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滩涂养殖贝类采集分拣装置

滩涂养殖贝类采集分拣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滩涂养殖贝类采集分拣装置,包括车体、松土组件、采集组件和筛选组件;松土组件、采集组件和筛选组件沿车体前后方向依次安装;松土组件包括多个开沟轮,用于将泥土表面切削并推开,采集组件包括多个弯杆,用于将贝类从泥土表面挖掘出,筛选组件由表面开设有筛孔的多个圆筒构成,多个圆筒同轴设置,且位于外圈的圆筒的筛孔孔径最小;弯杆挖掘出的贝类进入到最内圈的圆筒内,并在圆筒转动过程中穿过适合孔径的筛孔,落入到预定位置。上述滩涂养殖贝类采集分拣装置,能够采集淤泥中的贝类,并可对采集的贝类进行分拣。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467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海洋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210809179.X

  • 申请日2022-07-11

  • 分类号A01K80/00(2006.01);A01K61/90(2017.01);

  • 代理机构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孟旭彤

  • 地址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99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4: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80/00 专利申请号:202210809179X 申请日:202207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滩涂养殖贝类采集分拣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悠长的海岸线为贝类水产养殖业提供了优越条件。近年来,随着蛤蜊养殖业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人工采集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易损伤蛤蜊,不能满足规模化养殖的需求。

目前市面上的蛤蜊采集机利用水泵的吸力采集蛤蜊,这种方式不但耗油量大,而且水泵的吸力要求很大。而且仅限于砂质地采集蛤蜊,对于淤泥中的蛤蜊则无法采集,并且只能做采集工作而无法筛选。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淤泥中进行贝类采集工作,且可对贝类进行分拣的滩涂养殖贝类采集分拣装置。

一种滩涂养殖贝类采集分拣装置,包括车体、松土组件、采集组件和筛选组件;所述松土组件、所述采集组件和所述筛选组件沿车体前后方向依次安装;所述松土组件包括多个开沟轮,用于将泥土表面切削并推开,所述采集组件包括多个弯杆,用于将贝类从泥土表面挖掘出,所述筛选组件由表面开设有筛孔的多个圆筒构成,所述多个圆筒同轴设置,且位于外圈的圆筒的筛孔孔径最小;所述弯杆挖掘出的贝类进入到最内圈的圆筒内,并在圆筒转动过程中穿过适合孔径的筛孔,落入到预定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松土组件还包括第一框架;所述多个开沟轮周向固定在一个驱动杆上,所述驱动杆转动安装在第一框架上,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转动安装在车体上,并可绕车体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组件还包括第二框架和滚轮;所述多个弯杆周向固定在滚轮上,所述滚轮转动安装在第二框架的一端,所述第二框架的另一端活动安装在车体上,并可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周向设置的所述弯杆沿滚轮中轴线方向呈线性阵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圆筒倾斜设置,且由外到内多个圆筒的低处端的伸出长度依次增加。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包括多个纵向叠加的盒体,所述盒体顶端开口,且至上而下多个盒体一侧的伸出长度依次增加,并分别位于多个圆筒低处端的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由输送带和多个传动轮构成,所述输送带套设在等多个传动轮上,所述输送带的两端分别与采集组件和筛选组件相对,用于将采集组件采集的贝类输送带筛选组件内。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的一端位于采集组件的下方,所述输送带的另一端位于正中间的圆筒的高处端内。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表面垂直于其输送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板,用于防止贝类滑落。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运动组件,所述运动组件由多个驱动轮和履带构成;所述履带套设在多个驱动轮上,并构成倒梯形结构。

上述滩涂养殖贝类采集分拣装置,采用开沟轮松土,能够快速有效的将贝类上方的泥土排开,便于采集组件采集,多层圆筒构成的筛选组件能够有效的分选贝类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清洗能力,该装置能够采集淤泥中的贝类,并可对采集的贝类进行分拣。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滩涂养殖贝类采集分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采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车体;200、松土组件;210、第一框架;220、开沟轮;300、采集组件;310、第二框架;320、滚轮;330、弯杆;400、输送组件;500、筛选组件;600、收集组件;700、运动组件;710、驱动轮;720、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滩涂养殖贝类采集分拣装置,包括车体100、松土组件200、采集组件300和筛选组件500;松土组件200、采集组件300和筛选组件500沿车体100前后方向依次安装;松土组件200包括多个开沟轮220,用于将泥土表面切削并推开,采集组件300包括多个弯杆330,用于将贝类从泥土表面挖掘出,筛选组件500由表面开设有筛孔的多个圆筒构成,多个圆筒同轴设置,且位于外圈的圆筒的筛孔孔径最小;弯杆330挖掘出的贝类会进入到最内圈的圆筒内,并在圆筒转动过程中穿过适合孔径的筛孔,落入到预定位置。

