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车身上部构造

车身上部构造

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为,当尾门的开放时避免多个落水槽彼此的接合部位向外部露出。车身上部构造具有设于车身上部的外落水槽(34)、与该外落水槽(34)接合的落水槽外侧构件(100)、和设于车身侧部的侧外面板(24),落水槽外侧构件(100)具有从侧外面板(24)向车宽方向内侧鼓出并朝向车宽方向外侧折回的接合凸缘(101),落水槽外侧构件(100)和外落水槽(34)经由该接合凸缘(101)而接合,在落水槽外侧构件(100)与外落水槽(34)之间的装配部设有凹部(114)。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5467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2111414090.5

  • 发明设计人 菊地真;柿冈良市;

    申请日2021-11-25

  • 分类号B62D25/07(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孙明轩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4: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2D25/07 专利申请号:2021114140905 申请日:202111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汽车等车辆的车身上部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安装有尾门的尾门开口部的上部角落部设有落水槽以及落水槽延伸部的车身上部构造。

该落水槽和落水槽延伸部例如通过点焊而相互接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20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车身上部构造中,当尾门的开放时,落水槽以及落水槽延伸部彼此的焊接痕(点焊坑)向外部露出而成为能够视觉观察的状态。由此,具有导致车辆外观性降低的隐患。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而做出的,目的为提供能够当尾门的开放时避免多个落水槽彼此的接合部位向外部露出的车身上部构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身上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设于车身上部的落水槽、与所述落水槽接合的落水槽外侧构件、和设于车身侧部的侧外面板,所述落水槽外侧构件具有从所述侧外面板向车宽方向内侧鼓出并朝向车宽方向外侧折回的接合凸缘,所述落水槽外侧构件和所述落水槽经由所述接合凸缘而接合,在所述落水槽外侧构件与所述落水槽之间的装配部设有凹部。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可获得一种能够当尾门的开放时避免多个落水槽彼此的接合部位向外部露出的车身上部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有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上部构造的车辆的车身后方上部的局部省略立体图。

图2是配置于图1所示的车身后方上部的左侧的落水槽外侧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4A是在拆除掉侧外面板的状态下表示落水槽外侧构件和外落水槽之间的接合点的放大立体图。

图4B是相对于图4A的状态而表示安装有侧外面板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图4A所示的落水槽外侧构件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表示使前部的截面面积减少的落水槽外侧构件前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表示配置有加强尾门铰链的加强板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加强板的车辆后方端部与后柱内构件上部接合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加强板和后柱的位置关系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尾门经由尾门铰链安装于车身后方的状态的局部透视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车身后方上部

24 侧外面板

28 落水槽(gutter)

34 外落水槽

100 落水槽外侧构件

101 接合凸缘

113 装配部

114 凹部

116 接合凸缘

120 后柱内构件

120b 后柱内构件上部

124 尾门

126 尾门铰链

128 落水槽外侧构件前部

130 加强板(patch)(加强部件)

132 接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适当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图中,“前后”表示车辆前后方向,“左右”表示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上下”表示车辆上下方向(垂直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适用有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上部构造的车辆的车身后方上部10的构成具有:构成侧壁的左右的侧车身12;构成顶壁的车顶14;设于车身后部的尾门开口部16。

侧车身12由形成车辆侧面的外表面的侧外面板24、从内侧(车室侧)支承侧外面板24的未图示的侧车身内构件所构成。

车顶14具有车顶外面板26、分别设在车身上部的左右两侧的左右一对的落水槽28、和将左右的侧车身12彼此相连的后车顶拱30(参照图2)。后车顶拱30呈大致コ字状的轴垂直截面,在车辆后端的位置沿着车宽方向延伸。

在车身后方上部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落水槽28。该落水槽28是构成供雨水等沿着尾门开口部16的周缘流动的槽(通道)的一部分的部件。后述的落水槽外侧构件100也具有与落水槽28同样的功能。

