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及其生产得到的花生油

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及其生产得到的花生油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及其生产得到的花生油,涉及食用油领域。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次烘干:将花生在115‑125℃的高温条件下边翻炒边烘;脱皮处理:将一次烘干后的花生分离出花生仁;二次烘干:将温度为70‑80℃的花生仁在235‑245℃的高温条件下边翻炒边烘;三次烘干:完成二次烘干的花生仁接着转入215‑225℃的高温条件继续边翻炒边烘;压榨处理:将三次烘干后的花生仁在60‑70℃温度下进行压榨,取清液作为花生油成品。其中,本申请上述方法制得的花生油不仅具有浓郁的花生油鲜香味,且出油率大于45%,同时初榨花生油的过氧化值低于6mmol/kg,满足食用花生油的要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65175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佛山市亿健食品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1163624.6

  • 发明设计人 黄耀强;

    申请日2022-09-23

  • 分类号C11B1/04;C11B1/06;C11B5/0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2825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下北段九江大道17号(住所申报)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8:27: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31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及其生产得到的花生油。

背景技术

花生油是花生加工的主要副产品,它具有丰富的油酸、亚油酸等营养物质,能够降低人体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对人体的健康有促进作用。目前,花生油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冷榨法和热榨法,以热榨法应用最广。

其中,采用热榨法生产花生油时,需要先对花生原料进行炒制,然后再通过120℃的高温对炒制后的花生进行压榨。热榨法的优点是:高温加热能够破坏花生中的油脂细胞,提高出油率、降低油脂粘性。

但是,高温加热也带来了下述问题:花生油中的活性物质会受到破坏、部分不稳定的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使得花生油的营养价值降低。故如何通过热榨法获得出油率高且营养价值高的花生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花生出油率的同时降低花生油中的过氧化值,以提高花生油的营养价值,本申请提供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及其生产得到的花生油。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次烘干:将原料花生投入烘干设备中,在115-125℃的高温条件下边翻炒边烘30-40min;脱皮处理:将一次烘干后的花生送入分离设备,分离出花生仁与花生皮;

二次烘干:将温度为70-80℃的花生仁送入烘干设备中,先在235-245℃的高温条件下边翻炒边烘3-5min;

三次烘干:完成二次烘干的花生仁接着转入215-225℃的高温条件下继续边翻炒边烘3-5min;压榨处理:将三次烘干后的花生仁送入压榨设备,在60-70℃温度下进行压榨,过滤或静置,取清液作为花生油成品。

本申请在对花生进行压榨之前,先对花生做第一次烘干,一方面有利于将花生仁与花生皮进行分离,另一方面可以对花生进行预热,有利于提高花生的出油率以及辅助提升花生油的鲜味和香味。待完成花生仁与花生皮的分离后,对花生仁做第二次烘干,其中,控制花生仁进入二次烘干设备中的温度,并先高温烘制后,再将花生仁转入温度略低的三次烘干的烘干设备中进行烘制,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花生仁的出油率,另一方面可以保持花生油的鲜味和香味,使得花生在压榨温度低于100℃的情况下,仍具备较好的出油率以及鲜味和香味。此外,本申请压榨温度的降低,降低了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率,花生油的过氧化值降低,营养价值得以提高。

即本申请通过增加二次烘干与三次烘干,并降低压榨温度,确保了花生具有较高出油率的同时降低了花生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率,提高了花生油的营养价值。

可选的,一次烘干步骤中,采用蒸汽烘干的方式进行烘干;二次烘干与三次烘干步骤中,采用电烘干的方式进行烘干。

一次烘干采用蒸汽烘干,有利于促进花生的均匀受热,使得花生皮能够顺利从花生仁上脱离;二次烘干与三次烘干步骤采用电烘干的方式,原因是采用电烘干能够满足二次烘干与三次烘干的温度需求。

