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线上问诊请求的分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线上问诊请求的分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上问诊请求的分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及医疗服务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线上问诊接诊效率较低的问题。主要包括响应于目标用户的问诊请求,获取目标用户特征信息、问诊请求所携带的问诊主诉信息;根据目标用户特征信息、预先构建的医患映射关系集合确定匹配类型,并根据目标用户特征信息、问诊主诉信息确定问诊类型;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类型、所述匹配类型从在线接诊队列中确定出目标接诊医生,并将所述问诊请求转发至所述目标接诊医生的对应终端,其中,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为基于线上出诊排配表及实时接诊数量确定的。主要用于分配线上问诊请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69177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康键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1425874.2

  • 发明设计人 张明栋;

    申请日2022-11-15

  • 分类号G16H40/20;G16H80/00;G06Q10/0631;

  • 代理机构北京中强智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宇楠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入驻深圳市前海商务秘书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8:30: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2-03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领域及医疗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上问诊请求的分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线上医疗服务的发展,传统的就诊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革。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构建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电子处方、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平台。这些医疗服务平台的建立为患者与医生的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由于整体医疗资源的紧缺,在线医疗服务往往为预约类型的,如线上挂号、名医预约、人工陪诊等。对于实时的线上问诊服务,常常会出现问诊请求分配了医生,但医生由于时间及精力的限制,暂时无法提供线上服务,或者出现名医问诊服务排队人数较多,问诊等候的时间较长的情况,导致患者的线上问诊需要,无法得到第一时间接待及妥善处理,导致线上接诊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线上问诊请求的分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主要目的在于现有线上问诊接诊效率低的问题。

依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上问诊请求的分配方法,包括:

响应于目标用户的问诊请求,获取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请求所携带的问诊主诉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预先构建的医患映射关系集合确定匹配类型,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主诉信息确定问诊类型,所述匹配类型包括限制匹配、非限制匹配;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类型、所述匹配类型从在线接诊队列中确定出目标接诊医生,并将所述问诊请求转发至所述目标接诊医生的对应终端,其中,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为基于线上出诊排配表及实时接诊数量确定的。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接诊医生包括核心医生及与所述核心医生关联的至少一个辅助医生,所述将所述问诊请求转发至所述目标接诊医生的对应终端,包括:

检测所述核心医生的第一接诊状态;

若所述第一接诊状态为接诊中,则检测所述辅助医生的第二接诊状态,并将所述问诊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接诊状态为未接诊的任一所述辅助医生的对应终端;

若所述第一接诊状态为未接诊,则将所述问诊请求转发至所述核心医生的对应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类型、所述匹配类型从在线接诊队列中确定出目标接诊医生,包括:

若所述匹配类型为限制匹配,则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匹配得到至少一个签约医生;

从所述签约医生中匹配出与所述问诊类型对应的候选医生,并基于所述候选医生从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匹配出目标接诊医生;

若所述匹配类型为非限制匹配,则基于所述问诊类型从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匹配出目标接诊医生。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未匹配到与所述问诊类型对应的候选医生,则根据所述问诊类型从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匹配出目标接诊医生;

若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未包含所述候选医生,则获取所述候选医生的至少一个关联医生,并基于所述关联医生从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匹配出目标接诊医生。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从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未匹配出与所述问诊类型对应的医生,则将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的任一全科医生确定为目标接诊医生。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类型、所述匹配类型从在线接诊队列中确定出目标接诊医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系统时间信息对应的线上出诊排配表,及所述线上出诊排配表中每个医生的实时接诊数量,将对应所述实时接诊数量小于预设阈值的医生确定为实时接诊医生;

基于所述实时接诊医生构建在线接诊队列。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问诊请求转发至所述目标接诊医生的对应终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目标接诊医生终端发出的转诊请求,及所述目标接诊医生终端的第一接诊信息,所述转诊请求携带有第二问诊类型;

