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

一种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涉及毒理学研究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实验柜体和第二实验柜体,所述第一实验柜体的前端设置有辅助框,且辅助框的内部安装有伸入手套,所述辅助框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用于对伸入手套进行密封效果检测的辅助组件。本发明在对伸入手套使用之前或者使用结束之后能够利用辅助组件中气泵和连接管的设计向伸入手套中进行充气处理,且伸入手套设置为双层,通过向伸入手套进行气体的充入能够对伸入手套的破损情况进行检测,避免伸入手套破损扔进行使用,同时还能够对出现破损的伸入手套利用辅助组件对伸入手套进行夹持限位,进行应急封闭处理,避免第一实验柜体通过伸入手套与外部环境相连通,减少安全隐患。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96069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211549599.5

  • 申请日2022-12-05

  • 分类号C12M1/00(2006.01);C12M1/12(2006.01);G01M3/02(2006.01);A61L2/10(2006.01);A61L2/18(2006.01);A61L2/26(2006.01);

  • 代理机构西安正华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1;

  • 代理人陈选中

  • 地址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16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9:20: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M 1/00 专利申请号:2022115495995 申请日:202212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4-14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毒理学研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为危险度评价提供毒理学基础资料而进行的研究工作。包括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及其向环境释放的情况,人体暴露途径,暴露所致剂量大小和持续时间,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机体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发生机制等,在对毒理学进行研究时因研究物的特殊性质需采用特殊的研究柜,避免研究人员直接与毒理学研究物直接接触。

如申请号为201920430198.5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通过手套从两侧操作孔对样品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可通过滑动玻璃将其取出,也杜绝了污染,其次,能够及时的将实验过后的样品以及器材丢入感染物放置箱内统一归纳放置处理,利于人们使用,还有可将足量的样品从样品培养室中取出临时放置在样品放置室中的样品皿内,便于实验过程中随时取出,省去去样品培养室来回取样品的麻烦,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但是不便对伸入手套的是否破损进行检测,导致在破损的情况下重复进行使用,存在安隐患,同时操作区域不便根据使用习惯进行灵活高度调整。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包括第一实验柜体和第二实验柜体,所述第一实验柜体的前端设置有辅助框,且辅助框的内部安装有伸入手套,所述辅助框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用于对伸入手套进行密封效果检测的辅助组件,且辅助组件包括气泵、连接管、固定块、第一液压气杆和辅助板,所述气泵通过连接管与伸入手套构成连通结构,所述辅助框外表面左右两侧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一液压气杆,所述第一液压气杆的输出端连接有辅助板,所述第二实验柜体设置于第一实验柜体的右侧,且第二实验柜体的右侧安装有第三实验柜体,所述第一实验柜体、第二实验柜体和第三实验柜体的内表面安装有底置电动滑轨,且底置电动滑轨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放置台,所述第一实验柜体的底部靠近放置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液压气杆,且第二液压气杆的输出端安装有顶块,所述顶块的顶部安装有操作板,所述第三实验柜体的右侧通过合页连接有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板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内置滑板,所述操作板下方设置有衔接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衔接平台内部两侧均设置有侧置放置腔,两个所述侧置放置腔之间设置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的内部设置有转移腔,且转移腔的底部与放置台卡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实验柜体的后侧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实验柜体与第一实验柜体之间进行阻隔的阻隔组件,且阻隔组件包括侧置框、液压气缸、阻隔板、连接弹簧和端板,所述侧置框的内部设置还有液压气缸,且液压气缸的输出端安装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的底部外侧连接有连接弹簧,且连接弹簧的端部安装有端板。

进一步的,所述端板与连接弹簧之间为一一对应分布,且连接弹簧与阻隔板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阻隔组件关于第二实验柜体的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二实验柜体的顶部安装有顶置盘。

进一步的,所述顶置盘内部中部开设有喷洒口,且喷洒口的下方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所述第二实验柜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置框。

