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脸的分类方法、分类装置、程序、分类图及通过美容进行的形象展示方法

脸的分类方法、分类装置、程序、分类图及通过美容进行的形象展示方法

摘要

包括:基于表示眼睛的开度的第一指标,将用户的脸与由多个脸形成的平均脸进行比较以对所述用户的脸进行定位的阶段;基于表示所述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颚部的面积、以及所述眼睛的向心和/或离心之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二指标,将所述用户的脸与所述平均脸进行比较以对所述用户的脸进行定位的阶段;以及基于表示脸的细长度和鼻子的细长度之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三指标,将所述用户的脸与所述平均脸进行比较以对所述用户的脸进行定位的阶段。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0110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资生堂;

    申请/专利号CN202080089940.6

  • 申请日2020-01-10

  • 分类号A45D44/00(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沈娥;褚瑶杨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20: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45D44/00 专利申请号:2020800899406 申请日:202001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脸的分类方法、分类装置、程序、分类图及通过美容进行的形象展示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一种分类方法,其按照特征对人的容貌进行分类。在专利文献1中,基于脸的长度和包括眼睛、眉毛、嘴巴、鼻子的脸部形态要素的布置状态、以及脸的轮廓形状和脸部形态要素的轮廓形状,按照特征对人的容貌进行分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第35299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是一种用于通过女性的化妆进行的形象展示的脸的分类方法。因此,存在当试图将专利文献1的脸的分类方法应用于男性时,无法良好地进行分类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男性的脸进行分类。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包括:基于表示眼睛的开度的第一指标,将用户的脸与由多个脸形成的平均脸进行比较以对所述用户的脸进行定位的阶段;基于表示所述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颚部的面积、以及所述眼睛的向心和/或离心之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二指标,将所述用户的脸与所述平均脸进行比较以对所述用户的脸进行定位的阶段;以及基于表示脸的细长度和鼻子的细长度之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三指标,将所述用户的脸与所述平均脸进行比较以对所述用户的脸进行定位的阶段。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对男性的脸进行分类。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脸的分类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脸的分类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脸的分类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脸的分类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脸的分类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于第一指标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于第二指标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于第三指标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脸的分类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的构成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类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类装置的硬件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中,能够基于3个指标将人(也称为用户)的脸分类为12个类别。

<实验的内容>

在本发明中,基于图1~图5所示的分类图,能够将用户的脸分类为12个类别。首先,对为了创建该分类图而实施的实验的内容进行说明。

如下所述,使用多维标度构成法(MDS:Multi Dimensional Scaling),根据各自的相似度将24名男性的脸部图像定位在三维空间中。

·受试者在个人计算机上进行测试。具体而言,受试者在个人计算机上对左右呈现的2张脸部图像(呈现时间:4秒)进行观察,以0(不相似)至5(非常相似)的6个等级对2张脸部图像进行评价(所需时间:约30~40分钟)。

接着,通过根据在三维空间中定位的24名男性的脸部图像的各坐标,创建22类合成脸(为了通过创建各轴或象限的平均脸(合成脸),从而对位于轴上或象限中的脸的共同特征进行强调),从而使受试者对各合成脸的印象进行评价。因此,发现了用于在三维空间内对脸进行分类的第一指标、第二指标、第三指标、以及位于三维空间内的各象限的脸的印象。以下,对第一指标、第二指标、第三指标、以及位于三维空间内的各象限的脸的印象详细进行说明。

<分类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脸的分类图。如图1所示,分类图是以第一轴、第二轴以及第三轴作为坐标轴的三维空间,第一轴表示第一指标(眼睛的开度),第二轴表示第二指标(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颚部的面积、以及眼睛的向心和/或离心之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轴表示第三指标(脸的细长度和鼻子的细长度之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在原点(即第一轴与第二轴与第三轴相交的点)处布置有平均脸。以下,对平均脸和各指标/各轴进行说明。

<<平均脸>>

平均脸是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对多个脸部图像进行合成而创建的脸。例如,平均脸是对多个男性的脸部特征进行平均化而成的男性的代表性的脸。例如,可以创建按照年龄、种族等分类的平均脸,并使用与用户相同的分类的平均脸。

<<第一指标>>

眼睛的开度是眼睛的纵向宽度(例如上眼睑与下眼睑之间的最长距离)相对于横向宽度(例如内眼角与外眼角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并且纵向宽度相对于横向宽度越长则认为眼睛的开度越大,而纵向宽度相对于横向宽度越短则认为眼睛的开度越小。

