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三维建模的水池墙转角处加强筋精细化调整方法

一种基于三维建模的水池墙转角处加强筋精细化调整方法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建模的水池墙转角处加强筋的精细化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水池外墙转角处加强筋的图纸,新建柱构件。在柱构件的模型截面中设置分别位于四个角的四个定位点。根据定位点绘制外侧加强筋。根据定位点和外侧加强筋绘制定位线、确定内侧加强筋的两个拐角定位点,删除定位线。根据拐角定位点绘制内侧加强筋,删除四个定位点和两个拐角定位点,得到加强构件图元。在外墙转角处布置加强构件图元,锁定加强构件图元,将加强构件图元的截面尺寸调整为小于外墙转角处的截面尺寸。本申请的精细化调整方法同时完成泳池外墙转角处加强筋及混凝土电算组合建模。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2185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711691.6

  • 申请日2021-06-25

  • 分类号G06F30/13(20200101);G06T1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66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芦玲玲

  • 地址 201900 上海市宝山区盘古路77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46:3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下土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三维建模的水池墙转角处加强筋精细化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工程造价行业愈发受到重视,体现在社会经济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即工程造价受到企业投资工程、外资工程、个人投资工程以及工程承包商的空前关注。就现阶段而言,无论是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结算,都无一不和“工程量”密切相关,都无一有离得开“工程量”而单独存在的工程造价,因此要确定和控制好工程造价,需对工程造价管理中极其重要的基础算量工作给予强烈的重视。在BIM技术应用大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工程造价与BIM技术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做好工程精细化算量的必要条件。当前市场上的各类BIM建模算量软件呈百花争鸣之态,且主要针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开发和优化。除此之外由于当前冶金工业工程、市政工程等BIM建模算量软件由于软件技术开发问题或者软件工程师对相关专业工程规范和规则没有深化了解等原因,使这类专业工程BIM建模软件功能的开发不够彻底,无法达到满足工程参与方实际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三维建模的水池墙转角处加强筋精细化调整方法,能够突破现有工程量电算化技术屏障,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BIM建模出算量思路与方法,用以解决当前非常规建筑及冶金工业设备基础、工程算量难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建模的水池墙转角处加强筋的精细化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水池外墙转角处加强筋的图纸,新建柱构件。在柱构件的模型截面中设置分别位于四个角的四个定位点,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第三定位点和第四定位点。根据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和第三定位点绘制外侧加强筋。根据第四定位点和外侧加强筋绘制定位线、确定内侧加强筋的两个拐角定位点,分别为第一拐角定位点和第二拐角定位点,删除定位线。根据第一拐角定位点和第二拐角定位点绘制内侧加强筋,删除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第三定位点、第四定位点、第一拐角定位点和第二拐角定位点,得到加强构件图元。在外墙转角处布置加强构件图元,锁定加强构件图元,将加强构件图元的截面尺寸调整为小于外墙转角处的截面尺寸。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柱构件的模型截面为正方形。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第三定位点和第四定位点构成与柱构件的模型截面同心的正方形。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外侧加强筋包括第一外侧加强段和第二外侧加强段,第一外侧加强段贴合第一定位点和第二定位点,第二外侧加强段贴合第二定位点和第三定位点,第一外侧加强段与第二外侧加强段的第一端相交于第二定位点处,第二端分别自第一定位点和第三定位点沿x方向和y方向延伸预设长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侧加强段和第二外侧加强段的全部均位于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第三定位点和第四定位点构成的正方形的外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线贴合第四定位点,并与第一外侧加强段和第二外侧加强段分别成度夹角。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线的全部位于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第三定位点和第四定位点构成的正方形的外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拐角定位点分别位于定位线与第一外侧加强段、定位线与第二外侧加强段的夹角处,两个拐角定位点分别贴合定位线和第一外侧加强段、定位线和外侧加强筋的第二外侧加强段。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内侧加强筋包括第一内侧加强段、第二内侧加强段和第三内侧加强段,第一内侧加强段贴合两个拐角定位点,第二内侧加强段与第一外侧加强段重合,第三内侧加强段与第二外侧加强段重合,第二内侧加强段的第一端与第一内侧加强段的第一端相交于一个拐角定位点处,第二端自拐角定位点沿第一外侧加强段的延伸方向延伸预设长度,第三内侧加强段的第一端与第一内侧加强段的第二端相交于另一个拐角定位点处,第二端自拐角定位点沿第二外侧加强段的延伸方向延伸预设长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侧加强段的部分位于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第三定位点和第四定位点构成的正方形的内部。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三维建模的水池墙转角处加强筋的精细化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水池外墙转角处加强筋的图纸,新建柱构件。在柱构件的模型截面中设置分别位于四个角的四个定位点,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第三定位点和第四定位点。根据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和第三定位点绘制外侧加强筋。根据第四定位点和外侧加强筋绘制定位线、确定内侧加强筋的两个拐角定位点,分别为第一拐角定位点和第二拐角定位点,删除定位线。根据第一拐角定位点和第二拐角定位点绘制内侧加强筋,删除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第三定位点、第四定位点、第一拐角定位点和第二拐角定位点,得到加强构件图元。在外墙转角处布置加强构件图元,锁定加强构件图元,将加强构件图元的截面尺寸调整为小于外墙转角处的截面尺寸。本申请的精细化调整方法同时完成泳池外墙转角处加强筋及混凝土电算组合建模,且保证了模型模块化电算数据的准确性、节点能够达到设计及规范节点要求。较传统操作方法缩小了模型出量与现场实际翻样的量差,直观可视三维模块化工程量数据,给工程参与各方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使进度报量与后续结算工程量提取变得简单有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彻底颠覆了繁琐的手工计算过程,真实可靠的模块化工程量数据一目了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水池墙转角处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加强构件图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柱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外侧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线和拐角定位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拐角定位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内侧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水池墙转角处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加强构件图元布置在水池墙转角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加强构件图元的截面尺寸调整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部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相关技术中,外墙转角钢筋电算软件只能进行规范锚固形式的外墙转角弯折电算建模,无法实现钢筋外墙转角处加强筋形式的要求,只能通过繁琐的手算方式得到所需要的计算结果,然后编辑输入到电算BIM软件中。手算过程非常繁琐易漏算或重复计算、电算建模手算输入法工程量提取不如模块化工程量数据直观区分明确个别数据得不到充分运用,为后续对量工程量提取增加了不必要的疑虑、麻烦,打消疑虑就需要重新计算。

