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软土地质地连墙基坑围护内支撑梁施工方法

一种软土地质地连墙基坑围护内支撑梁施工方法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软土地质地连墙基坑围护内支撑梁施工方法,涉及软土地质支撑梁施工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S1、拌合水泥与淤泥质土,形成水泥石的结构,以固化淤泥质土;S2、定位内支撑梁位置后于支撑梁延伸方向的两侧安装侧模板,两组侧模板之间设有若干预先施工完成的支撑立柱;S3、于侧模板围成的区域中铺装混凝土;S4、将垫层表面刮平并养护;S5、垫层达到强度要求后,于垫层上方施工支撑梁并养护。本申请具有增加了淤泥质土的承载力,提高了后续内支撑梁的施工质量,使内支撑梁表面平整光滑,无夹渣现象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345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协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356887.2

  • 申请日2022-04-06

  • 分类号E02D17/04(2006.01);E02D15/02(2006.01);E02D5/18(2006.01);E02F3/96(2006.01);F16F15/067(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杜争争

  • 地址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水荫路水荫直街西六巷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26: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6-13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2-09-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17/04 专利申请号:2022103568872 申请日:202204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土地质支撑梁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软土地质地连墙基坑围护内支撑梁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的需求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深开挖工程也越来越多。

在淤泥层较厚,土体的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地区进行内支撑梁的施工,由于软土地区土层承载力不足,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的问题,造成内支撑梁扭曲变形、内支撑梁梁底不平整,机械位置的摆放与移动、人员通行都会非常不便,施工质量无法保障,对工期和成本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提供一种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的内支撑梁施工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施工位置处的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提高内支撑梁的施工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软土地质地连墙基坑围护内支撑梁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软土地质地连墙基坑围护内支撑梁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软土地质地连墙基坑围护内支撑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拌合水泥与淤泥质土,形成水泥石的结构,以固化淤泥质土;

S2、定位内支撑梁位置后于支撑梁延伸方向的两侧安装侧模板,两组侧模板之间设有若干预先施工完成的支撑立柱;

S3、于侧模板围成的区域中铺装混凝土;

S4、将垫层表面刮平并养护;

S5、垫层达到强度要求后,于垫层上方施工支撑梁并养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现场的挖掘机对水泥和淤泥质土进行拌合,使得软土地质形成强度较高的水泥石结构,固化淤泥质土,提高了土层的承载力,而通过于施工支撑梁的地方设置垫层,起到了充当内支撑梁模板的作用,更进一步的增加了淤泥质土的承载力,提高了后续内支撑梁的施工质量,使内支撑梁表面平整光滑,无夹渣现象。

优选的,在步骤S4中,通过于垫层上覆盖用于隔离垫层和支撑梁的薄膜进行养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下一层支撑梁时,继续开挖土方,由于薄膜将垫层和支撑梁隔离,使得继续开挖土方的过程中,垫层从支撑梁底迅速自动分离,免除了人工凿除垫层的施工工序。

优选的,在步骤S3中,侧模板包括若干依次拼装的模板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模板整体长度较长,通过设置若干模板单元便于侧模板的安装。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模板单元之间通过嵌合结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相邻模板单元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优选的,在步骤S3中,侧模板安装完成后,于侧模板顶端安装牵拉刮平机构,在步骤S4中,通过牵拉刮平机构将垫层表面刮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代替了现有技术中完全依靠人工刮平的方式,保证刮平质量的同时,节约施工的人力物力,提高施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牵拉刮平机构包括安装于侧模板的导轨、主动刮刀组件和从动刮刀组件;

所述主动刮刀组件包括滑动配合于导轨的主动滑轮、用于驱动主动滑轮移动的动力件、固设于滑轮的连接板和转动连接于连接板的主动刮刀,所述主动刮刀沿垫层的宽度方向设置,两个所述主动刮刀的长度之和等于垫层的宽度,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用于使主动刮刀复位的复位件;

