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医疗质量评价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一种医疗质量评价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疗质量评价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由医疗质量评价管理系统执行,包括:对获取的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和临床指南中的治疗情况进行一致性分析,若一致性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将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中的治疗行为确定为初始问题指标;获取有关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中各治疗行为的第一评价标准和在临床指南中各治疗行为的第二评价标准;将第一评价标准和第二评价标准进行统一性分析,确定一致性系数;将一致性系数低于预设阈值,且低于可信区间阈值的医疗行为,划分到非安全区,并将划分到非安全区的医疗行为对应的初始问题指标确定为争议指标;将争议指标在分层闭环内并进行实时反馈控制。通过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优化管理资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9652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11325233.X

  • 发明设计人 张青;金子兵;

    申请日2022-10-27

  • 分类号G06Q10/0639(2023.01);G16H40/20(2018.01);G16H50/70(2018.01);G16H70/20(2018.01);

  • 代理机构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叶云花

  • 地址 100730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9:18: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29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3-05-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10/0639 专利申请号:202211325233X 申请日:202210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4-14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大数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质量评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医疗质量控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药物滥用等医疗问题已经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然而,由于医疗新技术的发展,临床诊疗中总是存在较多争议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基于专病临床问题为内核的智能系统。

在以往的医疗质量评价管理系统中,评价指标的建立方法如下:多以大部分沿袭国外相关指标,遇到具体新建指标问题,往往由质控人员在既往指标基础上,根据新证据、经验数据等进行修改,而后以多轮专家调查法作为解决方案,通过专家评分法进行最终决策,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医疗监测或者实证研究。此种方法所建立的指标评分集受到质控人员、所邀专家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指标统计也多以二次统计结果为主,较难反应实际临床中医疗行为的普遍性、可靠性及实时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质量评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任一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质量评价方法,由医疗质量评价管理系统执行,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获取的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和临床指南中的治疗情况进行一致性分析,若一致性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将所述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中的治疗行为确定为初始问题指标;

获取有关所述目标疾病在其他实际临床中各治疗行为的第一评价标准和在临床指南中各治疗行为的第二评价标准;

将所述第一评价标准和所述第二评价标准进行统一性分析,确定一致性系数;

将所述一致性系数低于预设阈值,且低于可信区间阈值的医疗行为,划分到非安全区,并将划分到非安全区的医疗行为对应的初始问题指标确定为争议指标;

将所述争议指标在分层闭环内并进行实时反馈控制。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中的治疗行为在临床指南中无循证医学证据及明确的推荐等级,则确认一致性不符合预设条件。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一致性系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或大于或等于可信度区间阈值的医疗行为划分到安全区。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评价标准和第二评价标准确定所述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的医疗行为对应的推荐等级。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获取的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和临床指南中的治疗情况进行一致性分析,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疾病对应的疾病诊断名称获取所述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中治疗情况对应的第一文本信息;

根据目标疾病对应的疾病诊断名称获取所述目标疾病在临床指南中对应的第二文本信息;

对所述第一文本信息和所述第二文本信息进行关联,并进行一致性分析。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非安全区包括预警区、风险区及禁忌区,所述将所述争议指标在分层闭环内并进行实时反馈控制,包括:

将所述禁忌区内的争议指标对应的医疗行为禁止;

对所述预警区和所述风险区的争议指标对应的医疗行为,进行随访,并根据随访的情况,对所述预警区和所述风险区的争议指标对应的医疗行为进行重新评价。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质量评价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指标问题拟建模块,用于对获取的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和临床指南中的治疗情况进行一致性分析,若一致性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将所述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中的治疗行为确定为初始问题指标;

指标双向评估模块,用于获取有关所述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中各治疗行为的第一评价标准和在临床指南中各治疗行为的第二评价标准;

指标分级评价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评价标准和所述第二评价标准进行统一性分析,确定一致性系数,将所述一致性系数低于预设阈值的对应的医疗行为划分到非安全区,并将划分到非安全区的医疗行为对应的初始问题指标确定为争议指标;

争议指标反馈模块,用于将所述争议指标在分层闭环内并进行实时反馈控制。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非安全区包括预警区、风险区及禁忌区,所述争议指标反馈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禁忌区内的争议指标对应的医疗行为禁止;

