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高效的鳜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

一种高效的鳜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鳜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茶籽粉、硫酸铜、灭虫精,浸泡养殖池塘4‑5天,然后向养殖池塘加水;(2)驯食前向养殖池塘加入芽孢杆菌和粗盐以调节水质,然后将鳜鱼苗投放于养殖池塘内的网箱中;(3)驯食过程为期一周;第1天,投喂新鲜的死饵料鱼;第2‑4天,投喂拌有粉料的新鲜死饵料鱼,所述粉料为经粉碎的人工配合饲料;第5‑6天,先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再补充新鲜的死饵料鱼;第7天,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该方法能够提高饲料鳜鱼驯化率和存活率,从而实现高效的鳜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目的。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21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鳜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鳜,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鳜科(Sinipercidae),鳜属(Siniperca),俗称鳜鱼、桂花鱼。翘嘴鳜为我国特有淡水名贵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据统计,国内鳜鱼养殖年产量达37万吨以上,直接年产值约300亿元,在淡水名贵鱼类养殖中占重大经济地位。由于鳜鱼食物性独特,正常养殖鳜鱼从开口到成鱼都需吃活的饵料鱼,这使得鳜鱼的养殖产量受到一定限制。

传统的鳜鱼养殖是全程使用活的饵料鱼,且饵料鱼的消耗是巨大的,因此养殖成本高。而养殖鳜鱼时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可以更好的降低养殖成本,利润空间就能大幅上升;同时,使用人工配合饲料还可以避免饵料鱼携带病原、饵料鱼和鳜鱼竞争水体生态位和配套饵料鱼供应等问题。近几年,随着鳜鱼人工配合饲料日趋成熟,越来越多公司养殖户开始驯化鳜鱼吃人工饲料。

但鳜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套技术还不成熟,存在诸多的问题;一方面缺少标准化的驯食流程,以及行之有效的驯食期间的水质管理,另一方面对鳜鱼在驯食期间的生理代谢情况缺乏关注,从而造成驯食难度大,驯化率偏低等。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的鳜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鳜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饲料鳜鱼驯化率和存活率,从而实现高效的鳜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鳜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茶籽粉、硫酸铜、灭虫精,浸泡养殖池塘4-5天,然后向养殖池塘加水;

(2)驯食前向养殖池塘加入芽孢杆菌和粗盐以调节水质,然后将鳜鱼苗投放于养殖池塘内的网箱中;

(3)驯食过程为期一周;第1天,投喂新鲜的死饵料鱼;第2-4天,投喂拌有粉料的新鲜死饵料鱼,所述粉料为经粉碎的人工配合饲料;第5-6天,先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再补充新鲜的死饵料鱼;第7天,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优选地,本发明采用的鳜鱼苗为全雌翘嘴鳜“鼎鳜1号”,该苗种规格整齐,生长均匀,不容易自相残杀,提高驯化率和存活率。

优选地,在步骤(2)中芽孢杆菌的使用量为1-1.5kg/亩,粗盐的使用量为200-250kg/亩。

优选地,本发明采用的新鲜死饵料鱼为由现捞的活饵料鱼暴露在空气中后缺氧致死而得。

优选地,所述拌有粉料的新鲜死饵料鱼中,粉料和新鲜的死饵料鱼的质量比为1:9。

优选地,在驯食的第5-6天,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质量分别为鳜鱼饱食量的40%和80%。

进一步地,在驯食第2、4、6天,在饵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其添加量以投喂饵料的总量为基准为100-200ml/kg;在驯食第3、5、7天,在饵料中添加胆汁酸,其添加量以投喂饵料的总量为基准为200-300ml/kg。

优选地,在鳜鱼驯食期间,每天投喂两次,投喂时间为早上6点和傍晚18点,每次投喂后开纯氧2-3小时,网箱底部清洁两次。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养殖池塘在使用前需干塘2-3天,然后进水20-30cm,向养殖池塘投加茶籽粉25-30kg/亩、硫酸铜300-500g/亩、灭虫精30-50g/亩进行浸泡;而且养殖池塘的进水口需要加装网袋,用于过滤杂质,防止其他有害生物的虫卵;网袋可以采用:长10米、内孔径为20目、外孔径80目规格。

进一步地,驯食期间每天测量水质情况检测水质各项指标,保证养殖池塘的水质达到以下条件:水温26-31℃;溶氧6.0-7.5mg/L;氨氮小于0.1mg/L;亚硝酸盐小于0.05mg/L。

进一步地,在投放鳜鱼苗前,往养殖池塘的网箱中放入鳜鱼苗8-10尾,若48小时期间无死亡及任何应激反应,才投放需驯食的鳜鱼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的鳜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中,有效的水质调控保障了鳜鱼驯化的实施:驯食前养殖池塘彻底消毒,能够将之前养殖的池塘可能残留的有害病原微生物清除;驯食期间合理使用芽孢杆菌的能够维持养殖池塘的菌群稳定;养殖池塘添加粗盐,不仅能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还能起到鱼体消毒作用;

本发明的方法中设置为期一周程序化的驯化流程,提供了驯食过程关键时间点,并采用新鲜死饵料鱼结合人工配合饲料推进驯食进度,从而使得在一周内将鳜鱼驯化成能吃人工配合饲料的饲料鳜,并大幅提高驯化率和存活率。

