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植被覆盖区域化探异常查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植被覆盖区域化探异常查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植被覆盖区域化探异常查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获取表征森林内的所有异常元素的元素种类、元素含量以及分布位置的化探异常数据;将化探异常数据按照元素种类及分布位置进行范围划分,生成至少一个元素异常区域;根据每个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元素含量以及分布位置,确定每个元素异常区域各自对应的异常浓集中心;确定每个元素异常区域各自对应的异常走向和至少一个横向点槽位置;获取元素异常区域内的所有横向点槽位置的查证结果,若同一个元素异常区域内的所有横向点槽的查证结果均为无矿结果,则根据异常走向,确定元素异常区域对应的异常垂向和至少一个纵向点槽位置。本申请具有减小查证遗漏几率的效果。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10/06 专利申请号:2022104880664 申请日:202205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球化学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植被覆盖区域化探异常查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简称:区域化探)技术为矿产勘查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矿产勘查领域中,区域化探技术通过化探异常检测、化探异常数据处理、化探异常查证与评价逐步实现对矿产的靶向圈定。

在矿产勘查过程中,在天然物质中若某种地球化学指标与其他地球化学背景比较,出现显著差异的现象称为地球化学异常(或化探异常),出现地球化学异常的区域称为化探异常区。理论上认为,在化探异常区以外的区域内无找矿意义,找矿目标点基本位于化探异常区内,但并非所有的化探异常都有一个或几个矿场与之对应,也并非每个化探异常均能找到对应的矿床,因此,通常在得到化探异常数据后还需要进行化探异常查证工作,以对化探异常进行进一步查证工作,确定化探异常是否为找矿的目标点。

现有的化探异常的查证过程中,在确定出化探异常数据对应的区域后,通常会在对应的区域内进行取样,确定当前是否存在异常,或者通过槽探的方式,确定异常,槽探为在预设区域内开设一个宽度为一米的槽,通过对槽内物质的分析,判断是否具有矿(化)体,进行查证。

但是,对于森林植被覆盖区域内,地表被较多腐质层覆盖,基岩裸露甚至转石稀少,若直接通过槽探的方式,容易出现有矿(化)体但槽探不到的遗漏情况出现,相关技术中,为了减小遗漏情况,往往需要大面积挖开植被覆盖层,但工作不易开展同时效率太低,效果也不尽人意。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小化探异常查证工作中查证遗漏的几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植被覆盖区域化探异常查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植被覆盖区域化探异常查证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植被覆盖区域化探异常查证方法,包括:

获取表征森林区域内的所有异常元素的元素种类、元素含量以及分布位置的化探异常数据;

将所述化探异常数据按照元素种类及分布位置进行范围划分,生成至少一个元素异常区域;

根据每个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元素含量以及分布位置,分别确定每个所述元素异常区域各自对应的异常浓集中心。

确定每个所述元素异常区域各自对应的异常走向和至少一个横向点槽位置,所述异常走向经过所述异常浓集中心;

其中,所述横向点槽位置为沿所述异常走向,每隔预设间隔设置的点槽的位置;

获取每个所述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各个横向点槽位置的查证结果,若同一个所述元素异常区域内的所有横向点槽的查证结果均为表征无矿的无矿结果,则根据所述异常走向,确定所述元素异常区域对应的异常垂向和至少一个纵向点槽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获取到的化探异常区域按照元素种类以及各种元素的分布位置进行区域划分,划分为多个元素异常区域,每个元素异常区域将各自分别进行查证工作,根据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各个采样点对应的元素含量和分布位置,确定表征地质变化的异常走向,根据异常走向依次开设横向点槽,进行查证,在横向点槽位置的查证结果均为表征无矿(化)体的无矿结果时,在确定与异常走向垂直的方向即异常垂向,在异常垂向方向上开设纵向点槽,在纵向点槽位置再次进行查证,根据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元素的分布情况,为查证工作提供效率更高的查证方向,提高工作人员效率的同时减小了遗漏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异常走向,确定异常垂向,包括:

根据所述异常走向与所述异常浓集中心,确定异常垂向;

所述异常垂向与所述异常走向垂直,且相交于所述异常浓集中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异常垂向与异常走向相交与异常浓集中心,以异常浓集中心为基准开展查证工作,异常浓集中心表征元素含量较高的点,围绕该点开展查证工作,即相当于围绕存在矿(化)体可能性最大的位置开展查证工作,效率更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异常走向与所述异常浓集中心,确定异常垂向,所述异常垂向与所述异常走向垂直,且相交于所述异常浓集中心,之前还包括:

获取对各个所述横向点槽检测得到的元素含量;

判断所述异常浓集中心对应的元素含量是否大于各个横向点槽对应的元素含量;

若是,则以所述异常浓集中心作为所述异常垂向与所述异常走向的交点,确定异常垂向;