进一步的,所述顶置框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消毒水进行施压喷洒的调整组件,且调整组件包括第三液压气杆、储存腔、转接块、推板和注入孔,所述第三液压气杆的输出端安装有转接块,且转接块的外部安装有推板,所述顶置框的内表面安装有储存腔,且储存腔的内部一端开设有注入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实验柜体的内部顶部两侧设置有顶架,且顶架的外表面转动安装有放置槽,所述顶架底部转动安装有试管架,所述顶架外侧一端安装有照明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实验柜体内部两侧设置有侧置电动滑轨,且侧置电动滑轨通过侧置滑块滑动连接有清理板,所述侧置滑块与清理板为弹性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通过第一实验柜体、第二实验柜体和第三实验柜体的设计可使得研究区域与转送消毒区域分隔开来,避免对研究结束之后的研究物进行拿取时外表面存在其它细菌,保持研究物存放的转移腔外表面的洁净,且整个第一实验柜体材质为可视玻璃,使用者能够通过伸入手套的设计伸入至第一实验柜体的内部,以此对第一实验柜体中所需进行的实验进行操作,且在对伸入手套使用之前或者使用结束之后能够利用辅助组件的设计对伸入手套的破损情况进行检测,避免伸入手套破损扔进行使用,同时还能够对出现破损的伸入手套利用辅助组件进行应急封闭处理,避免第一实验柜体通过伸入手套与外部环境相连通,并且在第一实验柜体内部进行实验操作时操作板的放置高度能够利用顶块和第二液压气杆进行上下的灵活调整,便于使用者根据观察所需以及使用舒适度进行调整,并且对与实验研究结束之后的研究件能够存放于转移腔的内部,然后移动至放置台外表面进行转送,通过转送转移腔转移至第二实验柜体的内部进行阻隔式的消毒处理,便于最终对转移腔中的实验物进行拿取;

1、本发明通过第一实验柜体、第二实验柜体和第三实验柜体的设计可使得研究区域与转送消毒区域分隔开来,避免对研究结束之后的研究物进行拿取时外表面存在其它细菌,且整个第一实验柜体材质为可视玻璃,使用者能够通过伸入手套的设计伸入至第一实验柜体的内部,以此对第一实验柜体中所需进行的实验进行操作。

2、本发明在对伸入手套使用之前或者使用结束之后能够利用辅助组件中气泵和连接管的设计向伸入手套中进行充气处理,且伸入手套设置为双层,通过向伸入手套进行气体的充入能够对伸入手套的破损情况进行检测,避免伸入手套破损扔进行使用,同时还能够对出现破损的伸入手套利用辅助组件对伸入手套进行夹持限位,进行应急封闭处理,避免第一实验柜体通过伸入手套与外部环境相连通,减少安全隐患。

3、本发明通过第二液压气杆和顶块的设计能够带动操作板在第一实验柜体进行上下位置的移动,便于使用者根据观察所需以及使用舒适度进行调整,无需使用者手动操作可自动进行,且操作板与内置滑板滑动连接,便于在现有的操作板面积使用不足时向外部拉动内置滑板使其端部与操作板卡合,以此实现对操作板面积的扩展,避免在操作板进行实验时面积不足,减少使用局限。

4、本发明通过转移腔的设计,能够在实验研究的成果或者所需进行拿取至柜体外的物品放置其中,并且把转移腔卡合放置在放置台的外表面,放置台能够利用滑块和底置电动滑轨的相互作用移动至第一实验柜体、第二实验柜体和第三实验柜体中,便于自动对转移腔进行转送,且在转移腔转移至第二实验柜体时侧置框内部的液压气缸会带动阻隔板进行位置的移动,阻隔板会不断向第二实验柜体内侧壁移动并贴合,当贴合在底置电动滑轨时与端板相连接的连接弹簧会因受到挤压收缩为底置电动滑轨提供空间,且端板和连接弹簧的外部均有橡胶层包裹且相互独立,从而能够在为底置电动滑轨预留空间的同时更大范围对第一实验柜体和第二实验柜体之间进行阻隔,避免第一实验柜体和第二实验柜体相互之间工作受到影响。

