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农作物高光效立体栽培方法

一种农作物高光效立体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农作物高光效立体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清种单一作物(玉米)实行不同品种,相同熟期,产品的品质相近。穗位差异大、株高不同,实行隔两行播种的栽培方法;S2:玉米与大豆实行大比例间作玉米的种植方法,实行中间两行玉米播种高穗位品种、边行播种低穗位的品种、隔两行播种的栽培方法;大豆播种采取中间两行植株高、边行植株相对矮的栽培方法(要和大豆熟期相同、籽粒品质相近);S3:玉米与矮杆高粱大比例间作,玉米的种植方法同S2,高粱的播种方法采取中间两行植株高、边行植株相对矮的栽培方法。本发明为农作物增产、增收选择了新途径,本发明操作简单,种植方便,植株在田间合理分布,不增加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465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10374951.X

  • 发明设计人 王浩;赵庆鼎;王凤成;刘忠义;

    申请日2022-04-11

  • 分类号A01G22/20(2018.01);A01G22/40(2018.01);

  • 代理机构北京博识智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67;

  • 代理人汤敏妮

  • 地址 116011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江路539号1818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6: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22/20 专利申请号:202210374951X 申请日:202204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作物高光效立体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农作物清种、间作、套种等栽培方法被广泛应用,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栽培措施。

上述栽培技术,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中,起着相应的作用。但是,随着对耐密品种的选育和应用,也表现出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清种玉米田间成株保苗率比以往增加了30%以上,植株叶片密集,特别是玉米果穗上、下各两片功能叶,平行叠加在同一水平线上。造成田间郁闭,群体通风透光能力差,植株中下层叶片光合效应减弱而不利于产量形成;普通间作栽培技术,因作物植株高、玉米品种选择不当,密集的功能叶片相对集中在同一穗位高度的相同水平线上,同样形成田间郁闭。另外玉米与其他作物大比例间作4:4、6:6、12:12,特别是清种玉米75000株/h㎡以上,同一品种、同等高度穗位功能叶片相互遮光形成田间郁闭。因群体消耗光照系数大而增加产量幅度小。

如何通过选择同一作物的玉米,不同品种、相同成熟期、玉米籽粒品质相近,而玉米穗位差异较大;高粱、大豆株高有差异的不同品种,在同一地块隔两行种植的方法。实行作物在行间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合理布局,最大限度的提高光合效应,使现有的清种,特别是大比例玉米与大豆间作的粮豆产量再登上一个新台阶,是当前适应于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促进全国米豆间作技术推广,粮食安全有保障的新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清种栽培技术和玉米、大豆与其他作物大比例间作,因作物植株密集,功能叶片聚集在同一高度水平上即平面用光,而造成田间郁闭群体通风透光不良、植株中下层叶片光合效应减弱而不利于作物产量积累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操作性强、作物在田间合理布局、光合效应好,能够提高产量质量、高产、高效的创新种植方法,即一种农作物高光效立体栽培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农作物高光效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清种单一作物(玉米)实行不同品种,相同熟期,产品的品质相近。穗位差异大、株高不同,实行隔两行播种的栽培方法;

S2:玉米与大豆实行大比例间作(4:4、6:6)玉米的种植方法,实行中间两行玉米播种高穗位品种、边行播种低穗位的品种、隔两行播种的栽培方法;

大豆播种采取中间两行植株高、边行植株相对矮的栽培方法(要和大豆熟期相同、籽粒品质相近);

S3:玉米与矮杆高粱大比例间作(4:4、6:6),玉米的种植方法同S2,高粱的播种方法采取中间两行植株高、边行植株相对矮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有别于以往的农作物同一品种、同一株高(大豆、矮杆高粱等)、同一穗位(玉米)、清种栽培或间作栽培,而选择同一熟期,相近产品品质,不同株高、不同穗位(玉米),不同品种隔两行清种或间作的栽培方法。依靠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株高或穗位差异。改变原有的平面用光(田间植株郁闭)为立体用光(田间植株通风透光效果好),充分利用光合效应。获取单位面积光合作用效果最大化,以达到作物在田间产量、产值最大化、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本发明为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立体用光改善田间植株叶片郁闭环境,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为农作物增产、增收选择了新途径。本发明操作简单,种植方便,植株在田间合理分布,不增加成本、获取更高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间作平面用光田间植株分布平面图(通风透光);

图2为间作立体用光田间植株分布平面图(郁闭);

图3为清种平面用光田间植株分布平面图(郁闭);

图4为清种立体用光田间植株分布平面图(通风透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方案作更为详细、完整的说明。

为了解决现有清种栽培技术和玉米、大豆与其他作物大比例间作,因作物植株密集,功能叶片聚集在同一高度水平上即平面用光,而造成田间郁闭群体通风透光不良、植株中下层叶片光合效应减弱而不利于作物产量积累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操作性强、作物在田间合理布局、光合效应好,能够提高产量质量、高产、高效的创新种植方法,即一种农作物高光效立体栽培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具体实施例1,一种农作物高光效立体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清种单一作物(玉米)实行不同品种,相同熟期,产品的品质相近。穗位差异大、株高不同,实行隔两行播种的栽培方法;

S2:玉米与大豆实行大比例间作(4:4、6:6)玉米的种植方法,实行中间两行玉米播种高穗位品种、边行播种低穗位的品种、隔两行播种的栽培方法;

大豆播种采取中间两行植株高、边行植株相对矮的栽培方法(要和大豆熟期相同、籽粒品质相近);

S3:玉米与矮杆高粱大比例间作(4:4、6:6),玉米的种植方法同S2,高粱的播种方法采取中间两行植株高、边行植株相对矮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有别于以往的农作物同一品种、同一株高(大豆、矮杆高粱等)、同一穗位(玉米)、清种栽培或间作栽培,而选择同一熟期,相近产品品质,不同株高、不同穗位(玉米),不同品种隔两行清种或间作的栽培方法。依靠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株高或穗位差异。改变原有的平面用光(田间植株郁闭)为立体用光(田间植株通风透光效果好),充分利用光合效应。获取单位面积光合作用效果最大化,以达到作物在田间产量、产值最大化、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本发明为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立体用光改善田间植株叶片郁闭环境,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为农作物增产、增收选择了新途径。本发明操作简单,种植方便,植株在田间合理分布,不增加成本、获取更高效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专利,凡在本发明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