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

一种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

摘要

一种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属于石油管线技术领域,为了解决气体所存在的位置难以确定,排气位置不易定位,若管线所配设的抽气机构间隔距离较大,即使确定排气位置,抽气位置与气体所存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较远,排气效率较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立式控制盘、分散驱动盘以及延展组合板的配合作用,促使延展组合板呈现展开状态,后续泄压端头整体上移,弧形出气槽显露,使内夹环套的内部与外界相连通,以使气体顺着弧形出气槽进行排放,进而排除石油管道内部的气体;本发明在完成排气工作之后,装置会自发恢复初始状态,多组吸气小管通过防气堵组件进行集中排放,节省了石油管线上所设的防气堵装置的个数。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7715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济南后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687674.8

  • 发明设计人 於涛波;翟忠;

    申请日2022-06-17

  • 分类号F16L55/07(2006.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堤口路56号名泉广场E1座2116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9: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6L55/07 专利申请号:2022106876748 申请日:202206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08-0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管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管线是由油管及其附件所组成,并按照工艺流程的需要,配备相应的油泵机组,设计安装成一个完整的管道系统,用于完成油料接卸及输转任务,输油管道系统,即用于运送石油及石油产品的管道系统,主要由输油管线、输油站及其他辅助相关设备组成,是石油储运行业的主要设备之一,也是原油和石油产品最主要的输送设备,与同属于陆上运输方式的铁路和公路输油相比,管道输油具有运量大、密闭性好、成本低和安全系数高等特点。

石油在输送的过程中,管线内部易出现大量气体,气体若不及时进行排放,易导致石油无法循环输送,气体所存在的位置难以确定,排气位置不易定位,若管线所配设的抽气机构间隔距离较大,即使确定排气位置,抽气位置与气体所存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较远,排气效率较差,且若出现的气体过多,所配设的装置无法及时将气体排出,在其内部物料共同作用下,内部的压强逐渐增大,易损坏管道内部构件。

针对以上问题,对现有装置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石油在输送的过程中,管线内部易出现大量气体,气体若不及时进行排放,易导致石油无法循环输送,气体所存在的位置难以确定,排气位置不易定位,若管线所配设的抽气机构间隔距离较大,即使确定排气位置,抽气位置与气体所存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较远,排气效率较差,且若出现的气体过多,所配设的装置无法及时将气体排出,在其内部物料共同作用下,内部的压强逐渐增大,易损坏管道内部构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包括石油管道以及设置在石油管道上表面的防气堵组件,石油管道的内部设置有输送原料,输送原料的上端设有反应气体,石油管道内部的上顶端设置有排气长管,排气长管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吸气小管,吸气小管的表面设置有抽气阀,吸气小管的一侧设置有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与抽气阀信号连接,防气堵组件包括与石油管道上表面相连接的排气下通管和设置在排气下通管上端的泄压端头,泄压端头的中央安装有定位轮廓夹套,定位轮廓夹套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出气组合件,排气下通管包括与石油管道上表面相连接的底座环柱和设置在底座环柱上端的内夹环套,内夹环套的侧表面开设有容纳敞槽,容纳敞槽设置有四组,定位轮廓夹套和第一出气组合件设置在内夹环套的内侧;

底座环柱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升降孔,容纳敞槽与连通升降孔相连通,内夹环套的表面开设有弧形出气槽,容纳敞槽的内部设置有升降牵引件,容纳敞槽的内底面开设有内升降长槽,内升降长槽的一侧开设有安装限位立槽,第一出气组合件包括与定位轮廓夹套内表面相连接的固定抱箍外套和设置在固定抱箍外套内侧开口端的限位衬板,限位衬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延展组合板,限位衬板的下端设置有分散驱动盘,分散驱动盘的一侧安装有立式控制盘,分散驱动盘的下端安装有受压组合盘件;

升降牵引件包括设置在容纳敞槽内部的牵引转盘和套设在牵引转盘外表面的牵引绳,安装限位立槽的内部安装有限位立式滑杆,限位立式滑杆的表面套设有衔接滑块,衔接滑块与内升降长槽和安装限位立槽的内尺寸相匹配,衔接滑块下表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套设在限位立式滑杆的表面,牵引绳的一端与衔接滑块下表面的另一端相连接,牵引绳的另一端绕过牵引转盘,且牵引绳的另一端穿过连通升降孔与泄压端头的下表面相连接。

