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疼痛咬合的癌症患者呼叫装置

一种基于疼痛咬合的癌症患者呼叫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疼痛咬合的癌症患者呼叫装置,涉及报警装置领域,包括头环以及安装在头环底端用于固定在患者头部的皮带,设置在固定安装在皮带外壁的用于进行自动呼叫医护人员的警报机构;所述警报机构包括有固定在皮带外壁用于呼叫医护人员的警报按钮,所述警报机构还包括有固定在皮带外壁的固定座。本发明通过设置警报机构,可在患者夜晚休息时,通过皮带、头环套在患者的头部,将抵块与患者的脸部咬肌相接触,当患者半夜因为疼痛而出现咬牙的情况时,咬牙带来的咬肌鼓起将给予抵块推力,由于转动杆转动支点的位置靠近受到推力的位置,那么转动杆的另一端将摆动出更长的幅度,从而按下警报按钮,从而第一时间呼叫医护人员。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16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3-04-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 5/00 专利申请号:2023102285616 申请日:202303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4-07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报警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疼痛咬合的癌症患者呼叫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学上,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相对应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

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因为病变出现不定时的疼痛,急性的巨大的疼痛会导致患者休息不佳,导致身体更加虚弱,进一步的影响治疗效果,且巨大的疼痛各人反应不一,有人大叫出声,有人默默忍受,但是都会因为疼痛而第一时间出现咬牙的情况,看护人员会第一时间按下报警按钮来呼叫医护人员,处于护士站的医护人员会赶来相应的病房,对患者进行一些缓解疼痛的医疗措施,上述情况在白天出现此情况看护人员会及时的发现,而在夜晚,患者突然的出现巨大疼痛的情况下,患者第一时间会出现咬牙来缓解疼痛,无法第一时间自主的使用报警按钮来呼叫医护人员,且夜晚处于熄灯的状态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寻找报警按钮,使得医护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发现患者情况,为了便于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疼痛的情况,以此便于做出医疗措施的举动,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疼痛咬合的癌症患者呼叫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在夜晚患者无法自主的呼叫医护人员前来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疼痛咬合的癌症患者呼叫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疼痛咬合的癌症患者呼叫装置,包括头环以及安装在头环底端用于固定在患者头部的皮带,设置在固定安装在皮带外壁的用于进行自动呼叫医护人员的警报机构;

所述警报机构包括有固定在皮带外壁用于呼叫医护人员的警报按钮,所述警报机构还包括有固定在皮带外壁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设置有贯穿固定座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患者咬肌相接触的抵块;

所述警报机构还包括有转动连接在固定座顶端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靠近警报按钮的外壁。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警报机构还包括有转动连接在转动杆一端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远离警报按钮且靠近活动杆的一端,所述转动杆、活动块的连接处安装有用于限制转动杆、活动块转动的限位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杆、活动块的内壁与限位块的外壁相吻合,所述转动杆与限位块相接触的内侧直径大于转动杆与活动块相接触的内侧直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块与转动杆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与转动杆内侧螺纹槽相匹配的螺纹,所述活动块与转动杆相接触的内侧竖截面呈圆锥形结构,其内侧空间从入口开始逐渐减小。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杆与固定座转动连接处远离靠近警报按钮的位置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杆的外壁呈“十字”型结构,所述固定座的内壁设置有与活动杆横向移动轨迹相匹配的滑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皮带的内壁开设有与抵块一端移动轨迹相匹配的活动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座的外壁呈“F”型结构,所述活动杆远离抵块的一端与活动块的外壁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警报机构,可在患者夜晚休息时,通过皮带、头环套在患者的头部,将抵块与患者的脸部咬肌相接触,当患者半夜因为疼痛而出现咬牙的情况时,咬牙带来的咬肌鼓起将给予抵块推力,由于转动杆转动支点的位置靠近受到推力的位置,那么转动杆的另一端将摆动出更长的幅度,从而按下警报按钮,从而第一时间呼叫医护人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活动块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抵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头环;2、皮带;3、警报机构;301、警报按钮;302、固定座;303、活动杆;304、抵块;305、转动杆;306、活动块;307、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疼痛咬合的癌症患者呼叫装置,包括头环1以及安装在头环1底端用于固定在患者头部的皮带2,设置在固定安装在皮带2外壁的用于进行自动呼叫医护人员的警报机构3;

