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中医消化内科腹部治疗装置

一种中医消化内科腹部治疗装置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中医消化内科腹部治疗装置,针对现有的没法进行按摩,没有进行限位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连接框和连接框内部放置的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所述连接框的两侧均铰接有魔术固定带,所述连接框的底部粘合有乳胶垫圈,所述连接框内部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传动轮,利用结构传动可以对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产生上下移动的力道,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将力道传导给患者的腹部,利用上下的压力变化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按摩,在按摩的同时还能进行热敷治疗,而且利用魔术固定带可以将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限位在腹部,患者起身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也不会掉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8369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内江市中医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310015605.7

  • 发明设计人 石凌;

    申请日2023-01-06

  • 分类号A61H7/00;A61F7/00;A61M35/00;

  • 代理机构山东诺诚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陕静

  • 地址 641000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大千路69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9:00: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24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消化内科腹部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医消化内科中常常需要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治疗,这时便需要使用到腹部治疗装置,例如,申请号为202023260246.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中医消化内科治疗装置。

但是目前的治疗装置其在热敷时多是恒压贴附在腹部,没有多少压力变化,在热敷的同时缺乏对腹部的按摩,而且热敷的药包多是依靠自身重量直接贴附在患者腹部,患者起身时药包便会滑落,这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法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没法进行按摩,没有进行限位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医消化内科腹部治疗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医消化内科腹部治疗装置,包括连接框和连接框内部放置的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所述连接框的两侧均铰接有魔术固定带,所述连接框的底部粘合有乳胶垫圈,所述连接框内部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传动轮,所述连接框的内部设置有与两个传动轮传动连接的传动带,所述传动轮表面轴心处的左侧铰接有铰接杆,所述连接框的内部设置有与两个铰接杆铰接的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表面与连接框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挤压板的底部与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的顶部粘合,所述传动带顶部的中端传动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连接框栓接,传动机构通过传动带可以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通过铰接杆可以带动挤压板活动,挤压板通过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对患者腹部进行上下施压按摩;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设置在连接框的内部,通过魔术固定带可以将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贴附在患者腹部;利用结构传动可以对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产生上下移动的力道,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将力道传导给患者的腹部,利用上下的压力变化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按摩,在按摩的同时还能进行热敷治疗,而且利用魔术固定带可以将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限位在腹部,患者起身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也不会掉落。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推杆、传动条和齿盘,所述电推杆的表面与连接框右侧的孔洞栓接,所述电推杆的输出端与传动条的右端栓接,所述传动条左端的凸块与齿盘顶部的滑口滑动连接,所述齿盘的轴心处与连接框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传动组件。

进一步地,接通电推杆的电源,电推杆可以进行伸缩作业,当电推杆向左伸展时,电推杆可以带动传动条向左移动,齿盘为扇形齿轮,齿盘的顶部为滑口结构,传动条的凸块可以在齿盘的滑口中滑动并带动齿盘逆时针转动,齿盘通过轴承与连接框转动设置,让齿盘可以平稳地转动,减少齿盘转动的阻力。

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小齿轮和大转轮,所述齿盘底部的齿牙与小齿轮顶部的齿牙啮合,所述小齿轮的后侧与大转轮的表面栓接,所述大转轮的轴心处与连接框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大转轮的底部与传动带顶部的中端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齿盘可以带动小齿轮顺时针转动,小齿轮可以带动大转轮顺时针转动,大转轮通过轴承与连接框转动设置,减少大转轮转动的阻力,大转轮可以带动传动带转动。

优选的,所述传动条的后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后侧与连接框的内部栓接。

进一步的,限位框通过滑轨与传动条滑动设置,让传动条可以平稳的左右移动,避免传动条被齿盘带动偏移,方便结构的传动。

优选的,所述传动带内部顶端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引导轮,所述引导轮的轴心处与连接框的内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引导轮分别位于大转轮的两侧,引导轮将传动带引导呈U型结构,传动带利用被引导出的U型结构与大转轮连接,确保传动带与大转轮之间的摩擦力道。

