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具有车祸报警警示功能的汽车后标

一种具有车祸报警警示功能的汽车后标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车祸报警警示功能的汽车后标,包括标盘模块、引导调整模块、发射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的标盘模块包括标盘,所述的标盘设置有投射窗,所述的引导调整模块包括双模棱镜,所述的标盘设置于所述的双模棱镜前方,所述的发射接收单元包括发射口、发射器、接收口和接收器,所述的发射口包括引导激光发射口、雷达激光发射口,所述的发射器包括引导激光发射器和雷达激光发射器,所述的引导激光发射口底部对应设置引导激光发射器,所述的雷达激光发射口底部对应设置雷达激光发射器,所述的驱动模块转动所述的发射控制模块,将所述的雷达激光发射口转动切换成引导激光发射口与所述的双模棱镜底部对应。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5198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10334362.9

  • 发明设计人 刘洪涛;

    申请日2022-03-31

  • 分类号B60R13/00(2006.01);B60Q1/52(2006.01);G01S17/931(2020.01);

  • 代理机构慈溪夏远创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6;

  • 代理人陈伯祥

  • 地址 433000 湖北省仙桃市沔洲大道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6: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R13/00 专利申请号:2022103343629 申请日:202203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08-05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车祸报警警示功能的汽车后标。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问题是汽车的重点问题,其中因碰撞、浸水等原因导致的汽车结构性损坏最为常见。现有的技术中,针对碰撞预警常常采用在车体的四周及顶部安装微波、激光、红外、超声波雷达对车头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反馈给车机控制系统及驾驶人员。现有的雷达系统为多点雷达或扫描雷达,扫描雷达需要电机驱动信号发射装置周期性旋转,结构复杂,功能单一,对使用环境要求高,存在扫描盲区。多点雷达需要安装不同的发射头和接收头,需要分别连接线路,结构松散、占用空间大,集成性差。现有的雷达放置在车体顶部、舱门盖体或车灯旁边,导致造型不够优美,且对车体的流线型气动外形产生一定的破坏,提高了风阻。

现有的车祸提醒装置,包括发生前的危险告警提示音和屏幕提醒,碰撞后车机的提示音、双闪,以及驾乘人员使用的三角警示器,放置在车体后方提醒后方来车。在车碰撞后,由于人员受到伤害或车体变形等情况导致驾乘人员无法迅速采取相应的安全提醒操作,使得二次伤害的危险系数显著提高,且尤其是在夜色照明情况不佳的情况下,双闪及其他告警灯不够醒目且有效范围有限,不能为其他车辆及人员提供更好的告警及求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车祸报警警示功能的汽车后标包括标盘模块、引导调整模块、发射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的标盘模块包括标盘,所述的标盘设置有投射窗,所述的引导调整模块包括双模棱镜,所述的标盘设置于所述的双模棱镜前方,所述的发射接收单元包括发射口、发射器、接收口和接收器,所述的发射口包括引导激光发射口、雷达激光发射口,所述的发射器包括引导激光发射器和雷达激光发射器,所述的引导激光发射口底部对应设置引导激光发射器,所述的雷达激光发射口底部对应设置雷达激光发射器,所述的驱动模块转动所述的发射控制模块,将所述的雷达激光发射口转动切换成引导激光发射口与所述的双模棱镜底部对应。

优选的,所述的标盘模块包括车标的标盘和标面,所述的标盘为车标的底部,所述的标盘套接安装在车身后部的车标安装孔上,所述的标盘前面设置有标面,所述的标盘为高透玻璃,所述的标面旁的所述的标盘透过光线的区域设置为投射窗。