对所述预警区和所述风险区的争议指标对应的医疗行为,进行随访,并根据随访的情况,对所述预警区和所述风险区的争议指标对应的医疗行为进行重新评价。

第三方面,提供了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的一种医疗质量评价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的一种医疗质量评价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质量评价方法,对获取的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和临床指南中的治疗情况进行一致性分析,若一致性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将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中的治疗行为确定为初始问题指标;获取有关目标疾病在其他实际临床中各治疗行为的第一评价标准和在临床指南中各治疗行为的第二评价标准;将第一评价标准和第二评价标准进行统一性分析,确定一致性系数;将一致性系数低于预设阈值,且低于可信区间阈值的医疗行为,划分到非安全区,并将划分到非安全区的医疗行为对应的初始问题指标确定为争议指标;将争议指标在分层闭环内并进行实时反馈控制。通过改方式,可以最大限度优化管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疗质量评价方法总体反馈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质量评价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致性分析流程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评估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四分法”评价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医疗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由医疗质量评价管理系统执行,如图1所示,该医疗质量评价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专病子系统、运算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其中,专病子系统主要用于对医疗情况的文本信息的提取,运算子系统用于对提前的文本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而管理子系统用于对结果进行展示。需要说明的是,为真实世界展示的是临床上的实际情况,即实际临床的具体情况,因此,后续的描述中,真实世界对应实际临床。本发明通过对临床指南与实际临床病历的文字特征提取,关联关键共性变量,以疾病问题为主线,基于实际临床的客观情况,建立“理想区间-真实分布”的“双向”标准评估体系;通过两种标准差异的量化,以专家问卷法作为参考,建立“四分法”区间化分级参考体系;探讨建立争议标准分层评估体系,在闭环管理中形成“反馈控制”机制,建立基于实际临床评价的推荐等级,在争议问题突出的医疗单位进行质量评价改进研究,最大限度优化管理资源。具体的执行过程,还需要参见如图2所示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质量评价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由医疗质量评价管理系统执行,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对获取的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和临床指南中的治疗情况进行一致性分析,若一致性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将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中的治疗行为确定为初始问题指标。

在一个示例中,若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中的治疗行为在临床指南中无循证医学证据及明确的推荐等级,则确认一致性不符合预设条件。

在另外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通过如下方式对获取的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和临床指南中的治疗情况进行一致性分析:

步骤210,根据目标疾病对应的疾病诊断名称获取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中治疗情况对应的第一文本信息。

步骤220,根据目标疾病对应的疾病诊断名称获取目标疾病在临床指南中对应的第二文本信息。

步骤230,对第一文本信息和第二文本信息进行关联,并进行一致性分析。

具体的,分为真实世界文本信息提取及临床指南文本信息提取,通过疾病诊断(又成疾病诊断名称)为关联词,对两种文本信息进行关联。真实世界文本信息提取:去隐私化处理,从病案首页提取如下文本信息,而为了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例如按照不同的年龄组分层,或者不同经济区域等,要看不同的研究目的),从“医患”角度进行变量聚类分层处理;临床指南文本信息通过变量统一化,与真实世界变量进行关联。例如,如果想研究白内障的初次手术方式分布情况,那么需要将“老年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等统一为白内障,而“后发性白内障”排除在外。这里涉及医学专业知识,不再一一赘述,具体的,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设计变量。

而文本信息包括医疗层面、患者层面及指南层面的多个变量,该部分主要是涉及图1中的专病子系统,下面各层面的变量进行详细介绍:

(1)医疗层面:地域变量、医院等级、时间变量、科室变量。各变量涵盖的大数据意义如下:

地域变量:就诊区域GDP水平及医疗资源服务能力,代表研究疾病与不同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生活方式的潜在关联;

等级变量:分为1~III级医院,大学附属医院及临床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分层代表不同的医疗专业技术水平及新技术学术水平。

时间变量:诊疗过程分布时间,依据疾病的类型,代表疾病发生与不同季节、温度等关联信息;

实际临床中有急性病与慢性病之分,这两种疾病的发作根据致病因素有时间特点,因此,疾病类型包括急性病和慢性病。例如脑卒中的发作,一般是冬天夜间寒冷时,诊疗时间有时候会隐藏疾病发作特点。