所述从动刮刀组件包括滑动配合于导轨的从动滑轮和固定于两个从动滑轮之间的从动刮刀,初始位置时,所述主动刮刀和从动刮刀分别位于支撑立柱的两侧且从动刮刀贴合于支撑立柱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牵拉刮平机构动作时,启动动力件带动主动滑轮以及主动刮刀移动刮平垫层表面,当主动刮刀移动至支撑立柱处时,主动滑轮继续移动,两个主动刮刀在支撑立柱的作用下转动,两个主动刮刀相互靠近的两端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随着主动滑轮与主动刮刀的不断移动,当主动滑轮移动至与从动滑轮抵接时,主动滑轮对从动滑轮施加作用力,驱动从动滑轮及从动刮刀移动,直至主动刮刀完全通过支撑立柱,主动刮刀恢复至沿垫层宽度方向设置的状态,主动刮刀和从动刮刀共同移动至从动刮刀抵接至下一支撑立柱,停止动力件,拆除该从动刮刀后,重新启动动力件继续驱动主动刮刀移动,直至完成对垫层的刮平施工。

优选的,所述复位件设为环形弹簧,所述环形弹簧的一端固定于连接板,所述环形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主动刮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刮刀完全通过支撑立柱后,环形弹簧驱动主动刮刀复位。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板相互靠近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撑立柱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牵拉刮平组件移动过程中连接板与支撑立柱发生干涉。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 通过现场的挖掘机对水泥和淤泥质土进行拌合,使得软土地质形成强度较高的水泥石结构,固化淤泥质土,提高了土层的承载力,而通过于施工支撑梁的地方设置垫层,起到了充当内支撑梁模板的作用,更进一步的增加了淤泥质土的承载力,提高了后续内支撑梁的施工质量,使内支撑梁表面平整光滑,无夹渣现象;

2. 通过设置牵拉刮平机构,代替了现有技术中完全依靠人工刮平的方式,通过主动刮刀、从动刮刀与支撑立柱的配合,保证刮平质量的同时,节约施工的人力物力,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支撑立柱、垫层、侧模板以及牵拉刮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显示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模板单元之间的拼装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显示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显示具体实施方式中主动刮刀处于在支撑立柱的作用下移动至倾斜状态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垫层;2、侧模板;21、模板单元;211、嵌合槽;212、嵌合块;3、支撑立柱;4、导轨;5、主动刮刀组件;51、主动滑轮;52、卷扬机;53、第一基座;54、连接板;541、第一支耳;542、上限位板;55、转动轴;56、主动刮刀;561、第二支耳;562、下限位板;57、环形弹簧;58、复位限位板;6、从动刮刀组件;61、从动滑轮;62、第二基座;63、从动刮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软土地质地连墙基坑围护内支撑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拌合水泥与淤泥质土:选择42.5R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以2%的水泥含量为最佳水泥掺量;对现场的淤泥层进行划分,每50㎡为一个区域,根据该区域淤泥层的厚度使用不同数量的水泥。

通过现场的挖掘机对水泥和淤泥质土进行拌合,水泥遇淤泥质土中的水分后会发生水解或水化反应而变成水化物,拌合后静置7天,其抗压强度能够达到约150Kpa,形成强度较高的水泥石结构,待强度达到满足工人与机械进行施工要求,达到固化淤泥质土的作用,保证后续施工。

S2、定位内支撑梁位置:进行垫层1浇筑前用全站仪进行定位,定位后用钢筋插入垫层1浇筑处的四个角,通过全站仪确定垫层1面的标高,用彩笔在钢筋上标记,然后用施工线在两钢筋间拉线定位作为垫层1上平标高线,最终确定内支撑梁的垫层1的位置与标高。

S3、安装垫层1侧模:结合图1和图2,于支撑梁延伸方向的两侧安装侧模板2,两组侧模板2之间间隔设有若干用于增加软土地质强度的支撑立柱3,侧模板2的顶端高度高于垫层1的厚度;由于单根支撑梁的整体长度较长,侧模板2通过若干模板单元21依次拼装而成,相邻两个模板单元21之间通过嵌合结构连接,模板单元21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嵌合块212和嵌合槽211,模板单元21两端的嵌合块212位置相对,相邻两个模板单元21的嵌合块212和嵌合槽211相互配合。

S4、混凝土垫层1施工:于侧模板2内侧铺混凝土,厚度略高于垫层1预设高度,随即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

S5、安装牵拉刮平机构:侧模板2安装完成后,于侧模板2顶端安装用于对垫层1表面进行刮平的牵拉刮平机构,通过牵拉刮平机构将垫层1表面刮平。

S6、垫层1养护: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垫层1终凝后,在12h左右覆盖聚乙烯吹塑薄膜和浇水,养护不得少于7d。