优选的,所述的引导调整模块还包括联动架、固定座和支撑脚,所述的双模棱镜为七面棱镜,所述的双模棱镜的底面为菱形,所述的双模棱镜后部为三组反射面,三组所述的反射面中间为正向反射面,所述的正向反射面为底边在上的等腰三角形,侧面两组所述的反射面为角反射面,呈对称设置,所述的角反射面与所述的底面为75度夹角,两组所述的角反射面间呈120度夹角,所述的反射面前部均为高透玻璃,高透玻璃与所述的反射面一体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双模棱镜顶部横向设置有联动架,所述的联动架为长方体,所述的联动架两侧设置有转轴孔,所述的联动架前部设置有两个支撑杆,通过所述的支撑杆将所述的标盘设置于所述的双模棱镜前,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的联动架两侧,所述的固定座为T字型支座,所述的固定座后部设置有转轴孔,两侧的所述的固定座通过转轴与所述的联动架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的联动架可绕所述的转轴中心转动,所述的双模棱镜的底部两侧菱形的锐角夹角点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圆形支撑脚,所述的支撑脚底部设置有带弹簧的弹动凸起,所述的弹动凸起可在所述的支撑脚底部伸长收缩。

优选的,所述的发射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盒、定位架、发射接收单元和控制电路板,所述的控制盒为长方形壳体,所述的定位架为U型,所述的定位架通过螺钉固定设置于所述的控制盒顶部,所述的定位架两个侧翼顶部对称设置有两组凹坑,设置在所述的定位架前部的凹坑为低位凹坑,设置在所述的定位架后部的凹坑为高位凹坑,所述的凹坑四周为圆弧状过渡边缘。

优选的,所述的引导激光发射口设置于所述的定位架的横梁上,三个所述的引导激光发射口间隔排列,垂直于所述的控制盒顶部向上,所述的雷达激光发射口设置于所述的控制盒顶部的后部,三个所述的雷达激光发射口间隔排列,垂直于所述的控制盒顶部向上,所述的发射器包括引导激光发射器和雷达激光发射器,三组所述的引导激光发射器分别位于所述的引导激光发射口下方,所述的三组所述的雷达激光发射器分别位于所述的雷达激光发射口下方,所述的接收口为雷达激光接收口,所述的雷达激光接收口为矩形孔,所述的雷达激光接收口位于所述的控制盒顶部的前部,用于透过接收反射回来的所述的雷达激光回波,所述的激光接收器设置于所述的控制盒内所述的雷达激光接收口正下方,用以接收所述的雷达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回波,所述的控制盒内中层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的控制电路板用以控制激光的发射状态及记录传输车体信息。

优选的,所述的驱动模块包括转动单元和推动单元,所述的转动单元包括中心轴、转向齿轮、定位板和驱动器,所述的中心轴为中空轴,所述的中心轴上端穿过并固定于所述的控制盒底部,所述的中心轴上固定套接有转向齿轮,所述的中心轴下部与所述的定位板转动套接,所述的转动轴与所述的定位板间设置定位轴承,所述的定位板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螺钉固定于车体后部,所述的驱动器包括驱动板、驱动齿轮、联动齿轮和驱动轴,所述的联动齿轮与所述的转向齿轮啮合,所述的联动齿轮与所述的转向齿轮的传动比为4:1,所述的联动齿轮在所述的驱动轴上部,所述的驱动齿轮在所述的驱动轴下部。

优选的,所述的推动单元包括驱动板,所述的驱动板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前端设置有冲击膨胀支座,所述的冲击膨胀支座中设置有可在所述的冲击膨胀支座设置的前后移动的冲击应力点,所述的膨胀支座后端固定有冲击膨胀杆,所述的冲击膨胀杆为柔性薄膜,内部设置有冲击膨胀材料,所述的冲击膨胀杆前端设置有触发器,所述的触发器与所述的冲击应力点固定连接,所述的冲击膨胀杆后端与冲击齿条连接,所述的冲击齿条与所述的驱动齿轮啮合。

