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目标就诊端发送的复诊请求时,确定与复诊请求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基于对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的触发操作,确定目标诊疗卡,并根据目标诊疗卡中的接诊信息,确定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当检测到触发协同复诊的控件时,从至少一个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中确定出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基于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以及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确定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并将对应的待选择就诊信息发送至目标就诊端。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就诊用户提供了自主选择接诊用户的平台,同时在复诊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接诊用户的治疗建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2279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10446490.2

  • 发明设计人 柳耀斌;

    申请日2022-04-26

  • 分类号G16H40/20;G16H80/00;G16H40/67;G16H50/70;G16H10/60;

  • 代理机构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康欢欢

  • 地址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和路55弄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08: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医疗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患者在就医之后,通常还需要去医院复诊来反馈身体恢复情况,同时,针对自身的病情,患者也希望听到更多医生给出的后续治疗建议。因此,每当患者来到医院进行复诊时,需要再次挂号来确定接诊的医生。

但是,由于医疗资源较为紧张,且医院中初诊的患者也很多,复诊的患者经常遇到挂号困难的情况。即使复诊患者挂号成功,也不能同时让多名医生为自己复诊,只能等待医院相关科室为自己分配,最终接诊的可能不是在与自身病症相关的领域内更加专业的医生,导致复诊效果不佳。

因此,相关技术提供的方案中,复诊患者在挂号时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同时,患者在复诊过程中无法听取到多个医生的治疗建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为就诊用户提供了自主选择接诊用户的平台,同时在复诊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接诊用户的治疗建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目标就诊端发送的复诊请求时,确定与所述复诊请求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

基于对所述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的触发操作,确定目标诊疗卡,并根据所述目标诊疗卡中的接诊信息,确定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

当检测到触发协同复诊的控件时,从至少一个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中确定出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

基于所述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确定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并将与所述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对应的待选择就诊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就诊端,以使所述目标就诊端对应的目标就诊用户从待选择就诊信息中确定目标就诊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确定接诊用户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待选择诊疗卡确定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目标就诊端发送的复诊请求时,确定与所述复诊请求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

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对所述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的触发操作,确定目标诊疗卡,并根据所述目标诊疗卡中的接诊信息,确定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

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确定模块,用于当检测到触发协同复诊的控件时,从至少一个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中确定出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

目标复诊接诊用户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确定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并将与所述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对应的待选择就诊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就诊端,以使所述目标就诊端对应的目标就诊用户从待选择就诊信息中确定目标就诊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任一所述的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任一所述的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接收到目标就诊端发送的复诊请求时,先确定出与复诊请求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基于触发操作确定目标诊疗卡,根据目标诊疗卡的接诊信息,确定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当检测到触发协同复诊的控件时,从至少一个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中确定出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基于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以及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确定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将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对应的待选择就诊信息发送到目标就诊端,使目标就诊端对应的目标就诊用户从待选择就诊信息中确定目标就诊信息。不仅为就诊用户提供了自主选择接诊用户的平台,使其能够以远程的方式接触到与自身病情相关的接诊用户,还为接诊用户提供了对就诊用户进行协同复诊的渠道,使就诊用户在复诊过程中得到更多接诊用户的治疗建议。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发明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一种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所提供的一种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所提供的一种确定接诊用户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就诊用户在复诊时自主选择接诊用户,并寻求更多接诊用户对自身病情的治疗建议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确定接诊用户的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形式实现,该硬件可以是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PC端或服务器等。

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当接收到目标就诊端发送的复诊请求时,确定与复诊请求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

其中,复诊请求可以是就诊用户向系统发送的申请复诊的请求,复诊请求至少能够携带就诊用户的身份标识。对应的,目标就诊端即是确定接诊用户系统中的就诊用户端,能够与系统中接诊的一端以文字、语音或视频的方式来沟通。由于就诊用户在发送本次复诊请求之前,可能存在多次就诊记录,因此,待选择诊疗卡包括就诊用户的历史诊疗信息,如,每一次诊疗的时间、病症以及对应的接诊用户等。待选择诊疗卡能够以文字信息的形式在目标就诊端逐条显示,也能够以多张卡片的方式展示给就诊用户,这些卡片是根据预设的卡片模板,结合特定内容产生的图像界面或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确定接诊用户系统中预先建立表征就诊用户与待选择诊疗卡对应关系的映射表,当接收到复诊请求时,能够得到对应的就诊用户标识,进而通过映射表确定出对应的待选择诊疗卡。示例性的,当张三发送复诊请求后,能够得到张三的就诊用户标识“ZS01”,进而基于该标识以及预先建立的映射表确定出多条文字信息形式的待选择诊疗卡“2021年1月3日,发热,接诊用户A”以及“2021年2月5日,胃痛,接诊用户B”。