(2)本发明首次选择单性苗种—全雌翘嘴鳜“鼎鳜1号”进行驯化,全雌翘嘴鳜具有苗种规格整齐,生长均匀,不容易自相残杀,降低驯化难度,提高驯化率。

(3)本发明科学地交替使用丁酸梭菌和胆汁酸对鳜鱼驯食起到重要的作用;鳜鱼天生吃活饵料鱼,通过人工驯化改变其食性,对鳜鱼的肠胃及肝脏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不仅仅要从行为上的改变,还需要从生理上进行调节;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程序化操作,科学地交替使用丁酸梭菌和胆汁酸,不但起到调理鳜鱼肠道菌群,还能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促进其消化及新陈代谢,进一步提高鳜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驯化率和存活率。

(4)本发明方法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为鳜鱼养殖产业的鳜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提供完善的实践经验,而且使驯化率和存活率分别达到86%和90%以上,所以本发明方法能促进鳜鱼养殖产业的发展,并极大地提高养殖饲料鳜鱼的商业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鳜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Y染色体特异性标记对全雌翘嘴鳜“鼎鳜1号”样品性别鉴定的PCR产物电泳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阐述,所述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的试剂和材料。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选择全雌翘嘴鳜“鼎鳜1号”苗种,全长5-6cm,苗种共10万尾。抽样进行性别鉴定,利用翘嘴鳜Y染色体特异性标记实施,具体流程参照参阅本申请人的专利CN110777210A,抽样结果均为雌性,样品PCR电泳图见图2。

本实施例采用的养殖池塘水体面积为5亩,养殖池塘水深2.5米,增氧机配制为1.5KW/亩;养殖池塘配套20个网箱,单个网箱规格为2*3米,网深2米。

具体驯食步骤如图1所示,为:

(1)养殖池塘使用前需干塘2-3天,然后进水20-30cm,并加投茶籽粉150kg、硫酸铜2.5kg、灭虫精200g,浸泡消毒4-5天,然后向养殖池塘加水;

养殖池塘进水口需要装网袋,其中网袋规格:长10米,内孔径为20目外孔径80目,用于过滤杂质,防止其他有害生物的虫卵;

(2)驯食前在养殖池塘加入芽孢杆菌,使用量为1kg/亩,以及加入粗盐,使用量为250kg/亩;养殖池塘使用前先向网箱放入鳜鱼苗8-10尾,若在48小时期间无死亡及任何应激反应,方可将待驯食的鳜鱼苗下水;

鳜鱼苗放入养殖池塘前经过35mg/L多维浸泡1min以防应激,运输水车的桶水温与池塘水温相差不超过1℃;待驯食的“鼎鳜1号”鳜鱼苗下塘,每个网箱放8000尾;

(3)驯食过程:每天测量水质情况检测水质各项指标,保证养殖池塘的水质达到要求:水温26-31℃;溶氧6.0-7.5mg/L;氨氮小于0.1mg/L;亚硝酸盐小于0.05mg/L;

程序化的驯食流程:整个驯食过程为期一周;每天投喂两次,投喂时间为早上6点和傍晚18点,每次喂料后开纯氧2-3小时,网箱底部清洁2次;

第1天,投喂新鲜的死饵料鱼,新鲜的死饵料鱼为由现捞的饵料鱼暴露在空气中后缺氧致死而得;

第2-4天,投喂拌有粉料的新鲜死饵料鱼,所述的粉料是经粉碎的人工配合饲料,粉料质量:新鲜的死饵料鱼质量=1:9;

第5-6天,先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后补充新鲜的死饵料鱼;其中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质量分别为鳜鱼饱食量的40%和80%;

第7天,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7天后正常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在驯食期间,第2、4、6天在拌有粉料的新鲜死饵料中添加丁酸梭菌,以总投喂量为基准添加量为200ml/kg;第3、5、7天在拌有粉料的新鲜死饵料或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胆汁酸,以总投喂量为基准添加量为300ml/kg。

驯食期间的处理方式及鱼苗状态如表1所示。

表1

经过一周的驯食后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选择鼎鳜1号苗种,全长5-6cm,苗种共20万尾,分为四组:

①胆汁酸和丁酸梭菌交替使用组:在驯食期间,第2、4、6天在拌有粉料的新鲜死饵料中添加丁酸梭菌,以总投喂量为基准添加量为100ml/kg;第3、5、7天在拌有粉料的新鲜死饵料或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胆汁酸,以总投喂量为基准添加量为200ml/kg;

②丁酸梭菌组:驯食第2-7天在饵料中添加丁酸梭菌,以总投喂量为基准添加量为100ml/kg;

③胆汁酸组:驯食第2-7天在饵料中添加胆汁酸,以总投喂量为基准添加量为200ml/kg;

④对照组:驯食期间不使用胆汁酸和丁酸梭菌。

对于其他步骤参数,除了芽孢杆菌使用量为1.5kg/亩以及粗盐使用量为200kg/亩以外,均和实施例一相同,驯食结束后结果见表3:

表3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分别选择的以下三种鳜鱼苗:全雌翘嘴鳜“鼎鳜1号”、普通全雌翘嘴鳜种苗和普通翘嘴鳜的种苗(雌雄比例为1:1),各驯食8万尾;除了养殖池塘使用前加投茶籽粉重量125kg、硫酸铜1.5kg、灭虫精250g进行浸泡消毒4-5天以外,其他驯食步骤和实施例一相同。驯食结束后结果见表4:

表4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充分说明,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鳜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能显著提高驯化率、存活率;本发明为鳜鱼养殖产业的鳜鱼驯食人工配合饲料提供完善的实践经验,解决饲料鳜苗种供应不足的产业痛点,极大地提高养殖饲料鳜鱼的商业价值,促进鳜鱼养殖产业的发展。

本发明可用其他的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来概述。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都只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是限制。因此凡是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