模块和显示屏。

进一步的,数据传送模块连接有Wifi模块,数据传送模块通过Wifi信号与外部终端进行数据通讯。

进一步的,分析仪本体上配置有打印机。打印机与中央处理器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进行血常规分析时,将手指伸入取样套内,保持指腹朝下,并将指肚放置在采用通孔上,通过穿刺针向上对手指进行穿刺,便于血液流出,流出的血液通过血样收集通道收集排入到血样试管内。通过手指采集血液可以避免静脉采血存在的专业性过强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采血便携性高,普通患者在无他人协助的情况下也可实现自行取血,从而可降低家用血常规自动分析仪的使用难度,便于推广应用。采集的血液样品可通过分离混合组件进行混合或分离,混合后的血液可通过血样检测机构的血液传感装置进行血常规检测。此外,血样还可以通过分离混合组件进行离心分离,可利用分析仪本体内的血样检测机构进行生化指标的检测,便于使用者了解机体的生理情况,方便进一步的病理分析。

检测所得原始数据经过中央处理器分析后可通过显示在显示屏上,检测结果还可通过打印机打印,便于后续分析。而且,中央处理器控制还可以通过Wifi模块与远程终端进行数据连接,例如远程的计算机系统,远程终端快速根据原始数据作出诊断。分析获得的结果不仅能够让使用者在家中直接观测记录,还能通过互联网反馈医院。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取样套的内部配置有第一传感器和压紧块,第一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用于检测手指是否进入;压紧块设于取样套内部的侧方,控制器能够操控压紧块朝向取样套中心的方向往返移动。

进一步的,压紧块与液压杆的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的,采用通孔的侧方配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

由此,通过第一传感器可监测手指是否进入取样套的内部,手指正确放入取样套内后,控制器可操控液压杆移动压紧块,对手指进行压紧,避免手指松动滑移,造成取样过程对指部肌肉组织的损伤。压紧块压紧手指后,控制器检测压力传感器是否有信号,判断手指是否正确放置在采样通孔上,若压力传感器有信号,控制器控制穿刺针对手指穿刺一次,便于血液流出。血液通过与采样通孔连通的血样收集通道流入血样试管,实现血样采集。

通过压紧块的控制来对手指限位,避免穿刺的过程中手指位移导致手指端部穿刺伤口扩大,采样安全性提高。通过压紧块的设计,在采血的过程中对手指指端进行挤压,能够促进穿刺后血液的流出,提高血液收集效果和收集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血样收集通道包括第一取样通道、第二取样通道和混合通道,第一取样通道与第二取样通道的底部均与混合通道相连通。

第一取样通道、第二取样通道和混合通道分别与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和混合管可拆卸配合,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的底部均与混合管相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混合管与针头均为一次性用品。使用时,将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混合管分别插入第一取样通道、第二取样通道和混合通道内,完成血样取样后,将取样组件从分离混合组件的上方移出,并取出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混合管等。

混合通道的底部设有可拆卸的针头,针头用于将混合管与血样试管相连通,针头能够向上移动并刺穿混合管的底部;混合管的内部设有斜网板,混合管的侧方配置有液压推杆,液压推杆设于斜网板的上方或与斜网板上表面的中上部相对设置。

由此,穿刺针刺破手指采集的血液通过第一取样管和第二取样管收集排入到混合管,再经过针头输入到分离混合组件内的血液试管内。

混合管侧方设置液压推杆可以对混合管进行挤压处理,能够起到促进血液在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内的流动效果,即促进血液快速从手指端部向针头方向移动,避免第一取样管和第二取样管内的血液残留。

混合管内部设置斜网板,在液压推杆挤压混合管的过程中,可实现将挤压力施加到斜网板方向上,这样有助于血液向下流动,而避免血液向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方向流动。同时基于手指端部被压紧块压紧,这样手指端部区域空气量较少,在液压杆挤压混合管的时候,降低或避免气体进入到血样试管内。另外,斜网板还具有有助于维持混合管的立体结构,使混合管在挤压后能够快速恢复形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血样试管为沙漏状,血样试管的顶部开口端配置有橡胶密封塞,血样试管侧壁的中部设有缺口,缺口通过胶塞密封。

