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台风天气下居民复电率分析方法

一种台风天气下居民复电率分析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台风天气下居民复电率分析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步骤A1:生成用户快速恢复指数S3;步骤A2,根据用户快速恢复指数生成抢修后评估系数;步骤A3,根据用户快速恢复指数生成24小时复电率,该台风天气下居民复电率分析方法能够得出用户24小时复电率数值。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31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方法,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台风天气下居民复电率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沿海地区受气象、地理、水文、植被等因素影响,在台风等强对流气象条件下,较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城镇内涝等破坏力较强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影响较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电力已经和社会经济运行密不可分,电力运行数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的灾情。

传统的停电指数和恢复率评价指标和供电可靠性评价指标一般只能用于事后评估,无法解决自然灾害期间的实时态势评估,更无法为企业和政府的抗灾部署提供数据支撑。

用户何时能够有效复电、有电是重中之重,是用于评价电网可靠性的重要指标,所以如何能够有效的反映电网的复电体系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台风天气下居民复电率分析方法,该台风天气下居民复电率分析方法能够得出用户24小时复电率数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台风天气下居民复电率分析方法包括有步骤A1:生成用户快速恢复指数S3;

步骤A2,根据用户快速恢复指数生成抢修后评估系数;

步骤A3,根据用户快速恢复指数生成24小时复电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用户的维度,结合台风影响风圈等级、台风影响时长等重要因素,构建用户快速恢复系数指标,把指标的量化分析结果,用户24小时复电率的综合考量标尺,以复电时间的早晚、供电可靠率的强弱系统性地修正24小时复电率的最终数值,以供单位内部“不怕台风的电网”建设参考。

以受灾网格为评价对象,通过对比受灾网格内百公里线路故障率环比全市受灾网格平均线路故障率,针对性开展配网防台防风建设补强修正完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台风天气下居民复电率分析方法的逻辑框图;

图2为台风天气下配电线路复电率分析方法的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台风天气下居民复电率分析方法包括有步骤A1:生成用户快速恢复指数S3;

步骤Z1,生成线路坚强指数S1;

步骤Z2,生成配变快速恢复指数S2;

步骤A2,根据线路坚强指数、配变快速恢复指数、用户快速恢复指数生成抢修后评估系数;

步骤A3,根据线路坚强指数、配变快速恢复指数、用户快速恢复指数生成24小时复电率。

本发明的设计,通过从线路、配变、用户三个维度,结合台风影响风圈等级、台风影响时长等重要因素,构建线路坚强系数、配变快速恢复系数以及用户快速恢复系数三个指标,把指标的量化分析结果,作为线路、配变、用户24小时复电率的综合考量标尺,以复电时间的早晚、供电可靠率的强弱系统性地修正24小时复电率的最终数值,以供单位内部“不怕台风的电网”建设参考。

以受灾网格为评价对象,通过对比受灾网格内百公里线路故障率环比全市受灾网格平均线路故障率,依托“电网坚强指数”和“设备可靠指数”等指标综合考虑除24小时复电率计算公式外的影响因素,结合配网防台建设标准,进一步修正线路24小时复电率,针对性开展配网防台防风建设补强修正完善工作。

为了更加合理的反映台风对配变供电可靠性的影响,从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等不同维度,分析台风影响期间,网格内配变最大停运时长、配变平均停运时长、网格供电可靠性,以及不同时间区段内配变恢复率等指标。通过“五分位法”将所有“受灾网格”配变最大停运时长、配变平均停运时长、网格供电可靠性以及不同时间区段内配变平均恢复率进行动态分析比较(不同时间区段恢复率按照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10小时、12小时、16小时、20小时、24小时等9个时间节点进行恢复率数据采集),以受灾网格为评价对象,通过修正系数修正配变24小时复电率。

依托营销HPLC终端,加强数据监测分析功能,通过对低压表计信息采集,构建低压表计故障率、用户最大停运时长和用户平均停运时长等指标,检验网格内低压设备坚强指数和设备运维单位快速响应能力,进而修正用户24小时复电率数值。

步骤A5具体包括有:

B1,线路24小时复电率,其公式计算为:

式中:H

X

X

Q

当线路24小时复电率经修正后超过100%时取100%。

线路坚强系数取值表

步骤A5具体包括有:

B2,配变24小时复电率,其公式计算为:

式中:H

R

R

Q

当配变24小时复电率经修正后超过100%时取100%。

配变快速恢复系数取值表

步骤A5具体包括有:

B3,用户24小时复电率,其公式计算为:

式中:H

Y

Y

Q

当用户24小时复电率经修正后超过100%时取100%。

用户快速恢复系数取值表

用户24小时有电率

应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H

Y

Y

步骤A5具体包括有:

B4,24小时复电率,为了有效反映“不怕台风的电网”工作建设成效,全面展示建成网格对台风的抵御能力,将线路24小时复电率、配变24小时复电率、用户24小时复电率三个指标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其公式计算为:

H=H

式中:H区间24小时复电率。

复电率计算对象,线路24小时复电率、配变24小时复电率、用户24小时复电率、用户24小时有电率及24小时复电率等指标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计算对象,在地市公司范围内分为地市公司、县市公司、供电所(乡镇街道)三级,相应数据根据对象范围对应调整。县市公司、供电所两级复电率指标可作为抗灾抢修速率及“不怕台风的电网”建设的内部评价依据。

从线路、配变、用户三个维度,结合台风影响风圈等级、台风影响时长等重要因素,构建线路坚强系数、配变快速恢复系数以及用户快速恢复系数三个指标,把指标的量化分析结果,作为线路、配变、用户24小时复电率的综合考量标尺,以复电时间的早晚、供电可靠率的强弱系统性地修正24小时复电率的最终数值,以供单位内部“不怕台风的电网”建设参考。

