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中西药剂结合穴位治疗颈椎病的按摩装置

一种中西药剂结合穴位治疗颈椎病的按摩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按摩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中西药剂结合穴位治疗颈椎病的按摩装置,包括了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块二,所述固定块二的左侧设置有电动推杆二,所述电动推杆二的输出端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块四,所述固定块四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块五,所述固定块五的下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带,所述自动伸缩杆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块一,所述固定块一的左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三,所述固定板三的左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出雾口。该中西医结合穴位按摩装置,通过设置了固定带、出雾口、卡块和卡槽,通过设置了固定带,使该装置具备了牵引治疗的能力,出雾口卡块和卡槽的设置,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99857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11604268.7

  • 申请日2022-12-13

  • 分类号A61H1/02(2006.01);A61H39/04(2006.01);A61M35/00(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奇眸智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61;

  • 代理人陈彩云

  • 地址 610075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十二桥路3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9:25: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19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A61H 1/02 专利申请号:2022116042687 申请公布日:20230425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 2023-05-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H 1/02 专利申请号:2022116042687 申请日:202212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4-25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摩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西药剂结合穴位治疗颈椎病的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颈椎指颈椎骨,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位于脊柱颈段,共7块,围绕在颈髓及其脊膜的四周,由椎间盘和韧带相连,形成向前凸的生理弯曲,颈椎的特点是椎体较小,呈椭圆形,横突上有横突孔,椎动脉和椎静脉由此孔通过;棘突短而分杈;上下关节突的关节近似水平位,使颈部能灵活运动,相邻椎骨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颈椎不仅支撑头的重量,还有很大的活动范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的发病率和年轻化逐年加大,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但现有的穴位按摩装置,只是单一的按摩,不可以使用中医或西医药剂进行辅助治疗,中医药外用后,可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可改善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并且按摩装置在长时间使用过后需要进行清洗,但现有的按摩装置拆卸和安装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西医结合穴位按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穴位按摩装置,只是单一的按摩,不可以使用中医或西医药剂进行辅助治疗,同时也不具备牵引装置,并且按摩装置在长时间使用过后需要进行清洗,但现有的按摩装置拆卸和安装较为复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西医结合穴位按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块三,所述固定块三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自动伸缩杆,所述自动伸缩杆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块二,且固定块二为圆柱形,所述固定块二的左侧设置有固定板一,所述固定板一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一,所述移动槽一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推杆一,所述电动推杆一的输出端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板二,所述固定板二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槽二,所述移动槽二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推杆二,所述电动推杆二的输出端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块四,所述固定块四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块五,且固定块五设置有两块,所述固定块五的下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带,所述自动伸缩杆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块一,所述固定块一的左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三,所述固定板三的左侧设置有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包括了集水板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侧固定设置有按摩块,且按摩块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板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出雾口,且出雾口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板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加热块,且加热块设置有多个,通过设置电动推杆一和电动推杆二,便于可以在使用时将固定带拿出,同时在不使用时,也可通过电动推杆一和电动推杆二将其收回,降低装置所占的空间,同时电动推杆二的设置,也可以让使用者根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固定带的高度和松紧情况,按摩块的设置,可以起到放松颈部肌肉、按压颈项肌两侧入发际一寸左右的风池穴、按摩颈部后正中线入发际一寸的风府穴的效用。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二位于固定块一的上端,所述固定块一位于固定块三的上端,通过固定块二将固定板一固定在自动伸缩杆上。

优选的,所述安装箱的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左侧设置有固定板三,且固定板三和卡块为一体设置,所述固定板三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板开设有固定槽,通过设置卡槽和卡块,便于安装固定板三,从而达到便于安装按摩装置的效果,同时也是装置可以轻松拆卸按摩装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三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外壁两侧设置有电动推杆三,所述安装杆的外壁两侧设置有颈部夹臂,且电动推杆三和颈部夹臂设置有多个,所述颈部夹臂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槽三,所述移动槽三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推杆三,所述电动推杆三的输出端固定设置在安装杆的外壁上,所述电动推杆三的固定设置在移动槽三内部顶壁上,所述电动推杆一固定设置在移动槽一的内部顶壁上,所述电动推杆二固定设置在移动槽二的内部顶壁上,通过设置多个电动推杆三和颈部夹臂,可以根据使用者自身情况来选择使用几个电动推杆和颈部夹臂。