S120、基于对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的触发操作,确定目标诊疗卡,并根据目标诊疗卡中的接诊信息,确定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

其中,目标诊疗卡即是就诊用户通过手指触控或语音等多种触发操作从待选择诊疗卡中选择的诊疗卡。在待选择诊疗卡中,历史诊疗信息是以接诊信息的形式体现的,因此,所确定的目标诊疗卡能够向系统表明就诊用户本次复诊所针对的疾病。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可以是通过接诊信息确定的初诊时的接诊用户,还可以是与接诊信息相关联的科室内的一名或多名接诊用户。

继续以上述示例进行说明,张三在就诊端通过手指触控的方式确定出目标诊疗卡,系统即可得到其中的接诊信息“2021年2月5日,胃痛,接诊用户B”,此时,系统可以直接将比较了解张三病情的“接诊用户B”确定为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或者,根据接诊信息的内容能够基于关键字检索确定出与“胃痛”对应的“消化科”,进而将消化科中的能够接诊的用户作为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

S130、当检测到触发协同复诊的控件时,从至少一个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中确定出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

其中,协同复诊的控件可以是在就诊端中开发的用于发送协同复诊请求的控件。具体的,目标就诊端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指触控的方式触发协同复诊控件,生成与接诊信息相关联的协同复诊请求,并将该请求发送至系统。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可以是系统预设数据库中的用户,包括了不同科室的多名接诊用户,各接诊用户被系统选择或确定后,与其相关联的信息也能够被提取出来,以和其他接诊用户自由组合,并共同为就诊用户复诊。

继续以上述示例进行说明,当张三触发协同复诊控件后,能够将关联有接诊信息“2021年2月5日,胃痛,接诊用户B”的请求发送至系统,系统接收到协同复诊请求后,即可在“消化科”的多名接诊用户中确定出近期工作安排还有空余的接诊用户C、接诊用户D以及接诊用户E,作为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系统在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中无法确定出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则会向目标就诊端发送“协同复诊请求失败”的消息。

S140、基于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以及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确定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并将与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对应的待选择就诊信息发送至目标就诊端,以使目标就诊端对应的目标就诊用户从待选择就诊信息中确定目标就诊信息。

其中,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就是基于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以及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组合得到的、最终为用户进行协同复诊的用户。待选择就诊信息则是表征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基本情况的信息,如,接诊用户所在的科室、对相关疾病的治愈率以及其他就诊用户的评价等。

在本实施例中,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和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可以根据所在科室的关联性进行组合,如,消化科和内科的接诊用户可以组合,皮肤科和外科的接诊用户可以组合;也可以通过所接收的外部指令来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多个接诊用户具体的组合方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公开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继续以上述示例进行说明,在系统确定出属于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B,以及属于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的接诊用户C、D、E之后,即可确定出目标复诊接诊用户B、C、D。同时,将接诊用户B、C、D的待选择就诊信息“接诊用户B:消化科;用户评价:优秀”、“接诊用户C:内科;用户评价:优秀”以及“接诊用户D:内科;用户评价:良好”发送至张三的用户的端并进行显示,张三在就诊端即可从中选择评价为优秀的接诊用户B、C为自己进行复诊。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接收到目标就诊端发送的复诊请求时,先确定出与复诊请求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基于触发操作确定目标诊疗卡,根据目标诊疗卡的接诊信息,确定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当检测到触发协同复诊的控件时,从至少一个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中确定出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基于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以及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确定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将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对应的待选择就诊信息发送到目标就诊端,使目标就诊端对应的目标就诊用户从待选择就诊信息中确定目标就诊信息。不仅为就诊用户提供了自主选择接诊用户的平台,使其能够以远程的方式接触到与自身病情相关的接诊用户,还为接诊用户提供了对就诊用户进行协同复诊的渠道,使就诊用户在复诊过程中得到更多接诊用户的治疗建议。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接收到复诊请求时,确定与复诊请求相对应的目标就诊用户信息,根据目标就诊用户信息确定待选择诊疗卡,如果未确定出待选择诊疗卡,则根据就诊病症描述信息确定出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能够以灵活的方式处理用户的复诊请求。进一步的,根据目标诊疗卡中的接诊用户信息,确定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可以让熟悉该就诊用户的接诊用户进行复诊,便于接诊用户对病情进行深入地分析判断,提升复诊的治疗效果。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其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者相应的技术术语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0、当接收到目标就诊端发送的复诊请求时,确定与复诊请求相对应的目标就诊用户信息;根据目标就诊用户信息,确定与复诊请求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

