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坚硬地层成孔成桩施工工艺

坚硬地层成孔成桩施工工艺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坚硬地层成孔成桩施工工艺,涉及地基施工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钻取第一安装孔:在桩基安装位置的地层表面钻取第一安装孔;钻取第二安装孔:在第一安装孔底面钻取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的孔径小于第一安装孔的孔径;钻取第三安装孔:在第二安装孔底面钻取第三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安装孔的孔径;安装钢护筒:将钢护筒底端竖直插设在第一安装孔内;安装第一钢筋笼:第一钢筋笼同轴设置第三安装孔内;安装第二钢筋:第二钢筋笼同轴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内;安装第三钢筋笼:第三钢筋笼底端同轴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内;浇筑混凝土:向钢护筒内部浇筑混凝土。本申请能够提高桩基的修建效率。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 5/38 专利申请号:2022106565664 申请日:202206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08-0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基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坚硬地层成孔成桩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房屋等建筑底部设置有桩基支撑结构,用来支撑保护桥梁、房屋,使得桥梁、房屋的构建更加稳固安全。

桩基修建时,首先在桩基安装位置进行打孔,打孔完成后,启动吊机等施工设备,将钢护筒底端竖直插入孔内,接着使用吊机将钢筋笼竖直放入钢护筒内,待钢筋笼安装完成后,对钢护筒中的钢筋笼进行混凝土浇筑。

上述桩基修建的过程中,对桩基安装位置进行打孔时,由于打孔位置处于坚硬地层,随着打孔深度的逐渐增加,打孔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传统的打孔方式对钻头的要求较高,且打孔时间较长,导致桩基的修建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桩基的修建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坚硬地层成孔成桩施工工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坚硬地层成孔成桩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坚硬地层成孔成桩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钻取第一安装孔:在桩基安装位置的地层表面钻取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直径大于成桩直径;

钻取第二安装孔:在第一安装孔底面钻取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的孔径小于第一安装孔的孔径;

钻取第三安装孔:在第二安装孔底面钻取第三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安装孔的孔径;

安装钢护筒:将钢护筒底端竖直插设在第一安装孔内,钢护筒底端外径与第一安装孔内径相同;

安装第一钢筋笼:第一钢筋笼同轴设置第三安装孔内,第一钢筋笼长度与第三安装孔深度相同;

安装第二钢筋:第二钢筋笼同轴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内,第二钢筋笼长度与第二安装孔深度相同,第二钢筋笼与第一钢筋笼固定连接;

安装第三钢筋笼:第三钢筋笼底端同轴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内,第三钢筋笼与第二钢筋笼固定连接;

浇筑混凝土:向钢护筒内部浇筑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安装孔钻取时,从第一安装孔底面开始产生钻孔压力,且所受压力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第三安装孔钻取时,从第二安装孔底面开始产生钻孔压力,且所受压力从零开始逐渐增大;而传统钻孔过程中,第二安装孔的钻取压力和第三安装孔的钻孔压力是从一定数值开始逐渐增加的,降低了钻孔难度,从而提高了桩基的修建效率,同时第一安装孔能够增加钢护筒与地层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桩基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钢护筒底端自下而上呈缩口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护筒底端与地层接触面积增大的同时,会使得钢护筒需要更大的直径,此时需要向钢护筒内浇筑的混凝土数量增多,导致桩基的修建效率降低,钢护筒底端自下而上呈缩口状设置时,能够减小钢护筒的体积,进而减少浇筑混凝土的数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桩基修建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三安装孔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流动进入第一固定槽中,使得桩基与地层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桩基的稳定性;且当桩基在竖直方向上的拉力增强时,需要使第一固定槽内的混凝土与第三安装孔内的混凝土完全发生分离,才能够破坏桩基的结构,从而增加了桩基在竖直方向上的受拉能力。

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孔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固定槽,第二固定槽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一固定槽横截面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流动进入第二固定槽中,使得桩基与地层的接触面积增加,且第二固定槽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一固定槽的横截面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桩基的稳定性,且当桩基在竖直方向上的拉力增强时,需要使第一固定槽内的混凝土与第三安装孔内的混凝土完全发生分离、第二固定槽内的混凝土与第二安装孔内的混凝土完全发生分离,才能够破坏桩基的结构,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桩基在竖直方向上的受拉能力。

