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

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

摘要

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差模线圈、共模线圈采用铜芯线,且在铜芯线外表面设置一层绝缘材料,差模线圈缠绕到圆环实芯铁氧体上,共模线圈缠绕到圆环实芯铁氧体上;差模线圈与共模线圈集成到同一个圆环实芯铁氧体上;圆环实芯铁氧体采用对称的结构;差模线圈的两个线圈在圆环实芯铁氧体上,且是关于过圆环实芯铁氧体的中心对称轴并与圆环实芯铁氧体最大横截面垂直的平面相向翻转90°,差模线圈的两个线圈重合;共模线圈的两个线圈在圆环实芯铁氧体上采用对称的结构;圆环实芯铁氧体中心的空心空间设置中转定位装置,中转定位装置精准定位差模线圈与共模线圈转换处的进、出铜芯线位置,中转定位装置采用磁屏蔽结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7483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虹锐电工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888358.7

  • 发明设计人 余海东;张耐久;黄烈;

    申请日2022-07-27

  • 分类号H01F27/28(2006.01);H01F27/30(2006.01);H01F27/36(2006.01);H01F17/06(2006.01);

  • 代理机构成都精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38;

  • 代理人周建

  • 地址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飞云大道东段261号综合保税区201厂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4: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0-28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F27/28 专利申请号:2022108883587 申请日:202207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扼流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

背景技术

差模干扰是指为在任意两条载流导线之间的无用电位差所形成的电流。干扰电流在信号线与信号地线之间或电源线的火线和零线之间流动。在信号电路走线中,差模干扰电流是在外界电磁场中信号线和信号地线构成的回路中感应产生的。

共模干扰指的是干扰电压在信号线及其回线一般称为信号地线上的幅度相同,这里的电压以附近任何一个物体大地、金属机箱、参考地线板等为参考电位,干扰电流回路则是在导线与参考物体构成的回路中流动。

为了将差模线圈、共模线圈集成到一个圆环实芯铁氧体上,能对差模电流、共模电流进行滤波,且能提高滤波的质量,亟需提出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差模线圈、共模线圈集成到一个圆环实芯铁氧体上,采用磁屏蔽方式,提高滤波的质量,提供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差模线圈、共模线圈采用铜芯线,且在铜芯线外表面设置一层绝缘材料,差模线圈缠绕到圆环实芯铁氧体上,共模线圈缠绕到圆环实芯铁氧体上;差模线圈与共模线圈集成到同一个圆环实芯铁氧体上;

圆环实芯铁氧体采用对称的结构;

差模线圈的两个线圈在圆环实芯铁氧体上,且是关于过圆环实芯铁氧体的中心对称轴并与圆环实芯铁氧体最大横截面垂直的平面相向翻转90°,差模线圈的两个线圈重合;

共模线圈的两个线圈在圆环实芯铁氧体上采用对称的结构,且是过圆环实芯铁氧体的中心对称轴并与圆环实芯铁氧体最大横截面垂直的平面对称;

圆环实芯铁氧体中心的空心空间设置中转定位装置,中转定位装置精准定位差模线圈与共模线圈转换处的进、出铜芯线位置,中转定位装置采用磁屏蔽结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差模线圈与共模线圈集成到同一个圆环实芯铁氧体上,采用集成化的方式,能分别对共模电流、差模电流进行滤波,降低成本,减小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体积;2、差模线圈的两个线圈在圆环实芯铁氧体上,且是关于过圆环实芯铁氧体的中心对称轴并与圆环实芯铁氧体最大横截面垂直的平面相向翻转90°,差模线圈的两个线圈重合;共模线圈的两个线圈在圆环实芯铁氧体上采用对称的结构,且是过圆环实芯铁氧体的中心对称轴并与圆环实芯铁氧体最大横截面垂直的平面对称,提高差模扼流圈、共模扼流圈的滤波质量;3、圆环实芯铁氧体中心的空心空间设置中转定位装置,中转定位装置精准定位差模线圈与共模线圈在转换处的进、出铜芯线位置,中转定位装置采用磁屏蔽结构,减少新的干扰信号的产生,提高滤波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共模电流通过不相交连线结构的磁力线分布图;

