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七基色纤维全色域混色模式及圆环状网格化配色模型构建及彩色纱纺制方法

七基色纤维全色域混色模式及圆环状网格化配色模型构建及彩色纱纺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七基色纤维全色域混色模式及圆环状网格化配色模型构建,首先以同质量的六种彩色纤维、以及灰色纤维,构成七基色纤维;接着应用网格化离散配置方式,针对六种三元混色组合下两两彩色纤维与灰色纤维的耦合混色,构建各三元耦合混色质量金字塔网格化模型;然后以模型之间相同行的拼接,构成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最后应用按扭弯成同心圆方式,构建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并进一步设计彩色纱纺制方法,基于三通道混色数控纺纱系统,根据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针对各三元混色组合下的三种彩色纤维进行数字化纺纱,实现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彩色纱的纺制,能够高效实现数字纺纱,并提高纺纱色彩的精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208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210409906.3

  • 发明设计人 薛元;孙显强;朱文硕;

    申请日2022-04-19

  • 分类号G06T11/00;G06T11/40;

  • 代理机构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田凌涛

  •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大道180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08: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七基色纤维全色域混色模式及圆环状网格化配色模型构建及彩色纱纺制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纺纱工艺流程中,从染色纤维、原液着色纤维或者天然彩色纤维中优选不同色彩的纤维作为基色纤维,通过手工混和、拼花混和、棉包混和、并条混和、粗纱混和、细纱混和等手段纺制色纺纱或彩色纱。

色纤维的配色设计及纱线的色彩创新是色纺纱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之一,通常采用三原色配色法或者主色加辅色配色法。现有色纺纱生产流程中存在问题:一是纤维染色配色与色纱纺制相互脱节;二是以点对点的碎片化手工配色配色为主;三是基于三原色配色的色彩还原不够丰富;四是缺乏对色相、明度、彩度进行统一调控的理论与方法。由于传统配色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对色彩的色相、明度及彩度进行把握,造成配色结果受人的主观影响较大,且配色准确性弱、配色效率低、配色周期长等现状。

由于色彩是由色相、明度及彩度三个维度组成的向量,为了满足色彩还原的丰富性以及多层次色彩明度、彩度的需求,需要开发六彩基色加一灰基色的七基色配色法;为了提升配色准确性,需要开发基于算法的计算机自动配色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七基色纤维全色域混色模式及圆环状网格化配色模型构建,以六种彩色纤维和一种灰色纤维为基色纤维,应用网格化离散配置方式,针对两种彩色纤维与一种灰色纤维的三元耦合混色,构建获得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有效提高了色彩获得精度。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七基色纤维全色域混色模式及圆环状网格化配色模型构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基于彼此相同质量、且色相差60°的六种彩色纤维,以及相同质量的灰色纤维,构成七基色纤维,然后进入步骤B;

步骤B.基于纤维质量所对应的预设基准离散数,以七基色纤维中任意两种彩色纤维与灰色纤维的组合,构成的六种三元混色组合,并构建各三元混色组合分别所对应顶格为灰色、底边两端格分别对应两种彩色的三元耦合混色质量金字塔网格化模型,然后进入步骤C;

步骤C.针对各三元混色组合分别所对应的三元耦合混色质量金字塔网格化模型,以模型之间相同行首尾相同网格保留其中一个网格的方式,实现模型之间相同行的拼接,构成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然后进入步骤D;

步骤D.针对全色域网格化色谱,按扭弯成同心圆方式,构建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七基色纤维全色域混色模式及圆环状网格化配色模型构建的彩色纱纺制方法,基于三通道混色数控纺纱系统,针对七基色纤维所构成的六种三元混色组合,执行三元混色组合纤维的数字化纺纱,实现所对应全色域彩色纱的纺制,获得高精度纺纱。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七基色纤维全色域混色模式及圆环状网格化配色模型构建的彩色纱纺制方法,基于三通道混色数控纺纱系统,结合其中三个后罗拉、一个中罗拉、一个前罗拉、钢领板分别一一对应基于伺服驱动器经伺服电机的控制,根据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分别针对由七基色纤维α、β、γ、δ、ε、ζ、O所构成的六种三元混色组合,针对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的三种纤维进行数字化纺纱;其中,基于j