科室变量:诊疗的具体专业方向及病种,是否为临床重点专科,代表不同的疑难疾病分布水平。

职称变量:含医师职称级别、医疗经验、学术水平等信息,代表不同的疾病治疗选择方式关联信息。

(2)患者层面:系统变量、参考变量、诊断变量、干预变量、成本变量。各变量涵盖的大数据意义如下:

系统变量:含年龄、性别等疾病相关因素,代表疾病经济负担发生的主要人群;

参考变量:地址、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代表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对疾病的影响;

诊断变量:主要诊断及次要诊断,代表共患疾病的发生关联;

干预变量:代表以医院为基础的疾病临床干预方式,为疾病的三级预防指标;

成本变量:含高值高耗医疗材料信息,与疾病经济负担、成本效益分析关联。

(3)指南层面:通过诊断变量、干预变量、适应症变量、禁忌症变量,与上述医患变量共同关联。

诊断变量:将文本信息提取后,转为国家ICD(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获得诊断变量,依此为主要检索词,检索指南标准;

干预变量:将文本信息提取后,转为国际ICD编码获得干预变量,与真实世界病历系统进行关联。

适应症:结合疾病诊断(临床指南上的病历,例如急性脑卒中,指南中会涵盖诊断、治疗、并发症处理等证据),可检索到相关疾病的药物干预、手术干预的适应症范围,进行文字特征提取,包括系统变量如年龄、性别;诊断变量;干预变量等;

禁忌症:结合疾病诊断,可检索到相关疾病的药物干预、手术干预的禁忌症范围,进行文字特征提取,包括系统变量如年龄、性别;

诊断变量;干预变量等。

步骤120,获取有关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中各治疗行为的第一评价标准和在临床指南中各治疗行为的第二评价标准。

步骤130,将第一评价标准和第二评价标准进行统一性分析,确定一致性系数。

步骤140,将一致性系数低于预设阈值,且低于可信区间阈值的医疗行为,划分到非安全区,并将划分到非安全区的医疗行为对应的初始问题指标确定为争议指标。

在一个示例中,将一致性系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或大于或等于可信度区间阈值的医疗行为划分到安全区。优选地,预设阈值为0.7。

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根据第一评价标准和第二评价标准确定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的医疗行为对应的推荐等级。

步骤150,将争议指标在分层闭环内并进行实时反馈控制。

在一个示例中,非安全区包括预警区、风险区及禁忌区,将争议指标在分层闭环内并进行实时反馈控制,包括:

将禁忌区内的争议指标对应的医疗行为禁止;

对预警区和风险区的争议指标对应的医疗行为,进行随访,并根据随访的情况,对预警区和风险区的争议指标对应的医疗行为进行重新评价。

以方便对上述方法中的步骤120-150更好的理解,下面结合图4、图5 及图1,对图1中的运算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运算子系统:

真实世界的运算子系统分为是哪天运算主线单元:医院、医生、患者,统计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一致性析、聚类分析或者潜类别分析等。

(1)医院单元:获得不同层级医院疑难疾病占比、治疗方式占比、手术费用占比、医用耗材占比,通过统计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聚类分析或者潜类别分析)获得同类别医院的特征。

(2)医生单元:获得同级别医生诊断疾病的占比、同等疾病的治疗方式占比、耗材占比的分布区间,通过统计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聚类分析或者潜类别分析)获得同类别医生的特征。

(3)患者单元:以ID为检索,以时间为界值,获得患者非计划内治疗、非计划内住院信息及分布特征,通过统计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聚类分析或者潜类别分析)获得患者共患疾病的经济负担分布特征,查看变量是否呈现正态或者偏态分布,后面用以描述可信区间。

需要说明的是,ID是为了用于区分患者,因为患者的隐私不能泄露,因此ID号是需要自己建立的。而时间界值,是指患者入院日期、手术日期、出院日期,病案首页信息里面都包括。

此外,由于患者是个体化的,治疗总可能遇到计划之外的情况,所以每项手术治疗之前都有术前讨论或者各科会诊,尽量避免术中术后并发症,因此,有一定范围的非计划外的情况是可能存在的,但是,有一定的区间范围,换句话说,就是频率。不同的疾病或者人群,风险不同,发生频率不同,分布特征不同。

双向标准一致性运算单元:以疾病为主要检索词,计算某一疾病真实世界的适应症主要分布区间与指南证据推荐等级的一致性(包括但不限于 ICC系数:一致性系数)。

双向标准一致性运算子系统:计算真实世界参考区间与临床指南标准的一致性系数。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分为指标问题拟建模块、指标双向评估模块、指标分级评价模块、争议指标反馈模块。