若否,则确定所述横向点槽中元素含量最大的横向点槽,以所述元素含量最大的横向点槽作为所述异常垂向与所述异常走向的交点,确定异常垂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横向点槽中的元素含量最大的横向点槽的位置作为异常走向与异常垂向的交点,更利于提高查证工作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元素异常区域对应的异常走向,包括:

根据元素异常区域内的所有异常元素对应的元素含量,将元素含量处于同一预设区间值的各个异常元素,作为一个异常等值元素组;

根据各个所述异常等值元素组内的所有异常元素对应的分布位置,确定各个所述异常等值元素组对应的异常等值线;

根据所述异常浓集中心与各个所述异常等值线,确定所述元素异常区域对应的异常走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各个采样点测得的元素含量,将元素含量处于相同预设区间值对应的异常元素作为一组异常等值元素组,将元素含量处于另一个相同预设区间值的异常元素作为另一组异常元素组,将所有异常元素进行分组,将每个异常等值元素组内的异常元素在地化图中的分布位置依次连线,构成闭合的曲线,该曲线即为异常等值线,每个异常等值元素组对应一条异常等值线,根据各条异常等值线之间的疏密程度以及每条异常等值线的变化趋势,便于工作人员确定当前异常源对应的场状分布,进而工作人员可以依据各条异常等值线之间的分布以及异常浓集中心的位置,确定异常走向,更便于工作人员的工作开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异常浓集中心与各个所述异常等值线,确定异常走向,包括:

若所述异常等值线为一个,则确定所述异常等值线的长轴方向,并以所述长轴方向作为异常走向;

所述长轴方向为异常等值线上的两点间距离最大的直线线段的方向,且,所述直线线段经过异常浓集中心;

若所述异常等值线为多个,则,

确定异常等值线中距离异常浓集中心最远的最低异常等值线;

确定所述最低异常等值线的长轴方向;

将所述长轴方向作为异常走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异常等值线包围的部分为元素异常区域内存在矿(化)体的可能性较大的区域,在异常等值线为一个时,将以异常浓集中心为中心点,根据异常等值线所包围的区域中最长的长轴方向,作为异常走向的方向,便于提高对可能性较大区域的覆盖率,间接减小工作人员的查证遗漏率;在异常等值线为多个时,根据距离异常浓集中心最远的最低异常等值线的长轴方向,确定异常方向,提高了对存在较大矿化可能性的区域的覆盖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至少一个横向点槽位置,包括:

若所述异常等值线为一个,则以所述异常浓集中心为中心,以异常走向方向设置横向点槽位置,相邻的两个横向点槽位置之间的间隔为预设的基准间隔;

若所述异常等值线为多个,则根据所述异常走向上的相邻的两个异常等值线的距离与相邻异常等值线之间的元素含量的差值,确定在两个相邻异常等值线之间的各个横向点槽位置之间的间隔;

根据所述横向点槽位置之间的间隔与所述异常走向,确定各个横向点槽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两个相邻的异常等值线之间的距离和两个相邻的异常等值线的元素含量的差值,确定出在相邻的异常等值线之间的元素含量的变化程度,根据元素含量的变化程度,在间距相等时,若元素含量变化越大,表征存在矿(化)体的可能性越大,根据相邻两个异常等值线之间的元素含量变化情况,进而确定横向点槽位置之间的间隔,以减小工作人员在查证时,造成查证遗漏的可能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在异常垂向上的各个纵向点槽各自对应的查证结果;

若所有的所述查证结果均为无矿结果,则

以所述异常走向与所述异常垂向的交点为中心,建立新的异常走向,所述新的异常走向位于原来的所述异常走向与异常垂向之间;

根据所述新的异常走向,确定新的横向点槽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异常垂向上的查证结果为无矿结果时,为了减小遗漏情况,继续开展查证工作,因此将在异常走向与异常垂向两者之间,以两者的交点为中心,建立新的异常走向,并在新的异常走向上确定横向点槽位置,以便工作人员继续开展查证工作,减小遗漏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植被覆盖区域化探异常查证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植被覆盖区域化探异常查证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表征森林区域内的所有异常元素的元素种类、元素含量以及分布位置的化探异常数据;

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化探异常数据按照元素种类及分布位置进行范围划分,生成至少一个元素异常区域;

中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元素含量以及分布位置,分别确定每个所述元素异常区域各自对应的异常浓集中心;

异常走向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个所述元素异常区域各自对应的异常走向和至少一个横向点槽位置,所述异常走向经过所述异常浓集中心;

其中,所述横向点槽位置为沿所述异常走向,每隔预设间隔设置的点槽的位置;

异常垂向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每个所述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各个横向点槽位置的查证结果,若同一个所述元素异常区域内的所有横向点槽的查证结果均为表征无矿的无矿结果,则根据所述异常走向,确定所述元素异常区域对应的异常垂向和至少一个纵向点槽位置。

