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能杀灭病毒的免洗速干手消毒液

一种能杀灭病毒的免洗速干手消毒液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杀灭病毒的免洗速干手消毒液,属于消毒技术领域。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乙醇73‑82%,过氧化氢0.1‑0.16%,甘油0.5‑2.0%,增效组分0.02‑1%和余量去离子水,所述增效组分选自脱氢乙酸、山梨酸、柠檬酸和乳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以《消毒卫生规范》的要求作用1分钟,对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疫苗株的平均灭活对数值>4,对病毒的灭活效果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66868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北微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249795.4

  • 发明设计人 倪杰;赵立群;姜朴;苏贵斌;

    申请日2022-03-15

  • 分类号A61K8/365;A61K8/36;A61K8/34;A61K8/49;A61K8/22;A61Q19/10;A61Q17/00;A61P31/14;A61P31/02;A61P31/04;A61P31/10;A61P17/00;

  • 代理机构武汉惠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陈薇

  • 地址 438011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火车站化工园张扬路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5:49:2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28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杀灭病毒的免洗速干手消毒液。

背景技术

手部清洗一直是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事情,从以前的饭前洗手到现在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接触到其他人或物的机会大大增加,通过手部传染疾病的机会也越来越大。手部清洗杀菌方式也从以前的肥皂、香皂洗手到现在的洗手液洗手,清洗效果越来越好,使用越来越方便。后来,免洗洗手液出现了,免洗洗手液既无需使用毛巾、水源和肥皂等,又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能杀灭病毒的免洗速干手消毒液的主要成分通常为乙醇,如乙醇、过氧化氢和甘油组成的一种经典能杀灭病毒的免洗速干手消毒液。

现有技术中,可采用高浓度的乙醇(如75%左右)来制备能杀灭病毒的免洗速干手消毒液,如申请号为CN202010380388.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多糖速干手消毒液的制备方法,该消毒液由以下重量组分组成:乙醇80ml;过氧化氢0.4ml;葡聚多糖季铵盐0.1g;甘油1.5ml;纯化水18ml。在该专利中,葡聚多糖季胺盐作为杀毒剂和护肤成分,将季胺葡聚多糖应用于手消毒剂中,不仅能提高消毒性能、还能起到防止细菌、病毒扩散、同时保护皮肤等功效。

常见的乙醇、过氧化氢和甘油组合构成的消毒液,以《消毒卫生规范》的要求作用1分钟,对病毒的杀灭对数值为2-3,达不到高效消毒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杀灭病毒的免洗速干手消毒液,对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疫苗株的平均灭活对数值>4,对病毒的灭活效果好。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杀灭病毒的免洗速干手消毒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乙醇73-82%,过氧化氢0.1-0.16%,甘油0.5-2.0%,增效组分0.02-1%和余量去离子水。其中,增效组分选自脱氢乙酸、山梨酸、柠檬酸和乳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柠檬酸或乳酸。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能杀灭病毒的免洗速干手消毒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乙醇73-82%,过氧化氢0.1-0.16%,甘油0.5-2.0%,增效组分0.07-0.3%和余量去离子水。其中,增效组分选自柠檬酸和乳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能杀灭病毒的免洗速干手消毒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乙醇75%,过氧化氢0.1%,甘油1.0%,柠檬酸0.25%和余量去离子水。

更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能杀灭病毒的免洗速干手消毒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乙醇78.7%,过氧化氢0.14%,甘油1.45%,乳酸0.21%和余量去离子水。

本发明提供的消毒剂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以《消毒卫生规范》的要求作用1分钟,对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疫苗株的平均灭活对数值>4,对病毒的灭活效果好。相同条件下,乙醇、过氧化氢和甘油组合对病毒的杀灭对数值为2-3 ,而柠檬酸和乳酸等对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疫苗株不具有灭杀作用。