血样试管为沙漏状结构,在取样的时候能够较为有效的保证采集的血液都聚集在血样试管内的底部。血样试管的中部侧方设有一个缺口,这样能够直接从缺口处抽取中部介质或底部介质,检测时,血样检测机构可直接从血样试管的上部以及侧方分别抽取上层、中层的介质进行分析,提高实用性。

进一步的,缺口的边缘配置有台阶部,台阶部的外围设有定位凸缘;胶塞的一端配置有与缺口相配合的密封圆台,胶塞的侧壁上配置有与台阶部相配合的定位环,胶塞上远离密封圆台的一端配置有与定位凸缘相配合的定位凹槽。

如此,能够提高胶塞与缺口的连接紧密度,防止在血样试管随分离混合组件振动或转动的过程中发生胶塞脱落的情况。

进一步的,血样试管内盛装一定量的抗凝剂,且内部呈负压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血样试管的外侧套设有保护管,血样试管的外壁套设有限位环套,限位环套的外侧边缘与保护管的内壁抵接;保护管内部的下方配置有定位塞,血样试管的底部与定位塞抵接。

如此,通过保护管可加强对血样试管的保护,防止外部碰撞对血样试管的冲击,防止血样泄露。限位环套与定位塞的设置可提高血样试管的稳定性和竖直性,防止血样试管晃动或倾斜。

保护管的顶部设有保护盖体,保护盖体与保护管螺纹连接,保护盖体的中部设有通孔,通孔与橡胶密封塞相配合,橡胶密封塞与通孔抵接并将通孔封闭,保护盖体上远离血样试管的一侧配置有支撑通管。通过保护盖体能够增强对血样试管上方的保护,维持血样试管的立体结构,防止变形,避免血样泄露,还可避免外部的灰尘进入保护管的内部,防止污染,降低外部温度、光线对血样的干扰。

连接管体包括同轴套设的外管体和内管体,外管体的底部与内管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外管体的顶部与保护管螺纹连接,内管体的顶部与定位塞的底部相连,内管体与外管体之间配置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与保护管的底部边缘相连。

此外,保护管、保护盖体以及连接管体的设置还具有隔热保温的作用,降低外部环境对血样样品的影响,避免血样凝固。

保护盖体的设置,在血样试管的上方形成缓冲结构,并扩大缓冲空间,在取样组件与分离混合组件连接或分离的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或针头连接混合管与血样试管的过程中产生的冲击,经由保护盖体再向血样试管传递的过程中,能量减弱,可保持血样试管的稳定性。

连接管体内部的压缩弹簧等设计可削减外部振动对血样试管的影响,尤其是血样试管随分离混合组件振动或者转动的过程中,压缩弹簧可削减保护管以及血样试管因旋转晃动而结构松散,有助于保持结构的完整、稳定,进而可保证血样试管能够随分离混合组件同步转动或振动,从而保证其内部血样的分离或混合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保护盖体上远离保护管的一侧配置有辅助盖体,辅助盖体与保护盖体螺纹连接;支撑通管上远离保护盖体的一端与辅助盖体相连;辅助盖体的中部配置有定位环槽,定位环槽与支撑通管相对设置。

通过辅助盖体进一步提高对保护管以及其内部血样试管的保护。定位环槽可与针头相配合,提高血样引流的精准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分离混合组件包括离心基体,离心基体上圆周阵列分布多个固定槽;固定槽一般设置为偶数个,以保持转动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

离心基体的下方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能够驱动离心基体转动;离心基体的上方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配置有主动齿轮,固定槽内配置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血样试管能够套设在从动齿轮的内部。

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可带动稳定基体旋转,从而可对保护管以及其内部的血样试管进行离心处理,有助于是对血样的分离。尤其是,血样试管为沙漏状结构,在离心的过程中血液在管内旋转到足够的程度才可上移到血样试管的上部,这样能够有效确保离心效果,在离心过程中离心获得的上清液能够甩到血样试管上部的区域,且不会回落到下方,避免了取样获得的上清液与离心后出中下层介质混合,保证离心效果。离心后获得的血样可进行血样生化、病理指标的检测。

