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X射线可透视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器

X射线可透视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器

摘要

所属技术领域:医疗器械。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闭合复位。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目前常规采用以下方式:1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2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3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其中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技术使用最为普遍,该技术的执行完全依靠医生的双手,该项技术的缺点是骨折的复位和对位的维持全部依靠医生的双手,而医生的双手维持某种姿势时间过长,容易发生疲劳,当医生的双手发生抖动或松弛时,骨折也容易发生再次移位。正是因为手法复位有诸多弊病,我们开发此项发明,旨在用器械代替人的双手,使肱骨髁上骨折的复位及固定更加简单,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技术方案的要点:X射线可透视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器由树脂、塑料、碳素纤维等能够被X射线穿透的物质经3D打印制作而成。用基座将上臂套筒和前臂套筒连接起来,用上臂套筒固定上臂,用前臂套筒固定前臂,用牵引螺杆牵引前臂套筒肘部,从而牵开肱骨髁上骨折,再调节内外髁复位单元,达到复位目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59059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屈秉成;

    申请/专利号CN202110799638.6

  • 发明设计人 屈秉成;

    申请日2021-07-09

  • 分类号A61B17/90(2006.01);A61B90/00(2016.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017000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兴盛街道金御豪庭小区8号楼1单元80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8:19:2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13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目前常规采用以下方式:1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2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3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其中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技术使用较为普遍,该技术的执行完全依靠医生的双手,其具体实施方法是:术者握持患者的前臂,助手握持患者的上臂,2人对抗牵引,术者根据自身经验,认为牵引到位时,将前臂屈曲至90度以上,此时助手一只手握持患者上臂,另一只手握持患者腕部,维持患者的上肢不动,术者用手指推压患者的肱骨内髁、肱骨外髁、尺骨鹰嘴等部位,当认为复位已经完成,用C形臂X光机透视,当正位及侧位都有较为满意复位时,助手维持肢体不动,术者在C形臂X光机透视下从肱骨外髁处打入2-3枚克氏针,必要时,同样从外侧,从肱骨干向肱骨内髁方向打入1枚克氏针,总共用3-4枚克氏针固定骨折,该项技术的优点如下:1,不需要在患者皮肤上开切口,属于微创手术;2,骨折愈合速度较快,患者功能恢复早。缺点如下:1,骨折的复位和对位的维持全部依靠医生的双手,医生需要严格的训练,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才能掌握该项技术;2,骨折的复位和对位的维持,究竟用多大的力度,并不好掌握,例如,骨折原来是向内侧移位,术者需要用手指向外侧推压肱骨内髁,在推压的过程中,骨折远端究竟发生了多少位移,术者心中没底,力度过小,导致复位不足,力度过大,导致复位过度;3,复位完成后,术者需要将自己的双手从骨折处拿开,完成C形臂X光机透视,对于不稳定骨折,当术者的手指从骨折处离开后,骨折很可能即刻发生移位,导致复位失败;4,骨折的复位和对位的维持全部依靠医生的双手,而医生的双手维持某种姿势时间过长,容易发生疲劳,当医生的双手发生抖动或松弛时,骨折也容易发生再次移位。正是因为手法复位有诸多弊病,我们开发此项发明,旨在用器械代替手法,彻底解放医生的双手,使肱骨髁上骨折的复位及固定更加简单,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

发明内容:

X射线可透视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器。材料要求:树脂、塑料、碳素纤维等能够被X射线穿透的物质。型号要求: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器在定型量产以前,必须设计从小到大多种型号,以便覆盖从1岁到14岁儿童不同体型、不同上肢长度、不同上肢周径的多种使用需求。本说明书阐述的对象为原型机及其部件,由树脂材料经过3D打印制作而成,原型机的作用为:1,阐明复位原理;2,临床试用。

附图说明:

图1X射线可透视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器原型机,图2肱骨髁复位单元。

图1所示:原型机长、宽、高分别为50cm×17cm×38cm。1基座,2上臂套筒,3前臂套筒,4升降螺杆,5升降螺母,6前臂升降滑块,7腕部螺杆,8腕部调节螺母,9锁止螺母,10牵引螺杆,11牵引螺母,12内外髁托举器。

图2所示:12内外髁托举器,13侧向复位螺杆,14侧向复位模块,15内外髁复位螺母。

图1各部件功能说明:

1基座,由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组成,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成角在45°至180°之间,一般采用90°角。水平部分有a、b二个区域组成,a区的中央有1个滑道,可以安装1个上臂固定套筒,b区有2个滑道,可以安装2个肱骨髁复位单元,竖直部分中央有1个滑道,可以安装1个前臂升降滑块。