使用时,松土组件200的开沟轮220的刀刃在泥土中切削,一部分泥土在刀刃前被向前推开,另一部分泥土被刀刃带到一边,在贝类上方形成沟槽。随后采集组件300的弯杆330会在转动的过程中将泥土表面的贝类捞出,并在转动一定的角度后将贝类倾倒在筛选组件500的入口端。随后筛选组件500运行,多个圆筒开始转动,由于最内部的圆筒上的筛孔直径最大,因此除最大的贝类,其他的都会经筛孔进入到下一圈圆筒内,并在圆筒转动过程中,合适大小的贝类会再次穿过该层圆筒的筛孔,以此类推完成贝类的筛选。同时,通过旋转可使贝类不断滚动,使刨起贝类时附着的泥土脱落,达到清洗的效果。示例性的,圆筒具有两个,且两个圆筒的筛孔直径分别为20mm、40mm。

上述滩涂养殖贝类采集分拣装置,采用开沟轮220松土,能够快速有效的将贝类上方的泥土排开,便于采集组件300采集,多层圆筒构成的筛选组件500能够有效的分选贝类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清洗能力,该装置能够采集淤泥中的贝类,并可对采集的贝类进行分拣。

在本实施例中,松土组件200还包括第一框架210;多个开沟轮220周向固定在一个驱动杆上,该驱动杆转动安装在第一框架210上,第一框架210的一端转动安装在车体100上,并可绕车体100转动。第一框架210通过绕车体100边缘旋转使开沟轮220上下位移,增加松土组件200的灵活性,使其能应对各种深度的滩涂养殖贝类的松土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采集组件300还包括第二框架310和滚轮320;多个弯杆330周向固定在滚轮320上,滚轮320转动安装在第二框架310的一端,第二框架310的另一端活动安装在车体100上,并可上下移动。可上下移动的第二框架310能够配合松土组件200上下移动完成贝类的采集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周向设置的弯杆330沿滚轮320中轴线方向呈线性阵列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圆筒倾斜设置,且由外到内多个圆筒的低处端的伸出长度依次增加。倾斜设置使得贝类能够在筛选到一定时间后落入到指定位置,而将多个圆筒的低处端设置伸出长度不一,使得圆筒内不同大小的贝类最终能够进入到不同的存放位置。

示例性的,圆筒上还可开设滤孔,该滤孔直径小于筛孔直径,用于增强圆筒转动时对泥土的清除效果。使得贝类在圆筒内颠簸移动时,其表面附着的泥土会在颠簸碰撞中脱落,然后同时被筛孔和滤孔排出,对贝类的清洗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收集组件600,收集组件600包括多个纵向叠加的盒体,盒体顶端开口,且至上而下多个盒体一侧的伸出长度依次增加,并分别位于多个圆筒低处端的正下方。与上述各圆筒对应,用于分别存放不同大小的贝类,同时盒体底面可设置为滤网结构,用于防止有部分泥土掉落到其内部,能够及时将泥土排出,避免堆积。

在本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输送组件400,输送组件400由输送带和多个传动轮构成,输送带套设在等多个传动轮上,输送带的两端分别与采集组件300和筛选组件500相对,用于将采集组件300采集的贝类输送带筛选组件500内。具体的,输送带的一端位于采集组件300的下方,用于承接采集组件300采集的贝类,输送带的另一端位于正中间的圆筒的高处端内,用于将输送的贝类推送到圆筒内。其中输送带表面垂直于其输送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板,用于防止贝类滑落。

在本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运动组件700,运动组件700由多个驱动轮710和履带720构成;履带720套设在多个驱动轮710上,并构成倒梯形结构,示例性的,驱动轮710内侧内置封板,该封板除用来固定外,还可以减少泥土堵塞履带720的概率。同时该运动组件700跨越不规则地形时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跨越能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