<<第一轴(维度I)>>

第一轴的一个方向表示眼睛的开度大的程度。第一轴的另一个方向表示眼睛的开度小的程度。

第一轴表示易于亲近度。当眼睛的开度较大时,易于亲近度增加。

<<第二指标>>

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是眼睛和/或眉毛与水平线(与作为通过脸的中心的线的正中线垂直地相交的线)所成的角度(以向头顶侧移动时的角度为正,以向颚部侧移动时的角度为负),并且角度越大(眼睛和/或眉毛的外眼角侧上扬)则认为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越大,而角度越小(眼睛和/或眉毛的外眼角侧下沉)则认为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越小。另外,颚部的面积是颚部的正面的面积(例如,由通过从正面观察到的左右鼻翼的水平线和颚部侧的面部线(face line)包围的区域的面积),并且颚部的正面的面积越大则认为颚部的面积越大,而颚部的正面的面积越小则认为颚部的面积越小。另外,眼睛的向心和/或离心是双眼的间隔,并且双眼的间隔越短则认为其为向心,而双眼的间隔越长则认为其为离心。

<<第二轴(维度II)>>

第二轴的一个方向表示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大的程度、颚部的面积小的程度、以及双眼之间的距离短的程度。另外,第二轴的另一个方向表示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小的程度、颚部的面积大的程度、以及双眼之间的距离长的程度。

第二轴表示干练或机敏。当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大的程度、颚部的面积小的程度、以及双眼之间的距离短的程度较大时,干练和/或机敏的印象增加。当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小的程度、颚部的面积大的程度、以及双眼之间的距离长的程度较大时,淳朴和/或稳重的印象增加。

<<第三指标>>

脸的细长度是脸的纵向宽度(例如从发际线到颚部顶端的正中线的距离)相对于横向宽度(例如连接通过鼻根的水平线与左右的面部线之间的交点的距离)的比值,并且纵向宽度相对于横向宽度越长则认为脸的细长度越大,而纵向宽度相对于横向宽度越短则认为脸的细长度越小。另外,鼻子的细长度是鼻子的纵向宽度(例如从鼻根到鼻尖的距离)相对于横向宽度(例如两个鼻翼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并且纵向宽度相对于横向宽度越长则认为鼻子的细长度越大,而纵向宽度相对于横向宽度越短则认为鼻子的细长度越小。

<<第三轴(维度III)>>

第三轴的一个方向表示脸的细长度大的程度、鼻子的细长度大的程度。另外,第三轴的另一个方向表示脸的细长度小的程度、鼻子的细长度小的程度。

第三轴健壮度。当脸的细长度和鼻子的细长度之中的至少一个较小时,健壮度增加。当脸的细长度和鼻子的细长度之中的至少一个较大时,纤细度增加。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脸的分类图。图2是在图1的三维空间的各象限中布置位于各个象限的代表性的脸部图像,并以语言显示位于各个象限的脸所具有的代表性的印象的分类图。以下,将图2的各象限分成图3、图4、图5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3是第一轴与第二轴交叉的平面。图4是第一轴与第二轴交叉的平面,并且是第三指标(脸的细长度和鼻子的细长度之中的至少一个)大于平均脸的象限。图5是第一轴与第二轴交叉的平面,并且是第三指标(脸的细长度和鼻子的细长度之中的至少一个)小于平均脸的象限。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脸的分类图。如上所述,图3是第一轴线与第二轴交叉的平面。

<诚>

分类在图3的左上的脸是眼睛的开度大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3的左上的脸是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大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3的左上的脸是颚部的面积小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3的左上的脸是双眼之间的间隔短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3的左上的脸给人易于亲近、且为干练和机敏中的至少一者(以下也称为干练或机敏)的印象。分类在图3的左上的脸给人的印象由语言<诚>表达。

<凛>

分类在图3的右上的脸是眼睛的开度小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3的右上的脸是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大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3的右上的脸是颚部的面积小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3的右上的脸是双眼之间的间隔短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3的右上的脸给人难于亲近、且为干练或机敏的印象。分类在图3的右上的脸给人的印象由语言<凛>表达。

<匠>

分类在图3的右下的脸是眼睛的开度小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3的右下的脸是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小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3的右下的脸是颚部的面积大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3的右下的脸是双眼之间的间隔长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3的右下的脸给人难于亲近、且为淳朴和稳重中的至少一者(以下也称为淳朴或稳重)的印象。分类在图3的右下的脸给人的印象由语言<匠>表达。