可选的,压榨处理步骤中,往清液中加入天然抗氧化剂,将清液与天然抗氧化剂的混合物作为花生油成品,所述清液与天然抗氧化剂的重量比为10:(0.1-0.2)。

往初榨出来的花生油清液中加入天然抗氧化剂可以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可选的,所述天然抗氧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提取物蒸20-30min后,将蒸后的待提取物浸泡在温度为45-55℃的提取液中,超声处理1-2h后,固液分离,得到浸提液;其中,所述待提取物包括花生皮与丝瓜皮,所述待提取物与提取液的重量比为1:10;

将浸提液升温至75-80℃,恒温回流,待浓缩后的浸提液体积为浓缩前的浸提液体积的1/3时,停止加热,得到浓缩液;

将浓缩液离心处理得到沉淀物,将沉淀物干燥后得到天然抗氧化剂。

上述方法制得的天然抗氧化剂的长期稳定性较好,能够有效抑制花生油中过氧化值的增长,使得花生油长时间储存后,仍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可选的,所述花生皮与丝瓜皮的重量比为3:(0.5-2)。

当待提取物选用花生皮与丝瓜皮的混合物,且花生皮与丝瓜皮的重量比为3:(0.5-2)时,花生油过氧化值的增长速度明显降低。

可选的,所述花生皮与丝瓜皮的重量比为3:1.5。

当待提取物选用花生皮与丝瓜皮的混合物,且花生皮与丝瓜皮的重量比为3:1.5时,花生油过氧化值的增长最慢。

可选的,所述待提取物包括花生皮、丝瓜皮与苦参根,所述花生皮、丝瓜皮与苦参根的重量比为3:(0.5-2):(1-1.5)。

当待提取物选用花生皮、丝瓜皮与苦参根三者重量比为3:(0.5-2):(1-1.5)的混合物时,不仅能够有效抑制花生油中过氧化值的增长,还能够有效抑制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的增长。

可选的,所述沉淀物的干燥温度为55-65℃。

当干燥温度高于65℃时,花生油中的不溶性析出物增多,当干燥温度低于55℃时,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增长速率加快。

可选的,所述提取液选用乙醇溶液。

乙醇能提高待提取物中抗氧化成分的提取效果,同时容易挥发且无毒,有利于降低杂质的掺入以及提高安全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鲜香型花生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由上述任意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制得。

本申请请求保护的生产方法制得的花生油不仅具有浓郁的花生油鲜香味,且出油率大于45%,同时初榨花生油的过氧化值低于6mmol/kg,满足食用花生油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申请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按本申请方法制得的花生油不仅具有浓郁的花生油香味,且出油率大于45%,同时初榨花生油的过氧化值低于6mmol/kg,满足食用花生油的要求。

2.本申请中的天然抗氧化剂选用花生皮与丝瓜皮的组合物时,能够有效抑制花生油中过氧化值的增长。

3.本申请的天然抗氧化剂选用花生皮、丝瓜皮与苦参根特定配比的组合物时,不仅能够有效抑制花生油中过氧化值的增长,还能够有效抑制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的增长,大大延长了花生油的储存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一次烘干;2、脱皮处理;3、二次烘干;4、三次烘干;5、压榨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保护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其中,该鲜香型花生油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次烘干1:将原料花生投入烘干设备中,在115-125℃的高温条件下边翻炒边烘30-40min;脱皮处理2:将一次烘干1后的花生送入分离设备,分离出花生仁与花生皮;

二次烘干3:将温度为70-80℃的花生仁送入烘干设备中,先在235-245℃的高温条件下边翻炒边烘3-5min;

三次烘干4:完成二次烘干3后的花生仁接着转入215-225℃的高温条件下继续边翻炒边烘3-5min;

