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压扭叠合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目标区综合评价方法

压扭叠合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目标区综合评价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扭叠合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目标区综合评价方法,该压扭叠合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目标区综合评价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源岩条件评价定旋回;步骤2:根据断‑盖条件、骨架砂评价定序列;步骤3:根据储层条件评价定目标区;步骤4:根据圈闭评价定目标;步骤5:根据风险分析与经济评价定效益;步骤6:根据环境评价定部署方案。该压扭叠合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目标区综合评价方法可预测下部邻近源岩层系同样具有发育大中型油气田的潜质;并可预测尚未发现的大中型油气田勘探区带,对各地区所有大中型油气田潜力方向及目标作出整体评价,有助于立体勘探。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6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压扭叠合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目标区综合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油气勘探形势严峻,寻找大中型油气田是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间的紧迫任务。根据国际通用的以储量作为定量分类的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17-2005)》规定:上报探明地质储量≥1000万吨(油)或100亿方(气)规模的油气田定义为大中型油气田。油气分布领域多且复杂、油气分布模式多样化,而形成大中型油气田需具备优势的多种地质条件,单要素很难把握大中型油气田的目标预测,因此需综合研究资源评价、油气输导条件、储层及圈闭等多个地质要素,地质条件耦合叠加预测大中型油气田目标。此外,当前对于油气钻探目标的经济性评价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越发重要,因此,钻探目标的选择中另外还要考虑经济效益及环境评价。

在申请号:CN201910536456.2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解剖已开发油气藏的目标层系油气层,划分得到多个油气藏单元;根据所述油气藏单元确定出油气藏单元对应的成藏机理信息;根据成藏机理信息多层系分析所述油气藏单元,确定复式油气藏的富集模式信息;根据所述成藏机理信息以及富集模式信息进行区带评价,预测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方向。

在申请号:CN202010920004.7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断块圈闭含油气性的评价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实验测录获得目标断块圈闭的地质参数;根据目标断块圈闭的地质参数,构建获得断块圈闭综合评价指数;根据断块圈闭综合评价指数计算获得目标断块圈闭油气富集指数;根据计算的目标断块圈闭油气富集指数的数值评价断块圈闭含油气性,目标断块圈闭油气富集指数的数值越大,表明含油气性越好,油气越富集。

在申请号:CN201510823970.6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新的水热封闭型地热资源品质分类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油气勘探过程中获取的温度测试资料,计算并明确地温梯度和热储温度分布特征;步骤2,通过油气勘探过程中获得的录井、测井、测试资料,确定热储砂岩厚度及渗透率;步骤3,确定各热储层系单井产热功率;步骤4,确定不同单井产热功率利润分布区间,并进行一级分类的划分;步骤5,确定不同构造带热流补给参数,并进行二级分类的划分;步骤6,综合一级和二级分类划分进行地热资源品质分类评价。

以上现有技术均与本发明有较大区别,未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压扭叠合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目标区综合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对各地区所有大中型油气田潜力方向及目标作出整体评价的压扭叠合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目标区综合评价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压扭叠合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目标区综合评价方法,该压扭叠合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目标区综合评价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源岩条件评价定旋回;

步骤2:根据断-盖条件、骨架砂评价定序列;

步骤3:根据储层条件评价定目标区;

步骤4:根据圈闭评价定目标;

步骤5:根据风险分析与经济评价定效益;

步骤6:根据环境评价定部署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在步骤1,确定勘探目标盆地有效规模供烃的源岩层系、分布范围及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规模有效源岩分布的范围体现了叠合背景下运聚单元的时空变化,在此基础上明确勘探目标区主力供烃源岩油气运聚单元,针对性判断勘探目标区带是否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剩余资源基础。

在步骤1,按源-藏空间位置,目前已发现油气藏分为源内、源上、源侧,规模有效源岩是源内、源上、源侧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共同因素;围绕单套规模有效源岩,受主控因素影响,坳陷带、山前带以油气垂向输导为主勘探区带,形成源内-源上邻跨层序列;石炭系、盆缘隆起区油气侧向运移占比大,形成源内-源上邻跨层序列、源侧序列。

在步骤1,烃源岩普遍具有生烃超压,导致成藏序列具有分隔性;洼陷内及盆地范围均表现出多套源岩层持续接力供烃,多套规模有效源岩形成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序列,垂向呈现旋回性叠置。