2上臂套筒,其功能是固定上臂,喇叭形开口的一端称为肩关节端,另一端称为肘关节端。

3前臂套筒,其功能为固定前臂,上口小,称为腕关节端,下口大,称为肘关节端,使用时将前臂放置于套筒中。

4升降螺杆,其功能为拧入前臂升降滑块上端的螺孔中,与前臂升降滑块相对固定,通过旋转升降螺母,使前臂升降滑块上下移动。

5升降螺母,其功能为使前臂升降滑块上下移动,最终通过螺杆及前臂套筒的动力传导,使前臂上下移动。

6前臂升降滑块,其功能为嵌入基座c区的滑道中,在滑道中上下移动,使前臂上下移动。

7腕部螺杆,其功能为与前臂套筒上口连接,固定腕部。

8腕部调节螺母,其功能为调节腕部的相对位置。

9锁止螺母,将腕部螺杆和牵引螺杆锁止,使其不再移动。

10牵引螺杆,牵引螺杆向远端移动时,使上臂套筒下口向远端移动,通过前臂的动力传导,使肱骨髁向远端移动,从而达到牵开骨折部位的目的。

11牵引螺母,通过手动旋转牵引螺母,使牵引螺杆向远端移动。

12肱骨髁托举器,当肱骨髁托举器向上移动时,推动肱骨内髁或外髁向上移动,从而纠正肱骨内髁或外髁的向下移位,即纠正解剖学上的向后移位。

图2各部件功能说明:

12肱骨髁托举器,当肱骨髁托举器向上移动时,推动肱骨内髁或外髁向上移动,从而纠正肱骨内髁或外髁的向下移位,即纠正解剖学上的向后移位。

13侧向复位螺杆,手动旋转侧向复位螺杆,推动侧向复位模块移动。

14侧向复位模块,与侧向复位螺杆联动,侧向复位模块向中线移动时,推动肱骨内髁或外髁向中线移动,达到纠正肱骨髁侧向移位的目的。

15肱骨髁复位螺母,通过扳手旋转肱骨髁复位螺母,使肱骨髁托举器上下移动。

具体实施方式:

术前1天,根据患者上臂、前臂的长度及周径,选择适当型号的X射线可透视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器,消毒备用。手术开始后,患者的上肢常规消毒铺单,上臂和前臂缠绕2-3层棉纸,肘部裸露,将肘关节屈曲90-120度,上臂固定于上臂套筒中,前臂固定于前臂套筒中,固定可靠后,C形臂X光机透视确定骨折移位方向,肱骨髁发生移位的方式一般有3种:短缩移位、侧方移位、向下(即解剖学上的向后)移位,纠正移位的顺序应该是:短缩移位、侧方移位、向下移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腕部螺杆(7)上的腕部调节螺母(8)和锁止螺母(9)旋紧,锁定腕部螺杆,使腕部不动。

2,旋转牵引螺母(11),通过牵引螺杆(10)的动力传导,使前臂套筒的肘部向远端移动,通过尺桡骨的动力传导,使肱骨髁部向远端移动,纠正短缩移位。

3,C形臂X光机侧位透视,如果发现肱骨髁部向下移位,旋转升降螺母(5),上提前臂升降滑块(6),从而上提前臂,最终上提肱骨髁部,C形臂X光机侧位透视,如果发现髁部已经到达解剖位置,即可停止操作。

4,C形臂X光机正位透视,如果发现肱骨髁部向内侧移位,将内侧的肱骨髁复位单元(图2)滑动到肱骨内髁处,旋转侧向复位螺杆(13),推动侧向复位模块(14)向中线移动,而侧向复位模块推动肱骨内髁向中线移动。如果发现肱骨髁向外侧移位,则将外侧的肱骨髁复位单元滑动到肱骨外髁处,进行同样的操作。最终,在C形臂X光机下正位透视,如果侧向移位已经完全纠正,应将内、外侧的侧向复位螺杆旋紧,使侧向复位模块挤压肱骨内、外髁,使肱骨髁部不再发生内、外侧方向上的移动。

5,C臂机侧位透视确定骨折远端向下移位的程度,用扳手调节内外两侧的内外髁复位螺母(15),使内外髁托举器上移,推动内外髁上移,纠正内外髁的向下移位。在纠正内外髁向下移位的过程中,必须透视内侧斜位及外侧斜位,确定内侧髁、外侧髁均已达到解剖对位或接近解剖对位,最后再透视1次正位及侧位,确定骨折达到或接近解剖对位。

6,将C臂机摆至侧位,按常规在C臂机透视下打入克氏针,外髁处2-3枚,内髁处1枚,或从骨折近端向内髁方向打入1枚,确定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后,拆除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器。

7,手术时间建议在30分钟以内,因为上臂套筒、前臂套筒在固定上臂及前臂的过程中,可能阻断血流,手术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挤压综合征的发生。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