5、本发明通过第二实验柜体中顶置盘中紫外线消毒灯的设计能够为转送至第二实验柜体内部的转移腔进行初步消毒处理,还能够利用调整组件的设计对转移腔外表面进行二次杀菌消毒处理,便于最终对转移腔进行拿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的主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的第一实验柜体内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的衔接平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的第二实验柜体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的顶置盘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的顶置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实验柜体;2、辅助框;3、伸入手套;4、辅助组件;401、气泵;402、连接管;403、固定块;404、第一液压气杆;405、辅助板;5、第二实验柜体;6、第三实验柜体;7、顶置框;8、挡板;9、顶块;10、操作板;11、第二液压气杆;12、放置台;13、滑块;14、底置电动滑轨;15、衔接平台;16、顶架;17、试管架;18、放置槽;19、照明灯;20、内置滑板;21、侧置放置腔;22、放置腔;23、转移腔;24、阻隔组件;2401、侧置框;2402、液压气缸;2403、阻隔板;2404、连接弹簧;2405、端板;25、顶置盘;26、喷洒口;27、紫外线消毒灯;28、调整组件;2801、第三液压气杆;2802、储存腔;2803、转接块;2804、推板;2805、注入孔;29、侧置电动滑轨;30、侧置滑块;31、清理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包括第一实验柜体1、辅助框2、伸入手套3、辅助组件4、气泵401、连接管402、固定块403、第一液压气杆404、辅助板405、第二实验柜体5、第三实验柜体6、顶置框7、挡板8、顶块9、操作板10、第二液压气杆11、放置台12、滑块13、底置电动滑轨14、衔接平台15、顶架16、试管架17、放置槽18、照明灯19、内置滑板20、侧置放置腔21、放置腔22、转移腔23、阻隔组件24、侧置框2401、液压气缸2402、阻隔板2403、连接弹簧2404、端板2405、顶置盘25、喷洒口26、紫外线消毒灯27、调整组件28、第三液压气杆2801、储存腔2802、转接块2803、推板2804、注入孔2805、侧置电动滑轨29、侧置滑块30和清理板31,第一实验柜体1的前端设置有辅助框2,且辅助框2的内部安装有伸入手套3,辅助框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用于对伸入手套3进行密封效果检测的辅助组件4,且辅助组件4包括气泵401、连接管402、固定块403、第一液压气杆404和辅助板405,气泵401通过连接管402与伸入手套3构成连通结构,辅助框2外表面左右两侧设置有固定块403,且固定块403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一液压气杆404,第一液压气杆404的输出端连接有辅助板405,第二实验柜体5设置于第一实验柜体1的右侧,且第二实验柜体5的右侧安装有第三实验柜体6,第一实验柜体1、第二实验柜体5和第三实验柜体6的内表面安装有底置电动滑轨14,且底置电动滑轨14通过滑块13滑动连接有放置台12,第三实验柜体6的右侧通过合页连接有挡板8;

具体操作如下,通过第一实验柜体1、第二实验柜体5和第三实验柜体6的设计可使得研究区域与转送消毒区域分隔开来,避免对研究结束之后的研究物进行拿取时外表面存在其它细菌,且整个第一实验柜体1材质为可视玻璃,使用者能够通过伸入手套3的设计伸入至第一实验柜体1的内部,以此对第一实验柜体1中所需进行的实验进行操作,在对伸入手套3使用之前或者使用结束之后能够利用辅助组件4中气泵401和连接管402的设计向伸入手套3中进行充气处理,且伸入手套3设置为双层,通过向伸入手套3进行气体的充入能够对伸入手套3的破损情况进行检测,避免伸入手套3破损扔进行使用,同时还能够对出现破损的伸入手套3利用辅助组件4中固定块403外表面第一液压气杆404的设计带动辅助板405进行位置的移动,通过辅助板405的位置移动能够对伸入手套3进行夹持限位,通过上述操作进行应急封闭处理,避免第一实验柜体1通过伸入手套3与外部环境相连通,减少安全隐患;