其中,指标问题拟建模块,用于确定哪些医疗问题是应该关注的医疗质控问题,在现有真实世界中,哪些问题是实时可控的:

(1)真实世界统计拟建途径:以专病为主线,通过“医院-医生-患者”运算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但不限于潜类别分析),找出边缘类别的数据及其分布特征,初步拟建指标问题。

此处的边缘数据就是那些未在95%可信区间的数据,远离正态分布均值的那些两端离散数据。

(2)临床指南问题拟建途径:

以专病检索词为主线,通过医学网络检索(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国内指南、各学会发布指南共识、Pubmed等),进行相关检索,明确循证医学证据纳入范围及等级,未纳入或者证据等级模糊者初步拟建为指标问题。

其中,指标双向评估模块,用于确定某医疗行为是否符合国际国内指南,或是全国大部分医生的选择。

(1)理想指标及区间:以专业化语义为检索词,通过但不仅限于文献、著作,获得理想指标及区间、分级证据,例如临床指南的推荐标准如1级、 2级、3级证据。

此处的专业话语义是指诊断、手术等医学专业术语,例如脑卒中、冠心病、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等。

(2)真实世界指标及区间:通过临床医疗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获得真实世界该统计指标的各界值分布区间。

其中,指标分级评价模块,用于确定如何判定有争议的医疗行为是安全的,该行为在真实世界中医生是如何抉择的。

(1)一致性评估:真实世界数据统计结果与最新临床科学研究证据之间的一致性≥0.7,即为基本一致。一致性评估包括但不仅限于ICC评价。依据上述一致性评估量化标准,根据德尔斐法,由学术委员会专家就是否为进行最终问题指标,即作为最终的争议指标。

(2)“双向”标准一致者:对于真实世界参考标准与临床指南标准一致者,医疗行为符合明确指南者纳入安全区(绿色);具有明确手术禁忌症纳入禁忌区(红色)。医疗主体行为,根据指南未明确推荐、未提示证据分别纳入预警区(黄色)、风险区(橙色)。

(3)双向”标准一致性低于0.7:以真实世界数据统计为例,通过分层分析,比较个体医疗行为是否为所代表总体医疗行为的95%可信区间为安全区,医疗行为小于<5%、<2.5%、<1%分别为预警区、风险区、禁忌区。

其中,争议指标反馈模块,用于确定综合考虑医疗行为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与真实世界分级情况,在此基础上专家评分,建立新的推荐等级、警示红线区,并对相对单位进行实时反馈控制。

对于纳入预警区、风险区、禁忌区的指标现状在分层闭环内进行反馈,通过专家调查评分法反馈结果。

禁忌区为一票否决,明确为红线区域。

对于落入预警区、风险区的医疗行为作为反馈重要警示,并将其纳入随访反馈体系,进一步通过前瞻性随访原始证据进行评价。

上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加深对该方案的理解,下面用一个具体实施例(如调查A疾病的治疗现状)来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医疗质量评价方法,进行场景演示:

(1)专病子系统与运算子系统的关联

真实世界中:检索疾病诊断名称“A”,用以描述患者分布特征、手术名称等。

临床指南:检索词为“A”的相关治疗指南。

一致性判别:明确临床指南“A”疾病在治疗方面有无循证医学证据及推荐等级,若指南明确首选术式为“B”,该标准成立。但如指南中未明确“B”为首选术式,则下一步反馈拟建问题。

(2)指标问题拟建模块:

前期真实世界调查:A疾病首选手术方式未知的问题。

专家委员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通过评分法,确定“A”病的手术适应症问题指标体系。

(3)指标双向评估模块:

真实世界调查:依据住院病案首页,以“A”病为主线,以手术方式为抓手,分层探讨患有该病的患者(年龄组、性别、经济状况、学历背景、地域、文化背景、共患疾病)在不同地域、不同层级医院、历经不同手术方式的时间、手术名称,诊断及共患疾病、非计划内住院率、非计划内再次手术率、手术及医用耗材用量,描述手术方式的95%~99%可信区间,发现95%以上的患者行B术式,3.5%的患者行C术式,1.5%的患者行D术式,仅有不足0.5%的患者行E术式,以此作为内置数据库。