压榨处理5:将三次烘干4后的花生仁送入压榨设备,在60-70℃温度下进行压榨,过滤或静置,取清液作为花生油成品。

其中,本申请中的原料花生为新鲜、没有变味或变质的花生,且一次烘干1步骤中,烘干设备可以为电烘干设备,也可以是蒸汽烘干设备,但无论是电烘干设备还是蒸汽烘干设备,内部均设螺旋搅拌桨对原料花生进行翻炒,以尽可能确保所有花生或花生的各个位置均匀受热。而二次烘干3与三次烘干4步骤中,烘干设备选用电烘干设备,以支持较高的烘干温度。

优选的,压榨处理5步骤中,往清液中加入天然抗氧化剂,将清液与天然抗氧化剂的混合物作为花生油成品,具体地,清液与天然抗氧化剂的重量比为10:(0.1-0.2),且天然抗氧化剂优选无毒、安全的植物提取物,例如花生皮、果皮、茶叶中天然抗氧化剂的提取等。

其中,往花生油中加入天然抗氧化剂,以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但是,目前常用的天然抗氧化剂一般由醇溶液从花生皮、葡萄皮、柑橘皮或茶叶中提取出来,但这些天然抗氧化剂的长期稳定性较差,时间长后会丧失抑制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作用。因此,为尽可能提高花生油长时间储存后的营养价值,发明人致力于安全、稳定的天然抗氧化剂的研发,并在研发过程中发现优选下述天然抗氧化剂能够有效提高花生油的长期营养价值。

具体地,该天然抗氧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提取物蒸20-30min后,将蒸后的待提取物浸泡在温度为45-55℃的提取液中,超声处理1-2h后,固液分离,得到浸提液;其中,所述待提取物包括花生皮与丝瓜皮,所述待提取物与提取液的重量比为1:10;

将浸提液升温至75-80℃,恒温回流,待浓缩后的浸提液体积为浓缩前的浸提液体积的1/3时,停止加热,得到浓缩液;

将浓缩液离心处理得到沉淀物,将沉淀物干燥后得到天然抗氧化剂。

本申请中用于提取天然抗氧化剂的待提取物包括花生皮与丝瓜皮,与单一将花生皮作为待提取物相比,同时将花生皮与丝瓜皮作为待提取物,得到的天然抗氧化剂的稳定性能提高,花生油长期存放后仍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

优选的,花生皮与丝瓜皮的重量比为3:(0.5-2),更优选花生皮与丝瓜皮的重量比为3:1.5。

进一步优选的,待提取物包括花生皮、丝瓜皮与苦参根,花生皮、丝瓜皮与苦参根的重量比为3:(0.5-2):(1-1.5)。其中,花生皮、丝瓜皮与苦参根的重量比在此范围内时,通过三者的协同作用,天然抗氧化剂不仅能够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还能够抑制黄曲霉毒素B的增长。

对于提取液的选择,本申请优选乙醇溶液,进一步优选体积百分数为40-50%的乙醇溶液。其中,乙醇能提高待提取物中抗氧化成分的提取效果,同时容易挥发且无毒,有利于降低杂质的掺入以及提高安全性。

对于干燥温度的选择,本申请优选沉淀物的干燥温度为55-65℃,当干燥温度高于65℃时,花生油中的不溶性析出物增多,当干燥温度低于55℃时,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增长速率加快。

此外,本申请还保护上述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生产得到的花生油,其不仅具有浓郁的花生油的鲜香味,且出油率大于45%,同时初榨花生油的过氧化值低于6mmol/kg,能够满足食用花生油的要求。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所采用的花生均为红皮花生,且产地相同、批次相同。

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次烘干1:将原料花生投入蒸汽烘干设备中,在115℃的高温条件下边翻炒边烘40min;

脱皮处理2:将一次烘干1后的花生送入分离设备上,分离出花生仁与花生皮;

二次烘干3:将温度为70℃的花生仁送入电烘干设备中,在245℃的高温条件下边翻炒边烘3min;

三次烘干4:完成二次烘干3后的花生仁接着转入225℃的高温条件下继续边翻炒边烘3min;压榨处理5:将二次烘干3后的花生仁送入压榨设备,在60℃温度下进行压榨,过滤或静置,取清液作为花生油成品。

