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保温装置

一种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保温装置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保温装置,其包括:保温套、水箱、缝合线、覆盖面布、拉链、胸部槽、手臂槽口、圆筒、气管、第一连接管、接口、第二连接管、套座、控制柜、散热盘管、内管体、固定套环、外管、细孔、通孔、透气层、隔板、气泵、内板、过气管、电机、搅拌轴、加水口、封口盖、温度传感器、水泵、隔热座、陶瓷导热板、加热丝、内腔、柱体和螺旋叶片。本申请的有益之处在于进行全身的覆盖,只具有胸部槽和手臂槽口,用于露出患者胸部和手臂,同时具有水箱,水箱中具有加热机构,配合水泵的抽吸,使得加热的水进入到散热盘管中,可为保温套以及覆盖面布包围人体位置处提供加热处理,实现保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9985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晓青;

    申请/专利号CN202210830973.2

  • 发明设计人 王晓青;

    申请日2022-07-15

  • 分类号A61F7/00(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吕刚

  • 地址 476002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民主中路120号4号楼1单元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9:25: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F 7/00 专利申请号:2022108309732 申请日:202207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4-25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术中保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保温装置,属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患者保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进行患者手术时,患者可能出现低体温的现象,一般需要对患者进行保温,常采用保温装置实现。

现有的专利文献“CN208114695U一种手术中病人身体部位保温装置”中,其虽可进行患者身体部位的覆盖,同时通过加热实现保温;但其覆盖包裹效果不佳,不易进行全身的包裹;同时在长期手术时,以及长期处于保温的状态,即手术会持续多个小时,从而患者身体覆盖处缺少通风透气的设置,易产生潮气或出汗。现在尚没有一种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保温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保温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温包裹不佳的问题。

进一步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患者身体保温缺少通风透气的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保温装置,包括:保温套、缝合线、覆盖面布、散热盘管、透气层、加热组件、水泵、水箱、密封圈、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套座、隔板以及拉链;其中,所述保温套通过缝合线固定缝合连接有覆盖面布,所述保温套的内表面以及所述覆盖面布的内表面均固定铺设有散热盘管,所述散热盘管固定覆盖有透气层,所述保温套内设置有用于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患者躺卧的保温腔;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组件,且水箱的内部还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贯穿水箱的一侧壁,且水泵的输出端与水箱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末端与散热盘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散热盘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贯穿固定安装在水箱顶部的套座,所述水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隔板,所述第二连接管的末端贯穿隔板;所述覆盖面布表面开设有胸部槽以及两个手臂槽口;所述保温套与覆盖面布之间安装有拉链。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陶瓷导热板以及加热丝,所述陶瓷导热板固定安装在水箱的底部处,所述陶瓷导热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加热丝,所述陶瓷导热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隔热座,所述隔热座的顶部与水泵的底部外壳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内壁与所述隔板底部之间形成存水腔,所述水箱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加水口,所述加水口与存水腔内部连通,所述加水口远离水箱的一端处螺纹安装有封口盖。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顶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位于存水腔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进气口连接有除湿机构,所述除湿机构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气管,所述气管的末端与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管外壁上的接口固定套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管壁内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通过接口与气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盘管包括:内管体、固定套环、外管、细孔以及通孔,所述内管体的外管壁沿长度方向上等间距固定套接有多个固定套环,所述固定套环的外圈固定套接有外管,所述外管与内管体之间形成间隔腔,所述间隔腔与内腔连通,所述固定套环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外管的管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细孔。

进一步地,所述除湿机构包括:圆筒、内板以及除湿管,所述圆筒固定安装在水箱的顶部处,所述圆筒的底部与气泵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气泵的出气口贯穿水箱的一侧壁,所述内板固定安装在圆筒的内部,所述内板的板面上固定嵌合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除湿管,所述圆筒的顶部与气管一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除湿管包括过气管、柱体以及螺旋叶片,所述气管的中部设置有柱体,所述柱体上固定套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与过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叶片、过气管内壁以及柱体之间形成螺旋型的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叶片的表面均匀固定铺设有干燥剂层。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控制柜,所述水箱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存水腔的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柜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柜还与水泵、气泵、电机以及加热丝电性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之处在于:该种保温装置用于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患者全身的保温,进行全身的覆盖,只具有胸部槽和手臂槽口,用于露出患者胸部和手臂,同时具有水箱,水箱中具有加热机构,配合水泵的抽吸,使得加热的水进入到散热盘管中,可为保温套以及覆盖面布包围人体位置处提供加热处理,实现保温,通过散热盘管的盘踞弯折的设计,其通过保温套以及覆盖面布所有的位置角落,便于进行均匀加热,加热保温的均匀性较好,配合水泵的持续抽吸,可使水在散热盘管和水箱中循环流动,可持续的提供保温加热,保温效果较好;同时为患者全身提供保温的同时,其具有气泵,可进行抽吸,进行保温套内部湿气的抽吸,进行排出,降低由于手术时间过长,又由于持续保温,造成保温套内湿气过大的现象。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一种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散热盘管在保温套上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散热盘管在覆盖面布上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水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散热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圆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加热丝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保温套、散热盘管和透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保温套;2、水箱;3、缝合线;4、覆盖面布;5、拉链;6、胸部槽;7、手臂槽口;8、圆筒;9、气管;10、第一连接管;11、接口;12、第二连接管;13、套座;14、控制柜;15、散热盘管;1501、内管体;1502、固定套环;1503、外管;1504、细孔;1505、通孔;16、透气层;17、隔板;18、气泵;19、内板;20、过气管;21、电机;22、搅拌轴;23、加水口;24、封口盖;25、温度传感器;26、水泵;27、隔热座;28、陶瓷导热板;29、加热丝;30、内腔;31、柱体;32、螺旋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参照图1至图10,一种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保温装置,包括:保温套1、缝合线3、覆盖面布4、散热盘管15、透气层16、加热组件、水泵26、水箱2、密封圈、第一连接管10、第二连接管12、套座13、隔板17以及拉链5;