血样试管可通过其外部的保护管与从动齿轮连接。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通过从动齿轮的带动可以随主动齿轮的转动而旋转,从而有助于血样试管内部的血液充分混合,尤其是可以促进血液与血样试管内的抗凝剂混合,防止血样分层或凝固,有助于利用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分离混合组件包括稳定基体,稳定基体的内部设有容置腔,离心基体套设在容置腔的内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穿过稳定基体并与离心基体的底部相连。容置腔的底部设有滑移块,滑移块设于离心基体的外围;滑移块与稳定基体的内壁之间配置有滚珠。

由此,稳定基体的设置对离心基体起到保护和隔离的作用,可避免其在转动过程中与分析仪本体其他组件互相影响,提高分析仪本体的结构稳定性。

通过设置滚珠和滑移块对离心基体旋转起到控制作用,在离心基体旋转产生晃动的情况下,与底部的滑移块接触,滑移块将晃动力转换传送到滚珠上,并通过滚珠旋转消耗晃动能量,进而削减或避免离心基体的晃动,起到修正其旋转过程保持旋转中心处于可控范围内的作用,并且可降低旋转晃动噪音。

离心基体套设在稳定基体内部的结构,使得血样试管的周围具有一定的空间,在其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可避免因周围空间过小而导致的环境热量无法消散进而影响血样试管内的血样。进一步的,稳定基体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散热孔,可促进离心基体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向外扩散,离心基体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气流还能够将其中的尘粒排出,避免血样污染,防止尘粒堆积影响离心基体的运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稳定基体的侧壁上圆周阵列分布有多个限位插孔,限位插孔内设有限位插块,限位插块上沿径向设置的两个末端均配置有限位凸缘。

限位插孔和限位插块的设置,一方面能够辅助滚珠和滑移块对离心基体的旋转控制,另一方面能够提供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便于散热。此外,还有助于内部尘粒随气流向外流动。

本发明是一种采血便捷的、稳定性强家用血常规自动分析仪,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设置取样套、穿刺针、血样收集通道和血样试管,通过手指采集血液,可避免静脉采血存在的专业性过强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采血便捷性提高;

2.设备使用便捷性高,通过取样组件采血,然后利用分离混合组件可对血样进行混合,便于利用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利用分离混合组件对血样进行离心可获得上清液,便于利用血清进行血样生化、病理指标的检测分析;

3.取样基体设置第一传感器、压紧块、压力传感器等与控制器配合,能够提高采样的精准度,避免采样过程中手指端部穿刺伤口扩大,采样安全性提高;

4.血样试管与保护管、保护盖体、连接管体配合,提高对血样试管的保护,并且具有隔热保温的作用,还可保证血样试管内部血样的分离或混合效果;

5.稳定基体与离心基体配合,既可以提供散热空间,又可减弱分析仪内部其他部件与离心基体的互相影响,并且还具有除尘效果;

6.稳定基体内部设置滑移块和滚珠,能够削减或避免离心基体的晃动,起到修正其旋转过程保持旋转中心处于可控范围内的作用,并且可降低旋转晃动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家用血常规自动分析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家用血常规自动分析仪的取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取样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取血过程中图2所示取样组件内部血样收集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家用血常规自动分析仪的分离混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分离混合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稳定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分离混合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血样试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血样试管与保护管的配合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分离混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分离混合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分析仪本体100;血样检测机构101;取样组件10;取样基体11;连接件12;过渡连接基体13;取样套14;采样通孔15;第一传感器16;压紧块17;液压杆18;控制器19;压力传感器20;

穿刺针30;第一取样通道31;第二取样通道32;混合通道33;第一取样管34;第二取样管35;混合管36;斜网板37;液压推杆38;针头39;

分离混合组件40;离心基体41;固定槽42;稳定基体43;容置腔44;滑移块45;滚珠46;限位插孔47;限位插块48;限位凸缘49;第一电机51;第二电机52;主动齿轮53;从动齿轮54;

血样试管60;橡胶密封塞61;缺口62;台阶部63;定位凸缘64;胶塞65;密封圆台66;定位环67;定位凹槽68;