此外,左右一对的落水槽28分别构成为左右对称形状,由此,详细说明从车辆后方来看配置于左侧的落水槽28,省略说明配置于右侧的落水槽28。

如图1所示,落水槽28由从车辆后方来看配置于车宽方向内侧的内构件落水槽32、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外落水槽34、配置在外落水槽34与侧外面板24的缘部之间的落水槽外侧构件100(参照图2)构成。

如图1所示,内构件落水槽32将折曲部36夹在中间而成L字状截面,由与尾门开口部16的缘部接合的基台部38、和以与基台部38大致正交的方式折曲且朝向车顶外面板18的顶面延伸的延伸部40构成。

外落水槽34由将折曲部42夹在中间而与尾门开口部16的缘部接合的基台部44、和以与基台部44大致正交的方式折曲且朝向车顶外面板18侧延伸的平面部46构成。

如图5所示,落水槽外侧构件100在俯视时由如下复合形状构成,该复合形状是使以第1棱线部~第3棱线部102a~102c为边界构成的第1面部~第4面部104a~104d组合而成的。第1面部104a位于车宽方向内侧,具有从车辆前方朝向车辆后方以圆弧状垂下的圆弧部106。第2面部104b与第1面部104a的下端连续,具有从车宽方向内侧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垂下的弯曲部108。

而且,第3面部104c在俯视时呈大致三角形状,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在第1面部104a与第2面部104b之间。第4面部104d位于车宽方向外侧,具有在上方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110a以及第2突出部110b、和位于第1突出部110a以及第2突出部110b的下方且呈山形状、并朝向车辆前方突出的第3突出部110c。

如图4A所示,落水槽外侧构件100和外落水槽34通过由第1接合点P1~第4接合点P4构成的四个接合点(接合部位)接合。第1接合点P1以及第2接合点P2分别设在位于落水槽外侧构件100的第4面部104d的上方的第1突出部110a以及第2突出部110b。第3接合点P3以及第4接合点P4分别设在使第3突出部1100的山形状的顶点处于中间的其两侧。这些第1突出部110a~第4突出部110d作为后述的落水槽外侧构件100的接合凸缘101而发挥功能,与外落水槽34的接合凸缘35接合。

如图3所示,落水槽外侧构件100具有接合凸缘101,通过该接合凸缘101而与外落水槽34的接合凸缘35接合。该落水槽外侧构件100的接合凸缘101从侧外面板24向车宽方向内侧鼓出并朝向车宽方向外侧折回而构成。另外,落水槽外侧构件100的接合凸缘101设在从侧外面板24向车宽方向内侧鼓出的鼓出部112的下端。落水槽外侧构件100以及外落水槽34中,各自的接合凸缘101、35彼此例如通过点焊等一体接合。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通过由第1接合点P1~第4接合点P4构成的四个接合点(接合部位)接合,但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在落水槽外侧构件100的接合凸缘101和外落水槽34的接合凸缘35所接触(抵接)的装配部113上,设有朝向车宽方向外侧(侧外面板24侧)凹洼的凹部114。在该凹部114如后述那样地例如填充防锈密封剂,由此能够获得防锈效果。

如图2所示,而且,落水槽外侧构件100固定于将侧外面板24的外观面的端部折回得到的接合凸缘116。该接合凸缘116在俯视时呈朝向外落水槽34侧突出的舌片状。基于该接合凸缘116实现的接合部以外的部位例如由粘接剂等粘接于将侧外面板24的外观面的端部折回得到的部分。

在尾门开口部1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延伸至车顶14的一对后柱118。该后柱118由设于内侧的后柱内构件120、和设于外侧的后柱外构件122构成。如图9所示,后柱内构件120由后柱内构件主体部120a、和配置于后柱内构件主体部120a的上端部的后柱内构件上部120b构成。另外,如图7所示,后柱外构件122由后柱外构件主体部122a、和配置于后柱外构件主体部122A的上端部的后柱外构件上部122b构成。