根据所述第二问诊类型从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确定出目标转诊医生,并将所述问诊请求、所述第一接诊信息转发至所述目标转诊医生的对应终端。

依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上问诊请求的分配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响应于问诊请求,获取目标用户特征信息、问诊主诉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确定匹配类型,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主诉信息确定问诊类型,所述匹配类型包括限制匹配、非限制匹配;

转发模块,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类型、所述匹配类型从在线接诊队列中确定出目标接诊医生,并将所述问诊请求转发至所述目标接诊医生的对应终端,其中,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为基于线上出诊排配表及实时接诊数量确定的。

进一步地,所述转发模块,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核心医生的第一接诊状态;

第一转发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接诊状态为接诊中,则检测所述辅助医生的第二接诊状态,并将所述问诊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接诊状态为未接诊的任一所述辅助医生的对应终端;

第二转发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接诊状态为未接诊,则将所述问诊请求转发至所述核心医生的对应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匹配单元,用于若所述匹配类型为限制匹配,则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匹配得到至少一个签约医生;

第二匹配单元,用于从所述签约医生中匹配出与所述问诊类型对应的候选医生,并基于所述候选医生从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匹配出目标接诊医生;

第三匹配单元,用于若所述匹配类型为非限制匹配,则基于所述问诊类型从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匹配出目标接诊医生。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匹配模块,还用于若未匹配到与所述问诊类型对应的候选医生,则根据所述问诊类型从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匹配出目标接诊医生;

所述匹配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未包含所述候选医生,则获取所述候选医生的至少一个关联医生,并基于所述关联医生从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匹配出目标接诊医生。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若从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未匹配出与所述问诊类型对应的医生,则将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的任一全科医生确定为目标接诊医生。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与系统时间信息对应的线上出诊排配表,及所述线上出诊排配表中每个医生的实时接诊数量,将对应所述实时接诊数量小于预设阈值的医生确定为实时接诊医生;