警报机构3包括有固定在皮带2外壁用于呼叫医护人员的警报按钮301,警报机构3还包括有固定在皮带2外壁的固定座302,固定座302的一端设置有贯穿固定座302的活动杆303,活动杆3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患者咬肌相接触的抵块304;

警报机构3还包括有转动连接在固定座302顶端的转动杆305,转动杆305的一端靠近警报按钮301的外壁;

警报机构3还包括有转动连接在转动杆305一端的活动块306,活动块306远离警报按钮301且靠近活动杆303的一端,转动杆305、活动块306的连接处安装有用于限制转动杆305、活动块306转动的限位块307;

转动杆305、活动块306的内壁与限位块307的外壁相吻合,转动杆305与限位块307相接触的内侧直径大于转动杆305与活动块306相接触的内侧直径;

限位块307与转动杆305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与转动杆305内侧螺纹槽相匹配的螺纹,活动块306与转动杆305相接触的内侧竖截面呈圆锥形结构,其内侧空间从入口开始逐渐减小;

转动杆305与固定座302转动连接处远离靠近警报按钮301的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中:当患者需要休息时,医护人员可将头环1套在患者的头顶以此作为支撑,将皮带2的内侧底端部分与患者下巴相接触,皮带2的两侧处于患者脸颊处,根据不同患者的脸型可对其进行人工的调整,使位于皮带2内侧的抵块304与患者脸颊咬肌处相接触,通过逆行转动限位块307使限位块307沿着转动杆305、活动块306的内侧移动,此时限位块307的一端将沿着活动块306的内侧移动一段距离,而由于活动块306的内侧呈圆锥状态,逐渐移动的限位块307将不再抵住活动块306的内侧,使活动块306可沿着转动杆305、活动块306的连接处转动,将活动块306的底端与活动杆303的一端外壁贴紧,再次顺时针转动限位块307,拧紧限位块307,使限位块307再次抵住活动块306的内侧,对调节完成的活动块306进行限位,使活动块306的底端始终与活动杆303的一端外壁相接触,需要说明的是转动杆305的顶端始终与警报按钮301的外壁相接触,以此来适应不同人群的咬肌大小,增加适用范围;

当患者在半夜因为疼痛而牙齿出现咬合状态时,患者脸颊的咬肌会鼓起,鼓起的咬肌会给予与其相接触的抵块304推力,抵块304将在咬肌的推力下移动一段距离,抵块304移动将同步带动活动杆303沿着固定座302的内侧横向滑槽移动,而始终与活动杆303一端外壁接触的活动块306也将受到来自活动杆303的推力,活动块306将推力传递至转动杆305,使转动杆305、活动块306沿着与固定座302连接处发生转动,转动杆305转动时产生的推力将传递至警报按钮301,使警报按钮301受到外力按压从而开设工作,受到压力的警报按钮301将与内部的正负极相接触产生电信号,电信号通过导线传递至医护站警报灯,使警报灯工作,达到了在第一时间提醒医护人员患者处于疼痛状态需要帮助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转动杆305与固定座302连接处并不是转动杆305的中心位置处,远离警报按钮301的位置处,那么转动杆305顶端移动距离将超过活动块306的移动距离,从而增加警报按钮301受到的按压幅度”。

请着重参阅图2-图5,活动杆303的外壁呈“十字”型结构,固定座302的内壁设置有与活动杆303横向移动轨迹相匹配的滑槽,皮带2的内壁开设有与抵块304一端移动轨迹相匹配的活动槽,固定座302的外壁呈“F”型结构,活动杆303远离抵块304的一端与活动块306的外壁相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结构可对活动杆303的活动方向进行限制,“十”字型的活动杆303与“F”型的固定座302使活动杆303可被固定座302的内侧抵住,无法再次向抵块304的方向移动,以此便于活动块306的转动定位,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座302、警报按钮301的只设置在皮带2的一侧,可根据使用者的休息习惯,来决定固定座302、警报按钮301的朝向,以此满足使用者侧躺的休息习惯。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