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工作方式灵活的档案复印装置及复印方法

一种工作方式灵活的档案复印装置及复印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作方式灵活的档案复印装置,包括底座、复印框架、下压机构、扫描制版机构、定影机构和布粉机构;复印框架上设有用于驱动复印框架升降运动的第一推杆;复印框架转动连接有第一辊体、第二辊体和第三辊体;第一辊体、第二辊体、第三辊体上闭合绕接有静电带,静电带表面涂覆有感光涂层;扫描制版机构用于得到待复印页的图像信息,并使得静电带上形成第一静电潜像;布粉机构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在静电带上形成与第一静电潜像位置对应的第二静电潜像,用于向静电带输送带有静电的墨粉,定影机构用于使静电带上的墨粉图像成型在空白复印本上;本发明无需拆散档案,避免对原始档案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且能够提高复印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6168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莞市铁石文档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1274584.2

  • 发明设计人 杨吉伟;邹明科;蒋卫星;葛胜利;

    申请日2022-10-18

  • 分类号G03G15/22(2006.01);

  • 代理机构广东灵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8;

  • 代理人赖耀华

  •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常平金塘路5号1栋101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8:21: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14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3-0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3G15/22 专利申请号:2022112745842 申请日:202210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1-17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作方式灵活的档案复印装置。

背景技术

档案在存储过程中需要进行装订成册保存,而在对档案进行复印时需要先将装订成册的档案进行拆散,然后再进行单张扫描复印,这种复印方式导致复印效率较低,且还容易对原始档案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工作方式灵活的档案复印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工作方式灵活的档案复印装置,包括底座、复印框架、下压机构、扫描制版机构、定影机构和布粉机构;

所述复印框架升降设于定影机构的上方,所述复印框架上安装用于驱动复印框架升降运动的第一推杆;所述复印框架内转动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辊体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辊体,所述第一辊体与第二辊体一一对应上下间隔设置;所述复印框架内还转动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且位于第二辊体侧上方的第三辊体;两个所述第一辊体、两个第二辊体、两个第三辊体之间闭合绕接有静电带,所述静电带的底面位于定影机构的上方,所述静电带在绕接后呈T字型分布,所述静电带表面涂覆有感光涂层,所述感光涂层在强光照射下在接收到光照的表面区域聚集与墨粉极性相反的电荷;

所述下压机构安装在复印框架的顶部;所述扫描制版机构安装在复印框架的顶部,并位于下压机构的下方且位于静电带顶面的上方;所述扫描制版机构用于得到待复印页的图像信息,并根据图像信息使得静电带上形成第一静电潜像;所述布粉机构设于复印框架内并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在静电带上形成与第一静电潜像位置对应的第二静电潜像,所述第二静电潜像与第一静电潜像组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第三静电潜像,同时用于向静电带输送带有静电的墨粉,使得静电带上与第三静电潜像对应的区域形成墨粉图像;所述定影机构设于底座的顶部,用于使静电带上的墨粉图像成型在空白复印本上。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扫描制版机构包括扫描框、传送带、扫描单元和第一激光头,所述扫描框固定连接在复印框架的顶部,所述扫描框内转动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四辊体,所述传送带绕接在两个第四辊体上,所述扫描单元固定在传送带的顶部,所述第一激光头固定在传送带的底部,所述扫描框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玻璃面板。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布粉机构包括布粉座、供粉辊、布粉辊、粉仓盖和第二激光头;所述布粉座内设有粉腔,所述粉仓盖盖合在粉腔的开口处,所述粉仓盖具有一将粉腔分割为墨粉仓和废粉仓的隔板,所述供粉辊转动连接在墨粉仓内,所述布粉辊转动连接在废粉仓内,所述布粉辊的一部分辊面突伸出废粉仓外,所述布粉辊的另一部分辊面与供粉辊的辊面位置对应;所述隔板上还固定有刮板,所述刮板与布粉辊的辊面接触配合。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辊体、第二辊体均还与复印框架滑动连接,对应的第一辊体与对应的第二辊体之间连接有辊组支架,所述布粉机构安装在其中一个辊组支架上;