具体地,区域划分模块先将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化探异常区域按照元素种类以及各种元素的分布位置进行区域划分,划分为多个元素异常区域,工作人员将对每个元素异常区域各自进行查证工作,异常走向确定模块在根据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各个采样点对应的元素含量和分布位置,确定表征地质变化的异常走向,以便工作人员根据异常走向依次开设横向点槽,进行查证,在横向点槽位置的查证结果均为表征无矿(化)体的无矿结果时,由异常垂向确定模块确定与异常走向垂直的方向即异常垂向,在异常垂向方向上开设纵向点槽,在纵向点槽位置再次进行查证,根据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元素的分布情况,为查证工作提供效率更高的查证方向,提高工作人员效率的同时减小了遗漏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异常垂向确定模块在根据所述异常走向,确定异常垂向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异常走向与所述异常浓集中心,确定异常垂向;

所述异常垂向与所述异常走向垂直,且相交于所述异常浓集中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含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对各个所述横向点槽检测得到的元素含量;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异常浓集中心对应的元素含量是否大于各个横向点槽对应的元素含量;

执行模块,用于若是,则以所述异常浓集中心作为所述异常垂向与所述异常走向的交点,确定异常垂向;

所述执行模块,还用于若否,则确定所述横向点槽中元素含量最大的横向点槽,以所述元素含量最大的横向点槽作为所述异常垂向与所述异常走向的交点,确定异常垂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异常走向确定模块,在确定元素异常区域对应的异常走向时,具体用于:

根据元素异常区域内的所有异常元素对应的元素含量,将元素含量处于同一预设区间值的各个异常元素,作为一个异常等值元素组;

根据各个所述异常等值元素组内的所有异常元素对应的分布位置,确定各个所述异常等值元素组对应的异常等值线;

根据所述异常浓集中心与各个所述异常等值线,确定所述元素异常区域对应的异常走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异常走向确定模块在根据所述异常浓集中心与各个所述异常等值线,确定异常走向时,具体用于:

若所述异常等值线为一个,则确定所述异常等值线的长轴方向,并以所述长轴方向作为异常走向;

所述长轴方向为异常等值线上的两点间距离最大的直线线段的方向,且,所述直线线段经过异常浓集中心;

若所述异常等值线为多个,则确定异常等值线中距离异常浓集中心最远的最低异常等值线;

确定所述最低异常等值线的长轴方向;

将所述长轴方向作为异常走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异常走向确定模块在确定至少一个横向点槽位置时,具体用于:

若所述异常等值线为一个,则以所述异常浓集中心为中心,以异常走向方向设置横向点槽位置,相邻的两个横向点槽位置之间的间隔为预设的基准间隔;

若所述异常等值线为多个,则根据所述异常走向上的相邻的两个异常等值线的距离与相邻异常等值线之间的元素含量的差值,确定在两个相邻异常等值线之间的各个横向点槽位置之间的间隔;

根据所述横向点槽位置之间的间隔与所述异常走向,确定各个横向点槽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结果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异常垂向上的各个纵向点槽各自对应的查证结果;

重新确定模块,用于若所有的所述查证结果均为无矿结果,则,以所述异常走向与所述异常垂向的交点为中心,建立新的异常走向,所述新的异常走向位于原来的所述异常走向与异常垂向之间;根据所述新的异常走向,确定新的横向点槽位置。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植被覆盖区域化探异常查证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植被覆盖区域化探异常查证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先将获取到的化探异常区域按照元素种类以及各种元素的分布位置进行区域划分,划分为多个元素异常区域,每个元素异常区域将各自分别进行查证工作,根据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各个采样点对应的元素含量和分布位置,确定表征地质变化的异常走向,根据异常走向依次开设横向点槽,进行查证,在横向点槽位置的查证结果均为表征无矿(化)体的无矿结果时,在确定与异常走向垂直的方向即异常垂向,在异常垂向方向上开设纵向点槽,在纵向点槽位置再次进行查证,根据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元素的分布情况,为查证工作提供效率更高的查证方向,提高工作人员效率的同时减小了遗漏率。

2. 异常等值线包围的部分为元素异常区域内存在矿(化)体的可能性较大的区域,在异常等值线为一个时,将以异常浓集中心为中心点,根据异常等值线所包围的区域中最长的长轴方向,作为异常走向的方向,便于提高对可能性较大区域的覆盖率,间接减小工作人员的查证遗漏率;在异常等值线为多个时,根据距离异常浓集中心最远的最低异常等值线的长轴方向,确定异常方向,提高了对存在较大矿化可能性的区域的覆盖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植被覆盖区域化探异常查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异常走向与异常垂向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植被覆盖区域化探异常查证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勘探人员在森林内找矿时,将在森林内的多个预设位置处进行采样,首先得到表征森林地质情况的采样品,之后对采样品内的元素种类与元素含量进行分析,进而初步判断每个采样点是否具备存在矿区的可能性;之后将对采样点中具备存在矿区可能性的采样点的位置进行可能性查证,最终确定每个采样点是否存在矿区以及在存在矿区时矿区可能的位置,勘探人员将依靠查证后的结果再对各个采样点进行下一步开发。

