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普外科疝气治疗用疝气带

一种普外科疝气治疗用疝气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普外科疝气治疗用疝气带,涉及疝气带技术领域,包括:疝气贴,所述疝气贴橡胶材质;所述疝气贴的右侧设置有固定带A;所述固定带A为具有弹性的针织布料;所述疝气贴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带B;所述固定带B为具有弹性的针织布料;所述固定带B的长度小于固定带A的长度;所述疝气贴的前侧通过弹簧安装有载板,且载板为弧形结构。本发明的空隙撑起工作以及疝气包拆卸工作可通过按压推板同步完成,从而大大节省了更换疝气包时的操作步骤,使得疝气包更换工作十分的便捷,解决了现有的疝气带更换疝气包时,需要人工优先将疝气带从患者的身上取下,而后才可以对疝气包进行更换,更换较为费时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96960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爱护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0108669.1

  • 发明设计人 仇猛;丁泰平;王莉;王珏;曹云;

    申请日2023-02-14

  • 分类号A61F5/24(2006.01);

  • 代理机构盐城高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29;

  • 代理人冯艳

  • 地址 224007 江苏省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路1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9:21: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F 5/24 专利申请号:2023101086691 申请日:202302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4-18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疝气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普外科疝气治疗用疝气带。

背景技术

疝气治疗带是疝气治疗中非手术治疗疝气的一种方法,不需手术等高消费手段,且无任何痛苦和毒副作用,解决了疝气手术的高额费用及手术痛苦的问题。

然而,就目前传统疝气带而言,疝气带在使用的时候,更换疝气包的方式均为人工手动更换,更换的过程中需要人工优先将疝气带从患者的身上取下,而后才可以对疝气包进行更换,更换较为费时,且患者为儿童时,还需人工完成翻动儿童的动作才可取下疝气带,对于人工的体力耗费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普外科疝气治疗用疝气带,其具有撑开机构,通过此机构可以将疝气贴与患者的皮肤之间撑担出一条空隙,从而使工人能够直接通过此空隙对疝气包进行更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普外科疝气治疗用疝气带,具体包括:疝气贴,所述疝气贴橡胶材质;所述疝气贴的右侧设置有固定带A;所述固定带A为具有弹性的针织布料;所述疝气贴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带B;所述固定带B为具有弹性的针织布料;所述固定带B的长度小于固定带A的长度;所述疝气贴的前侧通过弹簧安装有载板,且载板为弧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固定带A的外端设置有固定块A;所述固定块A的外侧开设有插槽,且插槽为矩形结构;所述固定块A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带B的外端设置有固定块B;所述固定块B的外侧设置有插片,且插片为矩形结构;所述插片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

可选的,所述载板的前侧设置有前杆;所述前杆的前端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为弧形结构;所述载板的前侧中间处开设有穿孔,且穿孔为圆形结构;所述载板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挤压板,且挤压板为L形结构;所述载板的前侧左端设置有锁紧杆;所述锁紧杆的前端设置有扭块。

可选的,所述疝气贴的后侧中间处设置有固定贴;所述固定贴的后侧设置有魔术粘;所述固定贴的后侧还开设有后槽,且后槽和魔术粘呈交错状;所述固定贴合的后侧通过魔术粘安装有疝气包;所述疝气贴的后侧左右两端开设有侧孔,且侧孔为圆形结构;所述侧孔的内部设置有副气囊;所述侧孔的前侧设置有给气气囊,且给气气囊与副气囊相连通;所述给气气囊的前端设置有挡盘,且挡盘为圆盘形结构;所述副气囊的后侧设置有撑板,且撑板为矩形结构;所述撑板的后侧粘贴安装有亲肤垫,且亲肤垫为橡胶材质;所述疝气贴的前侧左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前侧开设有锁紧孔;所述疝气贴的内部设置有分气管,且分气管为弧形结构;所述分气管的后侧设置有胶套,且胶套为橡胶材质;所述分气管的前侧中间处设置有主气囊。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疝气带,与传统疝气带相比,其通过按压推板,使其带动载板以及挤压板向后移动,使挤压板顶推挤压给气气囊,使给气气囊将气输送给副气囊,使其膨胀,从而通过副气囊膨胀与撑板和亲肤垫配合将患者的皮肤与疝气贴之间撑出空隙,便于工作人员通过该空隙对疝气包进行更换,进而无需将疝气带从患者的身上取下便可对疝气包进行更换,使得更换工作更加的省时省力。

2.当按压推板的时候,推板还会顶推挤压主气囊,使其受挤压的影响将气输送到分气管的内部,再由分气管将气体分别输送到三个胶套的内部,使三个胶套充气膨胀,从而使三个胶套利用自身的膨胀穿过后槽顶推疝气包,从而使疝气包脱离魔术粘,自动完成疝气包的拆卸工作。

3.本发明的空隙撑起工作以及疝气包拆卸工作可通过按压推板同步完成,从而大大节省了更换疝气包时的操作步骤,使得疝气包更换工作十分的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1中A放大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整体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固定带A及固定带B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4中B放大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疝气贴及部分结构爆炸状态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疝气贴及主气囊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载板及部分结构爆炸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疝气贴;101、固定贴;102、魔术粘;103、后槽;104、疝气包;105、侧孔;106、副气囊;107、给气气囊;108、挡盘;109、撑板;1010、亲肤垫;1011、连接块;1012、锁紧孔;1013、分气管;1014、胶套;1015、主气囊;