还包括有用于同时调整两个第一辊体之间的间距和两个第二辊体之间的间距的距离调整机构。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距离调整机构包括有横梁、第一电机、螺杆、滑动架,两个所述横梁上下间隔固定在复印框架内,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位于下方的横梁上,所述螺杆的两端转动连接在两个横梁之间,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螺杆传动连接,所述滑动架螺纹套接在螺杆上,所述滑动架的两端分别与复印框架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架的两端均设有两个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滑动架上,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对应的辊组支架上。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辊体、第二辊体的两端均套接有滚轮,所述复印框架的内壁沿横向对应第一辊体、第二辊体分别开设有滑槽,所述滚轮活动卡入滑槽内,所述辊组支架的两端分别对应套接在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上。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定影机构包括定影座、微波发射板和静电层,所述定影座固定在底座的顶部,所述微波发射板设于定影座上,所述静电层设于微波发射板顶面上;

两个所述第一推杆中心对称安装在复印框架上,所述复印框架底部的四个角位置均凸设有第一导向柱,所述定影座的四个角位置均对应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柱活动插入第一导向孔内,所述第一推杆的输出端连接在定影座上。

本发明进一步地,位于布粉机构相对侧的第二辊体接地,所述底座的两内侧壁均凸设有竖直设置的导轨,两个所述导轨之间滑动卡接有加湿喷管,所述加湿喷管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摩擦轮,所述摩擦轮与导轨的导轨面摩擦接触。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下压机构包括第二推杆和压板,两个所述第二推杆对称固定在复印框架的顶部,所述压板的四个角位置均凸设有第二导向柱,所述复印框架顶部的四个角位置均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柱活动插入第二导向孔内,所述第二推杆的输出端与压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设置涂覆有感光涂层的静电带,从而利用扫描制版机构将待复印页面上的图像信息记录在静电带上成型第一静电潜像,然后通过静电带的带动第一静电潜像移动至与布粉机构对应,利用布粉机构在静电带上形成第二静电潜像和墨粉图像,再通过静电带带动墨粉图像移动至与空白复印本对应,从而利用定影机构将墨粉图像成型在空白复印本上,从而完成复印操作,无需拆散档案,避免对原始档案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且能够提高复印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视角的使用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扫描制版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布粉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定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距离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复印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复印框架;31、第二推杆;32、压板;4、扫描制版机构;41、扫描框;42、传送带;43、扫描单元;44、第一激光头;45、玻璃面板;5、定影机构;51、定影座;52、微波发射板;53、静电层;6、布粉机构;61、布粉座;62、供粉辊;63、布粉辊;64、粉仓盖;65、第二激光头;66、隔板;67、刮板;7、第一推杆;8、第一辊体;9、第二辊体;10、第三辊体;20、静电带;30、辊组支架;40、距离调整机构;401、横梁;402、第一电机;403、螺杆;404、滑动架;405、连杆;50、加湿喷管;60、第二电机;70、摩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工作方式灵活的档案复印装置,包括底座1、复印框架2、下压机构、扫描制版机构4、定影机构5和布粉机构6;

所述复印框架2升降设于定影机构5的上方,所述复印框架2上安装用于驱动复印框架2升降运动的第一推杆7;所述复印框架2内转动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辊体8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辊体9,所述第一辊体8与第二辊体9一一对应上下间隔设置;所述复印框架2内还转动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且位于第二辊体9侧上方的第三辊体10;两个所述第一辊体8、两个第二辊体9、两个第三辊体10之间闭合绕接有静电带20,所述静电带20的底面位于定影机构5的上方,所述静电带20在绕接后呈T字型分布,所述静电带20表面涂覆有感光涂层;所述感光涂层在强光照射下在接收到光照的表面区域聚集与墨粉极性相反的电荷;

所述下压机构安装在复印框架2的顶部;所述扫描制版机构4安装在复印框架2的顶部,并位于下压机构的下方且位于静电带20顶面的上方;所述扫描制版机构4用于得到待复印页的图像信息,并根据图像信息使得静电带20上形成第一静电潜像;所述布粉机构6设于复印框架2内并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在静电带20上形成与第一静电潜像位置对应的第二静电潜像,所述第二静电潜像与第一静电潜像组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第三静电潜像,同时布粉机构6向静电带20输送带有静电的墨粉,墨粉在静电吸附力作用下被吸附在感光涂层上,使得静电带20上与第三静电潜像对应的区域形成墨粉图像;所述定影机构5设于底座1的顶部,用于使静电带20上的墨粉图像成型在空白复印本上。

本实施例的工作方式是:复印时,将待复印档案翻开至需要复印的页面,将需要复印的页面文字面朝下插入至扫描制版机构4与下压机构之间,然后下压机构将需要复印的页面压平在扫描制版机构4上,与此同时,将装订成册的空白复印本翻开至单页状态,并插入且展平至定影机构5与静电带20之间;