保护管70;限位环套71;定位塞72;保护盖体80;通孔81;支撑通管82;辅助盖体83;定位环槽84;连接管体90;外管体91;内管体92;压缩弹簧9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图1~图8示意性的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家用血常规自动分析仪。如图所示,本装置包括分析仪本体100,分析仪本体100的内部设置有血样检测机构101,能够对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还可以对血清进行血样生化指标检测。分析仪本体100的顶部设有取样组件10,取样组件10的下方设置分离混合组件40,通过取样组件10采集的血样可在分离混合组件40进行后续处理,然后经机械手、传动组件传递至血样检测机构101进行检测。

血样检测机构101设置有血液传感装置、中央处理器、数据传送模块和显示屏,中央处理器分别连接血液传感装置、数据传送模块和显示屏。数据传送模块连接有Wifi模块,数据传送模块通过Wifi信号与外部终端进行数据通讯。分析仪本体100上还配置有打印机。打印机与中央处理器相连。

采集的血液样品可通过分离混合组件40进行混合或分离,混合后的血液可通过血样检测机构101的血液传感装置进行血常规检测。此外,血样还可以通过分离混合组件40进行离心分离,可利用分析仪本体100内的血样检测机构101进行生化指标的检测,便于使用者了解机体的生理情况,方便进一步的病理分析。

检测所得原始数据经过中央处理器分析后可通过显示在显示屏上,检测结果还可通过打印机打印,便于后续分析。而且,中央处理器控制还可以通过Wifi模块与远程终端进行数据连接,例如远程的计算机系统,远程终端快速根据原始数据作出诊断。分析获得的结果不仅能够让使用者在家中直接观测记录,还能通过互联网反馈医院。

具体的,取样组件10包括圆形的取样基体11,取样基体11可拆卸的设于分析仪本体100的顶部。取样基体11的底部设有连接件12,用于与底部的分离混合组件40进行插接或分离。连接件12可设置为磁性连接块或插接片,以拆卸简便、连接稳定、不易脱落为设计标准。

取样基体11设有用于与手指配合的取样套14、穿刺针30、血样收集通道和血样试管60。

取样套14为一水平设置的圆形套筒结构,其朝下设置的侧壁设有采样通孔15。取样套14通过过渡连接基体13设置在取样基体11的上方,并且取样套14的内部通道通过采样通孔15与取样基体11的内部连通。采样时,将手指伸入取样套14的内部,保持指腹朝下,并将指肚放置在采样通孔15上。

取样套14的内部配置有第一传感器16和压紧块17,第一传感器16与控制器19相连,用于检测手指是否进入;压紧块17设于取样套14内部的侧方,压紧块17与液压杆18的输出端相连。控制器19能够操控液压杆18运作,进而带动压紧块17朝向取样套14中心的方向往返移动。此外,采用通孔81的侧方配置有压力传感器20,压力传感器20与控制器19相连。

通过第一传感器16可监测手指是否进入取样套14的内部,手指正确放入取样套14内后,控制器19可操控液压杆18移动压紧块17,对手指进行压紧,避免手指松动滑移,造成取样过程对指部肌肉组织的损伤。压紧块17压紧手指后,控制器19检测压力传感器20是否有信号,判断手指是否正确放置在采样通孔15上,若压力传感器20有信号,控制器19控制穿刺针30对手指穿刺一次,便于血液流出。

取样套14、过渡连接基体13与取样基体11内部设有连通的腔体,穿刺针30设置在该腔体内,并且穿刺针30能够在采样通孔15内上下移动,血样收集通道设于穿刺针30的侧方,血样收集通道的顶部开口与采样通孔15相连通;血样试管60的顶部与血样收集通道相连通,用于收集血样。

具体的,血样收集通道包括第一取样通道31、第二取样通道32和混合通道33,第一取样通道31与第二取样通道32的底部均与混合通道33相连通。第一取样通道31、第二取样通道32和混合通道33分别与第一取样管34、第二取样管35和混合管36可拆卸配合,第一取样管34、第二取样管35的底部均与混合管36相连通。穿刺针30刺破手指采集的血液通过第一取样管34和第二取样管35收集排入到混合管36内。

其中,第一取样管34、第二取样管35、混合管36均为一次性用品。使用时,将第一取样管34、第二取样管35、混合管36分别插入第一取样通道31、第二取样通道32和混合通道33内,完成血样取样后,将取样组件10从分离混合组件40的上方移出,并取出第一取样管34、第二取样管35、混合管36等。