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实验柜体1的底部靠近放置台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液压气杆11,且第二液压气杆11的输出端安装有顶块9,顶块9的顶部安装有操作板10,操作板10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内置滑板20,操作板10下方设置有衔接平台15;

具体操作如下,通过第二液压气杆11和顶块9的设计能够带动操作板10在第一实验柜体1进行上下位置的移动,便于使用者根据观察所需以及使用舒适度进行调整,无需使用者手动操作可自动进行,且操作板10与内置滑板20滑动连接,便于在现有的操作板10面积使用不足时向外部拉动内置滑板20使其端部与操作板10卡合,以此实现对操作板10面积的扩展,避免在操作板10进行实验时面积不足,减少使用局限;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衔接平台15内部两侧均设置有侧置放置腔21,两个侧置放置腔21之间设置有放置腔22,放置腔22的内部设置有转移腔23,且转移腔23的底部与放置台12卡合连接,第二实验柜体5的后侧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实验柜体5与第一实验柜体1之间进行阻隔的阻隔组件24,且阻隔组件24包括侧置框2401、液压气缸2402、阻隔板2403、连接弹簧2404和端板2405,侧置框2401的内部设置还有液压气缸2402,且液压气缸2402的输出端安装有阻隔板2403,阻隔板2403的底部外侧连接有连接弹簧2404,且连接弹簧2404的端部安装有端板2405,端板2405与连接弹簧2404之间为一一对应分布,且连接弹簧2404与阻隔板2403为一体化结构;

具体操作如下,通过转移腔23的设计,能够在实验研究的成果或者所需进行拿取至柜体外的物品放置其中,并且把转移腔23卡合放置在放置台12的外表面,放置台12能够利用滑块13和底置电动滑轨14的相互作用移动至第一实验柜体1、第二实验柜体5和第三实验柜体6中,便于自动对转移腔23进行转送,且在转移腔23转移至第二实验柜体5时侧置框2401内部的液压气缸2402会带动阻隔板2403进行位置的移动,阻隔板2403会不断向第二实验柜体5内侧壁移动并贴合,当贴合在底置电动滑轨14时与端板2405相连接的连接弹簧2404会因受到挤压收缩为底置电动滑轨14提供空间,且端板2405和连接弹簧2404的外部均有橡胶层包裹且相互独立,从而能够在为底置电动滑轨14预留空间的同时更大范围对第一实验柜体1和第二实验柜体5之间进行阻隔,避免第一实验柜体1和第二实验柜体5相互之间工作受到影响。

请参阅图4、图5和图6,阻隔组件24关于第二实验柜体5的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实验柜体5的顶部安装有顶置盘25,顶置盘25内部中部开设有喷洒口26,且喷洒口26的下方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27,第二实验柜体5的顶部设置有顶置框7,顶置框7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消毒水进行施压喷洒的调整组件28,且调整组件28包括第三液压气杆2801、储存腔2802、转接块2803、推板2804和注入孔2805,第三液压气杆2801的输出端安装有转接块2803,且转接块2803的外部安装有推板2804,顶置框7的内表面安装有储存腔2802,且储存腔2802的内部一端开设有注入孔2805;

具体操作如下,通过第二实验柜体5中顶置盘25中紫外线消毒灯27的设计能够为转送至第二实验柜体5内部的转移腔23进行初步消毒处理,还能够利用调整组件28的设计对转移腔23外表面进行二次杀菌消毒处理,便于最终对转移腔23进行拿取,即通过注入孔2805的设计事先在储存腔2802内部注入有消毒水,然后能够利用第三液压气杆2801、转接块2803和推板2804的设计使得消毒水从储存腔2802中移动至喷洒口26处喷洒而出,以及对转移腔23外表面进行二次杀菌消毒处理。

请参阅图1、图2和图7,第一实验柜体1的内部顶部两侧设置有顶架16,且顶架16的外表面转动安装有放置槽18,顶架16底部转动安装有试管架17,顶架16外侧一端安装有照明灯19,第一实验柜体1内部两侧设置有侧置电动滑轨29,且侧置电动滑轨29通过侧置滑块30滑动连接有清理板31,侧置滑块30与清理板31为弹性连接;