在步骤2,已发现的大中型油气田,源-储间均发育密集断层,断层稀疏,鲜少形成规模油气藏甚至无藏;油气排出后或多或少滞留形成一定的源内油气藏后,沿密集断层垂向输导,遇有效盖层横向分流,断层遮挡或砂体尖灭形成源上油气藏,如侧向遮挡条件差,横向上砂体分布广、厚度大、横向连续、物性好,火山岩发育区风化淋滤层厚度大、横向连续,则油气沿骨架砂体侧向可远距离运移至盆缘隆起带聚集。

在步骤2,压扭断裂有序性拓展决定了断-盖体系空间序列性展布,以现代压扭构造形变理论为指导,采用露头、物模、数模这些地震技术解析技术,明确压扭断层几何学样式及分布,判识勘探目标区是否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密集规模断裂带;自深层向浅层将走滑断裂划分为三种典型样式:辫状、花状和阶状,断层密度与垂向连续性:辫状>花状>阶状;普遍辫-花状断层区形成邻层-跨层大中型油气田,阶状断层区多形成邻层大中型油气田;其中辫状、花状断层发育密集区带,更易形成大中型油气田,而阶状断层对油气起到调整作用。

在步骤2,分析勘探目标区发育的区域盖层层系、厚度及分布特征,国内已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直接泥岩盖层厚度普遍分布于10-500m,如果泥岩中断层发育,会降低封盖有效性,封盖同样规模油气所需盖层厚度增加,天然气更明显;最上覆区域盖层决定了油气可输导的上限层系。

在步骤2,多套源岩形成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分布序列,垂向呈现旋回性;断-盖配置关系差异会导致序列性差异,断裂密集带、正向构造区部分油气田序列叠合,规模相对变大。

在步骤3,储层的宏观表征参数为岩相特征、有效厚度及面积,微观最直接、定量表征储集性能的参数为孔隙度、渗透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需具备规模储层,物性满足成藏下限、有效储集体积达到一定规模,有利规模储层发育范围是大中型油气田重要的有利勘探区带。

在步骤4,前面对源岩、断盖及砂体输导、储层开展研究,评价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地质要素条件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利用井资料进行层位标定,利用模型层析变速成图方法进行速度分析,实现构造的准确落实,通过建立精确的速度场,完成勘探构造带主要目的层构造图,落实圈闭类型、层位、面积、幅度、高点埋深这些发育情况,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落实探区内可能的大中型油气田圈闭目标。

在步骤5,对于所确定的勘探圈闭目标,综合开展地质认识可靠性评价、工程技术适应性评价、经济可行性评价;针对不同领域目标的地质情况,分析现有地质认识对成藏风险与成藏规模的可靠性,参考圈闭评价技术规范,评价各勘探目标地质成藏风险与规模风险;跟踪地球物理技术与钻井工程技术研究进展,根据油气田目标的地质特点,分析相应技术在不同勘探领域的应用效果,建立风险要素取值标准并确定权重,评价各勘探目标工程技术适应性;针对不同领域目标的地质与地表特点,分析相应成本、产量、递减率这些因素,利用现金流法评价勘探目标经济效益、预期勘探价值。

在步骤6,针对勘探项目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开展全面评价,按照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从环保角度论证勘探项目的可行性,部署最终勘探目标方案。

本发明中的压扭叠合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目标区综合评价方法,一是可预测已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地区尚未发现的大中型油气田,比如已发现同一套源岩的浅层大中型油气田,预测下部邻近源岩层系同样具有发育大中型油气田的潜质;二是根据资源潜力、储层评价等可预测尚未发现的大中型油气田勘探区带,对各地区所有大中型油气田潜力方向及目标作出整体评价,有助于立体勘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压扭叠合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目标区综合评价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征沙村P3w-T1b目标区P3w圈闭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征沙村P3w圈闭目标南北(Line911)、东西向(T582)地震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压扭叠合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目标区综合评价方法的流程图。该压扭叠合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目标区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了以下步骤:

步骤1:源岩条件评价定旋回。

源岩是形成大中型油气田关键的资源基础条件,判断能否形成规模油气首先要明确区带内是否具备充足的资源潜力。确定勘探目标盆地(区带)有效规模供烃的源岩层系、分布范围及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规模有效源岩分布的范围体现了叠合背景下运聚单元的时空变化,在此基础上能够明确勘探目标区主力供烃源岩油气运聚单元,针对性判断勘探目标区带是否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剩余资源基础。