进一步地,立式控制盘包括第一连接伞齿盘和设置在固定抱箍外套内侧壁的第一套接转轴,第一套接转轴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伞齿盘一侧的中央相连接,第一连接伞齿盘另一侧的中央安装有衔接转杆,衔接转杆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齿盘,固定抱箍外套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入槽,通入槽的内底面开设有容纳限位滑槽,容纳限位滑槽的内底面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延展组合板包括扇形板和设置在扇形板内角的对接卡杆,对接卡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扇形板设置有四组,扇形板的内角呈九十度,且四组扇形板的尺寸与限位衬板相匹配。

进一步地,限位衬板包括设置在固定抱箍外套内侧开口端的板体和开设在板体表面的扇形出气槽,板体与扇形板相贴合。

进一步地,扇形出气槽设置有四组,扇形出气槽的内角呈九十度,四组扇形出气槽之间设置有横向滑长槽,横向滑长槽设置有四组,四组横向滑长槽相互垂直,横向滑长槽与对接卡杆相连接。

进一步地,分散驱动盘包括第二连接伞齿盘和设置在第二连接伞齿盘上表面中央的第二套接转轴,第二连接伞齿盘与第一连接伞齿盘的安装位置相垂直,且第二连接伞齿盘和第一连接伞齿盘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伞齿盘的上表面开设有弧形拉槽,弧形拉槽设置有四组,四组弧形拉槽与四组横向滑长槽相对应,对接卡杆与横向滑长槽和弧形拉槽相连接,限位块与第二连接伞齿盘的下表面相贴合。

进一步地,受压组合盘件包括设置在内夹环套内侧的轮廓外环和设置在轮廓外环内侧中央的中心块,中心块的外侧表面安装有衔接侧杆,衔接侧杆设置有四组。

进一步地,衔接侧杆的一端与轮廓外环的内侧表面相连接,轮廓外环的上表面安装有立式推移小杆,立式推移小杆与通入槽相连接,立式推移小杆的顶端设置有卡接滑盖套。

进一步地,卡接滑盖套的尺寸与容纳限位滑槽相匹配,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卡接滑盖套的上表面相连接,中心块上表面的侧端安装有立式对接板,立式对接板的侧表面设置有平齿面,立式对接板通过平齿面与第一连接齿盘啮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当石油管道的内部出现大量气体时,此处位置的石油输送受阻,对应位置的流量传感器所感应的数值出现异常,则启动对应吸气小管的抽气阀,吸气小管对此处位置的气体进行抽吸,所抽吸的气体进入排气长管中,各个位置的吸气小管所抽吸的气体集中进入排气长管中,再统一顺着防气堵组件进行排放,进而吸气小管对气体的抽吸针对性较强,吸气小管与气体所存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最大程度缩短,不仅利于快速对气体进行抽吸,提升了防气堵组件的工作效率,且避免因气体的抽吸距离较长,与石油的输送方向相反,使其彼此相互作用,导致石油输送的阻力进一步增大,且当排气长管的内部所预留空间填充满时,气体统一从防气堵组件处进行排放,排气下通管的内部与排气长管相连通,进而受压组合盘件最先受到气体压力,通过立式控制盘、分散驱动盘以及延展组合板的配合作用,促使延展组合板呈现展开状态,后续泄压端头整体上移,弧形出气槽显露,使内夹环套的内部与外界相连通,以使气体顺着弧形出气槽进行排放,进而排除石油管道内部的气体,以利于石油原料的正常输送。

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当受压组合盘件受压时,卡接滑盖套沿着容纳限位滑槽上移,立式对接板向上推移,利用平齿面与第一连接齿盘的啮合连接,使第一连接齿盘处于转动状态,衔接转杆带动第一连接伞齿盘进行转动,利用第一连接伞齿盘与第二连接伞齿盘的啮合连接,使第二连接伞齿盘处于转动状态,且通过弧形拉槽与对接卡杆的连接,推动四组扇形板向外延展,通过横向滑长槽对对接卡杆的限位,使四组扇形板分别沿着四组横向滑长槽向外延展,使四组扇形出气槽直接显露,气体顺着衔接侧杆所形成的空隙进入固定抱箍外套的内侧,再顺着第二连接伞齿盘的外沿从显露的扇形出气槽处进行排放,进而完成初步排气作用,适用于石油管道内部所产生的气体量适中的情况。