如图10所示,在尾门开口部16的上方设有将尾门124能够开闭地安装的尾门铰链126。该尾门铰链126由固定于尾门124侧的臂部127a、与车身侧紧固的安装部127b构成。此外,在图10中,在透过车顶外面板24的状态下绘图。

落水槽外侧构件100具有朝向侧外面板24的外观面的端部而使车身前后方向的前部的截面面积朝向前方减少的落水槽外侧构件前部128(参照图2以及图6)。在该落水槽外侧构件前部128的前方,配置有加强尾门铰链126的加强板(加强部件)130。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该加强板130的车辆后方端部,设有与后柱内构件120(后柱内构件上部1206)接合的接合部132。该接合部132与落水槽外侧构件100相比设在车宽方向内侧(参照图7)。

该加强板130在俯视时呈大致矩形状,平板状的平面部134、和从平面部134的车辆后方端部朝向下方折曲的接合部132一体构成。

适用有本实施方式的车身上部构造的车辆的车身后方上部10基本上如上那样地构成,接着说明其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落水槽外侧构件100具有从侧外面板24向车宽方向内侧鼓出并朝向车宽方向外侧折回的接合凸缘101。落水槽外侧构件100和外落水槽34经由接合凸缘101接合。另外,在落水槽外侧构件100与外落水槽34之间的装配部113上设有朝向车宽方向外侧(侧外面板24侧)凹陷的凹部114。

本实施方式中,将从落水槽外侧构件100的侧外面板24向车宽方向内侧鼓出并朝向车宽方向外侧折回的接合凸缘101、和外落水槽34的接合凸缘35接合。由此,设有由第1接合点P1~第4接合点P4构成的多个接合点。这些多个接合点由于从车宽方向外侧由侧外面板24覆盖(参照图4B),所以能够避免向外部露出。由此,本实施方式中,当尾门124的开放时,避免了落水槽外侧构件100和外落水槽34的点焊坑向外部露出。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在设于落水槽外侧构件100与外落水槽34之间的装配部113的凹部114内,能够容易地填充例如防锈密封剂,由此能够获得防锈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落水槽外侧构件100固定于将侧外面板24的外观面的端部折回得到的接合凸缘116。由此,本实施方式中,落水槽外侧构件100与侧外面板24的固定部位设在从侧外面板24的外观面观察不到的部位。该结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恰当避免落水槽外侧构件100与侧外面板24之间的固定部位向外部露出。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落水槽外侧构件100具有朝向侧外面板24的外观面的端部而使车身前后方向的前部的截面面积朝向前方减少的落水槽外侧构件前部128。在该落水槽外侧构件前部128的前方配置有加强尾门铰链126的加强板(加强部件)130。

本实施方式中,落水槽外侧构件100具有使截面面积朝向前方减少的落水槽外侧构件前部128,由此,与所减少的截面面积的部分相应地,能够确保空间,能够在该空间配置对尾门铰链126进行加强的加强板(加强部件)130。该结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尾门124进行开闭动作时,能够提高相对于输入至尾门铰链126的荷载的刚性及强度。

而且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加强板130的车辆后方端部,设有与后柱内构件120(后柱内构件上部1206)接合的接合部13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该接合部132,当使尾门124进行开闭动作时,能够提高相对于输入至尾门铰链126的荷载的刚性及强度,并且能够使向尾门铰链126的输入荷载从加强板130的车辆后方端部向后柱内构件120(后柱内构件上部120b)流通(释放)。

而且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该接合部132与落水槽外侧构件100相比设在车宽方向内侧。本实施方式中,将接合部132与落水槽外侧构件100相比配置于车宽方向内侧,由此当将作为加强部件的加强板130安装于车身时,能够避免落水槽外侧构件100成为碍事部件。该结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加强板130相对于后柱内构件120(后柱内构件上部1206)容易接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