然后扫描制版机构4对待复印页面进行扫描得到图像信息,并根据图像信息使得静电带20的感光涂层上形成第一静电潜像,然后第三辊体10带动静电带20进行转动,在第一静电潜像转动至与布粉机构6位置对应时,布粉机构6根据图像信息使得静电带20的感光涂层与第一静电潜像位置对应的区域形成第二静电潜像,第二静电潜像与第一静电潜像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第三静电潜像,同时向静电带20输送带有静电的墨粉,使得墨粉吸附在静电带20上,使得静电带20上形成与第三静电潜像对应的墨粉图像;

然后静电带20带动墨粉图像转动至与空白复印本的上方,然后第一推杆7带动整个复印框架2下探,使得静电带20压靠在空白复印本上,然后定影机构5使得墨粉图像成型在空白复印本上,从而在空白复印本上得到待复印页面上的内容,完成复印过程。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涂覆有感光涂层的静电带20,从而利用扫描制版机构4将待复印页面上的图像信息记录在静电带20上成型第一静电潜像,然后通过静电带20的带动第一静电潜像移动至与布粉机构6对应,利用布粉机构6在静电带20上形成第二静电潜像和墨粉图像,再通过静电带20带动墨粉图像移动至与空白复印本对应,从而利用定影机构5将墨粉图像成型在空白复印本上,从而完成复印操作,无需拆散档案,避免对原始档案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且能够提高复印效率。

如图1至图7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扫描制版机构4包括扫描框41、传送带42、扫描单元43和第一激光头44,所述扫描框41固定连接在复印框架2的顶部,所述扫描框41内转动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四辊体,所述传送带42绕接在两个第四辊体上,所述扫描单元43固定在传送带42的顶部,所述第一激光头44固定在传送带42的底部,所述扫描框4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玻璃面板45。

具体地,在将待复印页面置于扫描制版机构4与下压机构之间时,下压机构将待复印页面压平靠在玻璃面板45上,然后第四辊体带动传送带42转动,传送带42带动扫描单元43沿着静电带20的传送方向移动,对待复印页面进行扫描,从而得到带复印页面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传送至外界控制单元,外界控制单元对图像信息的图像内容、图像范围、图像位置进行识别,然后外界控制单元控制传送带42带动第一激光头44将图像信息以第一间距记录在静电带20的感光涂层上,从而得到第一静电潜像,从而实现将图像信息记录在静电带20上,以便静电带20带动第一静电潜像进行移动,以进行墨粉图像的成形。

如图3至图5、图8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布粉机构6包括布粉座61、供粉辊62、布粉辊63、粉仓盖64和第二激光头65;所述布粉座61内设有粉腔,所述粉仓盖64盖合在粉腔的开口处,所述粉仓盖64具有一将粉腔分割为墨粉仓和废粉仓的隔板66,所述供粉辊62转动连接在墨粉仓内,所述布粉辊63转动连接在废粉仓内,所述布粉辊63的一部分辊面突伸出废粉仓外,所述布粉辊63的另一部分辊面与供粉辊62的辊面位置对应;所述隔板66上还固定有刮板67,所述刮板67与布粉辊63的辊面接触配合。

具体地,供粉辊62通过与外界静电发生器电性导通而带有与墨粉电性相反的电荷,以便将墨粉仓内的墨粉吸附在供粉辊62的辊面上,布粉辊63通过与外界静电发生器电性导通而带有与墨粉电性相反的电荷,且电荷密度大于供粉辊62辊面的电荷密度,以便将供粉辊62辊面上的墨粉吸附在布粉辊63的辊面上,从而实现面墨粉的转移;实际使用时,静电带20带动第一静电潜像所在的区域通过第二激光头65所在位置时,第二激光头65根据第一静电潜像的内容将图像以第二间距记录在静电带20上,从而获得第二静电潜像,第一静电潜像与第二静电潜像组成第三静电潜像,使得第三静电潜像上聚集电荷区域的电荷密度大于布粉辊63的辊面的电荷密度,从而在第三静电潜像通过布粉辊63位置时,布粉辊63、供粉辊62以与静电带20相同的线速度旋转,刮板67将布粉辊63辊面上残留的墨粉刮涂至废粉仓内储存,第三静电潜像上聚集的电荷的部分将布粉辊63上的带电墨粉吸附至静电带20表面上形成与第三静电潜像对应的墨粉图像。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辊体8、第二辊体9均还与复印框架2滑动连接,对应的第一辊体8与对应的第二辊体9之间连接有辊组支架30,所述布粉机构6安装在其中一个辊组支架30上;

