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结合螺纹自锁与气动锁紧复合装置的柔性夹具

一种结合螺纹自锁与气动锁紧复合装置的柔性夹具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螺纹自锁与气动锁紧复合装置的柔性夹具,包括上箱体,所述上箱体右侧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滑动设置滑动板,所述上箱体右侧设置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设置空腔,所述空腔内滑动设置活塞板,所述空腔右侧设置螺纹孔与第一气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顶丝,所述固定箱右侧设置快插气嘴。本发明中,独创的微小型气动活塞板设计,与螺纹锁紧装置设计在一起,几乎不改变外形尺寸,将螺纹锁紧与气动锁紧高度结合在较小的空间内,减小了柔性夹具的体积,其中活塞板不仅可以通过快插气嘴通气后运动,还可作为螺纹锁紧的传导件,同时采用手动锁紧及气动锁紧,保护了螺纹孔,延长了柔性夹具的使用寿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292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拓野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95358.0

  • 发明设计人 黄瑞涛;杨安明;

    申请日2021-10-14

  • 分类号B25B11/00(20060101);B08B1/00(20060101);B08B1/04(20060101);B08B5/0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99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陈彦朝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嶂背社区嶂背大道4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51: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28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合螺纹自锁与气动锁紧复合装置的柔性夹具。

背景技术

柔性夹具由复数的可伸缩、可复位的柱状支撑柱,以点阵排列的方式组合构成支撑面。该支撑面可以根据零件外形的起伏,压缩对应的支撑柱,进而仿形出完全匹配零件外形的包裹面。并保持点阵包裹面形状,从而获得应对任意几何形状零件在装配、加工、测试时的的夹持能力。

目前,柔性夹具一般采用螺纹锁紧或气缸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长期使用容易对螺纹造成损坏,影响柔性夹具的使用寿命,另外,采用气缸直接顶紧固定会增大柔性夹具的体积,整体设计臃肿,不易搬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螺纹自锁与气动锁紧复合装置的柔性夹具,用以解决目前电池无法长期弯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螺纹自锁与气动锁紧复合装置的柔性夹具,包括:上箱体,所述上箱体右侧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滑动设置滑动板,所述上箱体右侧设置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设置空腔,所述空腔内滑动设置活塞板,所述空腔右侧设置螺纹孔与第一气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顶丝,所述固定箱右侧设置快插气嘴。

优选的,所述快插气嘴与所述第一气孔连通,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空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活塞板左侧壁与所述滑动板右侧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固定箱与所述上箱体通过若干第一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箱体下端设置下箱体,所述下箱体与所述上箱体通过若干第二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箱体与所述上箱体之间设置隔板,所述隔板上阵列设置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滑动设置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沿所述第二通孔上下滑动。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设置为圆柱状,所述支撑柱包括支撑段及安装段,所述支撑段位于所述安装段上端,所述安装段套设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支撑段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隔板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段直径大于所述安装段直径,所述支撑段上端设置为半球形。

优选的,所述下箱体右侧壁设置第二气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孔内设置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包括:

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气孔上下两侧内壁固定连接;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中心位置,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固定杆中心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一端延伸至所述固定杆右侧并设置若干第一扇叶,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固定杆左侧并设置第一皮带轮;

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孔上侧壁,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固定杆左侧;

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孔下侧壁,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正下方;

过滤板,所述过滤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过滤板上端与所述第一挡板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下端与所述第二挡板上端固定连接;

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贯穿设置在所述过滤板中心位置,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过滤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靠近所述固定杆一端延伸至所述过滤板右侧并设置安装杆,所述安装杆朝向所述过滤板一侧设置刷毛,所述刷毛一端与所述安装杆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刷毛另一端与所述过滤板右侧壁接触,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所述固定杆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杆左侧并设置第一锥齿轮;

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板左侧,所述第三转轴下端与所述第二气孔下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上设置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三转轴上端开设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所述安装孔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上端设置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上端设置磁块,所述磁块与所述安装孔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磁块下端磁性与所述电磁铁通电后上端磁性相同;