优选的,所述挤压板底部的凹槽栓接有电加热板,所述电加热板的底部与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的顶部粘合。

进一步的,电加热板可以对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进行加热,电加热板采用市面上成熟的产品配件,电加热板还可以对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进行保温,电加热板通过线缆与电源连接,方便对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进行加热保温。

有益效果:

1、传动机构通过传动带可以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通过铰接杆可以带动挤压板活动,挤压板通过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对患者腹部进行上下施压按摩;

2、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设置在连接框的内部,通过魔术固定带可以将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贴附在患者腹部;

本发明中:利用结构传动可以对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产生上下移动的力道,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将力道传导给患者的腹部,利用上下的压力变化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按摩,在按摩的同时还能进行热敷治疗,而且利用魔术固定带可以将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限位在腹部,患者起身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也不会掉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中医消化内科腹部治疗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中医消化内科腹部治疗装置的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中医消化内科腹部治疗装置的传动带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中医消化内科腹部治疗装置的齿盘立体示意图。

图中:1、连接框;2、传动机构;21、电推杆;22、传动条;23、齿盘;24、小齿轮;25、大转轮;3、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4、魔术固定带;5、乳胶垫圈;6、传动带;7、传动轮;8、铰接杆;9、挤压板;10、引导轮;11、电加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4,一种中医消化内科腹部治疗装置,包括连接框1和连接框1内部放置的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连接框1的两侧均铰接有魔术固定带4,连接框1的底部粘合有乳胶垫圈5,连接框1内部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传动轮7,连接框1的内部设置有与两个传动轮7传动连接的传动带6,传动轮7表面轴心处的左侧铰接有铰接杆8,连接框1的内部设置有与两个铰接杆8铰接的挤压板9,挤压板9的表面与连接框1的内部滑动连接,挤压板9的底部与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的顶部粘合,传动带6顶部的中端传动连接有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2与连接框1栓接,患者按照中医消化内科医生的药方配置出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将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放入连接框1的内部,利用魔术贴将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与挤压板9连接,接通挤压板9底部电加热板11的电源,电加热板11对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进行加热保温,患者通过魔术固定带4将连接框1贴附在腹部需要治疗的位置,连接框1通过乳胶垫圈5与患者腹部接触,传动机构2可以带动传动带6转动,引导轮10对传动带6的顶部进行引导,让传动带6呈U型结构与大转轮25连接,传动带6可以带动传动轮7转动,传动轮7通过轴承与连接框1转动设置,减少传动轮7转动的阻力,传动轮7和铰接杆8之间呈偏心结构,传动轮7转动过程中可以带动铰接杆8上下移动,铰接杆8可以带动挤压板9上下移动,挤压板9通过滑轨与连接框1滑动设置,让挤压板9可以平稳的上下移动,挤压板9可以带动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上下移动,从而对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产生上下起伏的压力变化,利用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的压力变化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按摩,并进行热敷,利用结构传动可以对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产生上下移动的力道,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将力道传导给患者的腹部,利用上下的压力变化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按摩,在按摩的同时还能进行热敷治疗,而且利用魔术固定带4可以将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限位在腹部,患者起身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也不会掉落。

本发明中,传动机构2包括电推杆21、传动条22和齿盘23,电推杆21的表面与连接框1右侧的孔洞栓接,电推杆21的输出端与传动条22的右端栓接,传动条22左端的凸块与齿盘23顶部的滑口滑动连接,齿盘23的轴心处与连接框1的内部转动连接,传动机构2还包括传动组件,接通电推杆21的电源,电推杆21可以进行伸缩作业,当电推杆21向左伸展时,电推杆21可以带动传动条22向左移动,齿盘23为扇形齿轮,齿盘23的顶部为滑口结构,传动条22的凸块可以在齿盘23的滑口中滑动并带动齿盘23逆时针转动,齿盘23通过轴承与连接框1转动设置,让齿盘23可以平稳地转动,减少齿盘23转动的阻力,利用电推杆21、传动条22和齿盘23的结构可以将电推杆21的左右直线运动转化为齿盘23的曲线运动,方便结构的传动。