指数得分修正系数表

步骤A1具体包括有:

以受灾网格为评价对象,通过对比受灾网格内百公里线路故障率环比全市受灾网格平均线路故障率;依托“电网坚强指数”和“设备可靠指数”等指标综合考虑除24小时复电率计算公式外的影响因素,结合配网防台建设标准,进一步修正线路24小时复电率,针对性开展配网防台防风建设补强修正完善工作。

百公里故障率得分表

线路坚强指数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

X

n受灾网格的个数;

k

k

k

步骤A2具体包括有:

为了更加合理的反映台风对配变供电可靠性的影响,从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等不同维度,分析台风影响期间,网格内配变最大停运时长、配变平均停运时长、网格供电可靠性,以及不同时间区段内配变恢复率等指标;通过“五分位法”将所有“受灾网格”配变最大停运时长、配变平均停运时长、网格供电可靠性以及不同时间区段内配变平均恢复率进行动态分析比较(不同时间区段恢复率按照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10小时、12小时、16小时、20小时、24小时等9个时间节点进行恢复率数据采集),以受灾网格为评价对象,通过修正系数修正配变24小时复电率。

配变快速恢复能力评价表

最大停运时长、平均停电时长等专项指标的五分位法得分参照下式计算:

P

式中:P

Array全市专项指标数据集合,如在配变最大停运时长指标计算公式,Array则表示全市所有受灾配变最大停运时长的集合;

k根据省公司同业对标分别设定为0.84、0.63、0.37、0.16;

赋分方法:根据五分位法计算结果,配变最大停运时长、配变平均停电时长按照A得5分,B得10分,C得15分,D得20分,E得25分;网格供电可靠率、配变24小时复电率按照A得25分,B得20分,C得15分,D得10分,E得5分计算。

步骤A3具体包括有:

依托营销HPLC终端,加强数据监测分析功能,通过对低压表计信息采集,构建低压表计故障率、用户最大停运时长和用户平均停运时长等指标,检验网格内低压设备坚强指数和设备运维单位快速响应能力,进而修正用户24小时复电率数值;

用户快速恢复能力评价表

最大停运时长、平均停电时长等专项指标的五分位法得分参照下式计算:

P′

式中:P′

Array全市专项指标数据集合,如在用户最大停运时长指标计算公式中,Array则表示全市所有受灾网格用户最大停运时长的集合;

k根据省公司同业对标分别设定为0.84、0.63、0.37、0.16。

步骤A2还包括有:

配变快速恢复指数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

P

P

P

P

n受灾网格的个数;

k1台风影响风圈等级修正系数;

k2台风影响时长修正系数;

k3供电区域等级修正系数。

步骤A3还包括有:

用户快速恢复指数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

P’

P’

P’

P

n受灾网格的个数;

k1台风影响风圈等级修正系数;

k2台风影响时长修正系数;

k3供电区域等级修正系数。

步骤A4具体包括有:

线路坚强系数、配变快速恢复系数、用户快速恢复系数三个指标的设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线路、配变、用户三个层面的电网灾后抢修速率。为综合体现区域电网抢修恢复能力,将三个系数进行加权计算,并根据灾害影响范围,线路、配变、用户层面电网抢修策略及难易程度分配加权系数:将线路坚强指标加权系数设定为50%、配变快速恢复指标加权系数设定为30%、用户快速恢复加权系数设定为20%。抢修后评估系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S=S

式中:S抢修后评估系数。

其中用户为复电率的重点,而配变快速恢复指数和线路坚强指数用于辅助用户快速恢复指数用于对24小时复电率的评价。

实施例1:还包括有步骤Z1,生成线路坚强指数S1;

步骤A2,根据线路坚强指数、用户快速恢复指数生成抢修后评估系数;

步骤A3,根据线路坚强指数、用户快速恢复指数生成24小时复电率。

以上述为例当只有线路坚强指数和用户快速恢复指数时,将线路坚强指标加权系数设定为65%、用户快速恢复加权系数设定为35%。

线路24小时复电率、用户24小时复电率两个指标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则H

式中:S抢修后评估系数。

实施例2:还包括有步骤Z2,生成配变快速恢复指数S2;

步骤A2,根据配变快速恢复指数、用户快速恢复指数生成抢修后评估系数;

步骤A3,根据配变快速恢复指数、用户快速恢复指数生成24小时复电率。

当只有线路坚强指数和用户快速恢复指数时,将配变快速恢复指标加权系数设定为55%、用户快速恢复加权系数设定为45%。

配变24小时复电率、用户24小时复电率两个个指标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则H

实施例3:还包括有步骤Z1,生成线路坚强指数S1;

步骤Z2,生成配变快速恢复指数S2;

步骤A2,根据线路坚强指数、配变快速恢复指数、用户快速恢复指数生成抢修后评估系数;

步骤A3,根据线路坚强指数、配变快速恢复指数、用户快速恢复指数生成24小时复电率。

综上所述,单仅对用户快速恢复指数S3进行评估时,通过用户的维度,结合台风影响风圈等级、台风影响时长等重要因素,构建用户快速恢复系数指标,把指标的量化分析结果,用户24小时复电率的综合考量标尺,以复电时间的早晚、供电可靠率的强弱系统性地修正24小时复电率的最终数值,以供单位内部“不怕台风的电网”建设参考。

以受灾网格为评价对象,通过对比受灾网格内百公里线路故障率环比全市受灾网格平均线路故障率,针对性开展配网防台防风建设补强修正完善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