其中,在一片森林内,可能存在矿区,也可能不存在矿区,矿区的个数和种类也并非是唯一确定的,例如,在森林A中存在金矿和铅银锌矿;在森林B中仅存在铜矿;在森林C中存在两个金矿、一个铅锌银矿以及一个石英矿;森林D中不存在矿区。

在确定出采样点具备存在矿区的可能性后,查证工作越准确,对后续开采的帮助性越大,故而对化探异常的查证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植被覆盖区域化探异常查证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参照图1,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取表征森林区域内的异常元素的元素种类、元素含量以及分布位置的化探异常数据。

具体地,化探异常指与矿或矿化体有关的矿致异常,矿致异常表征由于成矿时的地质或地球化学条件所导致的异常特征。在成矿过程中或其他地质原因,而使得一片区域内的元素组分和/或含量发生变化,处于这片区域内的元素组分和/或含量将与其他区域存在不同,这种特征的出现即表征存在矿致异常。

一般而言,有什么矿就会有对应的元素异常,例如,在森林内存在有金矿,则在金矿所在区域位置的金元素的含量将存在较大异常。

因此在对采样品进行分析时,首先基于采样品内的元素的组分与含量两个特征,判断采样品内的元素是否出现异常,并在有元素异常时确定出元素异常数据,其中,元素异常数据为出现异常的元素种类以及元素含量。在元素含量超出背景下限值时,表征该元素出现异常。每个元素异常数据包括元素种类、元素含量以及每个元素对应的地理位置,

化探异常数据为将元素异常数据标注在地化图中的数据。将采样区域按照预设的比例尺缩小后得到地化图。每个采样点对应于地化图中的一个位置,在分析出采样品对应的元素异常数据后,将元素异常数据按照预设规则标注在地化图中,即生成化探异常数据。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元素异常数据按照预设规则标注在地化图中的方式可以是,将元素异常数据中的不同种类的元素分别采用各自对应的颜色进行标注,元素的含量可以由数字方式标注,还可以用颜色的深浅来体现含量的多少;标注的位置为采样点对应在地化图中的位置。

步骤S102、将化探异常数据按照元素种类及分布位置进行范围划分,生成至少一个元素异常区域。

其中,元素种类表征异常的元素的种类,例如铜元素、金元素、铅锌银组合后的组合元素;地理位置表征异常的元素在地化图中的位置。

具体地,化探异常数据中对应的异常元素可能为单元素异常也可能为组合元素异常,其中,单元素异常表征在该点对应有一种元素存在异常,组合元素异常表征将一组在成因上或空间上有关元素含量或其他参数以某种形式组合而成的异常组合。举例说明:在森林A中,存在有两处金矿和一个铅银锌矿;相应的金矿周围将表现为金元素异常;在铅银锌矿周围将表现为铅元素、银元素以及锌元素共同组合起来后形成的异常。

化探异常数据包括各种异常元素的种类以及异常元素在地化图中的位置;根据存在的位置以及异常元素的种类,在地化图中按照各种异常元素对应的位置进行划分,在化探异常数据中对应有多少种异常元素,即生成多少个元素异常区域,每个元素异常区域与每种异常元素一一对应。

在元素异常区域内存在有矿种的几率普遍大于其他位置的几率,先通过对异常元素的圈定与划分,确定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同时,由于已经确定出异常元素,结合元素地球化学的背景特征,以及元素时空演化规律可以初步猜测当前可能存在的矿种,继而便于在查证的过程中给予工作人员以指示。

步骤S103、根据每个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元素含量以及分布位置,分别确定每个元素异常区域各自对应的异常浓集中心。

其中,异常浓集中心为对应的元素异常区域内中元素含量最高的点。

具体地,元素异常区域为存在异常元素的区域,在元素异常区域内,分析每个采样点对应的元素的含量,将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元素含量最高的采样点作为异常浓集中心。

步骤S104、确定每个元素异常区域各自对应的异常走向和至少一个横向点槽位置。

其中,异常走向经过异常浓集中心;横向点槽位置为以异常走向为方向,每隔预设间隔确定的点槽的位置;点槽为用于查证矿体存在情况而开设的槽,横向点槽表征沿异常走向设置的点槽。