混合管36的内部设有斜网板37,混合管36的侧方配置有液压推杆38,液压推杆38设于斜网板37的上方或与斜网板37上表面的中上部相对设置。混合通道33的底部设有可拆卸的针头39,针头39也为一次性用品,用于将混合管36与血样试管60相连通,针头39能够向上移动并刺穿混合管36的底部,进而将混合管36内的血样引导进入血样试管60的内部。

混合管36侧方设置液压推杆38可以对混合管36进行挤压处理,能够起到促进血液在第一取样管34、第二取样管35内的流动效果,即促进血液快速从手指端部向针头39方向移动,避免第一取样管34和第二取样管35内的血液残留。混合管36内部设置斜网板37,在液压推杆38挤压混合管36的过程中,可实现将挤压力施加到斜网板37方向上,这样有助于血液向下流动,而避免血液向第一取样管34、第二取样管35方向流动。

血样试管60设置在分离混合组件40内的固定槽42内,可便于取样后直接进行血样混合或分离。血样试管60内盛装一定量的抗凝剂,且内部呈负压状态,如此,混合管36通过针头39与血样试管60内部连通后,血样可在气压的作用下输送如血样试管60的内部,与抗凝剂混合,可避免血液在混合管36内残留。

分离混合组件40设于分析仪本体100的内部,包括内外套的离心基体41和稳定基体43,稳定基体43的内部设有容置腔44,离心基体41套设在容置腔44的内部。稳定基体43的设置对离心基体41起到保护和隔离的作用,可避免其在转动过程中与分析仪本体100其他组件互相影响,提高分析仪本体100的结构稳定性。离心基体41上圆周阵列分布多个固定槽42,用于放置血样试管60。固定槽42一般设置为偶数个,以保持转动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

稳定基体43的底部设有第一电机51,第一电机51的输出端穿过稳定基体43并与离心基体41的底部相连,用于驱动离心基体41转动。离心基体41的上方设有第二电机52,第二电机52的输出端配置有主动齿轮53,固定槽42内配置有从动齿轮54,从动齿轮54与主动齿轮53相啮合;血样试管60能够套设在从动齿轮54的内部。

在第一电机51的驱动下,可带动稳定基体43旋转,从而可对保护管70以及其内部的血样试管60进行离心处理,有助于是对血样的分离。血样试管60与从动齿轮54连接,在第二电机52的驱动下,通过从动齿轮54的带动可以随主动齿轮53的转动而旋转,从而有助于血样试管60内部的血液充分混合,尤其是可以促进血液与血样试管60内的抗凝剂混合,防止血样分层或凝固,有助于利用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离心基体41套设在稳定基体43内部的结构,使得血样试管60的周围具有一定的空间,在其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可避免因周围空间过小而导致的环境热量无法消散进而影响血样试管60内的血样。

容置腔44的底部设有滑移块45,滑移块45设于离心基体41的外围,滑移块45与稳定基体43的内壁之间配置有滚珠46。通过设置滚珠46和滑移块45对离心基体41旋转起到控制作用,在离心基体41旋转产生晃动的情况下,与底部的滑移块45接触,滑移块45将晃动力转换传送到滚珠46上,并通过滚珠46旋转消耗晃动能量,进而削减或避免离心基体41的晃动,起到修正其旋转过程保持旋转中心处于可控范围内的作用,并且可降低旋转晃动噪音。

采用本实施例的家用血常规自动分析仪,使用者可在家自行进行血样检测分析。需要进行血常规分析时,将手指伸入取样套14内,保持指腹朝下,并将指肚放置在采用通孔81上,通过穿刺针30向上对手指进行穿刺,便于血液流出,流出的血液通过血样收集通道收集排入到血样试管60内。通过手指采集血液可以避免静脉采血存在的专业性过强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采血便携性高,普通患者在无他人协助的情况下也可实现自行取血,从而可降低家用血常规自动分析仪的使用难度,便于推广应用。