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实时接诊医生构建在线接诊队列。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目标接诊医生终端发出的转诊请求,及所述目标接诊医生终端的第一接诊信息,所述转诊请求携带有第二问诊类型;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问诊类型从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确定出目标转诊医生,并将所述问诊请求、所述第一接诊信息转发至所述目标转诊医生的对应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线上问诊请求的分配方法对应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线上问诊请求的分配方法对应的操作。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上问诊请求的分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响应于目标用户的问诊请求,获取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请求所携带的问诊主诉信息;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预先构建的医患映射关系集合确定匹配类型,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主诉信息确定问诊类型,所述匹配类型包括限制匹配、非限制匹配;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类型、所述匹配类型从在线接诊队列中确定出目标接诊医生,并将所述问诊请求转发至所述目标接诊医生的对应终端,其中,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为基于线上出诊排配表及实时接诊数量确定的,对用户进行分类匹配,能够提高接诊医生与用户之间的匹配度,减少医生的诊断和处置时间,同时,从在线接诊队列中选取目标接诊医生,能够保证医生的在线状态,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从而有效提升线上问诊的接诊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上问诊请求的分配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线上问诊请求的分配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上问诊请求的分配装置组成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针对对于实时的线上问诊服务,常常会出现问诊请求分配了医生,但医生由于时间及精力的限制,暂时无法提供线上服务,或者出现名医问诊服务排队人数较多,问诊等候的时间较长的情况,导致患者的线上问诊需要,无法得到第一时间接待及妥善处理,导致线上接诊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上问诊请求的分配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101、响应于目标用户的问诊请求,获取目标用户特征信息、问诊请求所携带的问诊主诉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用户为当前问诊的患者,可以为与医院签署家庭医生业务的签约用户,也可以为非签约的普通用户。当接收到问诊请求时,为了明确当前患者是否有签约的医生,所需要问诊的科室,获取目标用户特征信息及问诊主诉信息。其中,目标用户特征信息包括目标用户的标识信息、年龄、性别、历史就医数据等信息。标识信息包括患者姓名、身份证号码、医保卡信息、就诊卡ID等。问诊主诉信息为目标用户的病情描述信息,例如,发病症状、发病时间、用药信息等。问诊主诉信息可以为用户直接输入的会话内容,也可以为目标用户基于预设病情选项的勾选内容生成的。问诊请求可以基于线上诊疗服务平台的浏览器端、线上诊疗服务平台的app端、其他app中的小程序端发出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102、根据目标用户特征信息、预先构建的医患映射关系集合确定匹配类型,并根据目标用户特征信息、问诊主诉信息确定问诊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匹配类型为用户匹配线上接诊医生时的匹配类型,包括限制匹配、非限制匹配。限制匹配为需要基于限制条件分配医生,例如,优先匹配签约医生接诊。非限制匹配为无对应限制条件,例如,无对应签约医生的普通患者,直接根据患者病情分配医生即可。在得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之后,基于从预先构建的医患映射关系集合中确定是否包含目标用户的标识信息,若包含则确定目标用户对应有签约医生,匹配类型为限制匹配,若不包含则确定目标用户无签约医生,匹配类型为非限制匹配。进一步地,问诊类型即目标用户需要问诊的科室类型。为了实现接诊医生类型与问诊病症的准确匹配,基于目标用户的年龄、性别、历史诊疗数据、及问诊主诉信息中的病症描述信息来判定目标用户应该问诊的科室类型。具体地,可以基于对病症描述信息、历史诊疗数据进行病症关键字提取,并基于病症关键字与预设病症描述关键字与科室的对应关系的匹配,识别出问诊类型。也可以基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手段,基于全局患者的问诊主诉信息对预测网络模型或分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已完成训练的问诊类型预测模型。进而基于问诊类型预测模型对年龄、性别、历史诊疗数据、病症描述信息进行处理,得到主诉信息所对应的问诊类型。本发明实施例对问诊类型的确定方法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医患映射关系集合包括全局签约患者与对应医生的映射关系。当患者与医院签约家庭医生业务之后,在医患关系中维护医生与患者本人或患者及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患者标识与医生之间的映射关系,以优先为目标用户分配签约医生接诊。由于签约医生与目标用户间有较为固定的医患关系,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更了解,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都会更快。确定目标用户的问诊类型,能够使接诊医生的业务类型与目标用户的病症的匹配度更高,提高接诊成功率,避免转诊,从而提高接诊效率。

103、基于目标用户特征信息、问诊类型、匹配类型从在线接诊队列中确定出目标接诊医生,并将问诊请求转发至目标接诊医生的对应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线接诊队列包括可以线上接诊的全部医生信息、及医生所属的科室信息。若匹配类型为限制匹配,则优先根据目标用户特征信息从预先构建的医患映射关系集合中匹配出对应的签约医生,签约医生的数量不唯一。再从签约医生中确定出与问诊类型匹配的候选医生,进而查看该候选医生是否在在线接诊队列中,若在则将该候选医生作为目标接诊医生。若匹配类型为非限制匹配,即目标用户没有对应的签约医生,则可以直接根据问诊类型,从在线接诊队列中符合问诊类型的医生中随机确定一个作为目标接诊医生,或根据在线接诊队列中符合问诊类型的医生的实时接诊数量,选择实时接诊数量最小或最大的医生作为目标接诊医生,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进而将问诊请求转发给目标接诊医生的终端设备,以使目标接诊医生第一时间进行线上接诊。

