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一种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药物组合物包括多粘菌素和光甘草定。本发明研究发现,光甘草定可作为多粘菌素外排泵抑制剂,用于与多粘菌素联合应用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多粘菌素各类制剂中添加光甘草定,可以明显降低耐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增效多粘菌素对耐药菌的抑菌效果。本发明提供了光甘草定和多粘菌素联合用药策略,维持多粘菌素的疗效,具有重要的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价值。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99015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11029794.5

  • 发明设计人 曹广祥;付加芳;宗工理;张佩佩;

    申请日2022-08-25

  • 分类号A61K31/352;A61K38/12;A61P31/04;

  • 代理机构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磊

  • 地址 250117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青岛路669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9:30: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1/352 专利申请号:2022110297945 申请日:202208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多粘菌素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为“特殊使用级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导致的严重感染。但是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导致的医院感染率逐年上升,特别是多重耐药菌的多粘菌素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在不增加多粘菌素剂量的情况下,筛选能够有效治疗耐药菌感染的增效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可以有效杀死多粘菌素耐药菌,有望应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治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一种光甘草定在制备或作为多粘菌素外排泵抑制剂中的应用。

光甘草定的结构式如下:

据发明人的研究了解,光甘草定可消除皮肤中自由基与黑色素,因其强大的美白作用被誉为“美白黄金”,所以其一般作为化妆品原料。本发明研究意外发现,光甘草定可以作为多粘菌素外排泵抑制剂,用于与多粘菌素联合应用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多粘菌素各类制剂中添加光甘草定,可以明显降低耐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增效多粘菌素对耐药菌的抑菌效果。

由于光甘草定与多粘菌素类抗生素组合使用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以有效杀死多粘菌素耐药菌,因而另一方面,一种光甘草定在制备或作为多粘菌素类抗生素的增效剂的应用。

第三方面,一种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包括多粘菌素和光甘草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粘菌素和光甘草定的质量比为0.1~20: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粘菌素为多粘菌素B和/或多粘菌素E。

第四方面,一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药物,包括活性成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活性成分为上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包括载体、赋形剂等。所述载体例如氧化铝、硬脂酸铝、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丙烯酸酯,蜂蜡、羊毛酯等。所述赋形剂包括粘合剂、填充剂、润滑剂、崩解剂、增润剂等。所述粘合剂例如糖浆、阿拉伯胶、山梨醇等。所述填充剂例如乳糖、玉米淀粉、氨基乙酸等。所述润滑剂例如硬脂酸镁、滑石、硅土等。所述增润剂例如月桂醇钠硫酸盐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剂型为口服剂或非口服剂。所述口服剂包括片剂、胶囊、滴丸、溶液剂、颗粒剂等。非口服剂包括膏剂、注射剂等。

第五方面,一种上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或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药物在制备治疗细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细菌为多重耐药菌。所述多重耐药菌为耐药阴沟肠杆菌和/或耐药寡养单胞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经过实验发现,光甘草定可作为多粘菌素外排泵抑制剂,用于与多粘菌素联合应用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多粘菌素各类制剂中添加光甘草定,可以明显降低耐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增效多粘菌素对耐药菌的抑菌效果。本发明提供了光甘草定和多粘菌素联合用药策略,维持多粘菌素的疗效,具有重要的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多粘菌素E和光甘草定联合使用时对多重耐药菌具有协同抑菌作用。

本实施例中多重耐药菌株Enterobacter cloacae POL9和Stenotrophomonassp.G4为实验室分离保存,多粘菌素E硫酸盐CAS:1264-72-8(效价19000IU/mg) 购自Sigma公司,光甘草定CAS:59870-68-7(纯度≥99%)购自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多粘菌素E硫酸盐用无菌水配制成32mg/mL的母液,用0.22μm滤膜过滤除菌。光甘草定用DMSO配制成5mM的母液,用0.22μm滤膜过滤除菌。

参照CLSI规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粘菌素E、光甘草定、以及多粘菌素E和光甘草定组合对多重耐药菌POL9和G4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结果如表1所示,POL9菌株和G4菌株对多粘菌素E的MICs分别为96mg/L 和>128mg/L,对光甘草定耐受,而加入2mg/L光甘草定时显著降低POL9菌株和G4菌株对多粘菌素E的MICs,表明多粘菌素E和光甘草定联合使用时对多重耐药菌具有协同抑菌作用。

表1多重耐药菌的MICs(mg/L)

实施例2

光甘草定抑制多粘菌素耐药基因的耐药功能。

通过前期研究证实POL9中多粘菌素耐药基因之一为LMJ45_RS21145/ LMJ45_RS21150,G4菌株中多粘菌素耐药基因之一为D0Y85_RS16900/ D0Y85_RS16905。通过重叠PCR扩增上述POL9菌株(引物为 F:aatattgaaaaaggaagagtatgacgaatcatttcagacg,如SEQID NO.1所示, R:tcactctttatggcgcgtaa,如SEQ ID NO.2所示)和G4菌株(引物为F: tcggggctggcttaatcggccgggcggctgcccgg,如SEQ ID NO.3所示,R: cacaggaaacagctagaggttcaaatccagcgcag,如SEQ ID NO.4所示)中的上述多粘菌素耐药基因,连接到大肠埃希菌启动子的下游,重组载体测序验证后转化到大肠埃希菌DH5α菌株,获得异源表达重组菌株P21145和G16900。MIC检测显示, P21145(耐药基因来源于POL9菌株)和G16900(耐药基因来源于G4菌株)的多粘菌素MIC值分别为64mg/L和48mg/L(表2),而出发菌株DH5α的多粘菌素MIC值为<2mg/L,对光甘草定的MIC值为>128mg/L。添加2mg/L-10mg/L 光甘草定时,P21145和G16900菌株的多粘菌素MIC值显著下降,最低达到<2 mg/L,表现为对多粘菌素敏感。

表2多粘菌素E和光甘草定的MICs(mg/L)

实施例3

多粘菌素E和光甘草定联合治疗小鼠急性腹膜炎的效果。

通过腹腔注射P21145和G16900菌株建立小鼠急性腹膜炎模型,给药组注射多粘菌素E(0.1mg)或多粘菌素E+光甘草定(0.1mg+0.2mg),每日2次,不给药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然后在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抽取腹腔液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计数,同时取尾静脉血计数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观察联合应用光甘草定和多粘菌素的抗感染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多粘菌素与光甘草定联合给药组在72小时已经清除细菌感染,腹腔液中未检测到细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处于正常范围(表3)。而单独给药多粘菌素E或不给药组在第72小时仍然表现出腹膜炎症状,并且有少数试验小鼠死亡。

表3各组小鼠72小时腹腔液细菌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