S7、支撑梁施工:垫层1护膜养护14d后,由垫层1的一端向另一端浇筑支撑梁,浇筑过程中,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支撑梁施工过程中,垫层1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土层的承载力,保障了后续内支撑梁的施工质量,内支撑梁表面平整光滑,无夹渣现象。

S8、支撑梁养护:混凝土支撑梁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加外加剂时,养护期一般不少于14昼夜。

S9、施工下一层支撑梁:对土方继续进行开挖,由于聚乙烯吹塑薄膜的设置,使得土方开挖的过程中,垫层1从支撑梁底迅速自动分离,免除了人工凿除的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工期于与成本。

回看图1,步骤S5中的牵拉刮平机构包括导轨4、主动刮刀组件5和从动刮刀组件6。

导轨4与侧模板2一一对应且沿侧模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导轨4底端开设有用于与侧模板2顶端配合的卡槽,侧模板2顶端嵌入于卡槽中,导轨4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若干用于将其压紧于侧模板2的螺钉。

结合图1、图3和图4,主动刮刀组件5包括两个滑动配合于导轨4的主动滑轮51,侧模板2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用于拉动主动滑轮51沿导轨4移动的卷扬机52。两个主动滑轮51顶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基座53,第一基座53顶端固定有连接板54,连接板54水平设置,连接板54底端通过竖向设置的转动轴55转动连接有主动刮刀56,主动刮刀56沿垫层1的宽度方向设置,两个主动刮刀56相互靠近的两侧壁相互接触,且主动刮刀56相互靠近的两侧面均设为弧形面。

为避免连接板54与支撑立柱3发生干涉,两个连接板54相互靠近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撑立柱3的宽度。

转动轴55外侧沿其轴向设有环形弹簧57,连接板54上固定有第一支耳541,主动刮刀56的顶壁上固定有第二支耳561,第一支耳541和第二支耳561分别固定于环形弹簧57的两端,主动刮刀56能在外力作用下绕连接轴转动;为对环形弹簧57进行导向防止环形弹簧57发生非伸缩方向的变形,第一支耳541上固定有位于环形弹簧57上方的上限位板542,第二支耳561上固定有位于环形弹簧57下方的下限位板562。

为使主动刮刀56精准复位,连接板54上固定有复位限位板58,主动刮刀56沿垫层1的宽度方向设置时,复位限位板58抵接于主动刮刀56移动方向的后侧侧壁。

从动刮刀组件6设置有与支撑立柱3一一对应的多组,从动刮刀组件6位于支撑立柱3的一侧。

从动刮刀组件6包括两个滑动配合于导轨4的从动滑轮61,两个从动滑轮61顶端分别固定有第二基座62,两个第二基座62之间通过螺栓压紧连接有从动刮刀63,从动刮刀63沿垫层1的宽度方向设置。初始位置时,从动刮刀63位于支撑立柱3对应主动刮刀组件5移动方向的后侧且从动刮刀63与支撑立柱3贴合。

步骤S5中,结合图1至图6,启动卷扬机52,主动滑轮51在卷扬机52的带动下沿导轨4移动,带动主动刮刀56移动刮平垫层1表面,当主动刮刀56移动至支撑立柱3处时,主动滑轮51继续移动,两个主动刮刀56在支撑立柱3的作用下转动,两个主动刮刀56相互靠近的两端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随着主动滑轮51与主动刮刀56的不断移动,当主动滑轮51移动至与从动滑轮61抵接时,主动滑轮51对从动滑轮61施加作用力,驱动从动滑轮61及从动刮刀63移动,直至主动刮刀56完全通过支撑立柱3,主动刮刀56在环形弹簧57的作用下恢复至沿垫层1宽度方向设置的状态,主动刮刀56和从动刮刀63共同移动至从动刮刀63抵接至下一支撑立柱3,停止卷扬机52,拆除该从动刮刀63后,重新启动卷扬机52继续驱动主动刮刀56移动,直至完成对垫层1的刮平施工;代替了现有技术中完全依靠人工刮平的方式,通过主动刮刀56、从动刮刀63与支撑立柱3的配合,保证刮平质量的同时,节约施工的人力物力,提高施工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