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及治疗外周血管疾病方法

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及治疗外周血管疾病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及治疗外周血管疾病方法,包括控制设备和超声穴位治疗部件,所述控制设备通过电气控制电路与超声穴位治疗部件连接,所述超声穴位治疗部件主要由载体、气囊、加热膜和超声换能器组件组成,所述超声换能器组件主要由若干个超声换能器组成,且超声换能器根据人体穴位对应设置于载体上,所述气囊和加热膜均设置于载体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中医腧穴学与超声治疗学相结合,利用低频聚焦超声波刺激人体穴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外周血管疾病等血管类疾病,穿戴式的产品结构,确保在治疗过程中超声换能器始终位于穴位处,确保超声换能器与人体穴位完全贴合不会产生超声损耗,极大的提高了超声治疗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4909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德而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533454.X

  • 发明设计人 王俊;曾坪;

    申请日2022-05-13

  • 分类号A61N7/00(2006.01);A61H39/00(2006.01);A61F7/00(2006.01);

  • 代理机构四川省久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343;

  • 代理人鲁力

  •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欣路101号3栋5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7: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N 7/00 专利申请号:202210533454X 申请日:202205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08-05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及治疗外周血管疾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中医称周围血管为脉管,故将周围血管疾病统称为“脉管病”。此类血管类疾病有:动脉粥样硬化、外周血管疾病、冠心病、静脉血栓、冠心病、静脉血栓等。

外周血管指的是,除了颅内的血管和冠状动脉之外,身体其他部位所有血管的总称。外周血管疾病在西医中被简称为PAD,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类型,因脂肪沿动脉管壁沉积,导致管腔的狭窄和阻塞性病变,主要损伤下肢和足部的动脉。外周静脉疾病多发生在下肢,按血流动力学分为血液倒流性与血液回流障碍性两火类,前者主要包括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后者主要指下肢DVT形成。目前通常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经皮介入及外科手术。药物治疗目前主要采用包括抗血小板治疗、他汀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等。

动脉粥样硬化症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下肢或颈部等部位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慢性缺血性疾病,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管类疾病。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以及推拿针灸等中医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过程中常采用针灸穴位治疗,结合腧穴学,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改善血液动力学、凝血功能、改善血管高凝状态,调节血管活性,因子释放,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参考文献:王占奎,王伟志,傅立新,等.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形态学和动力学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6):8-11;张文来,王伟志.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血管和血流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1,31(9):783-785;李景兴,李清.针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选穴规律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8):934-938。

针灸治疗法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治疗的缺点:1.针灸技术要求很高;2.人体穴位有很多,针灸疗法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针灸多年的中医医师根据病因确定针灸所需穴位,对穴位进行逐一施针,耗时长。3.直接作用于人体会有疼痛感。由于针灸技术门槛限制,导致会针灸的人很少,针灸过程又很长,无法满足针灸治疗量大的医院需求,而且针灸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病患对针灸的排斥性较大,导致通过中医物理治疗血管类疾病难以广泛推广应用。

中医人体血管的主要功能是有效输送血液,保持血管的通畅是完成输送血液的前提,即中医学的“以通为用”理论。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并散发于体表的部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感受点和反应点。《内经》称穴位为“气穴”,是“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的部位。

超声医学包括超声治疗学和超声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的超声检测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然而超声的治疗学使用却特别少,只有目前应用的高频HIFU肿瘤消融技术。然而利用低频超声进行治疗的技术,在超声治疗学领域中属于空白,目前的超声低频技术仅应用于超声药物导入技术,通过超声将药物导入人体进行治疗。低强度聚焦超声具有超声波本身的机械振动作业,具有良好的穿透性、温热效应及空化效应。

