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方法

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A、成型环绕在建筑联络通道的土体区域外围的防塌陷渗漏筒,所述防塌陷渗漏筒为对建筑联络通道的土体区域的周围道的土体进行降温结冰而形成的冰冻层;B、形成联络通道:在防塌陷渗漏筒的内部区域的土体挖出形成连通两条地铁隧道的联络通道,在联络通道的周面上成型支撑面层;C、解冻:停止给所述冰冻层降温,冰冻层自然融化解冻。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防止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塌方渗漏的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地铁联络通道建筑在湿软土体上时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塌方渗漏的问题。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下地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铁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在地铁的两条地铁隧道(上下行隧道)之间建设连通两条地铁隧道的联络通道。当联络通道所在的区域的地址为湿软土体如淤泥质土体时,开挖联络通道时会产生塌方和渗水现象,导致联络通道施工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防止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塌方渗漏的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地铁联络通道建筑在湿软土体上时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塌方渗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A、成型环绕在建筑联络通道的土体区域外围的防塌陷渗漏筒,所述防塌陷渗漏筒为对建筑联络通道的土体区域的周围道的土体进行降温结冰而形成的冰冻层;B、形成联络通道:在防塌陷渗漏筒的内部区域的土体挖出形成连通两条地铁隧道的联络通道,在联络通道的周面上成型支撑面层;C、解冻:停止给所述冰冻层降温,冰冻层自然融化解冻。本技术方案,对建筑联络通道的土体区域外围冻结形成刚性密封的防塌陷渗漏筒,从而起到防塌陷的作用,而且为冰冻硬化而成,也不会产生渗水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A中,进行降温的方法为:从地铁隧道内对建筑联络通道的土体区域的周围的土体钻出若干沿联络通道周向分布的冻结孔,所述冻结孔为盲孔,在所述冻结孔内插入冷冻液循环换热管道,使零度以下的冷冻液流过所述冷冻液循环换热管道从而实现对建筑联络通道的土体区域的周围道的土体的降温冷冻;在步骤B后,将所述冷却液循环换热管道取出且在所述冻结孔内注入水泥浆固化而形成加固联络通道的加强筋。提供了进行冻结的一种具体技术方案,而且能够提高施工完成后堵头联络通道的强度而优选防止塌方。

作为优选,所述冻结孔为内端朝远离联络通道的方向倾斜的斜孔,在冻结孔前所述地铁隧道内也建筑出刚性隧道护壁。能够在位于施工受限的地铁隧道内不能够钻出沿防塌陷渗漏筒壁厚方向分布的多排冻结孔时保证防塌陷渗漏筒中部的壁厚较厚,能够借助刚性隧道护壁进行施工提高防塌陷渗漏筒的壁厚对防塌陷渗漏筒进行支撑耳防尘产生塌陷。

作为优选,所述冷冻液为盐水。能够在成本低廉的前提下保证冷冻液输入冷冻液孔时的温度为零度以下以保证土体内的水结冰硬化。

作为优选,所述冷冻液循环换热管道包括外管和位于外管内的内管,所述外管包括管体、内端壁和外端壁,所述管体为导热结构,所述内端壁设有内管型连接头,所述外端壁设有外管型连接头,所述外端壁的外表面设有连通外管型连接头的内部空间的冷冻液流出口和连通内管和外管围成的空间的冷冻液流入口,所述内管的一端同所述内管型连接头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所述外管型连接头连接在一起,所述内管型连接头的周面上设有若干连通内管型连接头的内外部空间的连通孔;冷冻时冷冻液经过冷冻液流入口流入内管和外管围成的空间后经过连通孔流入内管内,再从外管型连接头和冷冻液流出口流出。提供了冷冻液循环换热管道的一种技术方案,能够保证在同一个管道内来回的水分离行走。

作为优选,所述连通孔沿内管型连接头的周向分布,所述外端壁内设有沿外管型连接头周向延伸的环形布液腔,所述冷冻液流入口同所述环形布液腔连通,所述环形布液腔设有若干沿环形布液腔周向分布的贯通外端壁的内端面的散流孔;冷冻时冷冻液经冷冻液流入口进入环形布液腔后再从散流孔流到内管和外管围成的空间内。能够提高进液时的均匀性,防止产生静流区而影响冷冻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冷冻液流入口的内端口的开口方向为环形布液腔的径向。能够进一步提高进液时的均匀性。