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设置在所述磁块上端,所述第四转轴下端与所述磁块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转轴上端设置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能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杆左侧壁,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设置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贯穿所述第二挡板延伸至所述第二挡板左侧并设置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五转轴与所述第二挡板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

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设置在所述第五转轴上,所述第二皮带轮位于所述第一皮带轮正下方,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传动带与所述第一皮带轮传动连接;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内,所述进气管贯穿所述第一挡板,所述进气管内设置压力阀与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位于所述压力阀左侧,所述发电机设置有第二扇叶,所述发电机与所述电磁铁电性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包括:

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置在所述下箱体下端,所述工作台左右两端设置竖杆,所述竖杆上端设置横板,所述横板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竖杆上端固定连接;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横板下表面,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设置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下端设置转动箱,所述转动箱上表面与所述第六转轴下端固定连接;

螺杆,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转动箱内,所述螺杆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箱上下两侧内壁转动连接;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螺杆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螺杆固定连接;

圆台,所述圆台设置在所述螺杆上,所述圆台与所述螺杆螺纹传动连接,所述圆台位于所述第一齿轮下方,所述圆台上端直径大于所述圆台下端直径;

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转动箱内,所述第三电机上端与所述转动箱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设置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上设置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圆台下端,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圆台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贯穿所述转动箱底壁延伸至所述支撑柱上方并设置压板,所述压板下表面设置若干第一吸尘口,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转动箱底壁滑动连接;

滑动杆,所述滑动杆设置在所述圆台左侧,所述滑动杆贯穿所述转动箱左侧壁并与所述转动箱左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靠近所述圆台一端设置滚球,所述滚球与所述圆台外壁接触,所述滑动杆远离所述圆台一端延伸至所述转动箱外部并设置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垂直于所述滑动杆,所述安装板下端设置第二吸尘口,所述第二吸尘口朝向所述支撑柱;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滑动杆上,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转动箱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右侧壁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螺纹自锁与气动锁紧复合装置的柔性夹具,包括上箱体,所述上箱体右侧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滑动设置滑动板,所述上箱体右侧设置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设置空腔,所述空腔内滑动设置活塞板,所述空腔右侧设置螺纹孔与第一气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顶丝,所述固定箱右侧设置快插气嘴。本发明中,独创的微小型空腔内的气动活塞板设计,与螺纹锁紧装置设计在一起,几乎不改变外形尺寸,将螺纹锁紧与气动锁紧高度结合在较小的空间内,减小了柔性夹具的体积,其中活塞板不仅可以通过快插气嘴通气后运动,还可作为螺纹锁紧的传导件,使得柔性夹具既可以选择只使用手动锁紧以及气动锁紧功能,又能同时采用气动及手动锁紧,并且同时采用手动锁紧及气动锁紧,保护了螺纹孔,延长了柔性夹具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装置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结合螺纹自锁与气动锁紧复合装置的柔性夹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一种结合螺纹自锁与气动锁紧复合装置的柔性夹具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一种结合螺纹自锁与气动锁紧复合装置的柔性夹具第一种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A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一种结合螺纹自锁与气动锁紧复合装置的柔性夹具另一种右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B-B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图6中C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吸附装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压板仰视图。