需要说明的是,在线接诊队列为基于为基于线上出诊排配表及实时接诊数量确定的。线上出诊排配表为医生上班的排班表,可以基于按日期排配,也可以按一天中的多个时间段排配。实时接诊数量为实时更新的每个医生当前正在接诊的数量。例如,将实时接诊数量小于预设阈值的医生列入在线接诊队列,将实时接诊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医生不列入在线接诊队列。通过排配医生的线上坐班,能够保证分配接诊的医生为在线状态,且是专职服务在线用户的,以使得问诊请求得到第一时间的处理和回复,避免回复不及时的状况,保证接诊质量。基于实时接诊数量控制在线接诊队列,能够避免用户过度集中,导致长时间排队等待的问题,从而有效保证接诊效率。

在一个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说明及限定,如图2所示,步骤103所述将问诊请求转发至目标接诊医生的对应终端,包括:

201、检测核心医生的第一接诊状态。

202、若第一接诊状态为接诊中,则检测辅助医生的第二接诊状态,并将问诊请求转发至第二接诊状态为未接诊的任一辅助医生的对应终端。

203、若接诊状态为未接诊,则将问诊请求转发至核心医生的对应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接诊医生包括核心医生及与所述核心医生关联的至少一个辅助医生。其中,核心医生为主任医师、教授等资历较深、业务水平较高的医生。辅助医生为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且可以解决常规问题的医生,例如,实习医生。辅助医生可以协助核心医生完成主诉搜集、病症回复、常见、普通病症的处方开立等工作。由于患者对资历较深的医生需求的意愿较高,而这类医生的资源又比较有限,通过以核心医生为中心,将辅助医生与核心医生进行关联,以构建整体的诊室模型,将该诊室模型作为对外急疹的级别单位。当核心医生可以接诊时,由核心医生接诊,当核心医生处于接诊的忙碌状态时,由辅助医生接诊,完成普通的接诊服务,或进行前期的病症沟通再转由核心医生做出诊断和处方,在缓解核心医生的工作压力的同时,减少患者的排队、候诊时间,从而在保证接诊质量的同时,有效提升接诊效率。

在一个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说明及限定,步骤103所述基于目标用户特征信息、问诊类型、匹配类型从在线接诊队列中确定出目标接诊医生,包括:

若匹配类型为限制匹配,则基于目标用户特征信息匹配得到至少一个签约医生。

从签约医生中匹配出与问诊类型对应的候选医生,并基于候选医生从在线接诊队列中匹配出目标接诊医生。

若匹配类型为非限制匹配,则基于问诊类型从在线接诊队列中匹配出目标接诊医生。

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到发出问诊请求的用户可能是与某些医生存在固定医患关系的签约问诊患者,例如,签约家庭医生或长期慢性病定期复诊用户,也可能是不存在固定医患关系的普通问诊用户。而签约用户往往需要与指定的医生进行沟通。因此,先根据用户特征信息中的标识信息确定与当前用户存在固定医患关系的医生即签约医生。由于签约医生可以为不同科室的多个医生,因此,根据问诊类型从签约医生中匹配出对应科室的医生即候选医生。在确定候选医生后,将候选医生与在线接诊队列中的医生匹配,若能够匹配到则判断该候选医生在线,将该候选医生确定为最终接诊的目标接诊医生。针对没有固定医患关系的普通问诊用户,可以直接根据用户的问诊类型从在线的医生中随机确定一个作为目标接诊医生,也可以从在线接诊队列中确定一个在接诊数量,即排队人数最少的医生作为目标接诊医生。

介于签约医生对用户的身体状况更加了解,能够更加快速的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和应对,将签约用户从全局用户中提取出来,并优先为签约用户选择签约医生,能够大大降低医生的病情沟通时间,和诊断时间,从而有效提升线上问诊效率。

在一个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说明及限定,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未匹配到与问诊类型对应的候选医生,则根据问诊类型从在线接诊队列中匹配出目标接诊医生。

若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未包含所述候选医生,则获取候选医生的至少一个关联医生,并基于关联医生从在线接诊队列中匹配出目标接诊医生。