2、固定带A;201、固定块A;202、插槽;203、固定螺栓;

3、固定带B;301、固定块B;302、插片;303、固定孔;

4、载板;401、前杆;402、推板;403、穿孔;404、挤压板;405、锁紧杆;406、扭块。

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具有本领域通常的含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

实施例:请参考图1至图8: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普外科疝气治疗用疝气带,包括:疝气贴1,疝气贴1橡胶材质;疝气贴1的右侧设置有固定带A2;固定带A2为具有弹性的针织布料;疝气贴1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带B3;固定带B3为具有弹性的针织布料;固定带B3的长度小于固定带A2的长度;疝气贴1的前侧通过弹簧安装有载板4,且载板4为弧形结构。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6所示,疝气贴1的后侧中间处设置有固定贴101;固定贴101的后侧设置有魔术粘102;固定贴101的后侧还开设有后槽103,且后槽103和魔术粘102呈交错状;固定贴合101的后侧通过魔术粘102安装有疝气包104;疝气贴1的后侧左右两端开设有侧孔105,且侧孔105为圆形结构;侧孔105的内部设置有副气囊106;侧孔105的前侧设置有给气气囊107,且给气气囊107与副气囊106相连通;给气气囊107的前端设置有挡盘108,且挡盘108为圆盘形结构;副气囊106的后侧设置有撑板109,且撑板109为矩形结构;撑板109的后侧粘贴安装有亲肤垫1010,且亲肤垫1010为橡胶材质;疝气贴1的前侧左端设置有连接块1011;连接块1011的前侧开设有锁紧孔1012,通过按压推板402,使其带动载板4和挤压板404向前移动,使挤压板404挤压给气气囊107,使给气气囊107向副气囊106的内部充气,使副气囊106膨胀将患者皮肤与疝气贴1之间扩撑出空隙,便于通过空隙对疝气包104进行更换,并且当副气囊106膨胀后,通过转动锁紧杆405,使其插入锁紧到锁紧孔1012的内部,从而使副气囊106保持在膨胀状态。

在另一实施例中:亲肤垫1010可以选择不设置,从而节省了本疝气带的生产成本。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2和图7所示,疝气贴1的内部设置有分气管1013,且分气管1013为弧形结构;分气管1013的后侧设置有胶套1014,且胶套1014为橡胶材质;分气管1013的前侧中间处设置有主气囊1015,通过按压推板402,使其顶推挤压主气囊1015,使主气囊1015受挤压将气体输送给分气管1013,再由分气管1013将气充入到胶套1014的内部,从而使胶套1014利用膨胀顶推疝气包104,使疝气包104与魔术粘102脱离。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3和图5所示,固定带A2的外端设置有固定块A201;固定块A201的外侧开设有插槽202,且插槽202为矩形结构;固定块A20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栓203,当插片302插入到插槽202内部后,通过转动固定螺栓203,使其锁紧插入到固定孔303的内部,从而将固定带A2和固定带B3稳固的连接在一起。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固定带B3的外端设置有固定块B301;固定块B301的外侧设置有插片302,且插片302为矩形结构;插片302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303,通过将插片302插入到插槽202的内部,从而使固定带A2与固定带B3连接,将本疝气带固定在患者身体合适的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载板4的前侧设置有前杆401;前杆401的前端设置有推板402;推板402为弧形结构;载板4的前侧中间处开设有穿孔403,且穿孔403为圆形结构;载板4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挤压板404,且挤压板404为L形结构;载板4的前侧左端设置有锁紧杆405;锁紧杆405的前端设置有扭块406,通过按压推板402,可使其顶推挤压主气囊1015,同时推板402还会带动载板4和挤压板404向后移动,使其挤压给气气囊107。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使用时,首先将插片302插入到插槽202的内部,从而使固定带A2与固定带B3连接,将本疝气带固定在患者身体合适的位置,随即通过转动固定螺栓203,使其锁紧插入到固定孔303的内部,将固定带A2和固定带B3稳固的连接在一起,进而使疝气包104接触贴合脐疝突出物,对脐疝突出物进行治疗,当需要对疝气包104进行更换的时候,可通过将手先插入到疝气贴1与患者皮肤之间,随即通过按压推板402,使其顶推挤压主气囊1015,使主气囊1015受挤压将气体输送给分气管1013,再由分气管1013将气充入到胶套1014的内部,从而使胶套1014利用膨胀顶推疝气包104,使疝气包104与魔术粘102脱离,同时挤压板404还会挤压给气气囊107,使给气气囊107向副气囊106的内部充气,使副气囊106膨胀将患者皮肤与疝气贴1之间扩撑出空隙,然后通过转动锁紧杆405,使其插入锁紧到锁紧孔1012的内部,使副气囊106保持在膨胀状态,便于通过空隙对疝气包104进行更换。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在描述各个构件的位置及其之间的配合关系等时,通常会以一个/一对构件举例而言,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这样的位置、配合关系等,同样适用于其他构件/其他成对的构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