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槽靠近第一固定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连通孔,第一连通孔与第一固定槽、第二固定槽均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能够通过第一连通孔进入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中;当第一固定槽内充满混凝土时,继续向钢护筒内浇筑混凝土,此时第一固定槽内的混凝土能够通过第一连通孔溢流至第二固定槽内,使得第二固定槽内浇筑混凝土的速度加快,待第二固定槽内充满混凝土后,第二固定槽上方的混凝土能够向下挤压第一固定槽内的混凝土,使得第一固定槽内的混凝土通过第一连通孔来挤压第二固定槽内的混凝土,进而使第二固定槽内的混凝土浇筑的更加紧密;当第二固定槽内充满混凝土时,第二固定槽上方的混凝土能够对第二固定槽内的混凝土起到挤压作用,此时第二固定槽内的混凝土通过第一连通孔来挤压第一固定槽内的混凝土,使得第一固定槽内的混凝土浇筑的更加紧密,同时第一连通孔增加了桩基与地层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桩基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底面开设有第二连通孔,第二连通孔与第一固定槽、第二固定槽均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固定槽与第二固定槽的实际施工空间较小时,在第一安装孔底面开设第二连通孔,此时浇筑的混凝土能够通过第二连通孔进入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内,当第一固定槽内充满混凝土时,继续向钢护筒内浇筑混凝土,此时第一固定槽内的混凝土能够通过第二连通孔溢流至第二固定槽内,使得第二固定槽内浇筑混凝土的速度加快,待第二固定槽内充满混凝土后,第二固定槽上方的混凝土能够向下挤压第一固定槽内的混凝土,使得第一固定槽内的混凝土通过第二连通孔来挤压第二固定槽内的混凝土,进而使第二固定槽内的混凝土浇筑的更加紧密;当第二固定槽内充满混凝土时,第二固定槽上方的混凝土能够对第二固定槽内的混凝土起到挤压作用,此时第二固定槽内的混凝土通过第二连通孔来挤压第一固定槽内的混凝土,使得第一固定槽内的混凝土浇筑的更加紧密,同时第二连通孔增加了桩基与地层的接触面积,提升了桩基的稳定性;且第二连通孔上方的混凝土能够直接对第二连通孔内的混凝土产生挤压作用,使得第二连通孔内的混凝土、第一固定槽内的混凝土和第二固定槽内的混凝土浇筑的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桩基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槽靠近第一安装孔的一侧沿远离第二安装孔的方向倾斜向下,第一固定槽靠近第二安装孔的一侧沿远离第三安装孔的方向倾斜向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固定槽或第二固定槽内的混凝土能够依靠自身重力朝着靠近自身槽底的方向流动,避免混凝土堆积在第一固定槽或第二固定槽槽口处,进而使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内的混凝土浇筑的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桩基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三安装孔底面开设有定位孔,第一钢筋笼底部竖直设置有定位钢筋,定位钢筋的长度与定位孔的长度相同,定位钢筋的直径与定位孔的直径相同,定位钢筋插设在定位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钢筋插设在定位孔内,避免第一钢筋笼、第二钢筋笼和第三钢筋笼产生晃动,有利于混凝土的凝固,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桩基修建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第二安装孔的孔径小于第一安装孔的孔径、第三安装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安装孔的孔径,使得钻孔难度降低,从而提高了桩基的修建效率,同时第一安装孔能够增加钢护筒与地层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桩基的稳定性;

2.钢护筒底端自下而上呈缩口状设置时,使得钢护筒底端与地层的接触面积增大,同时能够减小钢护筒的体积,进而减少浇筑混凝土的数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桩基修建的效率;

3.通过开设第一连通孔,使得第二固定槽内的混凝土与第一固定槽内的混凝土浇筑的更加紧密,同时第一连通孔增加了桩基与地层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桩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为了显示第二连通孔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安装孔;11、第二连通孔;2、第二安装孔;21、第二固定槽;211、第一连通孔;3、第三安装孔;31、第一固定槽;32、定位孔;4、钢护筒;5、第一钢筋笼;6、第二钢筋笼;7、第三钢筋笼;8、定位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坚硬地层成孔成桩施工工艺。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坚硬地层成孔成桩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钻取第一安装孔1:

在桩基安装位置的地层表面竖直钻取第一安装孔1。

钻取第二安装孔2:

在第一安装孔1底面钻取第二安装孔2,第二安装孔2的孔径小于第一安装孔1的孔径,第二安装孔2与第一安装孔1同轴设置。

钻取第三安装孔3:

在第二安装孔2底面钻取第三安装孔3,第三安装孔3的孔径小于第二安装孔2的孔径,第三安装孔3与第二安装孔2同轴设置。

开设第一固定槽31:

在第三安装孔3侧壁上开设第一固定槽31,第一固定槽31沿第三安装孔3周向设置,且与第三安装孔3同轴设置,第一固定槽31位于第三安装孔3底部,第一固定槽31靠近第二安装孔2的一侧沿远离第三安装孔3的方向倾斜向下。

开设第二固定槽21:

在第二安装孔2侧壁上开设第二固定槽21,第二固定槽21沿第二安装孔2周向设置,且与第二安装孔2同轴设置,第二固定槽21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一固定槽31横截面面积,第二固定槽21靠近第一安装孔1的一侧沿远离第二安装孔2的方向倾斜向下。

开设第一连通孔211:

在第二固定槽21靠近第一固定槽31的一侧竖直开设第一连通孔211,第一连通孔211沿第二安装孔2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通孔211与第一固定槽31、第二固定槽21均连通。

开设第二连通孔11:

当第一固定槽31与第二固定槽21的实际施工空间较小时,在第一安装孔1底面开设第二连通孔11,第二连通孔11沿第二安装孔2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通孔11与第一固定槽31、第二固定槽21均连通。

开设定位孔32:

在第三安装孔3底面上开设定位孔32,定位孔32沿第三安装孔3周向设置有若干个。

安装钢护筒4:

将钢护筒4底端竖直插设在第一安装孔1内,钢护筒4底部自下而上呈缩口结构,且钢护筒4底端最大外径与第一安装孔1内径相同。

安装第一钢筋笼5:

第一钢筋笼5同轴设置第三安装孔3内,第一钢筋笼5外径与第三安装孔3内径相同,第一钢筋笼5长度与第三安装孔3深度相同;第一钢筋笼5下方竖直设置有定位钢筋8,定位钢筋8沿第一钢筋笼5周向设置有若干个,且与定位孔32一一对应,定位钢筋8的直径与定位孔32的直径相同,定位钢筋8与第一钢筋笼5固定连接,第一钢筋笼5安装的同时,将定位钢筋8插设在对应的定位孔32内。

安装第二钢筋:

第二钢筋笼6同轴设置在第二安装孔2内,第二钢筋笼6长度与第二安装孔2深度相同,第二钢筋笼6与第一钢筋笼5固定连接。

安装第三钢筋笼7:

第三钢筋笼7底端同轴设置在第一安装孔1内,第三钢筋笼7的外径第一安装孔1的内径相同,第三钢筋笼7与第二钢筋笼6固定连接。

浇筑混凝土:向钢护筒4内部浇筑混凝土。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