当μ=1~μ

当μ=μ

当μ=2μ

当μ=3μ

当μ=4μ

当μ=5μ

基于牵伸通道前罗拉线速度为V

则三通道牵伸比如下:

令ρ

其中,μ=1,3,...,21,24;j

其中基于三个独立驱动的后罗拉分别喂入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的三种纤维o,X,Z,则在前罗拉钳口汇合、并进入加捻机构进行加捻行成的三通道混色纱的线密度ρ

并且其中将三根异步牵伸得到的纤维合并加捻形成纱线,各纤维o,X,Z在成纱中的混纺比λ

其中,λ

基于成纱颜色由各纤维的颜色值、以及其混纺比决定,则成纱颜色C

或:

则基于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进行数字化纺纱获得的全色域颜色矩阵如下:

本发明所述七基色纤维全色域混色模式及圆环状网格化配色模型构建及彩色纱纺制方法,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所设计七基色纤维全色域混色模式及圆环状网格化配色模型构建,首先以同质量的六种彩色纤维、以及灰色纤维,构成七基色纤维;接着应用网格化离散配置方式,针对六种三元混色组合下两两彩色纤维与灰色纤维的耦合混色,构建各三元耦合混色质量金字塔网格化模型;然后以模型之间相同行的拼接,构成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最后应用按扭弯成同心圆方式,构建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并进一步设计彩色纱纺制方法,基于三通道混色数控纺纱系统,根据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针对各三元混色组合下的三种彩色纤维进行数字化纺纱,实现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彩色纱的纺制,能够高效实现数字纺纱,并提高纺纱色彩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设计中各三元混色组合分别所对应三元耦合混色质量金字塔网格化示意;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三元混色组合分别所对应三元耦合混色质量金字塔网格化示意;

图3是本发明所设计中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示意;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示意;

图5是本发明所设计中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示意;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示意;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示意;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示意;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彩度不变、色相变化的系列化彩色纱线示意;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色相不变明度变化的系列化彩色纱线;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色相变化、彩度变化的系列化彩色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所设计一种基于七基色纤维混色纺纱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构建方法,实际应用当中,在纺织品配色、调色、染色过程中,需要从色相、明度及饱和度三个维度进行色彩的调控,一般利用两组相邻色彩进行混色来调控色相变化,利用一组彩色与一组无彩色混色调控明度变化,利用两组组以上近邻色与一组以上无彩色混色调控彩度变化。为了获得较为丰富的色相、明度及彩度的调控范围,本发明设计选用六种彩色纤维(色相差控制在60°左右),以及选择一种无彩纤维(白、灰、黑一种)作为混色用基础纤维,实际应用中,按如下步骤A至步骤D执行。

步骤A.基于彼此相同质量、且色相差60°的六种彩色纤维,以及相同质量的灰色纤维,构成七基色纤维,然后进入步骤B。

实际应用中,优选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分散染料及其它适用染料),优化得色率高、色彩纯净,色相差约60°左右的六组彩色染料,例如品红、青、黄、红、绿、蓝和灰色染料,并经过开松、除杂、混合均匀、精炼、漂白的天然纤维或者化学纤维进行染色,优化染色工艺分别获取色彩纯净度最高的六组彩色纤维α,β,γ,δ,ε,ζ和一组灰色(无彩色)样纤维O作为混色用基色纤维,称取这七组基色纤维的重量分别为W

步骤B.基于纤维质量所对应的预设基准离散数,以七基色纤维中任意两种彩色纤维与灰色纤维的组合,构成的六种三元混色组合,并构建各三元混色组合分别所对应顶格为灰色、底边两端格分别对应两种彩色的三元耦合混色质量金字塔网格化模型,然后进入步骤C。