图中:1、上箱体;2、滑动板;3、固定箱;4、活塞板;5、第一气孔;6、顶丝;7、快插气嘴;8、下箱体;9、隔板;10、支撑柱;11、复位弹簧;12、第二气孔;13、固定杆;14、第一转轴;15、第一扇叶;16、第一挡板;17、第二挡板;18、过滤板;19、第二转轴;20、安装杆;21、刷毛;22、第一锥齿轮;23、第三转轴;24、第二锥齿轮;25、安装孔;26、电磁铁;27、第一弹簧;28、磁块;29、第四转轴;30、第三锥齿轮;31、第一电机;32、第五转轴;33、第四锥齿轮;34、第二皮带轮;35、第一皮带轮;36、传动带;37、进气管;38、压力阀;39、发电机;40、第二扇叶;41、工作台;42、竖杆;43、横板;44、第二电机;45、第六转轴;46、转动箱;47、螺杆;48、第一齿轮;49、圆台;50、第三电机;51、第七转轴;52、第二齿轮;53、连接杆;54、压板;55、第一吸尘口;56、滑动杆;57、滚球;58、安装板;59、第二吸尘口;60、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合螺纹自锁与气动锁紧复合装置的柔性夹具,如图1-图9所示,包括:上箱体1,所述上箱体1右侧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滑动设置滑动板2,所述上箱体1右侧设置固定箱3,所述固定箱3内设置空腔,所述空腔内滑动设置活塞板4,所述空腔右侧设置螺纹孔与第一气孔5,所述螺纹孔内设置顶丝6,所述固定箱3右侧设置快插气嘴7。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时,转动顶丝6,顶丝6在螺纹孔内转动能够带动活塞板4在空腔内向左滑动,活塞板4带动滑动板2在第一通孔内向左滑动,从而完成螺纹锁紧,并且,在快插气嘴7处连接气源,气体也能带动活塞板4向左滑动,从而挤压滑动板2,完成气动锁紧,螺纹锁紧与气动锁紧可以同时锁紧,也可以单独锁紧,本发明采用独创的微小型空腔内的气动活塞板4设计,与螺纹锁紧装置设计在一起,几乎不改变外形尺寸,将螺纹锁紧与气动锁紧高度结合在较小的空间内,减小了柔性夹具的体积,其中活塞板4不仅可以通过快插气嘴7通气后运动,还可作为螺纹锁紧的传导件,使得柔性夹具既可以选择只使用手动锁紧以及气动锁紧功能,又能同时采用气动及手动锁紧,并且同时采用手动锁紧及气动锁紧,保护了螺纹孔,延长了柔性夹具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图6所示,所述快插气嘴7与所述第一气孔5连通,所述第一气孔5与所述空腔连通;

所述活塞板4左侧壁与所述滑动板2右侧壁接触;

所述固定箱3与所述上箱体1通过若干第一螺栓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固定箱3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上箱体1右侧壁,快插气嘴7与第一气孔5连通,快插气嘴7连接气源后,气体能够从快插气嘴7进入第一气孔5,然后进入空腔内,并挤压活塞板4,然后活塞板4挤压滑动板2,从而达到了气动锁紧的目的。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如图1-图6所示,所述上箱体1下端设置下箱体8,所述下箱体8与所述上箱体1通过若干第二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箱体8与所述上箱体1之间设置隔板9,所述隔板9上阵列设置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滑动设置支撑柱10,所述支撑柱10沿所述第二通孔上下滑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上箱体1下端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安装有下箱体8,上箱体1与下箱体8之间设置隔板9,隔板9内开设若干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置支撑柱10,支撑柱10与第二通孔滑动连接,支撑柱10上端能够形成支撑面,该支撑面可以根据零件外形的起伏,压缩对应的柱状手指,进而仿形出完全匹配零件外形的包裹面,并保持点阵包裹面形状,从而获得应对任意几何形状零件在装配、加工、测试时的夹持能力,滑动板2能够与右端的支撑柱10外壁接触,滑动板2在第一通孔内向左滑动能够挤压若干支撑柱10,从而使得若干支撑柱10固定,达到定位的目的。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柱10设置为圆柱状,所述支撑柱10包括支撑段及安装段,所述支撑段位于所述安装段上端,所述安装段套设复位弹簧11,所述复位弹簧11一端与所述支撑段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1另一端与所述隔板9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段直径大于所述安装段直径,所述支撑段上端设置为半球形;