(2)该消毒液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性酵母菌和医院感染常见细菌等。

(3)该消毒液在手部清洁条件下能灭活病毒。

(4)加入的增效组分不会影响过氧化氢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中的能杀灭病毒的免洗速干手消毒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乙醇78.7%,过氧化氢0.14%,甘油1.45%,乳酸0.21%和余量去离子水。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的能杀灭病毒的免洗速干手消毒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乙醇75%,过氧化氢0.1%,甘油1.0%,柠檬酸0.25%和余量去离子水。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中的能杀灭病毒的免洗速干手消毒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乙醇80%,过氧化氢0.15%,甘油0.8%,山梨酸0.5%和余量去离子水。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中的能杀灭病毒的免洗速干手消毒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乙醇78.5%,过氧化氢0.135%,甘油1.0%,脱氢乙酸0.7%和余量去离子水。

验证例,试验均采用实施例1提供的消毒液。

一、灭菌试验

1.1.试验菌株:大肠杆菌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6538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均由广东省食品微生物安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食品安全菌种保藏中心提供,取其第5代新鲜斜面培养物进行试验。

1.2.中和剂:3%吐温80+0.3%卵磷脂+0.1%硫代硫酸钠的0.03mol/L PBS。

1.3.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

1.4.有机干扰物质:3%BSA溶液。

1.5.方法: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5条,2.1.1.7。中和试验:试验菌为大肠杆菌,杀菌作用时间为0.5min,试验环境温度19-21℃,相对湿度45-60%,试验重复3次。杀菌试验:用消毒液进行杀菌试验,试验环境温度19-21℃,相对湿度45-60%,试验重复3次。培养温度37℃。

1.6.阳性对照:用无菌稀释液代替试验液按试验程序进行操作。

1.7.大肠杆菌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第1组平均回收菌数为0CFU/mL,第2组平均回收菌数为207CFU/mL。因此,本消毒液对大肠杆菌具有杀灭作用,且自身及中和产物对大肠杆菌无不良影响。

1.8.对试验菌的灭杀试验:试验环境温度19-21℃,试验重复3次,消毒液分别作用0.5min、1min、1.5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灭杀对数值均>5.00,结果如表2-4所示:

表2

表3

表4

二、真菌杀灭试验(悬液法)

2.1.试验菌株:白色念珠菌(ATCC10231),由广东省食品微生物安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食品安全菌种保藏中心提供,取其第5代新鲜斜面培养物进行试验。

2.2.中和剂:3%吐温80+0.3%卵磷脂+0.1%硫代硫酸钠的0.03mol/L PBS。

2.3.培养基:沙氏琼脂培养基。

2.4.有机干扰物质:3%BSA溶液。

2.5.方法: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5条,2.1.1.9。中和试验:杀菌作用时间为0.5min,试验环境温度19-21℃,相对湿度45-60%,试验重复3次。杀菌试验:用消毒液进行杀菌试验,试验环境温度19-21℃,相对湿度45-60%,试验重复3次。培养温度37℃。

2.6.阳性对照:用无菌稀释液代替试验液按试验程序进行操作。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从表5可以看出:第1组平均回收菌数为0CFU/mL,第2组平均回收菌数为450CFU/mL,第6组无菌生长。

2.7.对实验菌的杀灭效果:实验环境温度19-21℃,实验重复3次,消毒液作用0.5min、1min、1.5min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三、消毒剂对手消毒现场试验(卫生手)

3.1.中和剂:3%吐温80+0.3%卵磷脂+0.1%硫代硫酸钠的0.03mol/L PBS。

3.2.稀释剂:0.1%吐温80的0.03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

3.3.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

3.4.方法: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2.6条。消毒试验:用消毒液为使用样,擦拭消毒作用1min,试验环境温度19-21℃,相对湿度45-60%。受试对象:30位志愿者双手(卫生手),以消毒前左手采样作为阳性对照组,取样品涂抹该志愿者右手作用1min后用采样液作为试验组。采样方法:将无菌棉拭于采样液试管中沾湿,对阳性对照组与消毒试验组进行涂抹采样,无菌方式将棉拭采样端剪入10mL采样液,洗脱。阴性对照:取同批次的采样液、稀释液直接培养。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从表7的结果可以看出,平均杀灭对数值>1.80,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平均杀灭对数值>1.00。

四、消毒剂对手消毒现场试验(外科手)