本发明实施例中,签约医生的覆盖科室毕竟有限,若患者的签约医生中没有与当前用户的问诊类型相匹配的,为了找到能够解决当前用户问诊需求的医生,需要从在线的全局医生中选择问诊类型相匹配的医生作为目标接诊医生。除了签约医生科室无法覆盖问诊类型的情况外,还存在签约医生不在线的状况。此时,为了保证签约医生不在线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有医生接诊,预先将同诊室或同科室同级别的医生配置为签约医生的关联医生,当候选医生不在在线接诊队列时,由关联医生进行接诊,保证签约用户的接诊服务质量,及接诊效率。

在一个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说明及限定,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未从在线接诊队列中匹配出与所问诊类型对应的候选医生,则将在线接诊队列中的任一全科医生确定为目标接诊医生。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一些医疗资源配置紧缺的科室,可能无法时时配置在线接诊人员。或者某些科室的接诊数量过高,大于预设阈值时,导致在线接诊队列中无该科室的接诊医生。从全科医生中匹配一名医生作为目标接诊医生,由全科医生接诊既能够弥补医生资源紧缺科室的人员不足、缓解医生压力,也能减少患者问诊等会时间,从而在保证接诊效率的同时,保证接诊质量。

在一个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说明及限定,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类型、所述匹配类型从在线接诊队列中确定出目标接诊医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系统时间信息对应的线上出诊排配表,及线上出诊排配表中每个医生的实时接诊数量,将对应实时接诊数量小于预设阈值的医生确定为实时接诊医生;

基于实时接诊医生构建在线接诊队列。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用户集中排队,基于预设阈值限制医生的实时接诊数量,仅将实时接诊数量小于预设阈值的医生加入在线接诊队列当实时接诊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将该医生从在线接诊队列中剔除。其中,预设阈值的设定可以根据医生的不同而不同,也可以全部医生统一设定,预设阈值的数值也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自定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还可以在线上出诊排配表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医生的临时出诊变化、突发请假等情况,确定出初始在线接诊队列,再基于实时接诊数量确定在线接诊队列。

在一个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说明及限定,所述将问诊请求转发至所述目标接诊医生的对应终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目标接诊医生终端发出的转诊请求,及目标接诊医生终端的第一接诊信息,转诊请求携带有第二问诊类型;

根据第二问诊类型从在线接诊队列中确定出目标转诊医生,并将问诊请求、所述第一接诊信息转发至目标转诊医生的对应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接诊信息为目标接诊医生与用户的沟通内容及目标接诊医生对用户的诊疗信息。当目标接诊医生通过与用户的沟通,认为用户的问诊类型与当前的科室不符,或者用户的病症有必要介入其他科室医生,需要转诊到其他科室时,医生会在转诊请求中写明需要转诊的科室,即第二问诊类型。进而从在线接诊队列中匹配出与第二问诊类型匹配的目标转诊医生。当接诊医生发现当前用户的病症不属于本科室诊断范畴内时,确定出与用户病症匹配的问诊类型,并将用户转诊给对应科室,能够使用户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从而保证线上问诊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上问诊请求的分配方法,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响应于目标用户的问诊请求,获取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请求所携带的问诊主诉信息;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预先构建的医患映射关系集合确定匹配类型,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主诉信息确定问诊类型,所述匹配类型包括限制匹配、非限制匹配;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类型、所述匹配类型从在线接诊队列中确定出目标接诊医生,并将所述问诊请求转发至所述目标接诊医生的对应终端,其中,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为基于线上出诊排配表及实时接诊数量确定的,对用户进行分类匹配,能够提高接诊医生与用户之间的匹配度,减少医生的诊断和处置时间,同时,从在线接诊队列中选取目标接诊医生,能够保证医生的在线状态,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从而有效提升线上问诊的接诊效率。

进一步的,作为对上述图1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31,响应于问诊请求,获取目标用户特征信息、问诊主诉信息;