优选的,所述集水板位于安装板的外侧,所述集水板与安装板为一体设置,所述集水板的固定设置有进水管,且进水管设置有两个,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设在集水板外壁上,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贯穿于安装箱与外界水源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外侧设置有出雾口,可以通过进水管向集水管中填充水或者一些中药或者西药喷剂,再有需求的的情况下,出雾口可以将水或中药或者西药喷剂在按摩过程中进行辅助。

优选的,所述安装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四,且电动推杆四设置有三个,所述电动推杆四的输出端固定设置在集水板的外壁上,通过电动推杆四,来控制按摩装置与使用者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安装箱的顶面上端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置有两块,所述支撑块的上端设置有电动推杆一的输出端,所述电动推杆一的输出端与支撑块为接触设置,所述安装箱的表面外壁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左侧设置有固定板二,所述挡板的表面填充有缓冲物质,所述固定带的内壁表面填充有缓冲物质,通过设置支撑块,在使用者使用时,可以对电动推杆一的输出端提供支撑保护作用,挡板的设置,且挡板的表面填充有缓冲物质,保护了固定板二,在固定板二不使用时,即收起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碰撞情况。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内部侧壁四角处开设有螺孔一,且螺孔一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螺孔一的内部设置有按摩装置,所述安装箱的表面开设有螺孔二,所述螺孔二设置四个,所述螺孔二位于卡槽的四周,所述螺孔二位于挡板的下端,通过锁紧螺钉,通过螺孔一和螺孔二将固定板三固定在安装箱上。

优选的,所述按摩块的一列设置有五个,两列所述按摩块之间设置有出雾口和加热块,所述出雾口一列设置有两个,所述加热块一列设置有两个,所述出雾口和加热块垂直方向交错设置,所述加热块的表面填充有导热材料,加热块的表面填充有导热材料,避免了加热块直接与皮肤进行接触,避免发生由于某种错误操作而导致加热块过热,导致烫伤皮肤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中西医结合穴位按摩装置,通过设置了固定带、出雾口、卡块和卡槽,通过设置了固定带,使该装置具备了牵引治疗的能力,出雾口的设置,可以使装置采用中药或者西药药剂进行辅助按摩治疗,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卡块和卡槽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安装和拆卸按摩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无固定板三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固定板三和颈部夹臂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固定板三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固定板三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固定板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固定板二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颈部夹臂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图1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自动伸缩杆;3、固定块一;4、固定块二;5、固定板一;6、电动推杆一;7、安装箱;8、卡槽;9、固定块三;10、固定板二;11、电动推杆二;12、固定块四;13、固定块五;14、固定带;15、支架;16、按摩装置;17、固定板三;18、固定槽;19、安装杆;20、颈部夹臂;21、电动推杆三;22、卡块;23、进水管;24、移动槽一;25、移动槽二;26、电动推杆四;27、集水板;28、安装板;29、按摩块;30、出雾口;31、加热块;32、支撑块;33、挡板;34、移动槽三;35、安装槽;36、螺孔一;37、螺孔二;38、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西医结合穴位按摩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块三9,固定块三9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自动伸缩杆2,自动伸缩杆2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块二4,且固定块二4为圆柱形,固定块二4的左侧设置有固定板一5,固定板一5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一24,移动槽一24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推杆一6,电动推杆一6的输出端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板二10,固定板二10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槽二25,移动槽二25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推杆二11,电动推杆二11的输出端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块四12,固定块四12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块五13,且固定块五13设置有两块,固定块五13的下端设置有支架15,支架15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带14,自动伸缩杆2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块一3,固定块一3的左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三17,固定板三7的左侧设置有按摩装置16,按摩装置16包括了集水板27和安装板28,安装板28的内侧固定设置有按摩块29,且按摩块29设置有多个,安装板28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出雾口30,且出雾口30设置有多个,安装板28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加热块31,且加热块31设置有多个,通过设置固定带14,使装置可以适用于一些身患颈椎病,且需要牵引的患者;