通过低强度聚焦超声结合中医腧穴学,利用低强度聚焦超声对穴位进行物理刺激,以此实现相关疾病的治疗是本申请的主要科研方向。目前在相关医学领域中,没有发现低频超声进行治疗血管疾病的相关技术文献,市面上以及医院中也没有通过低频超声治疗血管类疾病的设备。因此我公司研发了这款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问题的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及治疗外周血管疾病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包括控制设备和超声穴位治疗部件,所述控制设备通过电气控制电路与超声穴位治疗部件连接,所述超声穴位治疗部件主要由载体、气囊、加热膜和超声换能器组件组成,所述超声换能器组件主要由若干个超声换能器组成,且超声换能器根据人体穴位对应设置于载体上,所述气囊和加热膜均设置于载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电气控制电路由气动控制部分和电路控制部分组成,所述控制设备通过电路控制部分与超声换能器组件、气动控制部分电连接,所述气动控制部分通过气管与气囊进行气动控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超声治疗部件包括腿部治疗部件和颈部治疗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载体为双层布料结构,由面料层和内衬层组成,所述内衬层上开设有安装超声换能器的安装孔,所述超声换能器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安装孔内,所述气囊固定于内衬层与面料层之间,所述加热膜固定于内衬层与气囊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面料层采用透气的网格布,所述内衬层采用透气绒布。

作为优选,所述网格布和透气绒布之间通过魔术贴进行粘接。

作为优选,所述腿部治疗部件还包括腿部固定支具,所述载体形状与腿部固定支具相同,且固定于腿部固定支具内侧,载体上的超声换能器根据腿部穴位进行分布,所述腿部固定支具上设有绑带。

作为优选,所述颈部治疗部件的载体呈带状,所述超声换能器根据颈部的穴位进行布置,所述颈部治疗部件两端设有起粘接作用的魔术贴。

作为优选,所述超声换能器以四个为一组,设置于同一穴位的四周,四个超声换能器同时产生超声波并重合于同一穴位。

作为优选,所述气囊为扁平的袋状结构,且位于载体和超声换能器之间,所述气囊由若干个子气囊构成,子气囊之间相互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膜为长条形,所述加热膜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膜和温度传感器通过电路控制部分与控制设备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设备采用外接电源的台式控制器或自带电源的便携式小型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述超声换能器的超声频率0.1-2MHZ。

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方法,

步骤一,根据疾病需要选择相应的超声穴位治疗部件,所述超声穴位治疗部件上的超声换能器根据穴位所需进行分布;

步骤二,在超声换能器端面与人体穴位之间贴上医疗耗材,并穿戴上超声穴位治疗部件;

步骤三,启动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通过低强度聚焦超声刺激穴位进行治疗;

步骤四,治疗时间为每天2次,20分钟/次,1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天。

作为优选,所述医疗耗材采用导电水凝胶贴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首次成功研发了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将中医腧穴学与超声治疗学相结合,利用低频聚焦超声波刺激人体穴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外周血管疾病等血管类疾病。

2.超声穴位治疗部件通过载体、气囊、加热膜和超声换能器组件的全新结构设计,形成穿戴式的产品结构,同时对超声换能器组件的安装定位起到决定性作用,确保在治疗过程中超声换能器始终位于穴位处,确保超声换能器与人体穴位完全贴合,不会产生过大的超声损耗,极大的提高了超声治疗效果。

3.可采用多个换能器能量聚焦到一点,每个换能器采用低能量输出,保证焦区外能量输出安全性,聚焦点多个换能器能量叠加,保证治疗效果。

4.可通过主电路板调节超声输出的占空比和周期,精准控制超声的输出聚焦深度和能量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腿部治疗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腿部治疗部件的载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颈部治疗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超声换能器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足部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电路控制部分的原理框图;

图7为本发明气动控制部分的原理框图;

图8为本发明腿部穴位分布图;