应用中,上步骤B具体执行如下步骤B1至步骤B4。

将上述七基色纤维分别进行离散化处理,分别得到七组数例其通式为:

步骤B1.基于七基色纤维α、β、γ、δ、ε、ζ、O的质量W

基于式(2),当j

基于式(2),当j

基于式(2),当j

基于式(2),当j

根据式(2)可知,七基色纤维三元组合混色各子样的重量与基色纤维的基准重量有关,与基准离散数有关,还与离散序号有关。如果混色过程中,对基色纤维基准重量、基准离散数和离散序号不加约束,则混合子样的重量,W

为此定义耦合混色的定义如下:多元基色纤维各离散重量进行组合混色过程中,设各基色纤维的基准重量都相等,其基准离散数也都相等,当各基色纤维的离散序号满足特定约束条件时,可保证多基色纤维混色子样的重量保持恒定且与其基准重量相等,并使多基色纤维的混合比在0%~100%范围内梯度变化,把满足该条件的多元基色纤维的混合模式定义为多元基色纤维的耦合混色。

步骤B2.根据七基色纤维α、β、γ、δ、ε、ζ、O的质量W

步骤B3.根据六种三元混色组合的质量W

实际应用中,若取七基色纤维色彩值为M(255,0,0)、Y(255,255,0)、G(0,255,0)、C(0,255,255),B(0,0,255)、M(255,0,255)、E(128,128,128)则混色结果如图2所示。

步骤B4.获得七基色纤维α、β、γ、δ、ε、ζ、O分别对应各三元混色组合下的混合比λ

W

W

W

W

W

W

基于颜色科学及其色彩学理论,颜色包涵色相、明度及彩度等三个维度。色彩的调控及配色,通常要从色相、明度及彩度等三个维度在全色域范围内进行调控。色彩的全色域是由0°~360°变化的色相角、0~1变化的明度、0~1变化的彩度所定义的颜色空间决定的。所谓色彩的全色域调控,是指基于调控多元基色比例,实现色相角在0°~360°范围内变化、明度在0~1范围内变化、彩度在0~1范围内变化的色彩调控方法。

前述构建的耦合混色网格化模型包涵15个网格点,通过变动网格点坐标可变更七基色彩色纤维α,β,γ,δ,ε,ζ,o的混合比例,并分别在α-β-0,β-γ-0,γ-δ-0,δ-ε-0,ε-ζ-0,ζ-α-0等六个色域范围内调控色彩的色相、明度及彩度的变化。但上述调控手段属于局部色域调控,无法在全色域范围内调控颜色的色相、明度及彩度变化。为了能在全色域范围内调控颜色变化,实现色相、明度、彩度的数字化精准调控,需要构建全色域的网格化混色模型。

为此,将六个网格化子模型对应各行首尾相互拼接得到一个由七基色纤维构建的包涵彩色色相α,β,γ,δ,ε,ζ和灰色O等七基色的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该模型共有61个网格点。通过变动网格点坐标可变更七基色纤维α,β,γ,δ,ε,ζ,o的混合比例,并在α-β-γ-δ-ε-ζ-o全色域范围内统一调控颜色的色相、明度及彩度变化。

步骤C.针对各三元混色组合分别所对应的三元耦合混色质量金字塔网格化模型,以模型之间相同行首尾相同网格保留其中一个网格的方式,实现模型之间相同行的拼接,构成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然后进入步骤D。

应用中,上述述步骤C具体执行如下步骤C1至步骤C5。

步骤C1.根据各三元混色组合分别所对应的三元耦合混色质量金字塔网格化模型,以模型之间相同行首尾相同网格保留其中一个网格的方式,执行模型之间相同行拼接,以j

当j

若μ=1,2,…,(μ

T(j

若μ=(μ

T(j

若μ=(2×μ

T(j

若μ=(3×μ

T(j

若μ=(4×μ

T(j

若μ=(5×μ

T(j

当j

T(j

步骤C2.根据式(11)至(17),获得如下:

T(j

并将上述式(18)展开如下,然后进入步骤C3。

取j

当μ=1,2,3,4,;j

当μ=5,6,7,8;j

当μ=9,10,11,12;j

当μ=13,14,15,16;j

当μ=17,18,19,20;j

当μ=21,22,23,24;j

取j

当μ=1,2,3,;j

当μ=4,5,6;j

当μ=7,8,9;j

当μ=10,11,12;j

当μ=13,14,15;j

当μ=16,17,18;j

取j

当μ=1,2;j

当μ=3,4;j

当μ=5,6;j

当μ=7,8;j

当μ=9,10;j

当μ=11,12;j

取j

当μ=1;j

当μ=2;j

当μ=3;j

当μ=4;j

当μ=5;j

当μ=6;j

取j

当μ=1,j

步骤C3.设混合样中七基色纤维α、β、γ、δ、ε、ζ、O的混合比如下:

[λ(j

根据式(11),当μ=1,2,...,μ

[λ(j

根据式(12),当μ=(μ

[λ(j

根据式(13),当μ=(2μ

[λ(j

根据式(14),当μ=(3μ

[λ(j

根据式(15),当μ=(4μ

[λ(j

根据式(16),当μ=(5μ

[λ(j

则全色域混色模型各子样质量为:

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子样的混纺比[λ(j

λ(j

其中,当j

设各子样颜色为C(j

然后进入步骤C4。

步骤C4.(1)当j

[T(1,μ)]

(2)当j

[T(2,μ)]

(3)当j

[T(3,μ)]

(4)当j

[T(4,μ)]

(5)当j

[T(5,μ)]

然后进入步骤C5。

步骤C5.基于式(29)~(33),获得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的质量矩阵如下:

进而获得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的混合比矩阵为:

获得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的颜色矩阵为:

即根据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的颜色矩阵,构建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如图3所示,然后进入步骤D。

实际应用中,若取七基色色彩值为M(255,0,0)、Y(255,255,0)、G(0,255,0)、C(0,255,255),B(0,0,255)、M(255,0,255)、E(128,128,128),则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如图4所示。

步骤D.针对全色域网格化色谱,按如下步骤D1至步骤D2,以扭弯成同心圆方式,构建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

步骤D1.针对全色域网格化色谱,按扭弯成同心圆方式,构建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如图5所示,然后进入步骤D2。

实际应用中,若取七基色色彩值为M(255,0,0)、Y(255,255,0)、G(0,255,0)、C(0,255,255),B(0,0,255)、M(255,0,255)、E(128,128,128),则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色谱如图6所示。

步骤D2.按如下公式,获得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中各网格点位置的极坐标:极角θ(j

⑴当j

⑵当j

数控纺纱是以多根粗纱异步牵伸(多个通道)为本质特征,能对所纺制纱线的混纺比、线密度及捻度的变化进行在线调控的纺纱方法,对于数控纺纱而言,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纺纱机械系统、纺纱控制系统和纺纱伺服系统,纺纱机械系统包括多通道耦合数码纺纱机的耦合牵伸机构、加捻机构和卷绕成型机构;纺纱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触摸屏、下位机及控制程序;纺纱伺服系统包括与机械系统各机构对应的伺服电动机、变频电动机及其伺服驱动器、变频器、编码器、减速器等组成。

基于上述设计基于七基色纤维混色纺纱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构建方法,进一步设计纺纱方法,基于三通道混色数控纺纱系统,结合其中三个后罗拉、一个中罗拉、一个前罗拉、钢领板分别一一对应基于伺服驱动器经伺服电机的控制,根据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分别针对由七基色纤维α、β、γ、δ、ε、ζ、O所构成的六种三元混色组合,针对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的三种纤维进行数字化纺纱;其中,基于j

当μ=1~μ

当μ=μ

当μ=2μ

当μ=3μ

当μ=4μ

当μ=5μ

基于牵伸通道前罗拉线速度为V

则三通道牵伸比如下:

令ρ

其中,μ=1,3,...,21,24;j

其中基于三个独立驱动的后罗拉分别喂入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的三种纤维o,X,Z,则在前罗拉钳口汇合、并进入加捻机构进行加捻行成的三通道混色纱的线密度ρ

并且其中将三根异步牵伸得到的纤维合并加捻形成纱线,各纤维o,X,Z在成纱中的混纺比λ

其中,λ

基于成纱颜色由各纤维的颜色值、以及其混纺比决定,则成纱颜色C

或:

则基于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进行数字化纺纱获得的全色域颜色矩阵如下:

实际应用中,根据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分别针对各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的三种纤维进行数字化纺纱中,基于成纱颜色为C

其中,当j

则混纺比矩阵如下:

进一步基于纤维混色比,获取三种纤维o,X,Z牵伸比如下:

其中,若ρ

根据混合比矩阵,更新牵伸比如下:

具体实施当中,基于三通道混色数控纺纱系统,根据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分别针对各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的三种纤维进行数字化纺纱中,包括彩度不变、色相变化彩色纱线的纺制,其中,根据式(45)、以及所述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则4个系列彩度不变、色相变化的彩色纱线颜色值分别如下:

第1系列彩度不变、色相变化彩色纱线颜色值:[C(1,1),C(1,2),...,C(1,23),C(1,24)];

第2系列彩度不变、色相变化彩色纱线颜色值:[C(2,1),C(2,2),...,C(2,17),C(2,18)];

第3系列彩度不变、色相变化彩色纱线颜色值:[C(3,1),C(3,2),...,C(3,11),C(3,12)];

第4系列彩度不变、色相变化彩色纱线颜色值:[C(4,1),C(4,2),...,C(4,5),C(4,6)]。

根据式(47),以及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则4个系列彩度不变、色相变化彩色纱线的混纺比分别为:

第1系列彩度不变、色相变化彩色纱线混合比:[λ(1,1),λ(1,2),...,λ(1,23),λ(1,24)];

第2系列彩度不变、色相变化彩色纱线混合比:[λ(2,1),λ(2,2),...,λ(2,17),λ(2,18)];

第3系列彩度不变、色相变化彩色纱线混合比:[λ(3,1),λ(3,2),...,λ(3,11),λ(3,12)];

第4系列彩度不变、色相变化彩色纱线颜色值:[λ(4,1),λ(4,2),...,λ(4,5),λ(4,6)]。

根据式(50),以及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则4个系列彩度不变、色相变化彩色纱线的牵伸比分别为:

第1系列彩度不变、色相变化彩色纱线牵伸比:[E(1,1),E(1,2),...,E(1,23),E(1,24)];

第2系列彩度不变、色相变化彩色纱线牵伸比:[E(2,1),E(2,2),...,E(2,17),E(2,18)];

第3系列彩度不变、色相变化彩色纱线牵伸比:[E(3,1),E(3,2),...,E(3,11),E(3,12)];

第4系列彩度不变、色相变化彩色纱线牵伸值:[E(4,1),E(4,2),...,E(4,5),E(4,6)]。

即基于上述纺纱工艺参数的设计,实现在全色域色谱范围内纺制4个系列分别所对应彩度不变、色相变化的彩色纱线。

并且基于三通道混色数控纺纱系统,根据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分别针对各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的三种纤维进行数字化纺纱中,包括色相不变、明度变化的彩色纱线的纺制,其中,根据式(45)、以及所述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则六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的彩色纱线颜色值分别为:

第1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彩色纱线颜色值:[C(5,1),C(4,1),C(3,1),C(2,1),C(1,1)];

第2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彩色纱线颜色值:[C(5,1),C(4,2),C(3,3),C(2,4),C(1,5)];

第3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彩色纱线颜色值:[C(5,1),C(4,3),C(3,5),C(2,7),C(1,9)];

第4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彩色纱线颜色值:[C(5,1),C(4,4),C(3,7),C(2,10),C(1,13)];