<愈>

分类在图3的左下的脸是眼睛的开度大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3的左下的脸是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小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3的左下的脸是颚部的面积大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3的左下的脸是双眼之间的间隔长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3的左下的脸给人易于亲近、且为淳朴或稳重的印象。分类在图3的左下的脸给人的印象由语言<愈>表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脸的分类图。具体而言,图4所示的脸是脸的细长度和鼻子的细长度之中的至少一个大于平均脸的脸。

<诚×纤细>

分类在图4的左上的脸是眼睛的开度大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4的左上的脸是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大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4的左上的脸是颚部的面积小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4的左上的脸是双眼之间的间隔短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4的左上的脸给人易于亲近、且为干练或机敏、且为纤细的印象。分类在图4的左上的脸给人的印象由语言<诚×纤细>表达。

<凛×纤细>

分类在图4的右上的脸是眼睛的开度小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4的右上的脸是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大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4的右上的脸是颚部的面积小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4的右上的脸是双眼之间的间隔短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4的右上的脸给人难于亲近、且为干练或机敏、且为纤细的印象。分类在图4的右上的脸给人的印象由语言<凛×纤细>表达。

<匠×纤细>

分类在图4的右下的脸是眼睛的开度小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4的右下的脸是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小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4的右下的脸是颚部的面积大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4的右下的脸是双眼之间的间隔长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4的右下的脸给人难于亲近、且为淳朴或稳重、且为纤细的印象。分类在图4的右下的脸给人的印象由语言<匠×纤细>表达。

<愈×纤细>

分类在图4的左下的脸是眼睛的开度大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4的左下的脸是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小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4的左下的脸是颚部的面积大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4的左下的脸是双眼之间的间隔长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4的左下的脸给人易于亲近、且为淳朴或稳重、且为纤细的印象。分类在图4的左下的脸给人的印象由语言<愈×纤细>表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脸的分类图。具体而言,图5所示的脸是脸的细长度和鼻子的细长度之中的至少一个小于平均脸的脸。

<诚×健壮>

分类在图5的左上的脸是眼睛的开度大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5的左上的脸是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大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5的左上的脸是颚部的面积小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5的左上的脸是双眼之间的间隔短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5的左上的脸给人易于亲近、且为干练或机敏、且为健壮的印象。分类在图5的左上的脸给人的印象由语言<诚×健壮>表达。

<凛×健壮>

分类在图5的右上的脸是眼睛的开度小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5的右上的脸是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大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5的右上的脸是颚部的面积小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5的右上的脸是双眼之间的间隔短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5的右上的脸给人难于亲近、且为干练或机敏、且为健壮的印象。分类在图5的右上的脸给人的印象由语言<凛×健壮>表达。

<匠×健壮>

分类在图5的右下的脸是眼睛的开度小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5的右下的脸是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小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5的右下的脸是颚部的面积大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5的右下的脸是双眼之间的间隔长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5的右下的脸给人难于亲近、且为淳朴或稳重、且为健壮的印象。分类在图5的右下的脸给人的印象由语言<匠×健壮>表达。

<愈×健壮>

分类在图5的左下的脸是眼睛的开度大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5的左下的脸是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小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5的左下的脸是颚部的面积大于平均脸的脸。或者,分类在图5的左下的脸是双眼之间的间隔长于平均脸的脸。分类在图5的左下的脸给人易于亲近、且为淳朴或稳重、且为健壮的印象。分类在图5的左下的脸给人的印象由语言<愈×健壮>表达。

如图2~图5所示,能够在脸的分类图中,布置位于三维空间内的各象限(即,各类别)的代表性的脸部图像。另外,能够在脸的分类图中,以语言显示位于各象限的脸所具有的代表性的印象。

<方法>

以下,参照图6~图9,将脸的分类方法分成<基于第一指标的判断处理>、<基于第二指标的判断处理>、<基于第三指标的判断处理>以及<分类处理>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6~图9中,对美容师对用户(例如,想要购买美容产品的顾客)的脸进行分类的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任何人对任意的用户的脸进行分类的情况。

<基于第一指标的判断处理>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于第一指标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11(S11)中,美容师以目视对用户的眼睛的开度(第一指标)进行确认。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眼睛的开度是眼睛的纵向宽度相对于横向宽度的比值,并且纵向宽度相对于横向宽度越长则认为眼睛的开度越大,而纵向宽度相对于横向宽度越短则认为眼睛的开度越小。

