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大型多连通域混合式浮体构型及拼装方法

一种大型多连通域混合式浮体构型及拼装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多连通域混合式浮体构型及拼装方法;所述浮体主体为半潜式与驳船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拼接结构,包括位于两端的半潜式浮体、连接于两端半潜式浮体之间的驳船式浮体。本发明通过在纵向两端设置半潜式下浮体,连接段的驳船式浮体采用T型截面构型,能够显著降低平台整体载荷及水平扭矩载荷,从而减少用钢量,实现轻量化设计,经济性更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65537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申请/专利号CN202210440153.2

  • 申请日2022-04-25

  • 分类号B63B35/44;B63B3/14;B63B75/00;

  • 代理机构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孙力坚

  • 地址 214082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东路22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5:46: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24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技术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大型多连通域混合式浮体构型及拼装方法。

背景技术

水上平台能够在水面上提供存放物资、游客上下船等作用,作为处理中心和船舶游客中转站的角色。同时,由于其自身的可移动性,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并且不易影响当地生态。

目前,市面上的水上平台大多使用整板结构,或板块拼接结构,这种简易的平板结构在风浪较大的海洋风流环境中,难以抵抗恶劣气候,稳定性差,安全性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及拼装方法,采用流线型结构,当遭遇恶劣天气时,能够通过增加吃水来减小受风面积,从而提高整体平台的稳定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型多连通域混合式浮体构型,包括浮体主体,所述浮体主体为驳船式拼接结构,

所述浮体主体包括位于两端的半潜式浮体、连接于两端半潜式浮体之间的驳船式浮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驳船式浮体自两端的半潜式浮体处,向中心位置逐渐扩大外围轮廓;所述驳船式浮体、半潜式浮体之间一体连接,过渡位置形状采用单条直线或曲线。

所述驳船式浮体包括相互垂直的两条通道,其中一条连接两端的半潜式浮体,另一条的两端分别搭接在半潜式浮体的两对边上。

每个半潜式浮体均对应有位于浮体主体所圈范围内的停泊水域。

所述半潜式浮体的拼装成品顶面呈多处立方空间凹陷;底面呈平面设置。

投入使用时,所述半潜式浮体上的凹陷位置低于水平面、没入水中;驳船式浮体的顶面为高出水平面的平面。

所述半潜式浮体的拼装成品中间位置预留有贯通空间。

所述驳船式浮体截面为“T”型。

驳船式浮体的顶面上对应两半潜式浮体的位置、对应两条通道的交点位置均设有平台。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型水域的多连通域混合式浮体结构的拼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安装阶段:准备预制的多个拼接板块,以两端的半潜式浮体为基准,通过连接器进行搭接相连;搭接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工作地点在岸边或水域中;搭接完成浮体主体后,在浮体主体上覆盖甲板;此时驳船式浮体的顶面高于水面,半潜式浮体的凹陷位置低于水面,容纳船只从凹陷位置进出浮体结构内部水域;

拆装阶段:先拆下连接器,再依次拆下驳船式浮体、半潜式浮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采用混合式的结构,驳船式浮体和半潜式浮体组合运用,其中驳船式浮体的边缘位置不透水。而且驳船式浮体的承载能力强,靠泊方便,具备亲水娱乐功能,在泻湖环境中,其运动性能和结构载荷能够达到预期要求。

变浮体主体中的驳船式浮体“T”型结构的界面能够加强抗弯矩能力,同时减少钢材用量。

首尾的半潜式构型在结构强度及力学性能方面,水面线小,吃水深度大,水动力性能好。与驳船式浮体结合使用,在水中能够保持重心稳定、浮力较大。

整体结构的垂直载荷及水平扭矩载荷显著减小,进一步满足结构强度要求,利于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器设计。

在保证平台整体外观不变,使用空间上的功能区划分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相比较于上下同型的构型设计,此混合型构型的自存工况排水量至少能降低了十分之一,实现轻量化设计,降低成本,经济性更高。且整体靠泊方便、亲水娱乐功能好,常规浪流海况下整体的运动性能和结构载荷较好。

海上风浪流环境复杂,为承受复杂的风浪流载荷,一般海上浮式平台都尽量设计为连续性结构。本发明的大型旅游浮式综合体,具备供大型豪华游轮、中型观光短海上旅游途游船及小型游艇停靠的港口功能。在设计过程中,保证上层浮体的结构连续性,在下层的半潜式模块之间的非连续处,提供通道,供船只进出。旅游平台内部的多连通域形成有利港口,供船舶停靠。

本发明可以满足在岸边、或者直接在海中进行多个网箱模块之间的快速对接与拆卸,且连接装置可重复使用,稳定性好,能承受较大的剪切、弯曲和扭转引起的应力和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浮体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浮体主体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浮体构型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浮体构型拼接成品结构示意图。

其中:2、半潜式浮体;3、驳船式浮体;

101、平台;

201、凹陷;202、贯通空间;

301、通道;302、停泊水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大型多连通域混合式浮体构型,包括浮体主体,浮体主体为驳船式拼接结构

浮体主体包括位于两端的半潜式浮体2、连接于两端半潜式浮体2之间的驳船式浮体3。

驳船式浮体3自两端的半潜式浮体2处,向中心位置逐渐扩大外围轮廓;驳船式浮体3、半潜式浮体2之间一体连接,过渡位置形状采用单条直线或曲线。

驳船式浮体3包括相互垂直的两条通道301,其中一条连接两端的半潜式浮体2,另一条的两端分别搭接在半潜式浮体2的两对边上。

每个半潜式浮体2均对应有位于浮体主体所圈范围内的停泊水域302。

半潜式浮体2的拼装成品顶面呈多处立方空间凹陷201;底面呈平面设置。

投入使用时,半潜式浮体2上的凹陷201位置低于水平面、没入水中;驳船式浮体3的顶面为高出水平面的平面。

半潜式浮体2的拼装成品中间位置预留有贯通空间202。

驳船式浮体3截面为“T”型。

驳船式浮体3的顶面上对应两半潜式浮体2的位置、对应两条通道301的交点位置均设有平台101。

本实施例的权利要求1的适用于大型水域的多连通域混合式浮体结构的拼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安装阶段:准备预制的多个拼接板块,以两端的半潜式浮体2为基准,通过连接器进行搭接相连;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采用市售件,在此不做赘述;搭接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工作地点在岸边或水域中;搭接完成浮体主体后,此时驳船式浮体3的顶面高于水面,半潜式浮体2的凹陷201位置低于水面,容纳船只从凹陷201位置进出浮体结构内部水域;

拆装阶段:先拆下连接器,再依次拆下驳船式浮体3、半潜式浮体2。

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浮体主体的设计均为流线型,便于在水中使用;遭遇台风时,能够通过增加重量从而增加吃水,减小受风面积,提高稳定性。

如图3和图4所示,为浮体主体的结构示意图。整体结构为心形,在心形的一个内凹尖端、一个外凸尖端各设有一处半潜式浮体2。半潜式浮体2在水中时,其底部没在水中,其顶部露在水面之上,如图3中所示的凹陷201通道301用于容纳船只通过,从外界水域进入内部的水域,以便停泊。游客或船员从通道301或驳船式浮体3和通道301上登陆。

如图4所示,驳船式浮体3和通道301的横截面为“T”型,其顶部的尺寸大于底部尺寸,在保证平稳浮力的同时,能够减少耗材。

如图5所示,浮体主体可以设置成拆分结构,以便安装运输。

本发明尤其适用于海域中的旅游休闲领域,大型多连通域式浮体结构能够实现停泊、观光等功能,应用前景广。

以上描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不是对发明的限定,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