所述下箱体8右侧壁设置第二气孔1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支撑柱10设置为圆柱状,且支撑柱10采用不锈钢材质支撑,支撑柱10上半部设置为支撑段,能够对工件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柱10下半部设置为安装段,安装段滑动设置在第二通孔内,且与第二通孔内壁滑动连接,在安装段套设有复位弹簧11,取下工件后,利用复位弹簧11能够使得支撑柱10恢复原位,在下箱体8右侧壁设置有第二气孔12,直接对第二气孔12处通入高压气体,可以从下到上吹动支撑柱10,从而消除支撑柱10之间残留的异物,避免支撑柱10划伤,延长柔性夹具的使用寿命,避免工件被划伤,提高生产质量。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图6、图7所示,所述第二气孔12内设置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包括:

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气孔12上下两侧内壁固定连接;

第一转轴14,所述第一转轴14设置在所述固定杆13中心位置,所述第一转轴14与所述固定杆13中心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4一端延伸至所述固定杆13右侧并设置若干第一扇叶15,所述第一转轴14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固定杆13左侧并设置第一皮带轮35;

第一挡板16,所述第一挡板16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孔12上侧壁,所述第一挡板16位于所述固定杆13左侧;

第二挡板17,所述第二挡板17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孔12下侧壁,所述第二挡板17位于所述第一挡板16正下方;

过滤板18,所述过滤板18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16与所述第二挡板17之间,所述过滤板18上端与所述第一挡板16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18下端与所述第二挡板17上端固定连接;

第二转轴19,所述第二转轴19贯穿设置在所述过滤板18中心位置,所述第二转轴19与所述过滤板18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9靠近所述固定杆13一端延伸至所述过滤板18右侧并设置安装杆20,所述安装杆20朝向所述过滤板18一侧设置刷毛21,所述刷毛21一端与所述安装杆20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刷毛21另一端与所述过滤板18右侧壁接触,所述第二转轴19远离所述固定杆13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杆20左侧并设置第一锥齿轮22;

第三转轴23,所述第三转轴23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板17左侧,所述第三转轴23下端与所述第二气孔12下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23上设置第二锥齿轮24,所述第三转轴23上端开设安装孔25,所述安装孔25内设置电磁铁26,所述电磁铁26与所述安装孔25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26上端设置第一弹簧27,所述第一弹簧27上端设置磁块28,所述磁块28与所述安装孔25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磁块28下端磁性与所述电磁铁26通电后上端磁性相同;

第四转轴29,所述第四转轴29设置在所述磁块28上端,所述第四转轴29下端与所述磁块28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转轴29上端设置第三锥齿轮30,所述第三锥齿轮30能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2啮合;

第一电机31,所述第一电机31设置在所述固定杆13左侧壁,所述第一电机31输出端设置第五转轴32,所述第五转轴32贯穿所述第二挡板17延伸至所述第二挡板17左侧并设置第四锥齿轮33,所述第五转轴32与所述第二挡板17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锥齿轮33与所述第二锥齿轮24啮合;

第二皮带轮34,所述第二皮带轮34设置在所述第五转轴32上,所述第二皮带轮34位于所述第一皮带轮35正下方,所述第二皮带轮34通过传动带36与所述第一皮带轮35传动连接;