图9为本发明以四个超声换能器为一组在腿部穴位分布的示意图。

图中:1、载体;11、面料层;12、内衬层;13、腿部固定支具;2、气囊;21、子气囊;3、加热膜;31、温度传感器;4、超声换能器;5、安装环;6、安装座;7、顶紧螺钉;8、内螺纹孔;9、螺纹孔;10、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参见图2,包括控制设备和超声穴位治疗部件,所述控制设备通过电气控制电路与超声穴位治疗部件连接,所述超声穴位治疗部件主要由载体1、气囊2、加热膜3和超声换能器4组件组成,所述超声换能器4组件主要由若干个超声换能器4组成,且超声换能器4根据人体穴位对应设置于载体1上,所述气囊2和加热膜3均设置于载体1内。本发明将中医腧穴学与超声治疗学相结合,控制设备为超声换能器4提供正弦电压方波输入,超声换能器4产生低频聚焦超声,超声能量的表面强度深度比约0.10w/cm

电气控制电路:

所述电气控制电路由气动控制部分和电路控制部分组成,参见图6,图7,所述控制设备通过电路控制部分与超声换能器4组件、气动控制部分电连接,所述气动控制部分通过气管与气囊2进行气动控制连接。通过电路控制部分可实现电子器件的独立控制及电源供给,启动超声穴位治疗部件进行穴位治疗。通过气动控制部分可实现气囊2的独立控制,使每个超声换能器4都能紧紧的贴合于人体穴位。

所述电路控制部分主要由主电路板、超声换能器4和加热组件组成,所述主电路板分别与超声换能器4、加热组件、气动控制部分电连接。所述气动控制部分由气泵电机、泄气继电器和气囊2组成,所述气泵电机、泄气继电器与主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气泵电机采用气管通过泄气继电器与气囊2连通。还包括电源、显示电路板和显示器,所述显示器通过显示电路板与主电路板电连接。显示器为带控制按钮的显示器或触屏显示器,工作时医生或护士通过按钮即可控制超声换能器4和加热组件的启闭,以及气囊2的充气操作,十分方便,显示器上还会显示对应参数以及加热温度和气压数据。通过主电路板调节超声输出的占空比和周期,精准控制超声的输出聚焦深度和能量大小

超声换能器4性能参数及要求:

1.超声换能器4采用低频聚焦换能器,激励频率为<2M。

2.对超声占空比和周期进行输出调节。

3.符合标准为YY 0592-2016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系统。

所述气囊2分别由腿部气囊2和颈部气囊2组成。所述泄气继电器通过气管与各组气囊2连接,且与气囊2连接的气管上均设有双通阀,所述双通阀与主电路板电连接,通过双通阀可实现腿部气囊2、颈部气囊2的独立供气,根据治疗需要鼓起对应部位的气囊2,是超声换能器4更好的贴合于人体穴位。还包括压力检测传感器,所述压力检测传感器对供气压力进行数据采集并反馈至主电路板,随着气泵电机的充气作业,当气囊2推动超声换能器4贴合到人体穴位上,且达到设定压力时,压力检测传感器将数据反馈至主电路板,主电路板驱动气泵电机停止充气。当治疗完毕后,主电路板驱动通过泄气继电器进行泄气,当压力减小到设定压力时,主电路板驱动泄气继电器停止泄气。

气囊2性能参数及要求:

1.气压大小为1-30Kpa。

2.气压大小可调,每1Kpa(10mmHg)进行调节。

3.符合标准为YY0833-2020肢体加压理疗设备。

所述加热组件采用加热膜3,所述加热组件由腿部加热膜3、颈部加热膜3组成,所述腿部加热膜3、颈部加热膜3分别与主电路板电连接。主电路板可对腿部加热膜3、颈部加热膜3进行单独控制,根据需要进行开启。加热膜3采用24V低电压供电。加热膜3能自由弯曲,能很好贴合人体皮肤。温度传感器31进行温度反馈能精准恒定温度。加热膜3可采用条形加热膜3,为更好对人体表面进行加温,腿部加热膜3可竖向设置,颈部加热膜3可横向设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31,所述温度传感器31位于加热组件上,所述温度传感器31对加热组件进行温度数据采集后反馈至主电路板。温度传感器31进行过温保护,避免温度过高烧伤患者。

仪器工作时:

1.将对应部位的导线插入仪器的对应接口,对应的部分点亮。

2.操作方式采用按键或触摸屏调整。

3.默认治疗时间为20分钟,最大30分钟,最小5分钟,治疗中可暂停治疗。

4.实时温度显示,当温度超过45℃时超声和加热模块停止工作,并有声音和显示提示,当温度低于40℃时开始工作。

5.温度分为低,中,高调节,加热模块恒定温度为30℃为中档,低档为关闭,高档为35℃。

6.启动后气囊2压力和超声强度、频率会有一个初始值,默认为档位5(共10档),可根据使用者情况进行调节。

7.超声强度是调整超声的持续时间,也就是占空比;超声频率是调整超声的间隙时间,也就是周期。

8.点击暂停时可快速关闭气囊2并释放气体。

9.每10分钟关闭气囊2和超声、加热,释放气体,5秒后恢复。

10.气囊2具有过压保护和故障提示。

所述超声治疗部件包括腿部治疗部件和颈部治疗部件。

本发明主要用于血管疾病的治疗,其中腿部是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部位,本发明可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通过控制设备对腿部、颈部进行分别控制或同时控制,灵活性好,在人体多处血管疾病时,可多个部位一起治疗,整体治疗效果好,在治疗腿部血管疾病时,开启颈部也治疗也能对腿部治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所述载体1为双层布料结构,参见图2,由面料层11和内衬层12组成,所述内衬层12上开设有安装超声换能器4的安装孔,所述超声换能器4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安装孔内,所述气囊2固定于内衬层12与面料层11之间,所述加热膜3固定于内衬层12与气囊2之间。载体1作为气囊2、加热膜3和超声换能器4组件的安装承载结构,必须要有一定的柔软性以便更好的贴合人体,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气囊2膨胀,同时还需保证各部件的结构安装稳定性,尤其是超声换能器4组件,需要确保超声换能器4组件都能精准的定位于人体穴位偏移。载体1的形状针对人体结构设计,不同部位形状不同。载体1的面料层11采用透气的网格布,所述内衬层12采用透气绒布,网格布和透气绒布四周通过魔术贴10进行粘接,形成一个载体1整体,魔术贴10粘接便于内部器件的安装拆卸,也便于后期维修更换,网格布和透气绒布都具有较好透气效果的布料,质地比较柔软,能很好的贴合于人体表面,透气绒布有一定厚度,具有较好的定型效果,抗拉效果较好。

所述固定件由环形的安装座6和安装环5组成,参见图4,所述安装环5安装于安装孔处,安装环5可采用鸡眼扣,安装环5和安装座6的内环直径与超声换能器4的直径相同,所述安装座6与安装环5之间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6侧面设有顶紧螺钉7,所述超声换能器4通过顶紧螺钉7固定于安装座6的环形孔内。所述安装环5具有一定的厚度,周向开设有四个与顶紧螺钉7相匹配的内螺纹孔8,从四个方向对超声换能器4进行固定,端面上开设有四个与紧固螺钉相匹配的螺纹孔9,通过紧固螺钉与安装环5固定。由于设备需要精准的定位于穴位,超声换能器4的安装固定尤为重要,也是一个技术难题,因此设计了固定超声换能器4的固定件。本发明设计的固定件整体采用可拆卸结构,便于超声换能器4的安装拆卸,当某个超声换能器4损坏后,松掉顶紧螺钉7即可取出,更换十分方便快捷。

腿部治疗部件:

所述腿部治疗部件还包括腿部固定支具13,参见图1,包括所述载体1形状与腿部固定支具13相同,且固定于腿部固定支具13内侧,形成腿部固定支具13的内衬结构,所述气囊2固定于内衬层12与腿部固定支具13之间,所述加热膜3竖直设置于内衬层12与气囊2之间,所述载体1上的超声换能器4根据腿部穴位进行分布,工作时可通过大腿、小腿和足底的超声换能器4组件对穴位进行治疗,利用加热膜3进行整体辅热活血。