优选的,还包括吸湿膨胀支座,所述的吸湿膨胀支座设置于凹槽,所述的吸湿膨胀支座中固定安装吸湿膨胀杆一端,所述的吸湿膨胀杆为柔性薄膜包裹的吸湿膨胀材料,所述的吸湿膨胀杆一端与所述的吸湿膨胀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的吸湿膨胀齿条与所述的驱动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盒内还安装有蜂鸣器,通过所述的蜂鸣器进行危险告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激光雷达引导调整模块,对后方及侧方障碍物进行精密判断,模块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空间利用率更佳;通过与汽车后标相结合,降低了占用空间,利用了车标的优越位置,更能发挥雷达的效果;通过发射控制模块,在车祸发生后发射可见激光束对后方人员及来车进行提醒,并对救援人员进行引导提示,降低现场风险,减少二次伤害发生概率,降低搜救难度,加快救援人员的支援速度;激光光束穿透能力强,方向性好,在空气中及水中都有不错的表现,在降雨、水淹情况下,依然能够给予风险提醒和救援引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论述,显然,在结合附图进行描述的技术方案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有车祸报警警示功能的汽车后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具有车祸报警警示功能的汽车后标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具有车祸报警警示功能的汽车后标的内部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具有车祸报警警示功能的汽车后标的组合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具有车祸报警警示功能的汽车后标的控制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具有车祸报警警示功能的汽车后标的控制盒底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具有车祸报警警示功能的汽车后标的控制盒俯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具有车祸报警警示功能的汽车后标的引导调整模块正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具有车祸报警警示功能的汽车后标的引导调整模块反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标盘、11-标面、12-投射窗、2-双模棱镜、21-联动架、22-支撑杆、23-固定座、24-转轴、25-支撑脚、26-弹动凸起、3-控制盒、31-定位架、32-低位凹坑、33-高位凹坑、34-引导激光发射口、35-雷达激光发射口、36-雷达激光接收口、37-雷达激光发射器、38-激光接收器、4-控制电路板、5-中心轴、51-转向齿轮、52-定位板、521-定位轴承、6-驱动器、61-驱动齿轮、62-联动齿轮、63-驱动轴、7-冲击膨胀杆、71-冲击应力点、72-冲击膨胀支座、73-冲击齿条、8-吸湿膨胀杆、81-吸湿膨胀支座、82-吸湿膨胀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需要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9所示,提供了一种具有车祸报警警示功能的汽车后标,所述的具有车祸报警警示功能的汽车后标包括标盘模块、引导调整模块、发射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的标盘模块包括车标的标盘1和标面11,所述的标盘1为车标的底部,所述的标盘1套接安装在车身后部的车标安装孔上。所述的标盘1前面固定设置有标面11,所述的标面11为车辆对应的品牌图形。所述的标盘1为高透玻璃,所述的标面11旁的所述标盘1透过光线的区域设置为投射窗12,所述的投射窗12用以透过激光束及激光束的反射回波。

所述的引导调整模块包括有双模棱镜2、联动架21、固定座23和支撑脚25。所述的双模棱镜2为七面棱镜,所述的双模棱镜2的底面为菱形,所述的双模棱镜2后部为三组反射面,三组所述的反射面中间为正向反射面,所述的正向反射面为底边在上的等腰三角形,所述的正向反射面与底部呈45度夹角,侧面两组所述的反射面为角反射面,呈对称设置,所述的角反射面与所述的底面为75度夹角,两组所述的角反射面间呈120度夹角。所述的反射面前部均为高透玻璃,高透玻璃与所述的反射面一体设置形成棱块状。所述的双模棱镜2顶部前壁通过螺钉横向固定设置有联动架21,所述的联动架21为长方体,所述的联动架21两侧设置有转轴孔,所述的联动架21前部设置有两个支撑杆22,通过所述的支撑杆22将所述的标盘1固定设置于所述的双模棱镜2前方。所述的固定座23设置于所述的联动架21两侧,所述的固定座23为T字型支座,所述的固定座23后部设置有转轴孔,两侧的所述的固定座23通过转轴24与所述的联动架21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的联动架21可绕所述的转轴24中心转动。所述的双模棱镜2的底部两侧菱形的锐角夹角点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圆形支撑脚25,所述的支撑脚25底部设置有带弹簧的弹动凸起26,所述的弹动凸起26可在所述的支撑脚25底部伸长收缩。