4.1.中和剂:3%吐温80+0.3%卵磷脂+0.1%硫代硫酸钠的0.03mol/L PBS。

4.2.稀释剂:0.1%吐温80的0.03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

4.3.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

4.4.方法: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2.6条。消毒试验:用消毒液为使用样,擦拭消毒作用3min,试验环境温度19-21℃,相对湿度45-60%。受试对象:30位志愿者双手(外科手),以消毒前左手采样作为阳性对照组,取样品涂抹该志愿者右手作用3min后用采样液作为试验组。采样方法:将无菌棉拭于采样液试管中沾湿,对阳性对照组与消毒试验组进行涂抹采样,无菌方式将棉拭采样端剪入10mL采样液,洗脱。阴性对照:取同批次的采样液、稀释液直接培养。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从表8的结果可以看出,平均杀灭对数值>1.88,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平均杀灭对数值>1.00。

五、脊髓灰质炎病毒悬液定量灭活试验

一、器材

1.试验用病毒株: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poliovirus-Ⅰ,PV-Ⅰ)疫苗株。

2.宿主细胞:VERO细胞。

3.实施例1的消毒液。

4.中和剂:D/E中和肉汤。

5.细胞培养瓶与96孔培养板。

6.有机干扰物质:0.3%牛血清白蛋白。

7.标准硬水(硬度342mg/L)。

8.细胞维持培养基、细胞完全培养基和胎牛血清。

9.恒温器、二氧化碳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和可调移液器及无菌器材。

二、方法

1.检测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10.5条和2.1.1.10.7条。

2.病毒悬液制备:试验用滴度为10

3.中和剂鉴定试验:将消毒液作用时间为0.5min,试验温度为20℃恒温。试验重复3次。

4.病毒灭活试验:将消毒液作用时间为0.5min、1.0min和1.5min。试验温度为20℃恒温。试验重复3次。

5.检测环境温度:20.5℃-21.0℃;相对湿度:10%-44%。

三、结果

1.中和剂鉴定试验

经3次重复试验,在20℃恒温试验条件下,消毒液中和剂鉴定结果为:第1组病毒平均滴度值为0.78,第2组病毒平均滴度值为2.50,第3组、第4组和第5组病毒平均滴度值分别为6.94、6.78和7.11,第6组为阴性对照组,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2.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效果

经3次重复试验,在20℃恒温试验条件下,应用消毒液作用1.0min,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平均灭活对数值>4.00,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四、结论

1.经3次重复试验,在20℃恒温试验条件下,所用D/E中和肉汤的中和剂溶液可有效中和消毒液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疫苗株的残留作用,且中和剂和中和产物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疫苗株及细胞的生长基本无影响。

2.经3次重复试验,在20℃恒温试验条件下,应用消毒液作用1.0min,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疫苗株的平均灭活对数值>4.00。

六、过氧化氢稳定性测定(化学法)

一、器材

1、样品:实施例1中的消毒液。

2、仪器设备:25mL棕色聚四氟滴定管,容量瓶等,上海博讯SPX-250B-Z恒温培养箱。

3.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浓度0.0200mol/L。

二、方法

1.检测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2.3.2条和2.2.1.2.4条。

2.保存条件:样品密封良好,置37℃恒温箱内3个月(90d)。

3.检验环境温度20.5℃,相对湿度65.0%。

三、结果

测定一批样品,每批测定两次,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

保存前有效成分过氧化氢含量为0.140%,保存后有效成分过氧化氢含量为0.133%,经37℃存放3个月,过氧化氢含量下降率为5%。

对比例1

对比例1的免洗速干手消毒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乙醇78.7%,过氧化氢0.14%,甘油1.45%和余量去离子水。

对比例2

对比例2的免洗速干手消毒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乙醇75%,过氧化氢0.1%,甘油1.0%和余量去离子水。

采用前述脊髓灰质炎病毒悬液定量灭活试验对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的效果进行验证,作用时间1.0min。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

另外,经试验,柠檬酸或者乳酸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基本无杀灭效果;因此,柠檬酸或者乳酸与常规的速干手消毒液配合能提升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杀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