其中,目标就诊用户信息可以是从多个维度来描述就诊用户的信息,如,就诊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家族史、过敏史、既往病史、当前病症以及恢复情况等,其中,如就诊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家族史、过敏史等部分信息是预先存储在就诊端中的,既往病史、当前病症以及恢复情况等则需要就诊用户编辑填写。由于每一个待选择诊疗卡都与对应的就诊用户标识相关联,且与包括该就诊用户的历史诊疗信息,因此系统在确定出目标就诊用户信息后,即可进一步确定出对应的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

需要说明的是,当根据目标就诊用户信息,未确定出与复诊请求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则根据目标就诊用户预先编辑的就诊病症描述信息确定目标科室,并从与目标科室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待选择复诊接诊用户中,确定出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

具体的,就诊用户在提供就诊用户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在就诊端对应的编辑框中以文字或语音的方式录入就诊病症描述信息,如,“关节部位疼痛及压痛,夜间发作,病症持续时间约一个月”,当未确定出待选择诊疗卡时,则可以根据上述就诊病症描述信息确定出目标科室,如骨科或康复科,进而在对应的科室中确定出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就诊病症描述信息确定目标科室的方式可以是:

1)将就诊病症描述信息划分为多个关键词,将至少一个关键词转换为关键词向量,基于各关键词向量和预先设置的语料库,从各关键词向量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目标关键词向量,进而将该目标关键词向量转换为目标关键词,并将其作为病症描述信息的语义特征,如,对“身关节部位疼痛及压痛,夜间发作,病症持续时间约一个月”进行处理后,可以确定出语义特征“关节炎”。通过所确定的语义特征,确定出将上述语义特征作为标签的目标科室。

2)利用相关医疗资源构建知识图谱,利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识别算法对就诊病症描述信息进行识别,将得到的识别结果在知识图谱中检索和匹配,并在匹配成功后以可视化的方式显示对应的目标科室。

S220、基于对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的触发操作,确定目标诊疗卡,并根据目标诊疗卡中的接诊用户信息,确定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

其中,由于目标诊疗卡中记录有就诊用户的历史诊疗信息,历史诊疗信息中又包括为就诊用户进行初诊的接诊用户,因此,基于相关联的接诊用户信息,所确定出的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就是初诊时的接诊用户。例如,根据张三在就诊端选择的目标诊疗卡,可以得到其中的接诊用户信息“消化科:接诊用户B”,系统即可将接诊用户B确定为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可以让熟悉该就诊用户的接诊用户进行复诊,便于接诊用户对病情进行深入地分析判断,提升复诊的治疗效果。

S230、当检测到触发协同复诊的控件时,从至少一个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中确定出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