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当石油管道内部所产生的气体量较大时,扇形出气槽无法满足气体的大量流通时,泄压端头整体受到气体作用力上移,排气下通管通过牵引绳对泄压端头进行牵引,在牵引力作用下,牵引绳的一端顺着牵引转盘下移,衔接滑块沿着内升降长槽进行下滑,通过限位立式滑杆对其进行限位,通过第一复位弹簧对衔接滑块进行支撑,以此对泄压端头整体进行防脱,随着气体的作用力逐渐增大,泄压端头沿着内夹环套的外壁逐渐上移,使弧形出气槽直接显露,进而气体可从此处进行排放,当气体排放量逐渐趋于零时,泄压端头失去气体作用力,其沿着内夹环套的外壁下移,利用第一复位弹簧的弹力可使泄压端头快速恢复原位,重新对弧形出气槽进行遮堵,同样利用第二复位弹簧的弹力,使受压组合盘件快速恢复原位,立式对接板通过平齿面带动第一连接齿盘回转,继而立式控制盘、分散驱动盘以及延展组合板依次恢复原状,促使延展组合板呈现闭合状态,重新对扇形出气槽进行遮堵,进而在完成排气工作之后,装置会自发恢复初始状态,多组吸气小管通过防气堵组件进行集中排放,不仅节省了石油管线上所设的防气堵装置的个数,节省了装置成本,且利于对气体进行及时排放,有助于石油原料的正常输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石油管道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防气堵组件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防气堵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排气下通管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升降牵引件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第一出气组合件整体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延展组合板和限位衬板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分散驱动盘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受压组合盘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石油管道;2、防气堵组件;21、排气下通管;211、底座环柱;212、内夹环套;213、容纳敞槽;214、连通升降孔;215、弧形出气槽;216、升降牵引件;2161、牵引转盘;2162、牵引绳;2163、限位立式滑杆;2164、衔接滑块;2165、第一复位弹簧;217、内升降长槽;218、安装限位立槽;22、泄压端头;23、定位轮廓夹套;24、第一出气组合件;241、固定抱箍外套;2411、通入槽;2412、容纳限位滑槽;2413、第二复位弹簧;242、限位衬板;2421、板体;2422、扇形出气槽;2423、横向滑长槽;243、延展组合板;2431、扇形板;2432、对接卡杆;2433、限位块;244、分散驱动盘;2441、第二连接伞齿盘;2442、第二套接转轴;2443、弧形拉槽;245、立式控制盘;2451、第一连接伞齿盘;2452、第一套接转轴;2453、衔接转杆;2454、第一连接齿盘;246、受压组合盘件;2461、轮廓外环;2462、中心块;2463、衔接侧杆;2464、立式推移小杆;2465、卡接滑盖套;2466、立式对接板;2467、平齿面;3、输送原料;4、反应气体;5、排气长管;51、吸气小管;52、抽气阀;53、流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气体所存在的位置难以确定,排气位置不易定位,若管线所配设的抽气机构间隔距离较大,即使确定排气位置,抽气位置与气体所存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较远,排气效率较差的技术问题,如图1-图7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一种石油管线的防气堵装置,包括石油管道1以及设置在石油管道1上表面的防气堵组件2,石油管道1的内部设置有输送原料3,输送原料3的上端设有反应气体4,石油管道1内部的上顶端设置有排气长管5,排气长管5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吸气小管51,吸气小管51的表面设置有抽气阀52,吸气小管51的一侧设置有流量传感器53,流量传感器53与抽气阀52信号连接,防气堵组件2包括与石油管道1上表面相连接的排气下通管21和设置在排气下通管21上端的泄压端头22,泄压端头22的中央安装有定位轮廓夹套23,定位轮廓夹套2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出气组合件24,排气下通管21包括与石油管道1上表面相连接的底座环柱211和设置在底座环柱211上端的内夹环套212,内夹环套212的侧表面开设有容纳敞槽213,容纳敞槽213设置有四组,定位轮廓夹套23和第一出气组合件24设置在内夹环套212的内侧。