专家委员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通过评分法,确定上述手术适应症问题指标体系的双向标准,为数据对比奠定基础。

(3)指标分级评价模块:

评估分级:安全区(绿色,95%)、预警区(黄色,<5%)、风险区 (橙色,2.5%)、禁忌区(红色,<1%)。

真实世界判别:参照图5标准,根据指南是否推荐及真实世界参考界值,B术式列入安全区,C、D术式列入预警区、风险区,E术式纳入禁忌区。

(4)争议指标反馈模块

反馈:以内置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对实时上传的病案首页项目分析(年龄、诊断、手术方式、手术次数等),对进行C、D术式的各级医生进行随访实证研究,E术式的医生进行出具实时监控报告,进行分级预警制度。

控制:不能排除C、D、E可能是创新技术的手术方式,通过专家调查问卷及实证研究可予解除预警报告;或者也可能为禁忌症范围的术式,可采取闭环内管控措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质量评价方法,对获取的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和临床指南中的治疗情况进行一致性分析,若一致性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将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中的治疗行为确定为初始问题指标;获取有关目标疾病在其他实际临床中各治疗行为的第一评价标准和在临床指南中各治疗行为的第二评价标准;将第一评价标准和第二评价标准进行统一性分析,确定一致性系数;将一致性系数低于预设阈值,且低于可信区间阈值的医疗行为,划分到非安全区,并将划分到非安全区的医疗行为对应的初始问题指标确定为争议指标;将争议指标在分层闭环内并进行实时反馈控制。通过改方式,可以最大限度优化管理资源。

以上,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医疗质量评价方法实施例,下文中则介绍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医疗质量评价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等的实施例,具体参见如下。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医疗质量评价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指标问题拟建模块51、指标双向评估模块52、指标分级评价模块53和指标分级评价模块54。其中,

指标问题拟建模块51,用于对获取的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和临床指南中的治疗情况进行一致性分析,若一致性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将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中的治疗行为确定为初始问题指标。

指标双向评估模块52,用于获取有关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中各治疗行为的第一评价标准和在临床指南中各治疗行为的第二评价标准。

指标分级评价模块53,用于将第一评价标准和第二评价标准进行统一性分析,确定一致性系数,将一致性系数低于预设阈值的对应的医疗行为划分到非安全区,并将划分到非安全区的医疗行为对应的初始问题指标确定为争议指标。

争议指标反馈模块54,用于将争议指标在分层闭环内并进行实时反馈控制。

在一个示例中,非安全区包括预警区、风险区及禁忌区,争议指标反馈模块54具体用于:将禁忌区内的争议指标对应的医疗行为禁止;对预警区和风险区的争议指标对应的医疗行为,进行随访,并根据随访的情况,对预警区和风险区的争议指标对应的医疗行为进行重新评价。

可选的,若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中的治疗行为在临床指南中无循证医学证据及明确的推荐等级,则确认一致性不符合预设条件。

可选的,指标分级评价模块53还用于根据第一评价标准和第二评价标准确定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的医疗行为对应的推荐等级。

可选的,指标问题拟建模块51具体用于:

根据目标疾病对应的疾病诊断名称获取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中治疗情况对应的第一文本信息;

根据目标疾病对应的疾病诊断名称获取目标疾病在临床指南中对应的第二文本信息;

对第一文本信息和第二文本信息进行关联,并进行一致性分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疗质量评价装置中各部件所执行的功能均已在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做了详细的描述,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质量评价装置,对获取的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和临床指南中的治疗情况进行一致性分析,若一致性不符合预设条件,则将目标疾病在实际临床中的治疗行为确定为初始问题指标;获取有关目标疾病在其他实际临床中各治疗行为的第一评价标准和在临床指南中各治疗行为的第二评价标准;将第一评价标准和第二评价标准进行统一性分析,确定一致性系数;将一致性系数低于预设阈值,且低于可信区间阈值的医疗行为,划分到非安全区,并将划分到非安全区的医疗行为对应的初始问题指标确定为争议指标;将争议指标在分层闭环内并进行实时反馈控制。通过改方式,可以最大限度优化管理资源。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11、通信接口112、存储器113和通信总线114,其中,处理器111,通信接口 112,存储器113通过通信总线11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11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11,用于执行存储器11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医疗质量评价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云平台服务器通信通道构建方法的步骤。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发明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