S240、基于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以及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确定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并将与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对应的待选择就诊信息发送至目标就诊端,以使目标就诊端对应的目标就诊用户从待选择就诊信息中确定目标就诊信息。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接收到复诊请求时,确定与复诊请求相对应的目标就诊用户信息,根据目标就诊用户信息确定待选择诊疗卡,如果未确定出待选择诊疗卡,则根据就诊病症描述信息确定出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能够以灵活的方式处理用户的复诊请求。进一步的,根据目标诊疗卡中的接诊用户信息,确定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可以让熟悉该就诊用户的接诊用户进行复诊,便于接诊用户对病情进行深入地分析判断,提升复诊的治疗效果。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一种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确定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不仅提升了接诊用户筛选的灵活性,也为就诊用户提供了自主选择接诊用户的渠道,提升了复诊过程中的用户体验。进一步的,将目标就诊端上传的关联数据信息发送至各目标复诊接诊用户,提高了接诊用户对就诊用户当前病情分析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将复诊建议信息发送至目标就诊端,便于就诊用户根据建议灵活复诊。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其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者相应的技术术语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0、当接收到目标就诊端发送的复诊请求时,确定与复诊请求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

S320、基于对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的触发操作,确定目标诊疗卡,并根据目标诊疗卡中的接诊信息,确定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

S330、当检测到触发协同复诊的控件时,根据预先编辑的就诊病症描述信息确定至少一个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或,当检测到触发协同复诊控件时,将至少一个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按照科室信息进行展示;根据目标就诊用户的触发操作,从至少一个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中确定出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即是根据预先编辑的就诊病症描述信息来确定。由于就诊病症描述信息是就诊用户在提供就诊用户信息的过程中,通过就诊端中的编辑框以文字或语音的方式录入的,因此,系统可以直接调用该信息,基于语义识别技术对文本或语音的内容进行识别,确定出表征就诊用户病症的关键字,进而在预设的包含有不同科室多个接诊用户的数据库中筛选出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所筛选出的接诊用户对就诊用户的病情更具针对性。

第二种方式为检测到触发协同复诊控件时,调用系统数据库,将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按照科室归类后在就诊端全部展示,以供就诊用户浏览查看,展示的方式可以是多张卡片,也可以是多条文本信息。当接收到针对上述接诊用户的触发操作时,即可确定出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

通过多种方式确定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不仅提升了接诊用户筛选的灵活性,也为就诊用户提供了自主选择接诊用户的渠道,提升了复诊过程中的用户体验。

S340、基于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以及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确定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并将与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对应的待选择就诊信息发送至目标就诊端,以使目标就诊端对应的目标就诊用户从待选择就诊信息中确定目标就诊信息。

S350、将目标就诊端上传的就诊病症描述信息、用药信息、现病症描述信息、饮食信息、不良反应信息以及关联数据信息,发送至各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对应的客户端,以使各目标复诊就诊用户进行复诊。

其中,除诊病症描述信息、用药信息、现病症描述信息、饮食信息、不良反应信息等文本或语音形式的信息之外,关联数据信息可以是就诊用户在系统中上传的图片或视频格式的附件,以对当前病情进行详细、有理有据的说明。例如,关联数据信息为尿样照片、便照片、身体某处特征的照片、舌苔照片以及创伤处的视频等。目标复诊接诊用户能够根据就诊用户的恢复情况,做出合理的后续治疗方案,同时,将治疗方案以附件的形式上传以完成复诊的流程。

S360、接收到各目标就诊用户对应的客户端反馈的复诊建议信息,并将复诊建议信息发送至目标就诊端,以使目标就诊端根据复诊建议信息进行复诊。

其中,当接诊用户认为就诊用户病情好转,只需吃药或静养时,复诊建议信息可以包括接诊用户为就诊用户开具的处方以及治疗方案。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就诊端接收到复诊建议信息后,还能够显示出与各接诊用户的电话和视频沟通控件,当就诊用户触发上述控件后,可以与对应的接诊用户建立电话或视频形式的通信,以使就诊用户针对复诊建议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咨询。同时,完成复诊后还可以在目标就诊端显示支付通道以及就诊用户地址填写控件,就诊用户支付并填写完毕后,药房将根据接收到的复诊建议信息中的处方将药物送至就诊用户所填写的地址。