在步骤12(S12)中,美容师将在S11中确认的用户的眼睛的开度与平均脸的眼睛的开度进行比较。

在步骤13(S13)中,美容师在表示眼睛的开度(第一指标)的第一轴上对用户的脸进行定位。具体而言,在用户的眼睛的开度大于平均脸的眼睛的开度的情况下,美容师将用户的脸定位在第一轴上的眼睛的开度大的方向上。另外,在用户的眼睛的开度小于平均脸的眼睛的开度的情况下,美容师将用户的脸定位在第一轴上的眼睛的开度小的方向上。

<基于第二指标的判断处理>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于第二指标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21(S21)中,美容师以目视对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颚部的面积、以及眼睛的向心和/或离心之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指标)进行确认。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是眼睛和/或眉毛与水平线(与作为通过脸的中心的线的正中线垂直地相交的线)所成的角度(以向头顶侧移动时的角度为正,以向颚部侧移动时的角度为负),并且角度越大(眼睛和/或眉毛的外眼角侧上扬)则认为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越大,而角度越小(眼睛和/或眉毛的外眼角侧下沉)则认为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越小。另外,颚部的面积是颚部的正面的面积,并且颚部的正面的面积越大则认为颚部的面积越大,而颚部的正面的面积越小则认为颚部的面积越小。另外,眼睛的向心和/或离心是双眼的间隔,并且双眼的间隔越短则认为其为向心,而双眼的间隔越长则认为其为离心。

在步骤22(S22)中,美容师将在S21中确认的用户的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与平均脸的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进行比较。另外,美容师将S21中确认的用户的颚部的面积与平均脸的颚部的面积进行比较。另外,美容师将在S21中确认的用户的眼睛的向心和/或离心与平均脸的眼睛的向心和/或离心进行比较。

在步骤23(S23)中,美容师在表示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颚部的面积、眼睛的向心和/或离心之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指标)的第二轴上,对用户的脸进行定位。

具体而言,在用户的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大于平均脸的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的情况下,美容师将用户的脸定位在第二轴上的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大的方向上。另外,在用户的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小于平均脸的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的情况下,美容师将用户的脸定位在第二轴上的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小的方向上。

另外,在用户的颚部的面积小于平均脸的颚部的面积的情况下,美容师将用户的脸定位在第二轴上的颚部的面积小的方向上。另外,在用户的颚部的面积大于平均脸的颚部的面积的情况下,美容师将用户的脸定位在第二轴上的颚部的面积大的方向上。

另外,在用户的双眼的间隔短于平均脸的双眼的间隔的情况下,美容师将用户的脸定位在第二轴上的向心的方向上。另外,在用户的双眼的间隔长于平均脸的双眼的间隔的情况下,美容师将用户的脸定位在第二轴上的离心的方向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多个第二指标的情况(例如,使用“眼睛的角度”和“眉毛的角度”的情况、使用“眼睛的角度”和“颚部的面积”的情况等)下,可以针对各个指标确定在第二轴上的方向,并通过多数票确定的方式确定用于对用户的脸进行定位的方向(即,采用通过更多的指标确定的方向)。另外,可以对指标进行加权(例如,与“眉毛的角度”相比对“眼睛的角度”进行加权评价,与“颚部的面积”相比对“眼睛的角度”进行加权评价等)。

<基于第三指标的判断处理>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于第三指标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31(S31)中,美容师以目视对脸的细长度和鼻子的细长度之中的至少一个(第三指标)进行确认。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脸的细长度是脸的纵向宽度相对于横向宽度的比值,并且纵向宽度相对于横向宽度越长则认为脸的细长度越大,而纵向宽度相对于横向宽度越短则认为脸的细长度越小。鼻子的细长度是鼻子的纵向宽度相对于横向宽度的比值,并且纵向宽度相对于横向宽度越长则认为鼻子的细长度越大,而纵向宽度相对于横向宽度越短则认为鼻子的细长度越小。

在步骤32(S32)中,美容师将在S31中确认的脸的细长度与平均脸的脸的细长度进行比较。另外,美容师将在S31中确认的鼻子的细长度与平均脸的鼻子的细长度进行比较。

在步骤33(S33)中,美容师在表示脸的细长度和鼻子的细长度之中的至少一个(第三指标)的第三轴上,对用户的脸进行定位。

具体而言,在用户的脸的细长度大于平均脸的脸的细长度的情况下,美容师将用户的脸定位在第三轴上的脸的细长度大的方向上。另外,在用户的脸的细长度小于平均脸的脸的细长度的情况下,美容师将用户的脸定位在第三轴上的脸的细长度小的方向上。