具体地,在查证过程中,将围绕异常浓集中心进行查证。相关技术中,确定出异常浓集中心后,在异常浓集中心所在采样点的附近预设范围内将开始实施槽探进行查证,槽探为在地质勘查过程中,为了揭露被覆盖的岩层或矿体,在地表挖掘沟槽的技术。相关技术中挖掘沟槽时,槽底宽0.6米,深度小于3米,长度根据地质情况决定。一般而言,一个异常浓集中心,将挖一个沟槽,深入确定分析内部是否有矿。

但是,异常浓集中心并不等同于异常源,异常浓集中心为采样点中元素含量最高的点,但并非为元素异常区域内异常元素的含量最高的点或者说并不直接代表异常的本质来源。因此在直接实施槽探进行查证时,极易发生有矿种但探测不到矿种的情况,若想提高槽探查证的准确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成本的方式,调整沟槽的宽度与深度,但采用这种方式,因为不清楚异常源的位置,效率低且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选取多个位置进行勘探,但盲目选取位置效率仍旧低,且遗漏的风险仍旧较大。

因此,为了提高查证工作的准确度,减小查证工作过程中的遗漏情况,本申请实施例在查证时,将以异常浓集中心对应的采样点为中心,根据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异常元素的分布情况,确定异常走向,之后沿异常走向的方向,按照预设间隔,确定至少一个横向点槽的实施位置。

异常走向的两端分别位于元素异常区域的边界,异常走向为一条直线,且穿过异常浓集中心,横向点槽以异常浓集中心为起点,分别向两端每隔预设间隔后开设一个横向点槽。点槽是为了进行查证而在现场布设的槽。在现场查证过程中,首先根据异常走向以及异常走向对应的各个点槽的实施位置,进行点槽施工,在每个实施位置对应的地表,将开设宽为30~70公分,长为10m~20m,深度为40~90公分的点槽。沿异常走向上的各个横向点槽逐步进行查证,提高准确度的同时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步骤S105、获取每个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各个横向点槽位置的查证结果,若同一个元素异常区域内的所有横向点槽的查证结果均为表征无矿的无矿结果,则根据异常走向,确定元素异常区域对应的异常垂向和至少一个纵向点槽位置。

其中,异常走向与异常垂向垂直,且相交于一点;纵向点槽表征沿异常垂向设置的点槽。

进一步地,查证结果为在地表相应位置开设点槽并分析验证后得到的表征有矿或无矿的结果,每个查证结果与每个点槽一一对应,查证结果包括有矿结果和无矿结果,若元素异常区域内任意一个横向点槽的查证结果为表征有矿的有矿结果,则表征当前元素异常区域内可能存在矿(化)体,即认为工作人员沿异常走向找到了异常源。

若元素异常区域内所有横向点槽位置的查证结果均为无矿结果,则表征工作人员沿异常走向上的各个点槽均未找到异常源,工作人员将继续按照异常垂向上的各个点槽的实施位置,依次沿异常垂向继续寻找异常源。异常垂向为与异常走向垂直的方向,且两者相交,再确定异常垂向上的各个纵向点槽的实施位置,纵向点槽表征在异常垂向上开设的点槽。

其中,异常走向和异常垂向均处于地表表面的水平面上,在地表的表水平面上两者垂直且相交于一点。

分别通过异常走向与异常垂向两个方向上开设点槽,查找异常源,若开设点槽后找到异常源,则表征当前元素异常区域存在矿体的可能性极大,后续将继续对该处进行开采,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准确率,在开设点槽寻找异常源的过程中,若发现矿化蚀变或矿(化)体,工作人员需要对点槽内的块样进行拾取,通过化验最终确定是否发现矿(化)体;若在元素异常区域内未寻找到异常源,则表征当前元素异常区域内存在矿体的可能性极小,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原因解析与确认,在确认最终确实为其他原因造成的元素异常时,则将其判定为无矿体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植被覆盖区域化探异常查证方法,先将获取到的化探异常区域按照元素种类以及各种元素的分布位置进行区域划分,划分为多个元素异常区域,每个元素异常区域将各自分别进行查证工作,根据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各个采样点对应的元素含量和分布位置,确定表征地质变化的异常走向,根据异常走向依次开设横向点槽,进行查证,在横向点槽位置的查证结果均为表征无矿(化)体的无矿结果时,在确定与异常走向垂直的方向即异常垂向,在异常垂向方向上开设纵向点槽,在纵向点槽位置再次进行查证,根据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元素的分布情况,为查证工作提供效率更高的查证方向,提高工作人员效率的同时减小了遗漏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步骤S105中,根据异常走向,确定异常垂向,包括:

根据异常走向与异常浓集中心,确定异常垂向;异常垂向与异常走向垂直,且相交于异常浓集中心。

具体地,在异常走向对应的各个横向点槽均未检测到矿(化)体,则为了提高准确性,还需要在异常垂向上再次进行检测。

在确定异常垂向时,使异常垂向与异常走向相交于异常浓集中心,异常浓集中心为元素含量最高的点,可以认为该点附近存在矿(化)体的可能性较其他位置大,因此异常垂向仍以异常浓集中心为基准进行延伸,沿异常垂向进行纵向点槽的勘探与挖掘,效率更高。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步骤S105中,根据异常走向与异常浓集中心,确定异常垂向,异常垂向与异常走向垂直,且相交于异常浓集中心,之前还包括:

步骤Sa1(图中未示出)、获取对各个横向点槽检测得到的元素含量。

步骤Sa2(图中未示出)、判断异常浓集中心对应的元素含量是否大于各个横向点槽对应的元素含量。

步骤Sa3(图中未示出)、若是,则以异常浓集中心作为异常垂向与异常走向的交点,确定异常垂向。若否,则确定横向点槽中元素含量最大的横向点槽,以元素含量最大的横向点槽作为异常垂向与异常走向的交点,确定异常垂向。

具体地,在确定出异常走向以及异常走向上的至少一个横向点槽的实施位置后,工作人员按照各个横向点槽的实施位置依次开设点槽,进行矿(化)体查证,在查证过程中继续对横向点槽内的元素含量进行检测与化验,得到各个横向点槽各自对应的元素含量,电子设备获取到各个横向点槽各自对应的元素含量后,判断异常浓集中心的元素含量在所有横向点槽中是否最大,若是,则将异常浓集中心作为异常走向与异常垂向的交点,建立异常垂向;当横向点槽中存在有元素含量超出异常浓集中心的点槽时,将以横向点槽为两者的交点建立异常垂向。令异常垂向围绕元素含量最高的点进行追溯,以最接近矿(化)体的点进行追溯,更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步骤S104中,确定元素异常区域对应的异常走向,包括:

步骤S1041(图中未示出)、根据元素异常区域内的所有异常元素对应的元素含量,将元素含量处于同一预设区间值的各个异常元素,作为一个异常等值元素组。

具体地,异常走向为一条直线,异常走向以异常浓集中心为原点,可沿360°方向任意选取一个方向确定为异常走向。异常走向的方向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异常查证的效率。为了对异常走向的方向进行指示作用,以便于确定异常走向的方向,提高查证的效率,本申请实施例首先根据元素异常区域内的所有异常元素的元素含量,确定出至少一组元素含量处于同于同一预设区间值的各个异常元素作为异常等值元素组。例如:元素异常区域内包括异常元素1、异常元素2、异常元素3、异常元素4、异常元素5,其中,每个异常元素的种类相同,异常元素1的元素含量为50、异常元素2的元素含量为53,异常元素3的元素含量为40,异常元素4的元素含量为44,异常元素5的元素含量为37;异常元素1和异常元素2处于同一预设区间内,两个异常元素为异常等值元素组A;异常元素3、异常元素4以及异常元素5处于同一预设区间内,三个异常元素构成异常等值元素组B。

步骤S1042(图中未示出)、根据各个异常等值元素组内的所有异常元素对应的分布位置,确定各个异常等值元素组对应的异常等值线。

步骤S1043(图中未示出)、根据异常浓集中心与各个异常等值线,确定元素异常区域对应的异常走向。

具体地,将异常等值元素组内的各个异常元素在地化图中的分布位置,依次连接起来,构成一条闭合的曲线,闭合的曲线即为异常等值线,其中,异常等值元素组与异常等值线一一对应。值的说明的是,不同的异常等值线不会相交。

参照图2,图2所示的元素异常区域内包括三条异常等值线,分别为异常等值线(低)、异常等值线(中)、异常等值线(高),异常等值线(低)位于最外层,包围异常等值线(中),异常等值线(中)在第二层,包围异常等值线(高),异常等值线(高)在最内层,异常浓集中心存在于异常等值线(高)所包围的范围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异常等值线之间的疏密程度以及异常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大致判断异常走向,通过至少一条异常等值线组成场状分布,提供给工作人员确定异常走向的依据,进而便于工作人员的工作开展。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步骤S1051中,根据异常浓集中心与各个异常等值线,确定异常走向,包括:

步骤S1051a(图中未示出)、若异常等值线为一个,则确定异常等值线的长轴方向,并以长轴方向作为异常走向。

其中,长轴方向为异常等值线上的两点间距离最大的直线线段的方向,且,直线线段经过异常浓集中心。

具体地,当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异常等值线为一个时,以异常浓集中心为中心点,沿各个方向做直线,至到达元素异常区域的边界上,异常等值线为封闭的图形,沿异常浓集中心所做的直线将被异常等值线分割,根据每条被异常等值线包围起来的线段的长度,将所有线段的长度中最长的线段对应的方向作为长轴方向,将沿该长轴方向所做的直线作为异常走向。