如图1所示,作为具体方案,其中,所述保温套1通过缝合线3固定缝合连接有覆盖面布4,所述保温套1的内表面以及所述覆盖面布4的内表面均固定铺设有散热盘管15,所述散热盘管15固定覆盖有透气层16,所述保温套1内设置有用于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患者躺卧的保温腔,散热盘管15位于覆盖面布4和透气层16之间,或者散热盘管15位于保温套1和透气层16之间,覆盖面布4和保温套1位于整体的外侧,透气层16位于内侧,透气层16与人体接触,其采用棉纤维制成,表面具有针刺孔,进行透气。

保温腔用于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患者的躺卧,为患者提供了保温的空间。

如图4所示,作为具体方案,所述水箱2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组件,且水箱2的内部还设置有水泵26,所述水泵26的输出端贯穿水箱2的一侧壁,且水泵26的输出端与水箱2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水泵26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0,所述第一连接管10的末端与散热盘管15的一端连接,所述散热盘管1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2,所述第二连接管12贯穿固定安装在水箱2顶部的套座13,所述水箱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隔板17,所述第二连接管12的末端贯穿隔板17,加热组件用于水箱2中存水腔水的加热,形成热水,水泵26进行水箱2中热水的抽吸,热水进入到第一连接管10中,通过第一连接管10流到散热盘管15的内管体1501中,从而流经保温套1和覆盖面布4的各个位置,热量通过内管体1501传递到固定套环1502上,然后传递到外管1503上,接着传递到透气层16上,从而为患者身体各处提供加热保温,上述均通过接触进行热量的传递。

如图1所示,作为具体方案,所述覆盖面布4表面开设有胸部槽6以及两个手臂槽口7,胸部槽6用于胸部的露出,为手术位置暴露,进行操作,手臂槽口7,用于手臂的伸出,可使手臂露出。

如图1所示,作为具体方案,所述保温套1与覆盖面布4之间安装有拉链5,拉链5用于保温套1与覆盖面布4之间的开闭,在保温时,进行封闭。

如图4和图8所示,作为具体方案,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陶瓷导热板28以及加热丝29,所述陶瓷导热板28固定安装在水箱2的底部处,所述陶瓷导热板2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加热丝29,所述陶瓷导热板2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隔热座27,所述隔热座27的顶部与水泵26的底部外壳固定连接,加热丝29进行加热,产生热量,通过陶瓷导热板28进行导热,实现存水腔中水的加热,所述隔板17的顶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电机21,所述电机21的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22,所述搅拌轴22位于存水腔的内部,通过控制柜14使加热丝29通电,同时启动电机21,加热丝29进行加热,通过陶瓷导热板28进行导热,实现存水腔中水的加热,电机21带动搅拌轴22进行转动,实现存水腔中水的搅拌处理,通过温度传感器25进行实时传感,传感的数据传递到控制柜14中,进行数据处理,当温度高于或等于控制柜14中的预设值时,调节加热丝29的通电电压,降低加热效果,当温度降低时,又使加热效果提升,从而使得水箱2中水的恒温。

如图4所示,作为具体方案,所述水箱2的内壁与所述隔板17底部之间形成存水腔,所述水箱2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加水口23,所述加水口23与存水腔内部连通,所述加水口23远离水箱2的一端处螺纹安装有封口盖24,通过加水口23可为存水腔提供加水,通过封口盖24可进行加水口23的开闭。