另外,在用户的鼻子的细长度大于平均脸的鼻子的细长度的情况下,美容师将用户的脸定位在第三轴上的鼻子的细长度大的方向上。另外,在用户的鼻子的细长度小于平均脸的鼻子的细长度的情况下,美容师将用户的脸定位在第三轴上的鼻子的细长度小的方向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多个第三指标的情况(例如,使用“脸的细长度”和“鼻子的细长度”的情况)下,可以针对各个指标确定在第三轴上的方向,并通过多数票确定的方式确定用于对用户的脸进行定位的方向(即,采用通过更多的指标确定的方向)。另外,可以对指标进行加权(例如,与“鼻子的细长度”相比对“脸的细长度”进行加权评价、与“脸的细长度”相比对“鼻子的细长度”进行加权评价)。

<分类处理>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脸的分类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41(S41)中,美容师执行在图6中说明的<基于第一指标的判断处理>。

在步骤42(S42)中,美容师执行在图7中说明的<基于第二指标的判断处理>。

在步骤43(S43)中,美容师执行在图8中说明的<基于第三指标的判断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按照任意的顺序执行S41~S43。

在步骤44(S44)中,美容师基于S41~S43的判定结果,将用户的脸定位在以第一轴、第二轴及第三轴作为坐标轴的三维空间内。具体而言,美容师将用户的脸定位在位于在S41中定位的第一轴的方向、在S42中定位的第二轴的方向、以及在S43中定位的第三轴的方向的空间中。即,美容师能够将用户的脸分类为至少12个类别之中的任意一者。

需要说明的是,脸的分类方法(即上述的<基于第一指标的判断处理>、<基于第二指标的判断处理>、<基于第三指标的判断处理>、<分类处理>)可以由美容师等人执行,或者可以由在图10~图12说明的分类装置10执行。

<系统构成>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的构成图。如图10所示,分类装置10经由任意的网络30与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20以能够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以下,分别对其进行说明。

分类装置10响应来自用户终端20的请求,执行脸的分类方法。分类装置10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构成。另外,分类装置10可以经由任意的网络30与用户终端20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稍后将参照图11对分类装置10详细进行说明。

用户终端20将输入到用户终端20的脸部图像发送到分类装置10。另外,用户终端20从分类装置10接收脸的分类结果并将其显示在显示器上。用户终端20可以是个人计算机、平板终端、智能手机等任意的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10中以分类装置10和用户终端20为单独的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分类装置10和用户终端20也可以安装在一个装置中。

<功能块>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类装置的功能框图。如图11所示,分类装置10包括接收部100、第一判断部101、第二判断部102、第三判断部103、分类部104、发送部105。另外,分类装置10通过执行程序从而起到接收部100、第一判断部101、第二判断部102、第三判断部103、分类部104、发送部105的功能。以下,分别对其进行说明。

接收部100从用户终端20接收用户的脸部图像。

第一判断部101可以执行图6的<基于第一指标的判断处理>。具体而言,第一判断部101对由接收部100接收到的用户的脸部图像进行分析,并计算用户的眼睛的开度。另外,第一判断部101将用户的眼睛的开度与平均脸的眼睛的开度进行比较。另外,第一判断部101在表示眼睛的开度(第一指标)的第一轴上,对用户的脸进行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判断部101也可以被构成为响应于用户的眼睛的开度大的程度、或用户的眼睛的开度小的程度,将用户的脸定位在第一轴上。

第二判断部102可以执行图7的<基于第二指标的判断处理>。具体而言,第二判断部102对由接收部100接收到的用户的脸部图像进行分析,并计算用户的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颚部的面积、眼睛的向心和/或离心之中的至少一个。另外,第二判断部102将用户的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与平均脸的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进行比较。另外,第二判断部102将用户的颚部的面积与平均脸的颚部的面积进行比较。另外,第二判断部102将用户的眼睛的向心和/或离心与平均脸的眼睛的向心和/或离心进行比较。另外,第二判断部102在表示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颚部的面积、眼睛的向心和/或离心之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指标)的第二轴上,对用户的脸进行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判断部102也可以被构成为响应于用户的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大的程度、或用户的眼睛和/或眉毛的角度小的程度,将用户的脸定位在第二轴上。另外,第二判断部102也可以被构成为响应于用户的颚部面积小的程度、或用户的颚部面积大的程度,将用户的脸定位在第二轴上。另外,第二判断部102也可以被构成为响应于用户的双眼的间隔短的程度、或用户的双眼的间隔长的程度,将用户的脸定位在第二轴上。