第5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彩色纱线颜色值:[C(5,1),C(4,5),C(3,9),C(2,13),C(1,17)];

第6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彩色纱线颜色值:[C(5,1),C(4,6),C(3,11),C(2,16),C(1,21)]。

根据式(47)、以及所述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则六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的彩色纱线混色比分别为:

第1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彩色纱线混色比:[λ(5,1),λ(4,1),λ(3,1),λ(2,1),λ(1,1)];

第2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彩色纱线混色比:[λ(5,1),λ(4,2),λ(3,3),λ(2,4),λ(1,5)];

第3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彩色纱线混色比:[λ(5,1),λ(4,3),λ(3,5),λ(2,7),λ(1,9)];

第4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彩色纱线混色比:[λ(5,1),λ(4,4),λ(3,7),λ(2,10),λ(1,13)];

第5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彩色纱线混色比:[λ(5,1),λ(4,5),λ(3,9),λ(2,13),λ(1,17)];

第6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彩色纱线混色比:[λ(5,1),λ(4,6),λ(3,11),λ(2,16),λ(1,21)]。

根据式(50)、以及所述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则六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的彩色纱线牵伸比分别为:

第1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彩色纱线牵伸比:[E(5,1),E(4,1),E(3,1),E(2,1),E(1,1)];

第2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彩色纱线牵伸比:[E(5,1),E(4,2),E(3,3),E(2,4),E(1,5)];

第3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彩色纱线牵伸比:[E(5,1),E(4,3),E(3,5),E(2,7),E(1,9)];

第4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彩色纱线牵伸比:[E(5,1),E(4,4),E(3,7),E(2,10),E(1,13)];

第5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彩色纱线牵伸比:[E(5,1),E(4,5),E(3,9),E(2,13),E(1,17)];

第6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彩色纱线牵伸比:[E(5,1),E(4,6),E(3,11),E(2,16),E(1,21)]。

即基于上述纺纱工艺参数的设计,实现在全色域色谱范围内纺制六种三元混色组合分别所对应色相不变、明度变化的彩色纱线。

此外,基于三通道混色数控纺纱系统,根据七基色所对应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分别针对各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的三种纤维进行数字化纺纱中,包括色相变化、彩度变化的彩色纱线的纺制,其中,根据式(45)、以及所述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则六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的彩色纱线颜色值分别为:

第1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彩色纱线颜色值:[C(5,1),C(4,1),C(2,2),C(1,3)];

第2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彩色纱线颜色值:[C(5,1),C(4,2),C(2,5),C(1,7)];

第3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彩色纱线颜色值:[C(5,1),C(4,3),C(2,8),C(1,11)];

第4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彩色纱线颜色值:[C(5,1),C(4,4),C(2,11),C(1,15)];

第5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彩色纱线颜色值:[C(5,1),C(4,5),C(2,14),C(1,19)];

第6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彩色纱线颜色值:[C(5,1),C(4,6),C(2,17),C(1,23)]。

根据式(47)、以及所述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则六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的彩色纱线混色比分别为:

第1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彩色纱线混色比:[λ(5,1),λ(4,1),λ(2,2),λ(1,3)];

第2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彩色纱线混色比:[λ(5,1),λ(4,2),λ(2,5),λ(1,7)];

第3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彩色纱线混色比:[λ(5,1),λ(4,3),λ(2,8),λ(1,11)];

第4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彩色纱线混色比:[λ(5,1),λ(4,4),λ(2,11),λ(1,15)];

第5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彩色纱线混色比:[λ(5,1),λ(4,5),λ(2,14),λ(1,19)];

第6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彩色纱线混色比:[λ(5,1),λ(4,6),λ(2,17),λ(1,23)]。

根据式(50)、以及所述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则六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的彩色纱线牵伸比分别为:

第1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彩色纱线牵伸比:[E(5,1),E(4,1),E(2,2),E(1,3)];

第2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彩色纱线牵伸比:[E(5,1),E(4,2),E(2,5),E(1,7)];