步骤S1051b(图中未示出)若异常等值线为多个,则确定异常等值线中距离异常浓集中心最远的最低异常等值线;确定最低异常等值线的长轴方向;将长轴方向作为异常走向。

具体地,当异常等值线为多个时,为了尽量提高对元素异常区域的检测范围,以便提高查证的覆盖率,在异常等值线存在多个时,以距离异常浓集中心最远的异常等值线对应的长轴方向作为异常走向。

其中,异常浓集中心的元素含量最高,异常等值线距离异常浓集中心越远,其元素含量越低,因此距离异常浓集中心最远的异常等值线为元素含量最低的异常等值线即最低异常等值线。将最低异常等值线对应的长轴方向作为异常走向,最低异常等值线在异常浓集中心最外围的等值线,沿着其长轴方向开设点槽,能够最大范围覆盖元素异常区域中可能性较大的部分,提高工作人员查证的覆盖率,进而能够减小工作人员查证工作的遗漏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S104中,确定至少一个横向点槽位置,包括:

步骤Sb1(图中未示出)、若异常等值线为一个,则以异常浓集中心为中心,以异常走向方向设置横向点槽位置,相邻的两个横向点槽位置之间的间隔为预设的基准间隔。

具体地,在异常等值线为一个时,横向点槽位置之间的间隔为预设的基准间隔,按照基准间隔沿异常走向进行设置。

步骤Sb2(图中未示出)、若异常等值线为多个,则根据异常走向上的相邻的两个异常等值线的距离与相邻异常等值线之间的元素含量的差值,确定在两个相邻异常等值线之间的各个横向点槽位置之间的间隔;根据横向点槽位置之间的间隔与异常走向,确定各个横向点槽的位置。

具体地,根据相邻异常等值线在异常走向上的距离以及两个异常等值线对应的元素含量的差值,计算差值除以距离的值,即计算差值与距离之间的比值,比值代表了在异常走向上的单位距离上的元素含量的变化率,变化率越小,表征在当前位置其异常等值线的排布越稀疏,在该位置处越不易产生矿(化)体。

因此为了减小工作人员查证时的遗漏率,在产生矿(化)体的可能性较大时,其间隔应当越密,故而,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首先根据相邻的两个异常等值线之间的距离与元素含量的差值,确定元素含量变化率,当元素含量变化率超出预设的变化阈值时,确定两个相邻异常等值线之间的各个横向点槽位置之间的间隔为预设第一间隔;当元素含量变化率小于等于预设的变化阈值时,确定两个相邻异常等值线之间的各个横向点槽位置之间的间隔为预设的第二间隔,预设的第一间隔小于预设的第二间隔。

元素含量变化率越大,即存在矿(化)体的可能性越大时,在这两个相邻的异常等值线之间所设置的横向点槽位置之间的间隔越密,以减小遗漏的可能性;在元素含量变化率越小,即存在矿(化)体的可能性越小,在这两个相邻的异常等值线之间所设置的横向点槽位置之间的间隔越稀疏。例如:在元素异常区域内由内向外依次存在有异常等值线a1、异常等值线a2、异常等值线a3,预设的第一间隔为2m,预设的第二间隔为4m;在异常等值线a1与异常等值线a2之间的元素含量变化率为50%,预设的变化阈值为30%,则在异常等值线a1与异常等值线a2之间的横向点槽位置按照间隔为2m设置;异常等值线a2与异常等值线a3之间的元素含量变化率为10%,则异常等值线a2与异常等值线a3之间的横向点槽位置按照间隔4m设置。

由于在异常等值线a1内的线段部分为异常浓集中心所在区域,其变化率最高,在异常等值线a1内的线段部分将以预设的最小间隔设置横向点槽之间的距离。在异常等值线a3以外的线段部分,按照预设的第一间隔设置横向点槽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

步骤Sc1(图中未示出)、获取在异常垂向方向上的各个纵向点槽各自对应的查证结果;

步骤Sc2(图中未示出)、若所有的查证结果均为无矿结果,则以异常走向与异常垂向的交点为中心,建立新的异常走向;新的异常走向位于原来的异常走向与异常垂向之间。

步骤Sc3(图中未示出)、根据新的异常走向,确定新的横向点槽位置。

具体地,当工作人员在异常走向与异常垂向两个方向上的查证结果均为无矿结果时,即在当前的两个方向上,工作人员未查证到矿(化)体。为了进一步查找异常的来源,则根据原来的异常走向与异常垂向重新确定新的异常走向。在确定新的异常走向时,以异常走向与异常垂向的交点为中心,保持交点不变,调整原来的异常走向,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可以令异常走向偏转45°,令新的异常走向位于原来的异常走向与原来的异常垂向的中间位置,新的异常垂向保持与新的异常走向垂直。