所述隔板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泵18,所述气泵18的进气口连接有除湿机构,所述除湿机构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气管9,所述气管9的末端与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管10外壁上的接口11固定套接,所述第一连接管10的管壁内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内腔30,所述内腔30通过接口11与气管9连通。;所述散热盘管15包括:内管体1501、固定套环1502、外管1503、细孔1504以及通孔1505,所述内管体1501的外管1503壁沿长度方向上等间距固定套接有多个固定套环1502,所述固定套环1502的外圈固定套接有外管1503,所述外管1503与内管体1501之间形成间隔腔,所述间隔腔与内腔30连通,所述固定套环150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505,所述外管1503的管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细孔1504;所述除湿机构包括:圆筒8、内板19以及除湿管,所述圆筒8固定安装在水箱2的顶部处,所述圆筒8的底部与气泵18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气泵18的出气口贯穿水箱2的一侧壁,所述内板19固定安装在圆筒8的内部,所述内板19的板面上固定嵌合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除湿管,所述圆筒8的顶部与气管9一端连通;所述除湿管包括过气管20、柱体31以及螺旋叶片32,所述气管9的中部设置有柱体31,所述柱体31上固定套接有螺旋叶片32,所述螺旋叶片32与过气管20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叶片32、过气管20内壁以及柱体31之间形成螺旋型的通道;所述螺旋叶片32的表面均匀固定铺设有干燥剂层,气泵18的进气口进行抽吸气体,保温罩内的气体通过透气层16进入到细孔1504,从而进入到间隔腔中,接着通过通孔1505连通,使得气体进入到内腔30中,进一步依次通过接口11和气管9进入到圆筒8顶部,从多个除湿管中流过,进行除湿,除湿管中形成螺旋型的通道,增加了气流流通的路径,从而增加了吸湿的接触面积,螺旋叶片32的表面均匀固定铺设有干燥剂层,通过干燥剂层实现吸湿处理,吸湿后的气体,进入到气泵18中,通过气泵18的出气口排出;可进行人体各处位置的除湿处理,降低人体的湿气,降低长期手术造成的出汗,提高了舒适度。

干燥剂层采用干燥剂构成,可进行吸湿除潮,其中内管体1501和外管1503采用硅胶制成,固定套环1502可采用金属铜制成,通过三者可进行接触,传递热量。

所述水箱2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控制柜14,所述水箱2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5,所述温度传感器25位于存水腔的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25与控制柜1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柜14还与水泵26、气泵18、电机21以及加热丝29电性连接,控制柜14内部具有控制器,可进行整个装置的控制,控制器可采用单片机控制器,控制柜14外部具有控制面板以及控制按键,可进行控制操控。

使用方法:整个保温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外接电源,进行供电,首先通过控制柜14使加热丝29通电,同时启动电机21,加热丝29进行加热,通过陶瓷导热板28进行导热,实现存水腔中水的加热,电机21带动搅拌轴22进行转动,实现存水腔中水的搅拌处理,通过温度传感器25进行实时传感,传感的数据传递到控制柜14中,进行数据处理,当温度高于或等于控制柜14中的预设值时,调节加热丝29的通电电压,降低加热效果,当温度降低时,又使加热效果提升,从而使得水箱2中水的恒温;

通过拉开拉链5,接着翻起覆盖面布4,患者躺入到保温套1中,接着盖上覆盖面布4,拉合拉链5,实现患者全身的包围,头部从整个装置中保温套1的顶端露出,手臂可从手臂槽口7中伸出,胸部槽6位于患者胸处,使得需要进行手术位置露出;

启动水泵26和气泵18,水泵26进行水箱2中热水的抽吸,热水进入到第一连接管10中,通过第一连接管10流到散热盘管15的内管体1501中,从而流经保温套1和覆盖面布4的各个位置,热量通过内管体1501传递到固定套环1502上,然后传递到外管1503上,接着传递到透气层16上,从而为患者身体各处提供加热保温,上述均通过接触进行热量的传递;

热水从散热盘管15流过后,进入到第二连接管12中,通过第二连接管12流到存水腔中,实现回流,从而实现循环加热保温;

气泵18的进气口进行抽吸气体,保温罩内的气体通过透气层16进入到细孔1504,从而进入到间隔腔中,接着通过通孔1505连通,使得气体进入到内腔30中,进一步依次通过接口11和气管9进入到圆筒8顶部,从多个除湿管中流过,进行除湿,除湿管中形成螺旋型的通道,增加了气流流通的路径,从而增加了吸湿的接触面积,螺旋叶片32的表面均匀固定铺设有干燥剂层,通过干燥剂层实现吸湿处理,吸湿后的气体,进入到气泵18中,通过气泵18的出气口排出;

综上,本申请在进行患者手术时的保温的同时,还可进行人体各处位置的除湿处理,降低人体的湿气,降低长期手术造成的出汗,提高了舒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