腿部固定支具13为购买的下肢固定支具,自带有绑带,可对腿部和足部进行包裹固定,在通过绑带绑紧进行穿戴。腿部穴位多,足部与腿部会弯曲用布料的包裹效果不好,而固定支具的定型效果好,能确保超声换能器4组件定位在穴位处,载体1较柔软也能很轻松的安装固定于腿部固定支具13内,两者结合能大大提高腿部结构的包裹效果。

腿部治疗部件的主要治疗穴位如下,参见图8:

腿部治疗穴位:合阳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小腿后面,有散热降浊功效。常用来治疗腰脊强痛,下肢痿痹。承筋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有治疗腰背痛、小腿痛、下肢麻痹、坐骨神经痛、痔疾、腰腿拘急疼痛、急性腰扭伤等功效。承山穴,名意指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为治疗小腿痉挛,腿部转筋的常用效穴。飞扬穴,经穴名,飞扬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可用于缓解治疗头痛、目眩、颈项痛、腰膝酸痛、癫痫、脚气等。阳交穴,穴名意指胆经吸热上行的天部阳气在此交会属足太阳膀胱经,可缓解治疗膝股痛、下肢痿痹、坐骨神经痛等。跗阳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有退热散风、舒筋活络功效,常用来治疗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头痛、脚腿痛等。

研究表面:血海为活血化瘀止痛要穴;阳陵泉为“筋会”,具有舒经通络之效,刺激阳陵泉可兴奋交感神经,改善局部循环坏死状态;足三里为全身强壮补益要穴,能够补益机体、调理脾胃;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以活血通络、化瘀行气。两穴相配可补益气血、通络止痛;丰隆、阴陵泉相配祛痰利湿,研究表明丰隆可降血脂,起到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足底治疗穴位: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主治: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下肢瘫痪、头顶痛、咽喉痛、失音、舌干、小儿惊风、癫痫、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病、精神分裂症、奔豚气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颈部治疗部件:

所述颈部治疗部件的载体1呈带状,颈部治疗部件的超声换能器4根据颈部的穴位进行布置,所述颈部治疗部件载体1两端设有起粘接作用的魔术贴10。工作时通过颈部治疗部件上的超声换能器4组件对穴位进行治疗,利用加热膜3进行整体辅热活血。所述颈部治疗部件的载体1呈带状便于治疗部件围绕颈部进行缠绕穿戴,围绕缠绕后通过魔术贴10将治疗部件两端粘接固定。

颈部治疗部件的主要治疗穴位如下:

颈部治疗穴位:新设穴,位于项部,当第3、4颈椎之间,旁开1.5寸,左右计2穴。布有第三、四、五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主治颈项强痛,后头痛和枕神经痛,项肌痉挛及扭伤,肩胛部疼痛,咳嗦,气喘等;还用于角弓反张,咽喉肿痛,颈项淋巴腺肿大等。颈百劳穴位于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功用:滋补肺阴,舒筋活络。

上述载体1的内衬层12或布料上均开设有超声换能器4漏出的窗口,超声换能器4的端面漏在外面,便于与耗材贴合后直接作用于人体表面。原理相同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可设计其他治疗部件,不限于上述治疗部件,如手臂治疗部件等。

所述超声换能器4以四个为一组,设置于同一穴位的四周,四个超声换能器4同时产生超声波并重合于同一穴位,本发明并不限于四个为一组,也可以两个或三个为一组。超声换能器4端面是内凹的,产生的超声波是先向中部聚焦交叉再分散开去的,聚焦精准度可能会有偏差,若采用多个超声换能器4同时聚焦至对同穴位,多个换能器能量聚焦到一点,可提高聚焦范围,且每个换能器采用低能量输出,保证焦区外能量输出安全性,聚焦点多个换能器能量叠加,可保证治疗效果,通过实验以四个为一组效果最佳,参见图9。