实施例2

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次烘干1:将原料花生投入蒸汽烘干设备中,在125℃的高温条件下边翻炒边烘30min;脱皮处理2:将一次烘干1后的花生送入分离设备上,分离出花生仁与花生皮;

二次烘干3:将温度为80℃的花生仁送入电烘干设备中,在235℃的高温条件下边翻炒边烘5min;

三次烘干4:完成二次烘干3后的花生仁接着转入215℃的高温条件下继续边翻炒边烘5min;压榨处理5:将三次烘干4后的花生仁送入压榨设备,在70℃温度下进行压榨,过滤或静置,取清液作为花生油成品。

实施例3

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压榨处理5步骤往清液中混入了天然抗氧化剂,清液与天然抗氧化剂的重量比为10:0.1,其中,本实施例天然抗氧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提取物蒸20min后,将蒸后的待提取物浸泡在温度为50℃的提取液中,超声处理1h后,固液分离,得到浸提液;其中,待提取物与提取液的重量比为1:10;本实施例中,待提取物为脱皮处理2步骤中分离出来的花生皮,提取液为体积分数为40%的乙醇溶液;

将浸提液升温至75℃,恒温回流,待浓缩后的浸提液体积为浓缩前的浸提液体积的1/3时,停止加热,得到浓缩液;

将浓缩液离心处理得到沉淀物,将沉淀物干燥后得到抗氧化剂,其中,干燥温度为55℃。

实施例4

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待提取物不同,本实施例中待提取物为丝瓜皮。

实施例5

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待提取物不同,本实施例中待提取物为花生皮与丝瓜皮,花生皮与丝瓜皮的重量比为3:0.5。

实施例6

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待提取物不同,本实施例中,待提取物为苦参根。

实施例7

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待提取物不同,本实施例中,待提取物为花生皮与苦参根,花生皮与苦参根的重量比为3:0.5。

实施例8

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待提取物不同,本实施例中,待提取物为丝瓜皮与苦参根,丝瓜皮与苦参根的重量比为3:0.5。

实施例9

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待提取物不同,本实施例中,待提取物为花生皮、丝瓜皮与苦参根,花生皮、丝瓜皮与苦参根的重量比为3:0.5:1。

实施例10

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待提取物不同,本实施例中,待提取物为花生皮、丝瓜皮与苦参根,花生皮、丝瓜皮与苦参根的重量比为3:3:1。

对比例

对比例1

一种鲜香型花生油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次烘干:将原料花生投入烘干设备中,在115℃的高温条件下边翻炒边烘40min;

脱皮处理2:将烘干后的花生送入分离设备上,分离出花生仁与花生皮;

压榨处理5:将分离出来的花生仁送入压榨设备,在120℃温度下进行压榨,过滤或静置,取清液作为花生油成品。

性能检测数据

1.香味、色泽及出油率。

表1香味、色泽及出油率

2.过氧化值:按GB5009.227进行检测,低于6.0mmol/kg为合格。

表2过氧化值

3.黄曲霉毒素B:按GB/T5009.22-2016进行检测,低于20ug/kg为合格。

表3黄曲霉毒素B

结合实施例1与对比例1并结合表1-3中的数据可知,按本申请请求保护的生产方法制得的花生油不仅具有浓郁的花生油香味,且出油率大于45%,同时初榨花生油的过氧化值低于6mmol/kg,满足食用花生油的要求。

结合实施例1与实施例3-10并结合表1-3中的数据可知,当待提取物包含丝瓜皮与花生皮时,花生油过氧化值的增长速度明显降低;而当待提取物选用花生皮、丝瓜皮与苦参根特定比例的提取物时,不仅能够有效抑制花生油中过氧化值的增长,还能够有效抑制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的增长,使得花生油的过氧化值与黄曲霉毒素B在储存2年后仍能满足食用花生油的要求,大大延长了花生油的储存时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