如图1-1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建模的水池墙转角处加强筋的精细化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如图1、3所示,根据水池外墙转角处加强筋的图纸,新建柱构件3。

步骤二、如图4所示,在柱构件3的模型截面中设置分别位于四个角的四个定位点4,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定位点40、第二定位点41、第三定位点42和第四定位点43。

步骤三、如图5所示,根据第一定位点40、第二定位点41和第三定位点42绘制外侧加强筋1。

步骤四、如图6、7所示,根据第四定位点43和外侧加强筋1绘制定位线5、确定内侧加强筋2的两个拐角定位点6,分别为第一拐角定位点60和第二拐角定位点61,删除定位线5。

步骤五、如图8、9所示,根据第一拐角定位点60和第二拐角定位点61绘制内侧加强筋2,删除第一定位点40、第二定位点41、第三定位点42、第四定位点43、第一拐角定位点60和第二拐角定位点61,得到加强构件图元7。

步骤六、如10、11、2所示,在外墙转角处布置加强构件图元7,锁定加强构件图元7,将加强构件图元7的截面尺寸调整为小于外墙转角处的截面尺寸。

步骤一中,柱构件3的模型截面为正方形。墙体图元的宽度可以为300mm,柱构件3的截面尺寸可以为300mm*300mm。

步骤二中,第一定位点40、第二定位点41、第三定位点42和第四定位点43构成与柱构件3的模型截面同心的正方形。

步骤三中,外侧加强筋1包括第一外侧加强段10和第二外侧加强段11,第一外侧加强段10贴合第一定位点40和第二定位点41,第二外侧加强段11贴合第二定位点41和第三定位点42,第一外侧加强段10与第二外侧加强段11的第一端相交于第二定位点41处,第二端分别自第一定位点40和第三定位点42沿x方向和y方向延伸预设长度。预设长度可以为1000mm。

步骤三中,第一外侧加强段10和第二外侧加强段11的全部均位于第一定位点40、第二定位点41、第三定位点42和第四定位点43构成的正方形的外部。

步骤四中,定位线5贴合第四定位点43,并与第一外侧加强段10和第二外侧加强段11分别成45度夹角。

步骤四中,定位线5的全部位于第一定位点40、第二定位点41、第三定位点42和第四定位点43构成的正方形的外部。

步骤四中,两个拐角定位点6分别位于定位线5与第一外侧加强段10、定位线5与第二外侧加强段11的夹角处,两个拐角定位点6分别贴合定位线5和第一外侧加强段10、定位线5和外侧加强筋1的第二外侧加强段11。

步骤五中,内侧加强筋2包括第一内侧加强段20、第二内侧加强段21和第三内侧加强段22,第一内侧加强段20贴合两个拐角定位点6,第二内侧加强段21与第一外侧加强段10重合,第三内侧加强段22与第二外侧加强段11重合,第二内侧加强段21的第一端与第一内侧加强段20的第一端相交于一个拐角定位点6处,第二端自拐角定位点6沿第一外侧加强段10的延伸方向延伸预设长度,第三内侧加强段22的第一端与第一内侧加强段20的第二端相交于另一个拐角定位点6处,第二端自拐角定位点6沿第二外侧加强段11的延伸方向延伸预设长度。预设长度可以为200mm。

步骤五中,第一内侧加强段20的部分位于第一定位点40、第二定位点41、第三定位点42和第四定位点43构成的正方形的内部。

步骤六中,加强构件图元7的截面尺寸可以调整为100mm*100mm。原因在于,由于软件规制限制,加强构件图元7会扣减重叠墙体图元的竖向钢筋,为避免模型出量与现场实际翻样的量差,将加强构件图元7的截面尺寸调整为小于外墙转角处的截面尺寸。

本申请的精细化调整方法在一个模型里同时完成多个不同的单项工程量电算,缩短工程量计算周期、提高了工程量计算质量、确保了混凝土与钢筋工程计算质量缩小了预算与绑扎翻样计算量差避免了工程量与材料流失,为进度报量后期结算对量工作打下了坚定基础、同时为软件开发提供建模思路。为数据信息化管理(BIM)平台提供技术支持依据。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部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部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