之后,再根据新的异常走向确定新的横向点槽位置,以新的异常走向上的横向点槽位置逐一开展查证工作,减小遗漏率。

上述实施例从方法流程的角度介绍一种植被覆盖区域化探异常查证的方法,下述实施例从虚拟模块或者虚拟单元的角度介绍了一种植被覆盖区域化探异常查证的装置,具体详见下述实施例。

参照图3,一种植被覆盖区域化探异常查证装置100,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1001,用于获取表征森林区域内的所有异常元素的元素种类、元素含量以及分布位置的化探异常数据;

区域划分模块1002,用于将化探异常数据按照元素种类及分布位置进行范围划分,生成至少一个元素异常区域;

中心确定模块1003,用于根据每个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元素含量以及分布位置,分别确定每个元素异常区域各自对应的异常浓集中心;

异常走向确定模块1004,用于确定每个元素异常区域各自对应的异常走向和至少一个横向点槽位置,异常走向经过异常浓集中心;

其中,横向点槽位置为沿异常走向,每隔预设间隔设置的点槽的位置;

异常垂向确定模块1005,用于获取每个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各个横向点槽位置的查证结果,若同一个元素异常区域内的所有横向点槽的查证结果均为表征无矿的无矿结果,则根据异常走向,确定元素异常区域对应的异常垂向和至少一个纵向点槽位置。

具体地,区域划分模块1002先将数据获取模块1001获取到的化探异常区域按照元素种类以及各种元素的分布位置进行区域划分,划分为多个元素异常区域,工作人员将对每个元素异常区域各自进行查证工作,异常走向确定模块1004在根据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各个采样点对应的元素含量和分布位置,确定表征地质变化的异常走向,以便工作人员根据异常走向依次开设横向点槽,进行查证,在横向点槽位置的查证结果均为表征无矿(化)体的无矿结果时,由异常垂向确定模块1005确定与异常走向垂直的方向即异常垂向,在异常垂向方向上开设纵向点槽,在纵向点槽位置再次进行查证,根据元素异常区域内的元素的分布情况,为查证工作提供效率更高的查证方向,提高工作人员效率的同时减小了遗漏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异常垂向确定模块1005在根据异常走向,确定异常垂向时,具体用于:

根据异常走向与异常浓集中心,确定异常垂向;异常垂向与异常走向垂直,且相交于异常浓集中心。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装置100还包括:

含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对各个横向点槽检测得到的元素含量;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异常浓集中心对应的元素含量是否大于各个横向点槽对应的元素含量;

执行模块,用于若是,则以异常浓集中心作为异常垂向与异常走向的交点,确定异常垂向;

执行模块,还用于若否,则确定横向点槽中元素含量最大的横向点槽,以元素含量最大的横向点槽作为异常垂向与异常走向的交点,确定异常垂向。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异常走向确定模块1004,在确定元素异常区域对应的异常走向时,具体用于:

根据元素异常区域内的所有异常元素对应的元素含量,将元素含量处于同一预设区间值的各个异常元素,作为一个异常等值元素组;

根据各个异常等值元素组内的所有异常元素对应的分布位置,确定各个异常等值元素组对应的异常等值线;

根据异常浓集中心与各个异常等值线,确定元素异常区域对应的异常走向。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异常走向确定模块1004在根据异常浓集中心与各个异常等值线,确定异常走向时,具体用于:

若异常等值线为一个,则确定异常等值线的长轴方向,并以长轴方向作为异常走向;

长轴方向为异常等值线上的两点间距离最大的直线线段的方向,且,直线线段经过异常浓集中心;

若异常等值线为多个,则确定异常等值线中距离异常浓集中心最远的最低异常等值线;

确定最低异常等值线的长轴方向;

将长轴方向作为异常走向。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异常走向确定模块1004在确定至少一个横向点槽位置时,具体用于:

若异常等值线为一个,则以异常浓集中心为中心,以异常走向方向设置横向点槽位置,相邻的两个横向点槽位置之间的间隔为预设的基准间隔;

若异常等值线为多个,则根据异常走向上的相邻的两个异常等值线的距离与相邻异常等值线之间的元素含量的差值,确定在两个相邻异常等值线之间的各个横向点槽位置之间的间隔;

根据横向点槽位置之间的间隔与异常走向,确定各个横向点槽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装置100还包括:

结果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异常垂向上的各个纵向点槽各自对应的查证结果;

重新确定模块,用于若所有的查证结果均为无矿结果,则,以异常走向与异常垂向的交点为中心,建立新的异常走向,新的异常走向位于原来的异常走向与异常垂向之间;根据新的异常走向,确定新的横向点槽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从实体装置的角度介绍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4所示,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3。其中,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3相连,如通过总线1102相连。可选地,电子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104。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11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11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处理器1101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11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11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1102可以是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11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1103可以是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11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1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存储器11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内容。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还可以为服务器等。图4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