当接诊用户认为就诊用户需要亲自来医院时,复诊建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对应的接诊用户的排班表,以便就诊用户自行安排后续的复诊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就诊用户拒绝亲自去医院复诊,则在目标就诊端显示接诊用户的联系方式,使就诊用户与接诊用户协商沟通处理后续复诊流程。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多种方式确定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不仅提升了接诊用户筛选的灵活性,也为就诊用户提供了自主选择接诊用户的渠道,提升了复诊过程中的用户体验。进一步的,将目标就诊端上传的关联数据信息发送至各目标复诊接诊用户,提高了接诊用户对就诊用户当前病情分析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将复诊建议信息发送至目标就诊端,便于就诊用户根据建议灵活复诊。

实施例四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例,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所提供的一种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的示意图。为了清楚的介绍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以应用场景是就诊用户通过系统确定多名接诊用户,并接收复诊建议为例来介绍,但是不局限于上述场景,可以适用于各种需要确定接诊用户的场景中。同时,所应用的系统可以运行在iOS、Android、鸿蒙系统、PC端、手机客户端或Web程序中。

参见图4,将确定接诊用户的系统分为就诊用户端和接诊用户端,无论哪一端都可以通过同一个应用基于不同的账户登录来实现切换,也可以分别针对就诊用户端和接诊用户端开发出不同的应用。

继续参见图4,就诊用户通过就诊用户端进入系统,需要先阅读并同意相关的复诊用户协议,否则无法确定接诊用户。当就诊用户同意相关的复诊协议后,系统通过就诊用户的信息,能够确定出待选择诊疗卡。这些待选择诊疗卡包括就诊用户最近六个月内的历史诊疗信息,如,每一次诊疗的时间、病症以及对应的接诊用户等。待选择诊疗卡能够以文字信息的形式在目标就诊端逐条显示,也能够以多张卡片的方式展示给就诊用户,这些卡片是根据预设的卡片模板,结合特定内容产生的图像界面或图像。基于就诊用户针对上述诊疗卡的触控操作确定出目标诊疗卡,系统即可根据目标诊疗卡中的接诊信息,确定出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系统检测不到对应的待选择诊疗卡,则根据就诊用户预先编辑的就诊病症描述信息确定目标科室,并从与目标科室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待选择复诊接诊用户中,确定出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

继续参见图4,当系统为就诊用户确定出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后,就诊用户可以在就诊端选择并确认,同时,就诊用户还能够触发协同复诊控件,从至少一个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中确定出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可以是系统预设数据库中的用户,包括了不同科室的多名接诊用户,各接诊用户被系统选择或确定后,与其相关联的信息也能够被提取出来,以和其他接诊用户自由组合,并共同为就诊用户复诊。

继续参见图4,就诊用户基于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以及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确定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后,可以将复诊诉求、复诊前的用药情况、睡眠情况、饮食情况、不良反映以及其他关联数据信息通过系统发送至各接诊用户端。其中,关联数据信息可以是就诊用户在系统中上传的图片或视频格式的附件,以对当前病情进行详细、有理有据的说明。例如,关联数据信息为尿样照片、便照片、身体某处特征的照片、舌苔照片以及创伤处的视频等。

继续参见图4,接诊用户可以为就诊用户提供多种复诊方案。当判断出就诊用户病情好转,只需吃药或静养时,复诊建议信息可以包括接诊用户为就诊用户开具的处方以及治疗方案,并将信息通过系统发送至就诊用户端;当接诊用户认为需要远程复诊时,就诊用户端能够显示出与各接诊用户的电话和视频沟通控件,当就诊用户触发上述控件后,可以与对应的接诊用户建立电话或视频形式的通信,以使就诊用户针对复诊建议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咨询,并在沟通结束后,在就诊用户端显示支付通道以及就诊用户地址填写控件,就诊用户支付并填写完毕后,药房将根据接收到的复诊建议信息中的处方将药物送至就诊用户所填写的地址;当接诊用户认为就诊用户需要亲自来医院时,复诊建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对应的接诊用户的排班表,以便就诊用户自行安排后续的复诊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就诊用户拒绝亲自去医院复诊,则在目标就诊端显示接诊用户的联系方式,使就诊用户与接诊用户协商沟通处理后续复诊流程。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不仅为就诊用户提供了自主选择接诊用户的平台,使其能够以远程的方式接触到与自身病情相关的接诊用户,还为接诊用户提供了对就诊用户进行协同复诊的渠道,使就诊用户在复诊过程中得到更多接诊用户的治疗建议。