具体操作如下,通过放置槽18的设计能够对实验物进行放置,试管架17用于对试管进行放置,且在进行研究试验时能够利用照明灯19的设计进行补光处理,并且还能够利用侧置电动滑轨29和侧置滑块30的相互作用带动清理板31在第一实验柜体1内表面上下位置移动,避免试验时有异物粘附在第一实验柜体1内表面影响视线。

综上,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使用时,首先,通过放置槽18的设计能够对实验物进行放置,试管架17用于对试管进行放置,且在进行研究试验时能够利用照明灯19的设计进行补光处理,并且还能够利用侧置电动滑轨29和侧置滑块30的相互作用带动清理板31在第一实验柜体1内表面上下位置移动,避免试验时有异物粘附在第一实验柜体1内表面影响视线,通过第一实验柜体1、第二实验柜体5和第三实验柜体6的设计可使得研究区域与转送消毒区域分隔开来,避免对研究结束之后的研究物进行拿取时外表面存在其它细菌,且整个第一实验柜体1材质为可视玻璃,使用者能够通过伸入手套3的设计伸入至第一实验柜体1的内部,以此对第一实验柜体1中所需进行的实验进行操作,在对伸入手套3使用之前或者使用结束之后能够利用辅助组件4中气泵401和连接管402的设计向伸入手套3中进行充气处理,且伸入手套3设置为双层,通过向伸入手套3进行气体的充入能够对伸入手套3的破损情况进行检测,避免伸入手套3破损扔进行使用,同时还能够对出现破损的伸入手套3利用辅助组件4中固定块403外表面第一液压气杆404的设计带动辅助板405进行位置的移动,通过辅助板405的位置移动能够对伸入手套3进行夹持限位,通过上述操作进行应急封闭处理,避免第一实验柜体1通过伸入手套3与外部环境相连通,接着实验时通过第二液压气杆11和顶块9的设计能够带动操作板10在第一实验柜体1进行上下位置的移动,便于使用者根据观察所需以及使用舒适度进行调整,无需使用者手动操作可自动进行,且操作板10与内置滑板20滑动连接,便于在现有的操作板10面积使用不足时向外部拉动内置滑板20使其端部与操作板10卡合,以此实现对操作板10面积的扩展,避免在操作板10进行实验时面积不足,另外通过转移腔23的设计,能够在实验研究的成果或者所需进行拿取至柜体外的物品放置其中,并且把转移腔23卡合放置在放置台12的外表面,放置台12能够利用滑块13和底置电动滑轨14的相互作用移动至第一实验柜体1、第二实验柜体5和第三实验柜体6中,便于自动对转移腔23进行转送,且在转移腔23转移至第二实验柜体5时侧置框2401内部的液压气缸2402会带动阻隔板2403进行位置的移动,阻隔板2403会不断向第二实验柜体5内侧壁移动并贴合,当贴合在底置电动滑轨14时与端板2405相连接的连接弹簧2404会因受到挤压收缩为底置电动滑轨14提供空间,且端板2405和连接弹簧2404的外部均有橡胶层包裹且相互独立,从而能够在为底置电动滑轨14预留空间的同时更大范围对第一实验柜体1和第二实验柜体5之间进行阻隔,避免第一实验柜体1和第二实验柜体5相互之间工作受到影响,最后通过第二实验柜体5中顶置盘25中紫外线消毒灯27的设计能够为转送至第二实验柜体5内部的转移腔23进行初步消毒处理,还能够利用调整组件28的设计对转移腔23外表面进行二次杀菌消毒处理,便于最终对转移腔23进行拿取,即通过注入孔2805的设计事先在储存腔2802内部注入有消毒水,然后能够利用第三液压气杆2801、转接块2803和推板2804的设计使得消毒水从储存腔2802中移动至喷洒口26处喷洒而出,以及对转移腔23外表面进行二次杀菌消毒处理,转移腔23会最后转移至第三实验柜体6中,便于使用者通过打开合页连接的挡板8取出转移腔23中的物品。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