按“源-藏”空间位置,目前已发现油气藏主要分为源内、源上、源侧,规模有效源岩是源内、源上、源侧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共同因素。围绕单套规模有效源岩,受主控因素影响,坳陷带、山前带等以油气垂向输导为主勘探区带,可形成源内-源上邻跨层序列;石炭系、盆缘隆起区油气侧向运移占比大,可形成源内-源上邻跨层序列、源侧序列。

烃源岩普遍具有生烃超压,导致成藏序列具有分隔性。洼陷内及盆地范围均表现出多套源岩层持续接力供烃,多套规模有效源岩形成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序列,垂向呈现“旋回性”叠置。

步骤2:断-盖条件、骨架砂(壳)评价定序列。

油气至源岩排出后,需有效运移路径至有利储层中圈闭成藏,明确了资源潜力后,之后要进行输导条件分析。

已发现的大中型油气田,源-储间均发育密集断层,断层稀疏,鲜少形成规模油气藏甚至无藏。油气排出后或多或少滞留形成一定的源内油气藏后,沿密集断层垂向输导,遇有效盖层横向分流,断层遮挡或砂体尖灭形成源上油气藏,如侧向遮挡条件差,横向上砂体分布广、厚度大、横向连续、物性好,火山岩发育区风化淋滤层厚度大、横向连续,则油气沿骨架砂体(风化壳)侧向可远距离运移至盆缘隆起(凸起)带聚集。

压扭断裂有序性拓展决定了断-盖体系(输导特征)空间序列性展布,以现代压扭构造形变理论为指导,采用露头、物模、数模及地震多种技术解析技术,明确压扭断层几何学样式及分布,判识勘探目标区是否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密集规模断裂带;根据调研,自深层向浅层将走滑断裂划分为三种典型样式:辫状、花状和阶状(王建伟,2019),断层密度与垂向连续性:辫状>花状>阶状。普遍辫-花状断层区可形成邻层-跨层大中型油气田,阶状断层区多形成邻层大中型油气田。其中辫状、花状断层发育密集区带,更易形成大中型油气田,而阶状断层对油气主要起到调整作用。

分析勘探目标区发育的区域盖层层系、厚度及分布特征,国内已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直接泥岩盖层厚度普遍分布于10-500m,如果泥岩中断层发育,会降低封盖有效性,封盖同样规模油气所需盖层厚度增加,天然气更明显。最上覆区域盖层决定了油气可输导的上限层系。

多套源岩形成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分布序列,垂向呈现旋回性;断-盖配置关系差异会导致序列性差异,断裂密集带、正向构造区(低势区)部分油气田序列叠合,规模相对变大。

步骤3:储层条件评价定目标区。

储层的宏观表征参数主要为岩相特征、有效厚度及面积,微观最直接、定量表征储集性能的参数为孔隙度、渗透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需具备规模储层,物性满足成藏下限、有效储集体积达到一定规模,有利规模储层发育范围是大中型油气田重要的有利勘探区带。

步骤4:圈闭评价定目标。

前面对源岩、断盖及砂体(风化壳)输导、储层等开展研究,评价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地质要素条件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利用井资料进行层位标定,利用模型层析变速成图方法进行速度分析,实现构造的准确落实,通过建立精确的速度场,完成勘探构造带主要目的层构造图,落实圈闭类型、层位、面积、幅度、高点埋深等发育情况,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落实探区内可能的大中型油气田圈闭目标(位置、规模、类型)。

步骤5:风险分析与经济评价定效益。

对于所确定的勘探圈闭目标,综合开展地质认识可靠性评价、工程技术适应性评价、经济可行性评价。针对不同领域目标的地质情况,分析现有地质认识对成藏风险与成藏规模的可靠性,参考圈闭评价技术规范,评价各勘探目标地质成藏风险与规模风险。跟踪地球物理技术与钻井工程技术研究进展,根据油气田目标的地质特点,分析相应技术在不同勘探领域的应用效果,建立风险要素取值标准并确定权重,评价各勘探目标工程技术适应性。针对不同领域目标的地质与地表特点,分析相应成本、产量、递减率等因素,利用现金流法评价勘探目标经济效益、预期勘探价值。

步骤6:环境评价定部署方案。

针对勘探项目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开展全面评价,按照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从环保角度论证勘探项目的可行性,部署最终勘探目标方案。

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1中,该压扭叠合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目标区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了以下步骤:

(1)源岩条件评价定旋回: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征沙村地区发育P2w、J1b两套规模有效源岩,分别形成两个源内-源上油气田序列旋回;受源岩控制,P2w源序列平面分布全区,J1b源序列局限在中南部。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资源潜力基础。

(2)断-盖条件评价定序列(上限层):对于P2w源岩序列,具有T3b、J1-2、K1三套厚盖层,征沙村等古凹凸结合部发育“辫-花”状断层,序列垂向范围上限到K1;但围绕单一P2w源岩,持续凹陷“阶”状断层,序列垂向到T3b。

(3)储层条件评价定目标区(位):对于P2w源序列,P3w-T1b、J1b-J2x发育低位域规模砂体,成藏期物性好,可作两大目标储层;围绕P2w源岩序列范围,规模储层发育位置具有多个目标区,征沙村P3w-T1b目标区为其一。

(4)风险分析与经济评价定效益:P3w目标(附图2、附图3),地质较可靠,井筒与地震技术较适应-适应,经济性好,有望突破超深层,战略价值大。

(5)环境评价定部署方案:环评可行,未属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区位置,对周边环境不会造成不可逆破坏。综合评价,结合地震、物探等资料确定构造高点部署探井一口,井深7650m。

在应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2中,该压扭叠合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目标区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了以下步骤:

(1)源岩条件评价定旋回: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东翼石炭系火山岩油气源于沙湾凹陷发育的P2w规模有效源岩,远距离运移至盆缘超剥带形成源侧油气田序列旋回,由石炭系至上覆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及新近系地层中均见丰富油气。利用盆地模拟法,在盆地生排烃史研究基础上,基于刻度区确定各区带聚集系数,从资源丰度来看,目前车排子凸起东翼区带资源丰度高达35.72×10

(2)断-盖条件评价定序列:红车断裂带与烃源岩对接,是洼陷带油气的主要垂向通道,毯砂广泛分布及丰富油气显示说明其可作为运移通道,是石炭系良好的油气侧向“运移毯”。火山岩风化壳水解层及粘土层致密,孔渗低,决定了油气难以垂向散失,可以作为硬壳盖层。

(3)储层条件评价定目标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主要为改造型储层,受控于风化淋滤、断裂运动及流体活动,车排子凸起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分为3大类15小类:第一大类是原生孔隙,受冷凝固结作用和早期成岩作用的控制;第二大类是次生孔隙,受风化作用和溶蚀作用的控制;第三大类是裂缝,受构造作用、冷凝作用、溶蚀作用、成岩作用和风化作用的控制。断裂密集处次生溶蚀孔隙和裂缝大量发育,广泛发育。

(4)风险分析与经济评价定效益:断裂相交处裂缝密集发育,地质较可靠,井筒与地震技术较适应-适应,经济性好,有望突破,战略价值大。

(5)环境评价定部署方案:环评可行,未属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区位置,对周边环境不会造成不可逆破坏。综合评价,结合地震、物探等对火山岩储层预测,确定近主断裂高点部署探井一口,井深1100m。

在应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3中,该压扭叠合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目标区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了以下步骤:

(1)源岩条件评价定旋回: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中部4区块已发现油气以J1b源岩为主,可形成一个源内-源上油气田序列旋回;J1b源岩主要分布阜康凹陷的东南部,最大厚度为100m,成熟较高,最高达2%,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资源潜力基础。

(2)断-盖条件评价定序列(上限层):对于J1b源岩序列,具有J1b上部泥岩、J1s、K1三套厚盖层,阜康凹陷以发育“花-阶”状断层为主,序列垂向范围上限到K1。

(3)储层条件评价定目标区(位):油源对比证实区内油藏以J1b油源为主,J1b砂体不发育,J1s、J2t受控于南北两大物源,形成多个三角洲朵叶体,砂体具有南北延伸、东西尖灭的展布特征成藏期物性好,可作目标储层,是源上主要输导层。围绕J1b源岩序列范围,规模储层发育位置具有多个目标区,油源断裂周缘砂体分布区为重点目标区。

(4)风险分析与经济评价定效益:地质较可靠,井筒与地震技术较适应-适应,经济性好,有望突破超深层,战略价值大。

(5)环境评价定部署方案:研究区地表条件均为沙漠,环评可行,未属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区位置,对周边环境不会造成不可逆破坏。综合评价,结合地震、物探等资料确定源上上覆油源断裂处砂体部署探井一口,高点埋深4023m,建议井深4900m。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