固定块二4位于固定块一3的上端,固定块一3位于固定块三9的上端,安装箱7的表面开设有卡槽8,卡槽8的内部设置有卡块22,卡块22的左侧设置有固定板三17,且固定板三17和卡块22为一体设置,固定板三17的开设有安装槽35,安装槽35的底板开设有固定槽18,固定板三17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杆19,安装杆19外壁两侧设置有电动推杆三21,安装杆19的外壁两侧设置有颈部夹臂20,且电动推杆三21和颈部夹臂20设置有多个,颈部夹臂20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槽三34,移动槽三34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推杆三21,电动推杆三21的输出端固定设置在安装杆19的外壁上,电动推杆三21的固定设置在移动槽三34内部顶壁上,电动推杆一6固定设置在移动槽一24的内部顶壁上,电动推杆二11固定设置在移动槽二25的内部顶壁上,集水板27位于安装板28的外侧,集水板27与安装板28为一体设置,集水板27的固定设置有进水管23,且进水管23设置有两个,进水管23的一端固定设在集水板27外壁上,进水管23的另一端贯穿于安装箱7与外界水源连接,安装板28的内部开设有进水口38,进水口38的外侧设置有出雾口30,安装箱7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四26,且电动推杆四26设置有三个,电动推杆四26的输出端固定设置在集水板27的外壁上,通过设置卡槽8和卡块22,便于安装固定板三17,从而达到便于安装按摩装置16的效果,同时也是装置可以轻松拆卸按摩装置16;

安装箱7的顶面上端设置有支撑块32,支撑块32设置有两块,支撑块32的上端设置有电动推杆一6的输出端,电动推杆一6的输出端与支撑块32为接触设置,安装箱7的表面外壁上设置有挡板33,挡板33的左侧设置有固定板二10,挡板33的表面填充有缓冲物质,固定带14的内壁表面填充有缓冲物质,安装槽35的内部侧壁四角处开设有螺孔一36,且螺孔一36设置有四个,四个螺孔一36的内部设置有按摩装置16,安装箱7的表面开设有螺孔二37,螺孔二37设置四个,螺孔二37位于卡槽8的四周,螺孔二37位于挡板33的下端,按摩块29的一列设置有五个,两列按摩块29之间设置有出雾口30和加热块31,出雾口30一列设置有两个,加热块31一列设置有两个,出雾口30和加热块31垂直方向交错设置,加热块31的表面填充有导热材料,由于支撑块32与电动推杆一6的输出端为接触设置,即为使用者在使用固定带14时提供了支撑作用,同时也不影响,电动推杆一6的输出端的移动。

工作原理:首先,根据使用者自身病情,看是否需要固定带14进行牵引治疗,如果需要,通过电动推杆一6和电动推杆二11将固定带14放置到适合使用者使用的位置,将头部固定在固定带14上,进行牵引治疗,如要使用按摩装置16,首先确定是否需要出雾口30进行配合,如需出雾口30进行配合,可以通过进水管23向集水板27中填充一些需要的水或者中药或者西药喷剂,在通过出雾口30可以将水或中药或者西药喷剂在按摩过程中进行辅助,同时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打开加热块31,通过自动伸缩杆2将按摩装置16移动到适合位置,首先将颈椎先通过固定槽18,在经过个人情况,选择使用几个颈部夹臂20,选择好后,通过电动推杆三21移动颈部夹臂20进而固定住颈椎,在通过按摩块29对颈椎进行穴位按摩。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