第3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彩色纱线牵伸比:[E(5,1),E(4,3),E(2,8),E(1,11)];

第4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彩色纱线牵伸比:[E(5,1),E(4,4),E(2,11),E(1,15)];

第5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彩色纱线牵伸比:[E(5,1),E(4,5),E(2,14),E(1,19)];

第6种三元混色组合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彩色纱线牵伸比:[E(5,1),E(4,6),E(2,17),E(1,23)]。

则基于上述纺纱工艺参数的设计,实现在全色域色谱范围内纺制六种三元混色组合分别所对应色相不变、彩度变化的彩色纱线。

将上述基于七基色纤维混色纺纱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构建方法及纺纱方法,应用于实际当中,实施例1,基于全色域色谱纺制彩色纱线,具体执行如下。

1、优化染色工艺并选取色相差为60°左右的六组彩色和灰色染料配方,对天然纤维、或者化学纤维、或者混纺纤维进行染色获取七基色纤维α,β,γ,δ,ε,ζ,o,由测色仪获取七基色纤维RGB颜色值分别为C

表1

2、基于七基色全色域网格化颜色模型设计混色纱的全色域色谱

若以实测的七基色纤维颜色值α(0,110,105)、β(0,7,235)、γ(232,72,42)、δ(124,7,105)、ε(172,187,8)、ζ(45,210,15)、o(126,127,124)带入式(36),经计算可得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色谱示意如图7所示,七基色所对应的全色域网格化环状颜色模型示意如图8所示。

以实测的七基色纤维颜色值α(0,110,105)、β(0,7,235)、γ(232,72,42)、δ(124,7,105)、ε(172,187,8)、ζ(45,210,15)、o(126,127,124)代入式(28),可得彩色纱线全色域混合样的颜色值C(j

(j

(j

全部C(j

表2

2、经纺纱流程分别将三原色纤维制成线密度W

表3

2、彩色纱线的参数

(1)彩色纱线的规格参数

彩色纱线成纱线密度为24.5tex,纱线捻系数均为296.98,彩色纱线的颜色及三基色纤维混纺比依据全色域圆环状颜色模型设计方案确定。

(2)纺制全色域彩色纱线的混纺比参数

三基色混色纱混纺比λ(j

(j

则全部混纺比参数λ(j

表4

(2)纺制全色域彩色纱线的牵伸比参数

三基色混色纱牵伸比E(j

(j

全部牵伸比参数E(j

表5

(2)纺制全色域彩色纱线的牵伸比参数

基于已知的三原色纤维颜色值可得彩色纱线全色域混合样的颜色值为:

(j

经计算可得全色域彩色纱线色谱如表6所示全色域混色模型混合样颜色值。

表6

实施例2—彩度不变、色相变化彩色纱线的纺制,如图9所示选取彩度值为75%的18个不同色相的系列化色彩,纺制彩度不变、色相变化的彩色纱线,纺纱工艺如表7所示纺制彩度不变、色相变化彩色纱线牵伸工艺参数,所纺纱线的颜色值如表8所示纺制的彩度不变、色相变化彩色纱线颜色值。

表7

表8

实施例3—色相不变、彩度变化的彩色纱线的纺制,如图10所示选取色相不变,彩度变化的系列化色彩,纺制色相不变,彩度变化的彩色纱线,纺纱工艺如表9所示纺制色相不变、明度变化的彩色纱牵伸工艺参数,所纺纱线的颜色值如表10所示纺制的色相不变、明度变化彩色纱颜色值。

表9

表10

实施例4—色相变化、彩度变化彩色纱线的纺制

如图11所示选取色相变化、彩度变化的六个系列化色彩,纺制色相变化、彩度变化的彩色纱线,纺纱工艺如表11所示纺制色相变化、彩度变化的彩色纱线牵伸工艺参数,所纺纱线的颜色值如表12所示纺制的色相变化、彩度变化彩色纱线的颜色值。

表11

表12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