底座环柱211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升降孔214,容纳敞槽213与连通升降孔214相连通,内夹环套212的表面开设有弧形出气槽215,容纳敞槽213的内部设置有升降牵引件216,容纳敞槽213的内底面开设有内升降长槽217,内升降长槽217的一侧开设有安装限位立槽218,第一出气组合件24包括与定位轮廓夹套23内表面相连接的固定抱箍外套241和设置在固定抱箍外套241内侧开口端的限位衬板242,限位衬板242的上表面设置有延展组合板243,限位衬板242的下端设置有分散驱动盘244,分散驱动盘244的一侧安装有立式控制盘245,分散驱动盘244的下端安装有受压组合盘件246。

升降牵引件216包括设置在容纳敞槽213内部的牵引转盘2161和套设在牵引转盘2161外表面的牵引绳2162,安装限位立槽218的内部安装有限位立式滑杆2163,限位立式滑杆2163的表面套设有衔接滑块2164,衔接滑块2164与内升降长槽217和安装限位立槽218的内尺寸相匹配,衔接滑块2164下表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2165,第一复位弹簧2165套设在限位立式滑杆2163的表面,牵引绳2162的一端与衔接滑块2164下表面的另一端相连接,牵引绳2162的另一端绕过牵引转盘2161,且牵引绳2162的另一端穿过连通升降孔214与泄压端头22的下表面相连接。

具体的,当石油管道1的内部出现大量气体时,此处位置的石油输送受阻,对应位置的流量传感器53所感应的数值出现异常,则启动对应吸气小管51的抽气阀52,吸气小管51对此处位置的气体进行抽吸,所抽吸的气体进入排气长管5中,各个位置的吸气小管51所抽吸的气体集中进入排气长管5中,再统一顺着防气堵组件2进行排放,进而吸气小管51对气体的抽吸针对性较强,吸气小管51与气体所存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最大程度缩短,不仅利于快速对气体进行抽吸,提升了防气堵组件2的工作效率,且避免因气体的抽吸距离较长,与石油的输送方向相反,使其彼此相互作用,导致石油输送的阻力进一步增大,且当排气长管5的内部所预留空间填充满时,气体统一从防气堵组件2处进行排放,排气下通管21的内部与排气长管5相连通,进而受压组合盘件246最先受到气体压力,通过立式控制盘245、分散驱动盘244以及延展组合板243的配合作用,促使延展组合板243呈现展开状态,后续泄压端头22整体上移,弧形出气槽215显露,使内夹环套212的内部与外界相连通,以使气体顺着弧形出气槽215进行排放,进而排除石油管道1内部的气体,以利于石油原料的正常输送。

为了更好地解决针对于排气量多少的技术问题,如图8-图11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立式控制盘245包括第一连接伞齿盘2451和设置在固定抱箍外套241内侧壁的第一套接转轴2452,第一套接转轴245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伞齿盘2451一侧的中央相连接,第一连接伞齿盘2451另一侧的中央安装有衔接转杆2453,衔接转杆245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齿盘2454,固定抱箍外套241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入槽2411,通入槽2411的内底面开设有容纳限位滑槽2412,容纳限位滑槽2412的内底面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2413,延展组合板243包括扇形板2431和设置在扇形板2431内角的对接卡杆2432,对接卡杆243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2433,扇形板2431设置有四组,扇形板2431的内角呈九十度,且四组扇形板2431的尺寸与限位衬板242相匹配,限位衬板242包括设置在固定抱箍外套241内侧开口端的板体2421和开设在板体2421表面的扇形出气槽2422,板体2421与扇形板2431相贴合,扇形出气槽2422设置有四组,扇形出气槽2422的内角呈九十度,四组扇形出气槽2422之间设置有横向滑长槽2423,横向滑长槽2423设置有四组,四组横向滑长槽2423相互垂直,横向滑长槽2423与对接卡杆2432相连接,分散驱动盘244包括第二连接伞齿盘2441和设置在第二连接伞齿盘2441上表面中央的第二套接转轴2442,第二连接伞齿盘2441与第一连接伞齿盘2451的安装位置相垂直,且第二连接伞齿盘2441和第一连接伞齿盘2451啮合连接。