如图3、图4、图10所示,还包括有用于同时调整两个第一辊体8之间的间距和两个第二辊体9之间的间距的距离调整机构40。

实际使用时,扫描制版机构4扫描得到待复印页面的图像信息,利用外界控制单元得到待复印页面的图像内容、图像范围、图像位置,从而控制距离调整机构40工作,距离调整机构40通过辊组支架30同时驱动第一辊体8和第二辊体9滑动,调整第一辊体8之间的间距和第二辊体9之间的间距,从而调整位于两个第一辊体8之间的静电带20部分的长度,以适应当前待复印页面的大小,如此能够适应不同纸张大小的复印工作,结构适用性更强。

如图3、图4、图10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距离调整机构40包括有横梁401、第一电机402、螺杆403、滑动架404,两个所述横梁401上下间隔固定在复印框架2内,所述第一电机402安装在位于下方的横梁401上,所述螺杆403的两端转动连接在两个横梁401之间,所述第一电机402的输出端与螺杆403传动连接,所述滑动架404螺纹套接在螺杆403上,所述滑动架404的两端分别与复印框架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架404的两端均设有两个连杆405,所述连杆405的一端铰接在滑动架404上,所述连杆405的另一端铰接在对应的辊组支架30上。

具体地,第一电机402带动螺杆403转动,螺杆403驱动滑动架404上下移动,滑动架404通过连杆405驱动辊组支架30带动位于同一侧的第一辊体8和第二辊体9同步滑动,从而达到调整间距的目的,以适应不同纸张大小的复印工作。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辊体8、第二辊体9的两端均套接有滚轮,所述复印框架2的内壁沿横向对应第一辊体8、第二辊体9分别开设有滑槽,所述滚轮活动卡入滑槽内,所述辊组支架30的两端分别对应套接在第一辊体8和第二辊体9上。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辊体8和第二辊体9的两端均套接滚轮,使得第一辊体8和第二辊体9即可进行转动,以便静电带20的移动,同时又能相对复印框架2进行沿着滑槽的轨迹滑动,以调整间距。

如图1至图6、图9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定影机构5包括定影座51、微波发射板52和静电层53,所述定影座51固定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微波发射板52设于定影座51上,所述静电层53设于微波发射板52顶面上;

两个所述第一推杆7中心对称安装在复印框架2上,所述复印框架2底部的四个角位置均凸设有第一导向柱,所述定影座51的四个角位置均对应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柱活动插入第一导向孔内,所述第一推杆7的输出端连接在定影座51上。

具体地,空白复印本压平在静电层53上,在复印框架2带动静电带20的墨粉图像下探至压靠在空白复印本上时,静电层53通过外界静电发生器堆积与墨粉电性相反的电荷,且电荷密度远大于静电带20上聚集电荷区域的电荷密度,由于静电场上聚集大量与墨粉电性相反的电荷,因此,墨粉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吸附于空白复印本的表面上,使得墨粉图像成型在空白复印本上,然后微波发射板52工作向空白复印本方向发射微波,对空白复印本进行加热,使得空白复印本表面吸附的墨粉受热熔化渗透入空白复印本内形成复印图像的内容,从而达到复印的效果,无需拆卸装订成册的档案。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位于布粉机构6相对侧的第二辊体9接地,所述底座1的两内侧壁均凸设有竖直设置的导轨,如图1所示,两个所述导轨之间滑动卡接有加湿喷管50,所述加湿喷管50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电机60,所述第二电机60的输出端连接有摩擦轮70,所述摩擦轮70与导轨的导轨面摩擦接触。

具体地,将位于布粉机构6相对侧的第二辊体9接地,以便墨粉图像复印在空白复印本上后,该第二辊体9将第三静电潜像内聚集的电荷导出,以便进行下一次的复印操作;如此在进行多页复印时,通过第二电机60带动摩擦轮70转动,摩擦轮70与导轨配合,从而带动加湿喷管50上下移动,对向下垂放的空白复印本页进行加湿,以便使得微波对空白复印本的加热速度更快,保证墨粉的渗透深度,提升复印效果。

如图1至图6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下压机构包括第二推杆31和压板32,两个所述第二推杆31对称固定在复印框架2的顶部,所述压板32的四个角位置均凸设有第二导向柱,所述复印框架2顶部的四个角位置均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柱活动插入第二导向孔内,所述第二推杆31的输出端与压板3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推杆31带动压板32上下移动,以便于在需要将待复印页面插入压板32与剥离面板之间的空间内,同时利用压板32将待复印页面压平在剥离面板上,以进行复印作业,保证复印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包含在本发明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