所述的发射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盒3、定位架31、发射接收单元和控制电路板4。所述的控制盒3为内部分层的长方形壳体,所述的定位架31为U型,所述的定位架31通过螺钉固定设置于所述的控制盒3顶部。所述的定位架31两个侧翼顶部对称设置有两组凹坑,设置在所述的定位架31前部的凹坑为低位凹坑32,设置在所述的定位架31后部的凹坑为高位凹坑33,所述的低位凹坑32深度为8mm,四周为圆弧状过渡边缘,所述的高位凹坑33为3mm,四周为圆弧状过渡边缘。所述的发射接收单元包括发射口、发射器、接收口和接收器。所述的发射口包括引导激光发射口34、雷达激光发射口35,所述的引导激光发射口34设置于所述的定位架31横梁上,三个所述的引导激光发射口34间隔排列,垂直于所述的控制盒3顶部向上。所述的雷达激光发射口35设置于所述的控制盒3顶部的后部,三个所述的雷达激光发射口35间隔排列,垂直于所述的控制盒3顶部向上。所述的发射器包括引导激光发射器和雷达激光发射器37,三组所述的引导激光发射器分别位于所述的引导激光发射口34下方,所述的三组所述的雷达激光发射器37分别位于所述的雷达激光发射口35下方。所述的接收口为雷达激光接收口36,所述的雷达激光接收口36为矩形孔,所述的雷达激光接收口36位于所述的控制盒3顶部的前部,用于透过接收反射回来的所述的雷达激光回波。所述的激光接收器38设置于所述的控制盒3内所述的雷达激光接收口36正下方,用以接收所述的雷达激光发射器37发射的激光回波。所述的控制盒3内中层设置有控制电路板4,所述的控制电路板4用以控制激光的发射状态及记录传输车体信息。所述的控制盒3内还安装有蜂鸣器,通过所述的蜂鸣器进行危险告警。

所述的驱动模块包括转动单元和推动单元,所述的转动单元包括中心轴5、转向齿轮51、定位板52和驱动器6。所述的中心轴5为中空圆轴,所述的中心轴5上端穿过所述的控制器的底部并与所述的控制器的底部固定,所述的中心轴5上固定套接有转向齿轮51,所述的中心轴5下端与所述的定位板52转动套接,所述的转动轴与所述的定位板52间设置定位轴承521。所述的定位板52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螺钉固定于车体后部。所述的驱动器6包括驱动板、驱动齿轮61、联动齿轮62和驱动轴63,所述的联动齿轮62与所述的转向齿轮51啮合,所述的联动齿轮62与所述的转向齿轮51的传动比为4:1,所述的联动齿轮62在所述的驱动轴63上部,所述的驱动齿轮61在所述的驱动轴63下部。所述的推动单元设置于所述的驱动板底部,所述的驱动板设置有呈十字交叉的凹槽,所述的前后方向的凹槽前端设置有冲击膨胀支座72,所述的冲击膨胀支座72中设置有可在所述的冲击膨胀支座72设置的前后移动的冲击应力点71,所述的膨胀支座后端固定有冲击膨胀杆7,所述的冲击膨胀杆7为柔性薄膜,内部设置有冲击膨胀材料,所述的冲击膨胀杆7前端设置有触发器,所述的触发器与所述的冲击应力点71固定连接。所述的冲击膨胀杆7后端与冲击齿条73连接,所述的冲击齿条73与所述的驱动齿轮61啮合。还包括吸湿膨胀支座81,所述的吸湿膨胀支座81设置在十字交叉凹槽横向远离所述的驱动齿轮61一端,所述的吸湿膨胀支座81中固定安装吸湿膨胀杆8一端,所述的吸湿膨胀杆8为柔性薄膜包裹的吸湿膨胀材料,所述的吸湿膨胀杆8一端与所述的吸湿膨胀齿条82固定连接,所述的吸湿膨胀齿条82与所述的驱动齿轮61啮合。