确定模块3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确定匹配类型,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主诉信息确定问诊类型,所述匹配类型包括限制匹配、非限制匹配;

转发模块33,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类型、所述匹配类型从在线接诊队列中确定出目标接诊医生,并将所述问诊请求转发至所述目标接诊医生的对应终端,其中,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为基于线上出诊排配表及实时接诊数量确定的。

进一步地,所述转发模块33,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核心医生的第一接诊状态;

第一转发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接诊状态为接诊中,则检测所述辅助医生的第二接诊状态,并将所述问诊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接诊状态为未接诊的任一所述辅助医生的对应终端;

第二转发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接诊状态为未接诊,则将所述问诊请求转发至所述核心医生的对应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32,包括:

第一匹配单元,用于若所述匹配类型为限制匹配,则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匹配得到至少一个签约医生;

第二匹配单元,用于从所述签约医生中匹配出与所述问诊类型对应的候选医生,并基于所述候选医生从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匹配出目标接诊医生;

第三匹配单元,用于若所述匹配类型为非限制匹配,则基于所述问诊类型从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匹配出目标接诊医生。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匹配模块,用于若未匹配到与所述问诊类型对应的候选医生,则根据所述问诊类型从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匹配出目标接诊医生;

第二匹配模块,用于若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未包含所述候选医生,则获取所述候选医生的至少一个关联医生,并基于所述关联医生从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匹配出目标接诊医生。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确定模块32,还用于若从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未匹配出与所述问诊类型对应的医生,则将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的任一全科医生确定为目标接诊医生。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获取模块31,还用于获取与系统时间信息对应的线上出诊排配表,及所述线上出诊排配表中每个医生的实时接诊数量,将对应所述实时接诊数量小于预设阈值的医生确定为实时接诊医生;

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实时接诊医生构建在线接诊队列。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获取模块31,还用于获取目标接诊医生终端发出的转诊请求,及所述目标接诊医生终端的第一接诊信息,所述转诊请求携带有第二问诊类型;

所述确定模块3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问诊类型从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中确定出目标转诊医生,并将所述问诊请求、所述第一接诊信息转发至所述目标转诊医生的对应终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上问诊请求的分配装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响应于目标用户的问诊请求,获取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请求所携带的问诊主诉信息;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预先构建的医患映射关系集合确定匹配类型,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主诉信息确定问诊类型,所述匹配类型包括限制匹配、非限制匹配;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类型、所述匹配类型从在线接诊队列中确定出目标接诊医生,并将所述问诊请求转发至所述目标接诊医生的对应终端,其中,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为基于线上出诊排配表及实时接诊数量确定的,对用户进行分类匹配,能够提高接诊医生与用户之间的匹配度,减少医生的诊断和处置时间,同时,从在线接诊队列中选取目标接诊医生,能够保证医生的在线状态,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从而有效提升线上问诊的接诊效率。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线上问诊请求的分配方法。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并不对计算机设备的具体实现做限定。

如图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4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404、存储器(memory)406、以及通信总线408。

其中:处理器402、通信接口404、以及存储器406通过通信总线408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404,用于与其它设备比如客户端或其它服务器等的网元通信。

处理器402,用于执行程序410,具体可以执行上述线上问诊请求的分配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

具体地,程序410可以包括程序码,该程序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402可能是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计算机设备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以及一个或多个ASIC。

存储器406,用于存放程序410。存储器406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程序410具体可以用于使得处理器402执行以下操作:

响应于目标用户的问诊请求,获取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请求所携带的问诊主诉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预先构建的医患映射关系集合确定匹配类型,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主诉信息确定问诊类型,所述匹配类型包括限制匹配、非限制匹配;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特征信息、所述问诊类型、所述匹配类型从在线接诊队列中确定出目标接诊医生,并将所述问诊请求转发至所述目标接诊医生的对应终端,其中,所述在线接诊队列为基于线上出诊排配表及实时接诊数量确定的。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