进气管37,所述进气管37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16内,所述进气管37贯穿所述第一挡板16,所述进气管37内设置压力阀38与发电机39,所述发电机39位于所述压力阀38左侧,所述发电机39设置有第二扇叶40,所述发电机39与所述电磁铁26电性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加压装置时,启动第一电机31,第一电机31转动带动第五转轴32转动,第五转轴32转动带动第二皮带轮34转动,第二皮带轮34转动通过传动带36带动第一皮带轮35转动,第一皮带轮35转动带动第一转轴14转动,第一转轴14转动带动第一扇叶15转动,第一扇叶15转动时能够进行抽风,从而增大进入第二气孔12内空气的气压,利用高压气体从下到上冲洗支撑柱10,从而更彻底的清除支撑柱10之间的异物,同时,在第一挡板16与第二挡板17之间设置过滤板18,能够阻挡高压气体中的杂质,避免杂质通过第二气孔12进入下箱体8内部而对支撑柱10造成污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柱10的清洁度,当第一电机31带动第五转轴32转动时,第四锥齿轮33通过与第二锥齿轮24的啮合带动第三转轴23转动,第三转轴23转动时带动安装孔25内的电磁铁26、第一弹簧27、磁块28及第四转轴29及第三锥齿轮30转动,电磁铁26处于未通电状态,第三锥齿轮30与第一锥齿轮22未啮合,随着过滤板18表面堵塞程度的增加,过滤板18表面堵塞程度到达预设堵塞程度时,过滤板18右侧的气压增大至预设气压,此时,在高压空气下,进气管37内的压力阀38开启,高压空气通过进气管37进入下箱体8内部,高压空气吹动第二扇叶40转动,发电机39开始发电,从而使电磁铁26通电,电磁铁26通电后排斥磁块28,使得磁块28沿安装孔25向上滑动,磁块28带动第四转轴29向上运动,第三锥齿轮30与第一锥齿轮22啮合,第三锥齿轮30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22转动,第一锥齿轮22转动带动第二转轴19转动,第二转轴19转动带动安装杆20转动,安装杆20转动带动刷毛21运动,刷毛21能够刷除过滤板18右侧壁表面吸附的杂物,从而使得过滤板18通畅,然后气体从过滤板18通过,过滤板18右侧气压减小,进气管37内的压力阀38关闭,发电机39停止发电,磁块28便恢复原位,第三锥齿轮30与第一锥齿轮22分离,增大了第一扇叶15的抽风功率,通过设置加压装置,能够利用第一扇叶15的转动增大第二气孔12内的进气压力,采用更高气压的空气吹动支撑柱10,提高清理效果,对支撑柱10的吹动清理更加彻底,消除了支撑柱10表面附着的异物,提高了清洁度,延长了柔性夹具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加工质量,当过滤板18堵塞时,高压气体带动第二扇叶40转动,从而使发电机39为电磁铁26供电,使得该加压装置能够利用刷毛21自动清理过滤板18表面,疏通过滤板18,在疏通过程中,仅仅利用第一电机31便可以完成,节约能源,减少浪费,将过滤板18清理完毕后,第三锥齿轮30与第一锥齿轮22自动分离,刷毛21停止转动,能够合理利用生产资源,避免刷毛21长时间开启造成的功率损失。

实施例6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8、图9所示,还包括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包括:

工作台41,所述工作台41设置在所述下箱体8下端,所述工作台41左右两端设置竖杆42,所述竖杆42上端设置横板43,所述横板43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竖杆42上端固定连接;

第二电机44,所述第二电机44设置在所述横板43下表面,所述第二电机44输出端设置第六转轴45,所述第六转轴45下端设置转动箱46,所述转动箱46上表面与所述第六转轴45下端固定连接;

螺杆47,所述螺杆47设置在所述转动箱46内,所述螺杆47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箱46上下两侧内壁转动连接;

第一齿轮48,所述第一齿轮48设置在所述螺杆47上,所述第一齿轮48与所述螺杆47固定连接;

圆台49,所述圆台49设置在所述螺杆47上,所述圆台49与所述螺杆47螺纹传动连接,所述圆台49位于所述第一齿轮48下方,所述圆台49上端直径大于所述圆台49下端直径;

第三电机50,所述第三电机50设置在所述转动箱46内,所述第三电机50上端与所述转动箱46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50输出端设置第七转轴51,所述第七转轴51上设置第二齿轮52,所述第二齿轮52与所述第一齿轮48啮合;

连接杆53,所述连接杆53设置在所述圆台49下端,所述连接杆53一端与所述圆台49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53另一端贯穿所述转动箱46底壁延伸至所述支撑柱10上方并设置压板54,所述压板54下表面设置若干第一吸尘口55,所述连接杆53与所述转动箱46底壁滑动连接;