所述的控制盒3与CAN总线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的连接线通过所述的中心轴5连接于所述的控制电路板4,所述的中心轴5的空心腔体内部填充有防水阻水材料。所述的雷达激光发射器37发射出的激光波长为905nm,所述的引导激光发射器发射出的激光波长为1M级或2级、400nm至700nm可见激光。所述的双模棱镜2在雷达预警状态下,所述的支撑脚25卡接在所述的高位凹坑33上,所述的标盘1扣合在车体的车标口上,所述的雷达激光发射器37发射的警戒激光分别通过所述的双模棱镜2的主面和侧面,通过反射面将垂直于地面方向的警戒激光束反射为水平方向的警戒激光束,主反射面的警戒激光束水平照射至车体正后方,两侧的角反射面的警戒激光束水平照射形成照射夹角,通过反射回波,针对车辆后方的两侧障碍进行警戒。所述的中心轴5可沿周向转动,所述的控制盒3与所述的中心轴5一体旋转。所述的驱动器6通过螺钉与所述的车体固定,所述的冲击应力点71对应设置于车体后部壳体。碰撞发生前,通过警戒激光束测出障碍物与所述的标盘1距离,当测算距离等于小于设定的安全阈值范围时,通过CAN总线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处理器,同时蜂鸣器低频低音警报,碰撞发生后,发出高频高音警报。碰撞后产生的冲击力作用于所述的冲击应力点71,所述的冲击膨胀杆7受到冲击后启动并推动所述的冲击齿条73运动,所述的冲击齿条73带动所述的驱动齿轮61转动,所述的驱动齿轮61带动同轴的所述的联动齿轮62转动,所述的联动齿轮62啮合转动所述的转向齿轮51,所述的转向齿轮51转动带动所述的中心轴5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的控制盒3转动180度,所述的支撑脚25从所述的定位架31上划过,将所述的弹动凸起26卡接于所述的低位凹坑32,车标的所述的标盘1与所述的双模棱镜2绕所述的转轴24转动,形成仰面,所述的标盘1脱离车标口。所述的低位凹坑32内设置有切换开关,切换所述的雷达激光发射器37关闭,所述的引导激光发射器打开,从而将引导激光束发射,由于所述的双模棱镜2倾斜向上使得所述的引导激光束向车体后侧上方射出,形成射向不同方向的引导光束,引导救援人员前往,同时提醒后方人员及车辆前面发生险情。

水淹发生后,所述的吸湿膨胀杆8吸湿膨胀并推动所述的吸湿膨胀齿条82运动,所述的吸湿膨胀齿条82带动所述的驱动齿轮61转动,所述的驱动齿轮61带动同轴的所述的联动齿轮62转动,所述的联动齿轮62啮合转动所述的转向齿轮51,所述的转向齿轮51转动带动所述的中心轴5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的控制盒3转动180度,所述的支撑脚25从所述的定位架31上划过,将所述的弹动凸起26卡接于所述的低位凹坑32,车标的所述的标盘1与所述的双模棱镜2绕所述的转轴24转动,形成仰面,所述的标盘1脱离车标口。所述的低位凹坑32内设置有切换开关,切换后所述的雷达激光发射器37关闭,所述的引导激光发射器打开,从而将引导激光束发射,由于所述的双模棱镜2倾斜向上使得所述的引导激光束向车体后侧上方射出,形成射向不同方向的引导光束,引导救援人员前往,同时提醒后方人员及车辆前面发生险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进行限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