具体的,当受压组合盘件246受压时,卡接滑盖套2465沿着容纳限位滑槽2412上移,立式对接板2466向上推移,利用平齿面2467与第一连接齿盘2454的啮合连接,使第一连接齿盘2454处于转动状态,衔接转杆2453带动第一连接伞齿盘2451进行转动,利用第一连接伞齿盘2451与第二连接伞齿盘2441的啮合连接,使第二连接伞齿盘2441处于转动状态,且通过弧形拉槽2443与对接卡杆2432的连接,推动四组扇形板2431向外延展,通过横向滑长槽2423对对接卡杆2432的限位,使四组扇形板2431分别沿着四组横向滑长槽2423向外延展,使四组扇形出气槽2422直接显露,气体顺着衔接侧杆2463所形成的空隙进入固定抱箍外套241的内侧,再顺着第二连接伞齿盘2441的外沿从显露的扇形出气槽2422处进行排放,进而完成初步排气作用,适用于石油管道1内部所产生的气体量适中的情况。

为了解决若出现的气体过多,所配设的装置无法及时将气体排出,在其内部物料共同作用下,内部的压强逐渐增大,易损坏管道内部构件的技术问题,如图4-图7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第二连接伞齿盘2441的上表面开设有弧形拉槽2443,弧形拉槽2443设置有四组,四组弧形拉槽2443与四组横向滑长槽2423相对应,对接卡杆2432与横向滑长槽2423和弧形拉槽2443相连接,限位块2433与第二连接伞齿盘2441的下表面相贴合,受压组合盘件246包括设置在内夹环套212内侧的轮廓外环2461和设置在轮廓外环2461内侧中央的中心块2462,中心块2462的外侧表面安装有衔接侧杆2463,衔接侧杆2463设置有四组,衔接侧杆2463的一端与轮廓外环2461的内侧表面相连接,轮廓外环2461的上表面安装有立式推移小杆2464,立式推移小杆2464与通入槽2411相连接,立式推移小杆2464的顶端设置有卡接滑盖套2465,卡接滑盖套2465的尺寸与容纳限位滑槽2412相匹配,第二复位弹簧2413的一端与卡接滑盖套2465的上表面相连接,中心块2462上表面的侧端安装有立式对接板2466,立式对接板2466的侧表面设置有平齿面2467,立式对接板2466通过平齿面2467与第一连接齿盘2454啮合连接。

具体的,当石油管道1内部所产生的气体量较大时,扇形出气槽2422无法满足气体的大量流通时,泄压端头22整体受到气体作用力上移,排气下通管21通过牵引绳2162对泄压端头22进行牵引,在牵引力作用下,牵引绳2162的一端顺着牵引转盘2161下移,衔接滑块2164沿着内升降长槽217进行下滑,通过限位立式滑杆2163对其进行限位,通过第一复位弹簧2165对衔接滑块2164进行支撑,以此对泄压端头22整体进行防脱,随着气体的作用力逐渐增大,泄压端头22沿着内夹环套212的外壁逐渐上移,使弧形出气槽215直接显露,进而气体可从此处进行排放,当气体排放量逐渐趋于零时,泄压端头22失去气体作用力,其沿着内夹环套212的外壁下移,利用第一复位弹簧2165的弹力可使泄压端头22快速恢复原位,重新对弧形出气槽215进行遮堵,同样利用第二复位弹簧2413的弹力,使受压组合盘件246快速恢复原位,立式对接板2466通过平齿面2467带动第一连接齿盘2454回转,继而立式控制盘245、分散驱动盘244以及延展组合板243依次恢复原状,促使延展组合板243呈现闭合状态,重新对扇形出气槽2422进行遮堵,进而在完成排气工作之后,装置会自发恢复初始状态,多组吸气小管51通过防气堵组件2进行集中排放,不仅节省了石油管线上所设的防气堵装置的个数,节省了装置成本,且利于对气体进行及时排放,有助于石油原料的正常输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