实施例2

图9~图12示意性的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家用血常规自动分析仪,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血样试管60为沙漏状,其顶部开口端配置有橡胶密封塞61。血样试管60在离心的过程中血液在管内旋转到足够的程度才可上移到血样试管60的上部,这样能够有效确保离心效果,在离心过程中离心获得的上清液能够甩到血样试管60上部的区域,且不会回落到下方,避免了取样获得的上清液与离心后出中下层介质混合,保证离心效果。离心后获得的血样可进行血样生化、病理指标的检测。

血样试管60侧壁的中部设有缺口62,缺口62通过胶塞65密封。血样试管60为沙漏状结构,在取样的时候能够较为有效的保证采集的血液都聚集在血样试管60内的底部。血样试管60的中部侧方设有一个缺口62,这样能够直接从缺口62处抽取中部介质或底部介质,检测时,血样检测机构101可直接从血样试管60的上部以及侧方分别抽取上层、中层的介质进行分析,提高实用性。

缺口62的边缘配置有台阶部63,台阶部63的外围设有定位凸缘64;胶塞65的一端配置有与缺口62相配合的密封圆台66,胶塞65的侧壁上配置有与台阶部63相配合的定位环67,胶塞65上远离密封圆台66的一端配置有与定位凸缘64相配合的定位凹槽68。如此,能够提高胶塞65与缺口62的连接紧密度,防止在血样试管60随分离混合组件40振动或转动的过程中发生胶塞65脱落的情况。

血样试管60的外侧套设有保护管70,顶部设有保护盖体80,底部设有连接管体90,可加强对血样试管60的保护,并对其进行隔热保温,降低外部环境对内部血样的影响。血样试管60可通过其外部的保护管70与从动齿轮54连接。

保护管70内设有限位环套71,血样试管60套设在限位环套71的内部,并且限位环套71的外侧边缘与保护管70的内壁抵接。保护管70内部的中下方配置有定位塞72,血样试管60的底部与定位塞72抵接。限位环套71与定位塞72的设置可提高血样试管60的稳定性和竖直性,防止血样试管60晃动或倾斜。

保护盖体80与保护管70螺纹连接,保护盖体80的中部以及保护管70的顶部均设有通孔81,通孔81与橡胶密封塞61相配合,橡胶密封塞61与通孔81抵接并将通孔81封闭,保护盖体80上远离血样试管60的一侧配置有支撑通管82。保护盖体80上远离保护管70的一侧配置有辅助盖体83,辅助盖体83与保护盖体80螺纹连接;支撑通管82上远离保护盖体80的一端与辅助盖体83相连;辅助盖体83的中部配置有定位环槽84,定位环槽84与支撑通管82相对设置。

保护盖体80以及辅助盖体83的设置,在血样试管60的上方形成缓冲结构,在取样组件10与分离混合组件40连接或分离的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或针头39连接混合管36与血样试管60的过程中产生的冲击,经由保护盖体80再向血样试管60传递的过程中,能量减弱,可保持血样试管60的稳定性。采集血样时,针头39的一端与混合管36连接,第一端刺穿辅助盖体83并沿着支撑通管82的方向向下延伸直至刺穿血样试管60顶部的橡胶密封塞61。

连接管体90包括同轴套设的外管体91和内管体92,外管体91的底部与内管体92的底部固定连接,外管体91的顶部与保护管70螺纹连接,内管体92的顶部与定位塞72的底部相连,内管体92与外管体91之间配置有压缩弹簧93,压缩弹簧93与保护管70的底部边缘相连。

连接管体90内部的压缩弹簧93等设计可削减外部振动对血样试管60的影响,尤其是血样试管60随分离混合组件40振动或者转动的过程中,压缩弹簧93可削减保护管70以及血样试管60因旋转晃动而结构松散,有助于保持结构的完整、稳定,进而可保证血样试管60能够随分离混合组件40同步转动或振动,从而保证其内部血样的分离或混合效果。

实施例3

图13和图14示意性的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家用血常规自动分析仪,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稳定基体43的侧壁上圆周阵列分布有多个限位插孔47,限位插孔47内设有限位插块48,限位插块48上沿径向设置的两个末端均配置有限位凸缘49。限位插孔47和限位插块48的设置,一方面能够辅助滚珠46和滑移块45对离心基体41的旋转控制,另一方面能够提供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便于散热。此外,还有助于内部尘粒随气流向外流动。

本发明的操作步骤中的常规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