滑动杆56,所述滑动杆56设置在所述圆台49左侧,所述滑动杆56贯穿所述转动箱46左侧壁并与所述转动箱46左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56靠近所述圆台49一端设置滚球57,所述滚球57与所述圆台49外壁接触,所述滑动杆56远离所述圆台49一端延伸至所述转动箱46外部并设置安装板58,所述安装板58垂直于所述滑动杆56,所述安装板58下端设置第二吸尘口59,所述第二吸尘口59朝向所述支撑柱10;

第二弹簧60,所述第二弹簧60套设在所述滑动杆56上,所述第二弹簧60一端与所述转动箱46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60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58右侧壁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吸附装置时,启动第二电机44,第二电机44转动带动第六转轴45转动,第六转轴45转动带动转动箱46转动,转动箱46转动能够带动滑动杆56及安装板58转动,安装板58转动带动第二吸尘口59绕支撑柱10外周转动,第二吸尘口59与第一吸尘口55均连接有吸尘器,能够吸附支撑柱10表面的异物,初始时,启动第三电机50,第三电机50为正反转电机,第三电机50转动带动第七转轴51转动,第七转轴51转动带动第二齿轮52转动,第二齿轮52转动带动第一齿轮48转动,第一齿轮48转动带动螺杆47转动,螺杆47转动带动圆台49在螺杆47上向下运动,圆台49在连接杆53的作用下沿螺杆47轴向向下运动,圆台49带动连接杆53向下运动,连接杆53带动压板54向下压支撑柱10,支撑柱10逐渐收缩,压板54下表面设置的第一吸尘口55能够吸附支撑柱10上端的异物,同时,随着圆台49的向下,滑动杆56逐渐向远离螺杆47方向滑动,第二弹簧60拉伸,滑动杆56带动安装板58运动,安装板58带动第二吸尘口59远离支撑柱10,第二吸尘口59对支撑柱10的外周的异物进行吸附,随着支撑柱10的逐渐向下,第二吸尘口59的吸附力逐渐减小,当支撑柱10压缩至最大程度时,第三电机50反转,螺杆47反转,圆台49沿螺杆47上升,在第二弹簧60的作用下,安装板58逐渐靠近支撑柱10,第二吸尘口59的吸附力增大,从而对夹杂在支撑柱10靠近下端位置的异物进行强力吸附,通过设置该吸附装置,不仅能够利用第一吸尘口55吸附支撑柱10上端的异物,还可以通过第二吸尘口59吸附支撑柱10外周的异物,达到全方位的清理,消除死角,提高清洁效果,并且,对于支撑柱10靠近下端位置的异物,由于第一吸尘口55距离较远,第二吸尘口59便自动逐渐靠近支撑柱10下端位置,逐渐增大对支撑柱10下端外周的吸附力,实现对支撑柱10靠近下端位置的强力吸附,进一步提高了清理效果,提高了夹具的自动化程度。

实施例7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还包括:

流量检测装置,所述流量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孔12内,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气孔12内的实际空气流量;

计时器,所述计时器设置在所述下箱体8外壁,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气孔12内的空气流动时长;

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所述下箱体8外壁;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下箱体8外壁,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流量检测装置、所述计时器及所述报警器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流量检测装置、所述计时器的检测值控制所述报警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所述流量检测装置及所述计时器的检测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二气孔12的实际堵塞程度:

其中,C

步骤2:基于步骤1的计算结果,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二气孔12的实际堵塞程度与预设堵塞程度进行比较,当所述第二气孔12的实际堵塞程度大于预设堵塞程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通过流量检测装置及计时器的检测值,控制器能够自动计算出第二气孔12的实际堵塞程度,然后控制器能将计算得出的第二气孔12的实际堵塞程度与预设堵塞程度进行比较,当第二气孔12的实际堵塞程度大于预设堵塞程度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具体为,例如,取R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