实施例五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所提供的一种确定接诊用户的装置的结构框图,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如图5所示,该装置具体包括:待选择诊疗卡确定模块510、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确定模块520、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确定模块530以及目标复诊接诊用户确定模块540。

待选择诊疗卡确定模块510,用于当接收到目标就诊端发送的复诊请求时,确定与所述复诊请求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

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确定模块520,用于基于对所述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的触发操作,确定目标诊疗卡,并根据所述目标诊疗卡中的接诊信息,确定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

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确定模块530,用于当检测到触发协同复诊的控件时,从至少一个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中确定出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

目标复诊接诊用户确定模块540,用于基于所述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确定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并将与所述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对应的待选择就诊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就诊端,以使所述目标就诊端对应的目标就诊用户从待选择就诊信息中确定目标就诊信息。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待选择诊疗卡确定模块510包括目标就诊用户信息确定单元以及待选择诊疗卡确定单元。

目标就诊用户信息确定单元,用于当接收到目标就诊端发送的复诊请求时,确定与所述复诊请求相对应的目标就诊用户信息。

待选择诊疗卡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就诊用户信息,确定与所述复诊请求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

可选的,待选择诊疗卡确定模块510,还用于当根据所述目标就诊用户信息,未确定出与所述复诊请求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则根据所述目标就诊用户预先编辑的就诊病症描述信息确定目标科室,并从与所述目标科室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待选择复诊接诊用户中,确定出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

可选的,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确定模块520,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诊疗卡中的接诊用户信息,确定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

可选的,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确定模块530,还用于当检测到触发协同复诊的控件时,根据预先编辑的就诊病症描述信息确定至少一个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或,当检测到触发协同复诊控件时,将所述至少一个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按照科室信息进行展示;根据所述目标就诊用户的触发操作,从所述至少一个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中确定出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

可选的,目标复诊接诊用户确定模块540,还用于将所述目标就诊端上传的就诊病症描述信息、用药信息、现病症描述信息、饮食信息、不良反应信息以及关联数据信息,发送至各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对应的客户端,以使各目标复诊就诊用户进行复诊。

可选的,目标复诊接诊用户确定模块540,还用于接收到各目标就诊用户对应的客户端反馈的复诊建议信息,并将所述复诊建议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就诊端,以使所述目标就诊端根据所述复诊建议信息进行复诊。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当接收到目标就诊端发送的复诊请求时,先确定出与复诊请求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基于触发操作确定目标诊疗卡,根据目标诊疗卡的接诊信息,确定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当检测到触发协同复诊的控件时,从至少一个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中确定出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基于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以及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确定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将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对应的待选择就诊信息发送到目标就诊端,使目标就诊端对应的目标就诊用户从待选择就诊信息中确定目标就诊信息。不仅为就诊用户提供了自主选择接诊用户的平台,使其能够以远程的方式接触到与自身病情相关的接诊用户,还为接诊用户提供了对就诊用户进行协同复诊的渠道,使就诊用户在复诊过程中得到更多接诊用户的治疗建议。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确定接诊用户的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装置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六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子设备60的框图。图6显示的电子设备6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6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6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601,系统存储器60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602和处理单元601)的总线603。

总线603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电子设备60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电子设备60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6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604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605。电子设备60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606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6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6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603相连。存储器60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607的程序/实用工具608,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602中,这样的程序模块607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607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电子设备6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609(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610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6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6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611进行。并且,电子设备6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612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612通过总线603与电子设备6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6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6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601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602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

实施例七

本发明实施例七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确定接诊用户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

当当接收到目标就诊端发送的复诊请求时,确定与所述复诊请求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

基于对所述至少一个待选择诊疗卡的触发操作,确定目标诊疗卡,并根据所述目标诊疗卡中的接诊信息,确定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

当检测到触发协同复诊的控件时,从至少一个待选择协同接诊用户中确定出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

基于所述待确定复诊接诊用户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待组合协同接诊用户,确定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并将与所述目标复诊接诊用户对应的待选择就诊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就诊端,以使所述目标就诊端对应的目标就诊用户从待选择就诊信息中确定目标就诊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