第三判断部103可以执行图8的<基于第三指标的判断处理>。具体而言,第三判断部103对由接收部100接收到的用户的脸部图像进行分析,并计算用户的脸的细长度和鼻子的细长度之中的至少一个。另外,第三判断部103将用户的脸的细长度与平均脸的脸的细长度进行比较。另外,第三判断部103将用户的鼻子的细长度与平均脸的鼻子的细长度进行比较。另外,第三判断部103在表示脸的细长度和鼻子的细长度之中的至少一个(第三指标)的第三轴上,对用户的脸进行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判断部103也可以被构成为响应于用户的脸的细长度大的程度、或用户的脸的细长度小的程度,将用户的脸定位在第三轴上。另外,第三判断部103也可以被构成为响应于用户的鼻子的细长度大的程度、或用户的鼻子的细长度小的程度,将用户的脸定位在第三轴上。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预先创建平均脸,或者可以在每次进行脸的分类时创建平均脸。另外,可以定期对平均脸进行更新。

分类部104基于由第一判断部101得到的判断结果、由第二判断部102得到的判断结果、以及由第三判断部103得到的判断结果,对用户的脸进行分类。具体而言,分类部104在以第一轴、第二轴以及第三轴作为坐标轴的三维空间内,将用户的脸定位在位于由第一判断部101定位的第一轴的方向、由第二判断部102定位的第二轴的方向、以及由第三判断部103定位的第三轴的方向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分类部104也可以被构成为响应于用于的脸与平均脸之间的各指标的差异的程度,在各类别内进一步进行分类(例如,非常易于亲近、有点易于亲近、有点难于亲近、非常难于亲近等)。

发送部105向用户终端20通知由分类部104分类出的结果(即,用户的脸是12个类别之中的哪一个)。需要说明的是,发送部105也可以被构成为除了通知关于用户的脸是12个类别之中的哪一个的信息以外,还通知易于亲近度、干练或机敏、健壮度的信息。

<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将人的脸(例如,男性的脸)与平均脸进行比较,从而将该人的脸分类为12个类别之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美容师能够基于对顾客的脸进行分类而得到的结果,对该顾客进行美容以使脸的印象产生变化(展示形象)。

<硬件构成>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类装置10的硬件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框图。分类装置1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1、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3。CPU1、ROM2、RAM3形成所谓的计算机。

另外,分类装置10可以具有辅助存储装置4、显示装置5、操作装置6、I/F(Interface:接口)装置7、驱动器装置8。分类装置10的各硬件经由总线B相互连接。

CPU1是对安装在辅助存储装置4中的各种程序进行执行的运算设备。

ROM2是非易失性存储器。ROM2起到主存储设备的功能,该主存储设备存储CPU1对安装在辅助存储装置4中的各种程序进行执行所需的各种程序、数据等。具体而言,ROM2起到存储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或EFI(ExtensibleFirmware Interface:可扩展固件接口)等引导程序等的主存储设备的功能。

RAM3是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或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RAM3起到主存储设备的功能,当安装在辅助存储装置4中的各种程序被CPU1执行时,该主存储设备提供扩展的工作区域。

辅助存储装置4是存储各种程序(例如根据本发明的程序)、或执行各种程序时所使用的信息的辅助存储设备。

显示装置5是对分类装置10的内部状态等进行显示的显示设备。

操作装置6是分类装置10的管理者向分类装置10输入各种指示的输入设备。

I/F装置7是用于连接到网络,并与用户终端20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

驱动器装置8是用于设置存储介质9的设备。在此所说的存储介质9包括CD-ROM、软盘、磁光盘等以光学、电学或磁的方式对信息进行记录的介质。另外,存储介质9可以包括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等以电学方式对信息进行记录的半导体存储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在辅助存储装置4中的各种程序,例如通过将分发的存储介质9设置在驱动器装置8中,并利用驱动器装置8将记录在该存储介质9中的各种程序读出而安装。或者,安装在辅助存储装置4中的各种程序可以经由I/F装置7从网络下载而安装。

虽然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特定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或改变。

符号说明

10 分类装置;

20 用户终端;

30 网络;

100 接收部;

101 第一判断部;

102 第二判断部;

103 第三判断部;

104 分类部;

105 发送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