所述气囊2为扁平的袋状结构,且位于载体1和超声换能器4之间,所述气囊2由若干个子气囊21构成,子气囊21之间相互连通。采用子气囊21实现充气时胀紧力均匀分布的作用,使产品每个部位的超声换能器4都能紧紧的贴合于穴位上。

由于气囊2的作用主要是推动超声换能器4更好贴合于穴位,从成本和气压考虑,因此对气囊2进行结构设计:

颈部气囊2结构:颈部穴位主要集中于颈部两侧,颈部气囊2采用两个圆形的子气囊21设计,两个圆形的子气囊21正好覆盖天柱、风池、百劳穴、大椎等穴位。两个圆形的子气囊21之间相互连通,便于通过一根气管进行充气和放气,参见图3。

腿部气囊2结构:由于腿部穴位较多,因此采用多个条形的子气囊21,子气囊21之间相互连通,穿戴后通过整体气囊2的膨胀,促使超声换能器4贴合于穴位。参见图2。

足部气囊2结构:由于足部穴位较多,且面积不大,可采用一个方形的气囊2即可,参见图5。

所述加热膜3为长条形,所述加热膜3上设有温度传感器31,所述加热膜3和温度传感器31通过电路控制部分与控制设备电连接。通过实验发现,超声换能器4主要是根据穴位进行针对性的穴位加热,促进血液流通,血管通畅,但血管堵塞还受整体血压影响。采用了加热膜3进行整体式加热,能进一步提高治疗部位的整体温度,加速治疗部位整体的血液流动,对超声换能器4的穴位治疗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腿部治疗部件上的长条形加热膜3延腿长方向设置,颈部治疗部件上的长条形加热膜3,可延颈部方向周向设置,便于腿部和颈部的整体加热。

所述控制设备采用外接电源的台式控制器或自带电源的便携式小型控制器。目前的医院中比较习惯采用台式设备进行控制,插上电源即可使用。自带电源的便携式小型控制器无需电源插座,进行轻量化设计,即使病人在外也可以使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使该产品可作为家用理疗产品使用。

所述超声换能器4的超声频率0.1-2MHZ。产生0.1-2MHZ低强度聚焦超声,对人体不会有明显的刺痛感,但温热感很强烈,而且很集中。

所述医疗耗材采用导电水凝胶贴片。超声换能器4直接与人体接触,超声损耗较大,因此需要采用耗材促使超声波直接传导到人体穴位,降低超声损耗。导电水凝胶贴片作为一次性医疗耗材,每次治疗时进行更换,保证其干净卫生。

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方法,

步骤一,根据疾病需要选择相应的超声穴位治疗部件,所述超声穴位治疗部件上的超声换能器4根据穴位所需进行分布;

步骤二,在超声换能器4端面与人体穴位之间贴上医疗耗材,并穿戴上超声穴位治疗部件;

步骤三,启动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通过低强度聚焦超声刺激穴位进行治疗;

步骤四,治疗时间为每天2次,20分钟/次,1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天。

相关试验数据:

选取于外周血管病科住院部就诊的其中100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治疗方案:实验组及对照组:全部100名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控制危险因素及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患有“三高”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治疗过程中继续其原用药方案。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接受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治疗,治疗方式采用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每天进行下肢穴位治疗,时间为20分钟/次,每天2次,1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三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三个疗程后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及疗效标准(2016年修订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1997辨证为气虚血瘀型。

可见,实验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理论,通过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进行治疗,通过超声波刺激下肢穴位,三个疗程后,治疗效果相比对照组明显提高,无效比例减少,有显著效果和完全治愈率得到极大提高,整体治疗有效率提高至96%。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足背动脉内径及峰值流速变化参见表2

表2:足背动脉内径及峰值流速变化

与本组疗前比较,Δ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可见,三个疗程后,采用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进行治疗的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动脉直径得到显著扩大,动脉峰值流速也得到显著提升,堵塞部位已通畅,血液的流通更通畅。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及治疗外周血管疾病方法进行了详尽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对本发明的变更和改进将是可能的,而不会超出附加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构思和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