本发明中,传动组件包括小齿轮24和大转轮25,齿盘23底部的齿牙与小齿轮24顶部的齿牙啮合,小齿轮24的后侧与大转轮25的表面栓接,大转轮25的轴心处与连接框1的内部转动连接,大转轮25的底部与传动带6顶部的中端传动连接,齿盘23可以带动小齿轮24转动,小齿轮24可以带动大转轮25转动,大转轮25通过轴承与连接框1转动设置,减少大转轮25转动的阻力,大转轮25可以带动传动带6转动,小齿轮24的尺寸小于大转轮25的尺寸,齿盘23的尺寸对大于小齿轮24的尺寸,利用三者的尺寸区别,让齿盘23转动较小的路径而大转轮25可以进行更大的路径。

本发明中,传动条22的后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框,限位框的后侧与连接框1的内部栓接,限位框通过滑轨与传动条22滑动设置,让传动条22可以平稳的左右移动,避免传动条22被齿盘23带动偏移,方便结构的传动。

本发明中,传动带6内部顶端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引导轮10,引导轮10的轴心处与连接框1的内部转动连接,两个引导轮10分别位于大转轮25的两侧,引导轮10将传动带6引导呈U型结构,传动带6利用被引导出的U型结构与大转轮25连接,确保传动带6与大转轮25之间的摩擦力道。

本发明中,挤压板9底部的凹槽栓接有电加热板11,电加热板11的底部与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的顶部粘合,电加热板11可以对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进行加热,电加热板11采用市面上成熟的产品配件,电加热板11还可以对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进行保温,电加热板11通过线缆与电源连接,方便对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进行加热保温。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电推杆21替换为输出端连接螺杆的电机,电机通过螺杆与传动条22螺纹连接,让电机可以带动传动条22平稳的左右移动,但是电机通过螺杆带动传动条22移动的速度较慢,导致齿盘23转动的速度较慢,影响按摩效果,因此,本申请优选为电推杆21。

工作原理:患者按照中医消化内科医生的药方配置出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将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放入连接框1的内部,利用魔术贴将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与挤压板9连接,接通挤压板9底部电加热板11的电源,电加热板11对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进行加热保温,患者通过魔术固定带4将连接框1贴附在腹部需要治疗的位置,连接框1通过乳胶垫圈5与患者腹部接触,接通电推杆21的电源,电推杆21可以进行伸缩作业,当电推杆21向左伸展时,电推杆21可以带动传动条22向左移动,齿盘23为扇形齿轮,齿盘23的顶部为滑口结构,传动条22的凸块可以在齿盘23的滑口中滑动并带动齿盘23逆时针转动,齿盘23通过轴承与连接框1转动设置,让齿盘23可以平稳地转动,减少齿盘23转动的阻力,齿盘23可以带动小齿轮24顺时针转动,小齿轮24可以带动大转轮25顺时针转动,大转轮25通过轴承与连接框1转动设置,减少大转轮25转动的阻力,大转轮25可以带动传动带6转动,引导轮10对传动带6的顶部进行引导,让传动带6呈U型结构与大转轮25连接,传动带6可以带动传动轮7转动,传动轮7通过轴承与连接框1转动设置,减少传动轮7转动的阻力,传动轮7和铰接杆8之间呈偏心结构,传动轮7转动过程中可以带动铰接杆8上下移动,铰接杆8可以带动挤压板9上下移动,挤压板9通过滑轨与连接框1滑动设置,让挤压板9可以平稳的上下移动,挤压板9可以带动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上下移动,从而对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产生上下起伏的压力变化,利用中医消化内科热敷药包3的压力变化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按摩,并进行热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