图3是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差模电流通过不相交连线结构的磁力线分布图;

图4是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共模电流通过相交连线结构的磁力线分布图;

图5是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差模电流通过相交连线结构的磁力线分布图;

图6是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中转定位装置的剖面图;

图7是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中转定位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外环止点固定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中转定位装置与外环止点固定板的卡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结合图1,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组成共模线圈,第一个线圈105、第二个线圈109、圆环实芯铁氧体104组成共模扼流圈;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到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的路径,与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到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的路径,是关于过圆环实芯铁氧体104中心对称轴并与圆环实芯铁氧体104最大横截面垂直的平面对称;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分布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最大横截面上。

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组成差模线圈,第三个线圈112、第四个线圈101、圆环实芯铁氧体104组成差模扼流圈;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到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的路径,与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到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的路径,是关于过圆环实芯铁氧体104中心对称轴并与圆环实芯铁氧体104最大横截面垂直的平面相向翻转90°,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两个线圈重合;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分布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最大横截面上。

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的连通方式有两种;第一种连通方式是: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连通,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连通,第二种连通方式是: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连通,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连通;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之间的连通铜芯线在中转定位装置107内,中转定位装置107与圆环实芯铁氧体104采用胶合方式固定相互的位置,中转定位装置107精准定位差模线圈与共模线圈在转换处的进、出铜芯线位置,中转定位装置107采用磁屏蔽结构,屏蔽圆环实芯铁氧体104与中转定位装置107内的铜芯线在电流作用下产生电磁感应,屏蔽新的干扰信号的产生,提高滤波质量。

实施例1:

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连通,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连通。

结合图2, 共模电流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进入,共模电流通过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组成的共模线圈;第一个线圈105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指向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指向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同,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的磁通量等量叠加,其原理是互感,等效磁导率增加一倍;在互感的作用下,等效电感量成倍增加,共模感抗也会成倍增加,因此对共模电流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

共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的流动方向为:电流依次经过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电流依次经过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共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组成的差模线圈。

第三个线圈112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指向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指向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反,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磁通量等量抵消,共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组成的差模线圈无影响。

共模电流从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同理推导,得到相同结论: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同,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的磁通量等量叠加,其原理是互感,等效磁导率增加一倍;在互感的作用下,等效电感量成倍增加,共模感抗也会成倍增加,因此对共模电流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反,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磁通量等量抵消,共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组成的差模线圈无影响。

结合图3,差模电流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进入、从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出,差模电流通过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组成的共模线圈;第一个线圈105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指向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指向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反,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的磁通量等量抵消,差模电流进入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组成的共模线圈无影响。

差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的流动方向为:电流依次经过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电流依次经过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差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组成的差模线圈。

第三个线圈112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指向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指向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同,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磁通量等量叠加,其原理是互感,等效磁导率增加一倍;在互感的作用下,等效电感量成倍增加,差模感抗也会成倍增加,因此对差模电流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

差模电流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出、从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进入,同理推导,得到相同结论: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反,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的磁通量等量抵消,差模电流进入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组成的共模线圈无影响;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同,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磁通量等量叠加,其原理是互感,等效磁导率增加一倍;在互感的作用下,等效电感量成倍增加,差模感抗也会成倍增加,因此对差模电流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

实施例2:

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连通,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连通;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连通的铜芯线,与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的铜芯线是不相交的,在空间上是分离的。

结合图4, 共模电流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进入,共模电流通过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组成的共模线圈;第一个线圈105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指向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指向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同,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的磁通量等量叠加,其原理是互感,等效磁导率增加一倍;在互感的作用下,等效电感量成倍增加,共模感抗也会成倍增加,因此对共模电流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

共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的流动方向为:电流依次经过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电流依次经过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共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组成的差模线圈。

第三个线圈112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指向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指向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反,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磁通量等量抵消,共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组成的差模线圈无影响。

共模电流从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同理推导,得到相同结论: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同,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的磁通量等量叠加,其原理是互感,等效磁导率增加一倍;在互感的作用下,等效电感量成倍增加,共模感抗也会成倍增加,因此对共模电流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反,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磁通量等量抵消,共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组成的差模线圈无影响。