作为优选,内端壁和外端壁都同管体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内管为柔性结构;所述外管型连接头设有穿设在内管内的外管型连接头部外翻边,所述内管的外端的壁部内设有沿内管周向延伸的外端部环形腔,所述外端部环形腔内穿设有将内管固定在外管型连接头上的外端部捆扎绳,所述外端部环形腔设有贯通内管外表面的外端部作业孔,所述外端部捆扎绳的两端系在一起而形成的绳结位于所述外端部作业孔处;所述内管型连接头设有穿设在内管内的内管型连接头部外翻边,所述内管的内端的壁部内设有沿内管周向延伸的内端部环形腔,所述内端部环形腔内穿设有将内管固定在内管型连接头上的内端部捆扎绳,所述内端部环形腔设有贯通内管外表面的内端部作业孔,所述内端部捆扎绳的两端系在一起而形成的绳结位于所述内端部作业孔处。固定内外管时方便,而且连接可靠性好,制作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由若干管段拼接而成,相邻的管段之间通过沿管段周向延伸的环形密封圈密封连接在一起,所述环形密封圈为中空结构,所述环形密封圈内充满水。能够借助水冰冻体积变动的特性,使得在冷冻的过程中环形密封圈被从内部进一步撑开从而而提高密封的可靠性。多段结构,使得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方法较长收到地铁隧道直径的限制时施工也能够进行。

作为优选,所述管段的两端设有内螺纹段,相邻的管段通过所述内螺纹段螺纹连接在外螺纹连接环上而连接在一起,所述环形密封圈位于相邻的两个管段的端面之间且被相邻的两个管段夹持住。能够保证贯通外周面的平整性,使得拔出冷冻液循环换热管道时省力通畅。

作为优选,所述内管为柔性结构,所述内端壁穿设在所述管体内,所述管体上设有若干沿管体周向分布的管体部连接孔,所述内端壁的周面上设有若干沿内端壁的周向分布的端壁部连接孔,所述管体部连接孔内设有连接销和驱动连接销插入所述端壁部连接孔内的弹簧,所述连接销同所述端壁部连接孔滑动密封连接在一起,所述内端壁内设有连通内管的内部空间和所述端壁部连接孔的液流通道,所述内管处于伸直状态时所述端壁部连接孔位于管体的外部且内端壁仍旧穿设在管体内;拔出冷却液循环换热管道和注入水泥浆到冻结孔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冷却液循环换热管道同冰冻层之间解冻脱开到冷却液循环换热管道能够在冻结孔内移动;2、给内管和外管围成的空间内或内管内注液加压而使得连接销从端壁部连接内脱出;3、给内管和外管围成的空间内注入液体进行加压出到内管伸直,内管伸直的结果为使得端壁部连接孔位于管体的外部;4、给内管内注入水泥浆,水泥浆经过液流通道和端壁部连接孔流出到冻结孔内,水泥浆流出到冻结孔内的结果为水泥浆填充到冻结孔内且驱动冷却液循环换热管道朝向冻结孔外部移动。能够借助注浆时的反作用里驱动冷冻液循环换热管道拔出,使得拔出时省力方便。通过内管注入水泥浆,结束后排出冷冻液循环换热管道内的水泥浆时方便快速。

作为优选,当管体为多段管段构成且地铁隧道的空间干涉冷却液循环换热管道整体拔出时,则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4.1、给内管内注入水泥浆到最外端的管段伸出冻结孔后取最外端的管段;4.2、将外端壁连接在次外端的管段的外端上,给内管内注入水泥浆到次外端的管段伸出冻结孔,取下次外端的管段,在水泥浆固化前通过拉内管而使得内端壁移动穿设在管体内且端壁部连接孔位于管体的外部,取下次外端的管段;采用步骤4.2相同的方法将余下管段取出。

作为优选,所述内管为绝热结构。能够提高降温形成防塌陷渗漏筒时的效率。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湿软土内构件地铁联络通道时不会产生塌方和渗漏,提高了施工时的安全性,使得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施工过程中的冻结布置剖面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冷冻液循环换热管道的示意图;

图4是冷冻液循环换热管道内端即图3的右端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冷冻液循环换热管道外端即图3的左端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6的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3的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8的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联络通道1、防塌陷渗漏筒2、冻结孔3、内管5、管体6、内端壁7、外端壁8、内管型连接头9、外管型连接头10、冷冻液流出口11、冷冻液流入口12、连通孔13、环形布液腔14、散流孔15、外管型连接头部外翻边16、外端部环形腔17、外端部捆扎绳18、外端部作业孔19、外端部捆扎绳的两端系在一起而形成的绳结20、内管型连接头部外翻边21、内端部环形腔22、内端部捆扎绳23、内端部作业孔24、内端部捆扎绳的两端系在一起而形成的绳结25、管段26、环形密封圈密封27、水28、内螺纹段29、管体部连接孔30、端壁部连接孔31、连接销32、弹簧33、液流通道34、最外端的管段35、次外端的管段36、地铁隧道37、外螺纹连接环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到图9,一种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成型环绕在建筑联络通道1的土体区域外围的防塌陷渗漏筒2,防塌陷渗漏筒为对建筑联络通道的土体区域的周围道的土体进行降温结冰而形成的冰冻层;B、形成联络通道:在防塌陷渗漏筒的内部区域的土体挖出形成连通两条地铁隧道37的联络通道,在联络通道的周面上成型支撑面层;C、解冻:停止给所述冰冻层降温,冰冻层自然融化解冻。