结合图5,差模电流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进入、从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出,差模电流通过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组成的共模线圈;第一个线圈105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指向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指向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反,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的磁通量等量抵消,差模电流进入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组成的共模线圈无影响。

差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的流动方向为:电流依次经过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电流依次经过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差模电流进入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组成的差模线圈。

第三个线圈112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指向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从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指向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同,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磁通量等量叠加,其原理是互感,等效磁导率增加一倍;在互感的作用下,等效电感量成倍增加,差模感抗也会成倍增加,因此对差模电流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

差模电流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出、从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进入,同理推导,得到相同结论: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反,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的磁通量等量抵消,差模电流进入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组成的共模线圈无影响;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环形磁力线方向相同,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内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在不考虑漏感的情况下,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磁通量等量叠加,其原理是互感,等效磁导率增加一倍;在互感的作用下,等效电感量成倍增加,差模感抗也会成倍增加,因此对差模电流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

结合图6,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中转定位装置的剖面图;

结合图7,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中转定位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结合图8,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外环止点固定板的立体示意图;

结合图9,一种差模共模磁屏蔽一体扼流圈的中转定位装置与外环止点固定板的卡扣结构示意图;

中转定位装置107包括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和外环止点固定板404;中转定位装置107采用圆筒结构,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由外层塑料201、内层塑料203、中间金属层202构成,外层塑料201与内层塑料203包裹中间金属层202,中间金属层202采用薄的铜或铝构成。

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设置第一线槽307、第二线槽302、第三线槽304、第四线槽306,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是对称结构,第一线槽307、第二线槽302、第三线槽304、第四线槽306完全相同,第一线槽307与第二线槽302对称,第三线槽304与第四线槽306对称。

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与圆环实芯铁氧体104之间采用胶固定位置;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第一线槽307末端、第二线槽302末端、第三线槽304末端、第四线槽306末端分布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最大横截面的延展面上,第一线槽307末端、第二线槽302末端、第三线槽304末端、第四线槽306末端设置与铜芯线直径相等的半圆凹槽,其有益效果是:是将铜芯线的中心对称线与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分布在在同一个平面。

铜芯线从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进入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采用胶固定在第二线槽302末端,铜芯线从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进入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采用胶固定在第一线槽307末端,铜芯线从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进入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采用胶固定在第三线槽304末端,铜芯线从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进入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采用胶固定在第四线槽306末端;外环止点固定板404的外层采用塑料、内层采用塑料、中间层采用金属层,外环止点固定板404设置垂直的圆弧板403,垂直的圆弧板403设置等高的第一通孔401、第二通孔402,外环止点固定板404设置母扣环405,母扣环405采用弹性塑料,母扣环405的剖面为母扣剖面502,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的第一公扣环301、第二公扣环305的剖面为公扣剖面501,两块外环止点固定板404的母扣环405分别扣在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的第一公扣环301、第二公扣环305上;第一块外环止点固定板404的第一通孔401、第二通孔402中心线与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分布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最大横截面的延展面上;第二块外环止点固定板404的第一通孔401、第二通孔402中心线与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分布在圆环实芯铁氧体104最大横截面的延展面上;铜芯线经过第一块外环止点固定板404的第一通孔401固定在第四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4,铜芯线经过第一块外环止点固定板404的第二通孔402固定在第三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13;铜芯线经过第二块外环止点固定板404的第一通孔401固定在第一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6,铜芯线经过第二块外环止点固定板404的第二通孔402固定在第二个线圈缠绕外环止点108;其有益效果是: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与外环止点固定板404组成磁屏蔽结构,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内部的铜芯线处于磁屏蔽状态,防止中转定位装置的圆筒303内部的铜芯线产生电磁感应;外环止点固定板404对外环止点外的铜芯线也有电磁屏蔽效应;精准控制铜芯线在第一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3、铜芯线在第二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0、铜芯线在第三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11、铜芯线在第四个线圈缠绕内环止点102的位置,目的在于精准控制第一个线圈105与第二个线圈109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目的在于精准控制精准第三个线圈112与第四个线圈101的感应磁场大小相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