步骤A中,进行降温的方法为:从地铁隧道内对建筑联络通道的土体区域的周围的土体钻出若干沿联络通道周向分布的冻结孔3,冻结孔为盲孔,在冻结孔内插入冷冻液循环换热管道,使零度以下的冷冻液流过冷冻液循环换热管道从而实现对建筑联络通道的土体区域的周围道的土体的降温冷冻;在步骤B后,将所述冷却液循环换热管道取出且在冻结孔内注入水泥浆固化而形成加固联络通道的加强筋。冻结孔为内端朝远离联络通道的方向倾斜的斜孔,在冻结孔前所述地铁隧道内也建筑出刚性隧道护壁。冷冻液为盐水。

冷冻液循环换热管道包括外管和位于外管内的内管5,外管为不锈钢管。外管包括管体6、内端壁7和外端壁8。管体为导热结构,内端壁设有内管型连接头9,外端壁设有外管型连接头10,外端壁的外表面设有连通外管型连接头的内部空间的冷冻液流出口11和连通内管和外管围成的空间的冷冻液流入口12,内管的一端同内管型连接头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所述外管型连接头连接在一起,内管型连接头的周面上设有若干连通内管型连接头的内外部空间的连通孔13;冷冻时冷冻液经过冷冻液流入口流入内管和外管围成的空间后经过连通孔流入内管内,再从外管型连接头和冷冻液流出口流出。冷冻液通过冰水机进行循环降温。连通孔沿内管型连接头的周向分布,外端壁内设有沿外管型连接头周向延伸的环形布液腔14,冷冻液流入口同环形布液腔连通,环形布液腔设有若干沿环形布液腔周向分布的贯通外端壁的内端面的散流孔15;冷冻时冷冻液经冷冻液流入口进入环形布液腔后再从散流孔流到内管和外管围成的空间内。冷冻液流入口的内端口的开口方向为环形布液腔的径向。内端壁和外端壁都同管体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外端壁具体地为螺纹连接在管体内。内管为柔性结构;外管型连接头设有穿设在内管内的外管型连接头部外翻边16,内管的外端的壁部内设有沿内管周向延伸的外端部环形腔17,外端部环形腔内穿设有将内管固定在外管型连接头上的外端部捆扎绳18,外端部环形腔设有贯通内管外表面的外端部作业孔19,外端部捆扎绳的两端系在一起而形成的绳结20位于外端部作业孔处;内管型连接头设有穿设在内管内的内管型连接头部外翻边21,内管的内端的壁部内设有沿内管周向延伸的内端部环形腔22,内端部环形腔内穿设有将内管固定在内管型连接头上的内端部捆扎绳23,内端部环形腔设有贯通内管外表面的内端部作业孔24,内端部捆扎绳的两端系在一起而形成的绳结25位于内端部作业孔处。管体由若干管段26拼接而成,相邻的管段之间通过沿管段周向延伸的环形密封圈密封27连接在一起,环形密封圈为中空结构,所述环形密封圈内充满水28。管段的两端设有内螺纹段29,相邻的管段通过内螺纹段螺纹连接在外螺纹连接环4上而连接在一起,环形密封圈位于相邻的两个管段的端面之间且被相邻的两个管段夹持住。内端壁穿设在管体内,管体上设有若干沿管体周向分布的管体部连接孔30,内端壁的周面上设有若干沿内端壁的周向分布的端壁部连接孔31,管体部连接孔内设有连接销32和驱动连接销插入所述端壁部连接孔内的弹簧33,连接销同端壁部连接孔滑动密封连接在一起,内端壁内设有连通内管的内部空间和端壁部连接孔的液流通道34,内管处于伸直状态时端壁部连接孔位于管体的外部且内端壁仍旧穿设在管体内;拔出冷却液循环换热管道和注入水泥浆到冻结孔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冷却液循环换热管道同冰冻层之间解冻脱开(具体为使热水进入冷冻液循环换热管道加热来解冻)到冷却液循环换热管道能够在冻结孔内移动;2、给内管和外管围成的空间内或内管内注液加压而使得连接销从端壁部连接内脱出;3、给内管和外管围成的空间内注入液体进行加压出到内管伸直,内管伸直的结果为使得端壁部连接孔位于管体的外部;4、给内管内注入水泥浆,水泥浆经过液流通道和端壁部连接孔流出到冻结孔内,水泥浆流出到冻结孔内的结果为水泥浆填充到冻结孔内且驱动冷却液循环换热管道朝向冻结孔外部移动。在本发明中管体为多段管段构成且地铁隧道的空间干涉冷却液循环换热管道整体拔出时,则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4.1、给内管内注入水泥浆到最外端的管段伸出冻结孔后取下最外端的管段35;4.2、将外端壁连接在次外端的管段36的外端上,给内管内注入水泥浆到次外端的管段伸出冻结孔,取下次外端的管段,在水泥浆固化前通过拉内管而使得内端壁移动穿设在管体内且端壁部连接孔位于管体的外部,取下次外端的管段;采用步骤4.2相同的方法将余下管段取出。内管为绝热结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